骨灰裡有什麼?裡面的物質是否會變質?科學的解釋來了!

2020-12-23 俗夫論科學

筆者龍葵草

雖然大多數人對死亡抱有一種抗拒、恐懼的心理,但是每個生命都會有終結的時候,隨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待得的時間越長,就越有機會想通這個問題。因為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令人頓悟的事情,過往的經歷能夠讓我們更坦然地接受生命的結束。至於生命結束之後,軀體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著,不同人就有不同的意願。

從古至今,中國人講究的是入土為安,一個人生前無論是享盡榮華富貴也好,還是清貧一生,都想在去世後能夠進行土葬。土葬的習俗一直傳承到了今天,但我們會發現現代人對殯葬儀式的想法沒有那麼傳統了,不一定要追求入土為安,因此火葬也成為了現在主要的殯葬方式之一。那麼火葬之後形成的骨灰裡面,存在什麼東西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火葬,這種儀式實際上在古代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古代的火葬設備和環境簡陋,死者的軀體火葬完後幾乎不剩下任何東西。而現代火葬後軀體會變成一壇骨灰,這對家屬也是一種交代。據了解,殯儀館裡的火化爐在柴油等可燃物的加持下可以營造出高達800攝氏度甚至更高的溫度。

在這樣的高溫下,人體的所有有機物質都燃燒起來,最後化成水蒸氣或者其他氣體通過排氣系統排出去,剩下的就是燃燒反應後剩下的無機物以及無法燃燒的金屬物質。現代火葬的另一大特點是,整個火花過程都有精確的數字系統控制,包括火化爐中的溫度,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使逝者的軀體充分火化。

火化結束後,家屬會收到殯儀館整理好的一壇骨灰,那麼這其中有什麼東西呢?首先,骨灰裡面基本不存在有機物了,因為有機物在高溫環境中充分燃燒,轉化為無機物、水蒸氣以及其它氣體。那麼骨灰裡剩下的物質基本都是無機物,其中含量較多的無機元素就有鈣、磷、碳,這三種元素組成骨灰中主要的無機化合物。

但並非所有軀體火化後的無機物種類和含量是相同的,因為每個人的健康情況、飲食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體內積累的元素和化合物不同。以飲食習慣為例,如果逝者生前比較喜歡吃素菜,那麼他(她)的骨灰中可能會有較多的鍶元素。如果逝者生前比較喜歡吃海鮮,那麼其骨灰中的金屬元素會比普通人多一些。

除此之外,有些骨灰中還可能出現金屬物質,這可能是逝者生前進行過某種醫療手術,往體內潛入了金屬物體。又或者是逝者生前進行過牙齒矯正,去世後金屬牙套並沒有取下來,因此會出現在火化後的骨灰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逝者生前接受過心臟起搏手術,那麼需要在他(她)正式火化前將起搏器取出來,否則火化過程可能會發生爆炸。

大多數人對骨灰的印象只停留在電視劇、電影中的情節,看著那猶如香灰般的東西就認為真實的骨灰也是那種形狀。實則不然,真實的骨灰顏色要比香灰顏色深一些,而且摸起來感覺更粗糙,像是灰黑色的沙子。這是因為骨灰中混雜了各種無機物,它們在結晶構造方面有著不同的性質,因此導致骨灰看起來不像香灰那般細膩。

那麼家屬收到骨灰後,他們會如何處理骨灰呢?大多數人會把骨灰放入骨灰盒中,然後帶回家裡供奉起來。逝者雖然已經離開了人世,但只要骨灰還在自己身邊,親人會感覺逝者依然陪伴著他們。一些地區的骨灰也有集中存放的習俗,到了特定的節日再來祭拜一下骨灰。如果保存得好的話,骨灰是不會出現變質的情況。

還有些家屬接到骨灰後,或是應逝者生前的要求,或是有其他的想法,將骨灰撒向大海、撒向自然土地,讓逝者重新回歸自然。美國有一家殯葬公司在綠色殯葬方面看到了商機,提出特殊的骨灰管理方案。逝者的骨灰會被放入一個膠囊裡,然後該膠囊再經過其他處理,就會變成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進而可以將植物的種子種在骨灰膠囊中。

這種殯葬方式被稱為「綠色殯葬」,剛推出的時候在國外很受歡迎,因為國外的人認為人就是從自然來的,死後回歸自然,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還有家屬利用骨灰來製作鑽石,以作留念。你沒有聽錯,骨灰確實可以作為製作鑽石的原材料,因為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碳元素,而構成鑽石的元素就是碳。

在自然條件下,鑽石需要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中才能形成,這種環境一般在地下150公裡甚至更深的地方才會出現。但在人類社會中,科學家可以在實驗室裡模擬鑽石形成的高溫高壓環境,然後從骨灰中提取出高純度的碳元素,最後放入環境中進行鑽石的製作。但是人工製造鑽石的價格並不便宜,一克拉鑽石就需要16.2萬元。

