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2020-12-10 企業觀察網

30年風雨徵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服務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轉型升級。包含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一邊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一邊在改革與探索中一路前行。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資本市場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上市公司破4000家 總市值全球第二


「十三五」以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數量跨越3000、4000兩個千級門檻,相比資本市場建立初期10年上市1000家的進度,A股擴容速度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日益繁榮。


今年隨著註冊制的實施帶來的市場擴容,滬深兩市最新市值已達78萬億,與2000年末相比增長了16倍,近20年年均增速15%,市值增長顯著。


2014年底,滬深交易所市值首次躍升至全球第二位。當前滬深交易所總市值近80億元,約佔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的11%,比排名第三的日本東京交易所總市值高出71%。


上市公司是中國經濟支柱力量


A股上市公司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佔國內500強企業的70%以上,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


2019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0.47萬億元,佔全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突破50%。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創造的稅收佔整個企業稅收的30%,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利潤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40%,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30年來,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股權融資總額超15萬億。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融資提供了重要渠道。當前民營企業佔到A股上市公司的六成以上,根據恆大研究院的統計,2019年A股市場通過IPO、增發和配股實現的股權融資中,44%流向民企,36%流向國企,民營企業略勝一籌。


在《2020胡潤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上市公司佔78%。其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共330家,佔比66%,資本市場在助力民營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方面功不可沒。


龍頭公司亮出「中國名片」


2020年共有124家中國公司(含香港,不含臺灣)上榜《財富》世界500強,公司數量首次超越美國問鼎全球。124家公司中,在A股上市或部分上市的公司超過70家,佔比近六成,優質上市公司成為中國企業對外展示的「中國名片」。


30年來,A股上市公司中湧現出一大批行業龍頭,在各領域均起到良好示範引領作用。2001年中國石化的上市實現了A股千億市值公司零的突破,當前兩市千億市值公司已增至118家,其中金融類公司33家,電子、通信、計算機、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合計28家。


科技和醫藥行業龍頭的迅速崛起,體現了資本市場在支持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上市公司科技屬性增強


十八大以來,中國加速了由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進程,綜合創新實力不斷提高,A股上市公司「科技」屬性逐年增強。伴隨著科創板開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落地,新興技術產業迎來更大舞臺。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2020年以來A股共有342家公司首發上市,合計募資4238億元,IPO公司數量及募資金額均排進歷史前三。其中科創板募資2022億元,佔比近半;半導體行業募資近800億元,細分行業排名最高。科技新生力量來勢兇猛。


從市值分布來看,當前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市值佔A股總市值的15.39%,較2010年提升超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金融、能源類公司在A股權重均下降超10個百分點,資本市場成中國產業升級主戰場。


不過也應注意到,A股市值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中無一家科技企業入圍,美股前十大市值龍頭中信息技術企業佔據半壁江山,A股科技創新之路仍任重道遠。


上市公司做大做優做強


30年來,上市公司業績整體保持平穩增長,成長性超越同期經濟增速。價值投資時代開啟,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意識逐漸增強,A股連續3年分紅金額突破萬億元,分紅公司數量佔比達七成,大手筆分紅漸成常態。


上市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


數據寶統計,2019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3.72萬億,較20年前增加59倍,較10年前增加2.5倍。近10年A股公司淨利潤年複合增速13.32%,跑贏同期GDP增速。


從盈利分布來看,A股上市公司兩極分化特徵明顯。2005年以來滬深300指數成份公司淨利潤佔全部A股比重均值為86.5%。2015至2017年隨著A股新一輪擴容周期開啟,淨利潤佔比一度回落至80%以下,此後隨著「三去一降一補」等供給側改革初顯成效,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核心資產崛起,強者恆強的特徵顯現。


2019年滬深300指數成份公司實現淨利潤3.17萬億元,佔全部上市公司的84%,佔比較2017年的低點高出近8個百分點,實現兩連升。盈利水平的提升也加速A股市值向龍頭集中的趨勢,當前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總市值40.2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52%。


A股公司成長性比同期美股高近80%


滬深300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分別覆蓋了中美兩國市值及代表性最突出的上市公司,是中、美市場整體走向的「晴雨表」,通過兩大指數成份股的財務數據對比可直觀看出兩地頭部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成長性等方面的差異。


數據寶統計,2011年以來滬深300指數淨利潤年複合增速8.58%,比同期標普500指數(4.82%)高出近80%。除2016年小幅下跌外,其餘年份滬深300指數淨利潤均保持了穩定正增長;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淨利潤多次出現負增長,年度最大跌幅超過10%,業績波幅更大。


今年全球經濟遭受疫情打擊,不少全球知名企業元氣大傷。最新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標普500指數成份公司淨利潤同比重挫40%,尚未走出疫情陰霾;同期A股公司業績早已觸底反彈,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降幅收窄至6.5%,滬深300指數淨利潤同比僅下滑7.6%。


A股公司盈利能力低於美股


雖然A股公司保持了淨利潤的穩定增長,其盈利能力與美國頭部公司相比仍存差距。數據寶統計,過去10年標普500指數整體毛利率均維持在30%以上,2019年達到35.33%;2019年滬深300指數整體毛利率水平為19.04%,相當於標普500指數的一半。


從ROE(淨資產收益率)來看,過去10年滬深300指數ROE呈整體下滑走勢,2019年僅有10.51%;標普500指數ROE2015年起逐年上升,並於2016年超過滬深300指數,最新ROE達15.35%。兩者相比,滬深300指數ROE正處於歷史低位,標普500指數ROE處於歷史高位。


標普500指數的高盈利能力與其以信息技術佔主導的市值分布密切相關,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2019年淨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55%和42%,A股頭部公司金融股佔比高,拉低了指數的整體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分紅意識增強


30年來,A股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10萬億,近3年派現金額更是連續突破萬億關口,2019年一舉達到1.36萬億,再創新高。


數據寶統計,2019年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數量達2629家,佔年末上市公司總數的70%,較10年前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其中,1520家公司現金分紅佔淨利潤比例不小於30%,大手筆分紅漸成常態。


分行業來看,2019年食品飲料和採掘行業支付率超過50%(僅統計盈利公司),紡織服裝、公用事業和化工行業分紅力度其次,超過40%。業績和現金流穩定的行業分紅率相對較高。


上市公司慷慨出手的背後反映出其股東回報意識不斷增強。隨著A股高分紅時代大幕拉開,A股價值投資理念也將被進一步強化。


A股分紅率逐步向成熟市場靠攏


2017至2019年,滬深300指數成份公司累計分紅總額佔淨利潤的比重為32.05%,這一分紅力度雖然縱向大幅提升,但與同期標普500指數的股利支付率40.87%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從區間分布來看,近3年股利支付率超過50%的公司佔滬深300指數成份公司總數的14.67%;標普500成份股中,這一比例接近三成,為前者的兩倍。美股上市公司中高比例分紅股數量大幅高於中國。


當然,分紅並非越多越好,企業分紅力度和其生命周期息息相關。持續高比例分紅的上市公司大多進入成熟期,利潤水平相對穩定,資本擴張需求較小。美國股市經過上百年的發展,處於成熟期的公司數量數倍於A股公司,處於成長階段的A股分紅率略低於美股在情理之中。


海外成熟市場中,高分紅、低波動的投資品種備受關注,A股市場上以QFII和陸股通為代表的外資機構同樣偏好高分紅上市公司,從長遠趨勢來看,A股分紅力度向發達市場靠攏是大勢所趨。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