關於逝者的骨灰,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骨灰沒人認領該如何處理?根據不完全統計,如今中國各大城市的殯儀館中都存在著上千個無人認領的骨灰盒,央視新聞還曾經報導過山西太原市一家殯儀館存放了1.6萬個無人認領的骨灰盒,其中有些骨灰盒存放的時間竟然超過了38年。

對於這些無人認領的骨灰盒,一般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如果屍骨是公安局送去殯儀館的,那麼公安局一般會在媒體上發布公告,如果60天之內沒人認領屍骨,他們就會送去火葬場。一旦火葬場火化了屍骨,他們就不會保留骨灰了,會以海葬或者樹葬等方式處理骨灰。如果是火化前有家屬認領,火化後又沒有人認領,殯儀館也會保存一段時間。

至於保存的時間有多長,至今也沒有明文規定,因此才會出現無人認領骨灰盒存放幾十年的情況。

相關焦點

  • 從科學角度出發,骨灰是什麼成分?骨灰做的鑽石,你敢戴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人有高矮胖瘦、美醜黑白、富貴貧窮之分,但是到了面對死亡的時候,都是平等的。古時候,人死亡後,往土裡一埋,豎個木頭刻上名字,就算是入土為安了。那火化後,人體會變成什麼呢?先來了解一下,火化的全過程。如何火化?和過去直接在柴火上燒不同,現代是數字系統控制的火化爐。在火葬開始前,殯儀館會和家屬進行確認,徵得家屬同意並籤署相關文件。
  • 人的骨灰很多年以後會變成什麼?有什麼科學依據?
    人固有一死,人死之後,古人講求入土為安,但是現在在城市裡,人死之後都是火葬。在火化的過程中,身體上的有機物質被燒乾淨,留下的都是無機物,而無機物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磷酸鈣。
  • 骨灰成分是什麼?為何高僧骨灰中會有舍利子,而普通人沒有?
    骨灰是什麼?火葬的過程其實就是利用高溫,把遺體中的有機物全部燃燒,剩下的都是些無機物質。主要有:碳、磷、鈣、氧等元素組成,其主要的產物是磷酸鈣等。少量的碳酸鹽。雖然骨灰成分大體相同,但是每個個體卻存在細微的差異,這個跟飲食習慣,接觸的環境,基因,年齡等都有關係。
  • 為什麼高僧會火化出舍利子,而普通人只有骨灰,舍利子到底是什麼
    因此,舍利子也變得非常神聖而又珍貴,但是很多人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只有高僧在火化之後才會出現舍利子,而普通人在火化之後卻只剩下一堆骨灰?難道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嗎?舍利子,梵語arra,也被譯作「設利羅」,「室利羅」。意為骨身或者是遺骨。相傳釋迦牟尼佛遺體火化之後,結成了珠子一樣的物質,後來也被泛指為佛或高僧的遺骨。
  • 為什麼至今科學還無法解釋意識?
    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傳統的科學方法可能永遠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幸運的是,有一種替代方法或許能最終解開這個謎。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探詢神秘的意識內部世界是一個禁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屬於「嚴肅科學」的話題。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普遍認為意識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
  • 無人生還的中國百慕達,裡面究竟隱藏著什麼?科學至今無法解釋
    百慕達三角是世界著名的未解之謎,在這一區域發生了很多撲朔迷離的航海事件,但是時至今日都沒有科學的解釋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而這樣神秘又危險的區域,在中國的境內也有一個。從有記錄以來,走入這個地方的人就幾乎沒有走出來的。
  • 意識是種獨特的物質嗎?它和大腦有什麼聯繫?聽聽科學家的解釋!
    意識是虛擬的物質嗎?兩者有什麼關聯?在科學界有眾多謎題,比如人類的大腦和意識有什麼關係、人死後身體中的意識會不會消失,伴隨著這些謎題,人類科技一步步進步,希望有一天能解開這些問題。意識和科學結合在一起隨後科學家開始掃描大腦,希望能獲取有用的知識,通過這一研究,我們能觀測到大腦和意識的聯繫,不如看不見摸不著的飽腹感,它和大腦中的丘腦有很大關係,科學家也把這一現象認為是意識,這也就解釋了大腦的意識中的關係。
  • 舍利子唯有有道高僧才有麼?舍利子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那麼這種為得道高僧所獨有的舍利究竟是什麼物質?為什麼普通僧人圓寂後不可得呢?舍利通俗意義上來說,指的是身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遺物。在佛教裡面,高僧留下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稱之為舍利,頭髮,牙齒,指甲……最常見的還是骨灰中發現的固體舍利,還有一部分由高僧屍身所做成的全身舍利,有些時候高僧留下來的書籍也被人稱作是"法舍利"。
  • 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變質問題,聚焦中考
    以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的變質問題為情境,考查身邊的化學物質以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試題,在近年的中考試題中頻頻出現.以此問題為信息載體,幾乎可以拓展初中酸鹼鹽大多數的知識,中考試題經常在這裡出現一題多點的習題,非常靈活,巧妙.
  • 中考化學複習專題——氫氧化鈉變質問題