相關焦點

  • 偉大的博弈——寫在中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之際!融資超15萬億、逾...
    統籌:柯眉美 ;內容:陳霞昌 王軍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作者:範璐媛30年風雨徵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服務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轉型升級。上市公司分紅意識增強30年來,A股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10萬億,近3年派現金額更是連續突破萬億關口,2019年一舉達到1.36萬億,再創新高。數據寶統計,2019年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數量達2629家,佔年末上市公司總數的70%,較10年前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 A股資本市場30年:從「老八股」到4114家上市公司 總市值高居全球第...
    金融界網站將從IPO、退市、資本市場的參與方、分紅、總市值、國際地位六個角度來帶領投資者回顧A股資本市場的三十年。  從「老八股」到4114家上市公司 從23.82億到近85萬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當年12月16日,尉文淵敲響第一鑼,滬市「老八股」登陸,在經歷30年的風風雨雨後,兩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4114家,總市值也從最初的23.82億元激增至84.51萬億,目前已經位居全球第二
  • 上交所30年:總市值51萬億 累計57股退市
    截至12月17日,已有1779股齊聚上交所,合計總市值高達51萬億元,其中貴州茅臺、石頭科技成功晉身千元股行列,也系目前A股市場僅有的兩隻千元股。不斷發展之下,上交所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的位置也舉足輕重,系2020年全球IPO融資額第三大交易所,僅次於納斯達克以及港交所。此外,退市通道也在上交所發展的過程中日漸暢通,總計已有57股退市。
  • 「全球第二」長成記:30年K線牛熊 演繹多少A股盪氣迴腸
    市值與GDP同步增長30年來,A股市場總市值與GDP同步增長,目前的市場規模與GDP水平均位列全球第二位。若按照2019年65.81萬億元的總市值和99.09萬億元的GDP水平計算,A股市值佔GDP比例已達到66.41%。
  • 臺積電擠身全球市值第10大上市公司 市值超12萬億臺幣
    受英特爾7nm製程因延後半年將委外代工消息刺激,臺積電ADR在上周五美股暴漲9.69%之後,周一(美東時間27日)ADR再次暴漲逾12%,一舉超過VISA擠身全球市值第10大上市公司。周二臺積電在臺股市場一度漲停,市值進一步擴大至超12萬億臺幣(折4110億美元)。
  • 每經15點丨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5萬億元;A股總市值達10萬億美元...
    每經編輯:胡玲1丨A股總市值突破10萬億美元,為2015年6月以來首次實時統計數據顯示,上交所股票總市值報41.37萬億元,深交所總市值為29.58萬億元,二者合計70.95萬億,約10.06萬億美元,並創2015年6月以來新高。
  • 資本市場30年股權融資規模超15.6萬億元 服務新發展格局需要「加...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制度不斷優化,改革持續推進,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截至12月18日,自資本市場設立以來,A股IPO融資規模達3.65萬億元,再融資規模達11.97萬億元,合計15.62萬億元。
  • 或將超越茅臺登頂A股!萬億市值起步,今日...
    目前科創板已迎來逾130家科創企業,總市值超過2.4萬億元。上交所將堅守科創板定位,繼續支持更多優質企業申報科創板,做優做大科創板,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港交所李小加表示:我們很高興螞蟻集團今天宣布了將在香港和上海進行首次公開招股的計劃。螞蟻集團選擇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新股集資市場的地位。我們將繼續敞開懷抱,歡迎全球創新和領先的公司來香港上市。」
  • 深圳金融業總資產逾15萬億元
    作為深圳支柱產業之一的金融業,隨著特區發展不斷壯大,現在金融業總資產超過15萬億元。40年間,深圳金融業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在業務創新、技術革新等方面勇立潮頭。深圳金融業總資產已超15萬億元。圖為擁有眾多金融企業的福田中心區。
  • 深交所30周年記:2323股齊聚A股 總市值近34萬億