    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氫氧化鈉的變質原理不清楚,對鑑別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方法不理解,訓練不到位等,導致這個問題並沒有真正掌握,在中考中自然就會丟分。為幫助廣大考生徹底掌握這一問題,小Z老師在這裡做個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幫到你們。首先,要弄清楚氫氧化鈉的變質原理,即氫氧化鈉為什麼會變質呢?因為氫氧化鈉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其次,怎樣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 黑洞力量到底有多大,能夠撕碎原子嗎?裡面物質是什麼形態?
    很多人對黑洞的力量完全一無所知,總幻想著黑洞中還有物質存在,那麼這種物質是什麼形態呢?甚至有人問:黑洞裡的原子被撕碎了嗎?答案是肯定的,黑洞不但撕碎了原子,還撕碎一切最小的粒子。星空中存在著三種致... 很多人對黑洞的力量完全一無所知,總幻想著黑洞中還有物質存在,那麼這種物質是什麼形態呢?
  • 大爆炸產生了什麼物質,殘留到現在的還有什麼,對如今有什麼影響
    但是,除了大爆炸本身可以處理的問題之外,還有很多需要解釋的問題,包括:結構的種子——產生了恆星,星系和星系團等的高密度區域——從何而來?為什麼宇宙在所有方向上和空間裡有相同的溫度,密度和特性?這是為什麼我們對大爆炸有了最初提出的改進,包括宇宙膨脹的存在(先於且導致了宇宙大爆炸),暗物質(其性質仍有待確定),和暗能量(其特性仍有待發現)。這是為什麼我們期望新的宇宙的發現來解釋中微子的質量,宇宙中的物質(而非反物質)的優勢,和暗物質本身的性質。
  • 費米及物質的解釋
    與之相似,在電學、磁學、光學等諸方面的18和19世紀的偉大發現,綜合成為電磁學的麥克斯韋動力學方程,對給定的電荷、電流及電場和磁場的分布行為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描述,但沒有解釋為什麼應該存在一些特定的可以重複的物質形式。更具體地,經典物理中沒有什麼東西能解釋存在具有一定大小和特性的基本組元。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如果中國發現了暗物質,可以說,這是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對人類科學做出的最有份量的貢獻。按理說,宇宙這鍋粥被炸開之後,在引力的相互吸引下,應該是膨脹的越來越慢,比如,外圍的星系受到中心地帶大量星系的吸引,應該會慢慢降低遠離的速度。而目前觀察到的宇宙,仍然在加速膨脹,外圍的星系還在加速遠離,這又沒裝發動機,是什麼東西在作祟?得了,找人來背鍋吧,於是就有了暗能量的概念。
  • 「R先生語摘011」物質與意識是什麼關係?(2014.8.6)
    好了,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假想:在我們的世界裡還不能被「科學」解釋的無規律的現象,是否在多一個維度或者多若干個維度的空間裡是有規律的呢?三、我們世界裡的意識現象我們怎麼解釋哭?我們怎麼解釋一見鍾情?我們怎麼解釋做愛如何高潮?我們怎麼解釋聚會?
  • 細思極恐,科學至今無法解釋的4大謎團,人類何時才能解開?
    不過,科學家同時也警告說,不要去細想這些謎團,可能越想會讓你越害怕,就好像當你俯視深淵而思索的同時,深淵也在俯視著你,你不知道黑暗裡面究竟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經典謎團在困擾著人類。謎團一:地球是如何誕生的?
  • 為啥會有"夫妻相"?真的是接吻造成的?科學的解釋來了
    看到這個解釋,很多人不禁欣喜,如果嫁給帥的人,豈不是自己也會逐漸變美了!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常說的「夫妻相」竟然是接吻造成的?造成「夫妻相」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帶你尋找科學的解釋。什麼是「夫妻相」?這一說法是否存在?「夫妻相」是指夫妻長得像,而且隨著生活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兩個人越來越像的現象。不僅僅只是容貌上的相似,還包括言談舉止、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夫妻相」的說法是客觀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已經注意到「夫妻相」的存在。為什麼會出現「夫妻相」?
  • B站最近很火的孝心變質是什麼梗?我來替拱壩老哥解釋一下
    最近在B站又有一個梗火了,叫做「孝心變質」。這個梗來自於新上映的動畫《公主連結Re:Dive》,其中有一個角色可可蘿,一直被稱呼為「媽」。而這個角色實在是太萌了,在單推可可蘿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孝心逐漸變質這個梗。不過要深入討論這個梗,還是得從可可蘿為什麼被玩家和觀眾們叫做「媽」來說起。
  • 山竹裡的「黃漿」能吃嗎?是不是變質了?老果農:別再不懂裝懂了
    它被稱為「果中皇后」,與榴槤齊名,除了本身味道甜美,而且營養成分也很高,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山竹性味苦,有小毒,能夠消炎止痛,收斂生肌,可以克榴槤的燥熱。但大家都知道,山竹雖然相較於榴槤來說,價格還算便宜的。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物質構成了宇宙,大到整個宇宙,小到我們身邊周圍,物質無處不在,那麼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之後,誕生了正物質,反物質,暗物質等,很多人經常把暗物質與反物質混在一起,但暗物質不是反物質,它們之間也沒有什麼聯繫,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種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