    從1990年12月1日開張營業到2020年12月1日,深交所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發展歷程在歷史的齒輪中留下了深刻印記,也為我國資本市場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30年來,深交所已從單一市場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多層次市場體系。運行30年,深交所也在不斷納新。
  • 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A股4117家上市公司 近80萬億元總市值
    原標題:上證報社評│激蕩資本市場的「中國力量」 摘要 【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A股4117家上市公司 近80萬億元總市值】30年又很長,驀然回首,卻道是「換了人間
  • A股|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企:223家上榜A股公司總市值11.6萬億 相當...
    223家A股公司總市值11.6萬億相當3個阿里或4個騰訊《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排名,列出中國500強本土民營企業,最終上榜企業達509家。上市公司企業市值按照2019年11月29日的收盤價計算,非上市公司企業估值參考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估算。
  • 國有六大行2019年盈利1.13萬億 全年融資8758億擬分紅超3352億
    去年日均盈利超31億3月30日晚間,農業銀行發布年報。2019年度農行實現營業收入6272.68億元,較上年增長4.8%;全年實現淨利潤2129.24億元,較上年增加102.93億元,增長5.08%。此前,其他五大行也已相繼發布業績報告。
  • 全球股市NO.1!市值破14萬億,創造歷史的蘋果嗨爆產業鏈,A股也笑了
    蘋果一度衝上2萬億美元,創造歷史 8月19日,蘋果股價盤中上漲,股價一度達到467.77美元,市值正式突破2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達到2萬億美元市值的美國企業。
  • 突破10萬億大關!深圳科技公司總市值全國第一
    數據顯示,深圳市的科技類上市公司,最新總市值已經升破10萬億大關,高居全國第一,同時也是首個科技公司市值超過10萬億元的城市。與北上廣杭相比,深圳科技公司總市值1.25倍北京、1.7倍上海、7倍廣州。杭州則超過上海,位居全國第三。值得注意的是,無錫市科技公司總市值突破萬億大關,位居全國第六,超過眾多新一線城市。寧德市科技公司總市值逼近9000億大關,位居全國第七。
  • 全球股票總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美元 超全球GDP兩成
    來源:金融界網站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股票總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美元大關。市場預期新冠疫苗將推動經濟復甦,各國大規模貨幣寬鬆措施和財政刺激政策也推動了股價上漲。目前全球股票總市值已超過全球GDP兩成,創歷史新高,但隨之而來的是對股市過熱的擔憂。
  • 全球股市市值突破100萬億美元,A股僅貢獻了12%,美股呢?
    隨著全球經濟不斷發展,全球股市的總市值也在不斷增加,如今已經到了一個比較大的規模了。全球股市總市值突破100萬億美元根據某機構監測的數據來看,在本月全球股市總市值已經突破100萬億美元大關,達到歷史峰值。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全球股市總市值不過80多萬億美元,在最近一年的時間裡面,全球股市發展比較迅速。
  • 2016年A股資金動向:全年淨流出近2萬億(圖表)
    從2012年以來的增發融資金額看,呈現逐年上升的勢頭,2012和2013年兩年均呈現逾3000億的態勢,到了2014年猛然翻倍至逾6000億;而2015年A股迎來大牛市,則定增金額再度翻倍至逾13000億,而2016年再度增長至超16000億。
  • Doo Prime:蘋果市值超越2萬億美元 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蘋果成為美國第一家市值達1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後,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其市值現在已經超過了2萬億美元。 周三,蘋果股價一度升至468.65美元的高位,以此計算市值相當於2.004萬億美元。蘋果股價收盤上漲0.13%報462.83美元。
  • 阿里總市值4萬億超越騰訊 相關人員道出玄機
    原標題:在香港上市首日,阿里總市值4萬億!超越騰訊,成港股市值之王時隔1800多天之後,阿里巴巴終於「回家」,與港交所再續前緣。2014年9月19日(美國當地時間),阿里巴巴(下稱「阿里」)登陸紐交所,收盤大漲38.07%,報93.8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