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女排精神 賽場拼搏爭光

2020-12-11 龍江機關黨建網

為了慶祝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傳承和弘揚「女排精神」,9月27日上午省體育局組織全系統幹部職工、運動員集體觀看了電影《奪冠》。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袁偉民教練的帶領下成為第一支奪得五連冠的球隊,到在陳忠和教練帶領下2004年雅典奧運會獲得冠軍,經歷了低谷後在郎平教練的指導下再次奪得2016年奧運會冠軍的奮鬥歷程和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

觀看過電影後,9月28日和9月29日省自射箭中心機關一支部和機關二支部分別舉行了支部黨員座談會,對學習「女排精神」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與會黨員紛紛表示是眼含熱淚看完這部電影的,影片中中國女排不畏強敵、頑強拼搏、團結協作、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女排精神」是中國奧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的生動彰顯,也是中國精神的時代表達。作為龍江體育人更要在工作中繼承和發言這種精神,將團結、拼搏、愛國融入到訓練和比賽中,力爭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回報一直關心和支持龍江體育的龍江人民!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為國爭光驕傲自豪!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
    中國女排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女排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女排為國爭光、揚我國威,驕傲自豪,成為國民英雄!、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塑造了女排精神!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激勵國人奮進、自強不息,激發國人向心力、凝聚力、親和力、創造力!
  • 弘揚女排精神 激發奮進力量 拼搏奮鬥 以女排精神凝聚強大勢能
    「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正值新中國71華誕,「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生動展現了中國女排為祖國徵戰、為民族爭光的光輝歷史與拼搏之路,全面展示了天津女排傳承發揚中國女排精神的奮鬥歷程。
  • 「奪冠」靠的不僅是拼搏,還有智慧;精神要傳承,更要與時俱進
    電影《奪冠》為我們補上了這一課,把女排精神詮釋得無比深刻、無比感人。2013年,在中國女排因人員青黃不接等原因跌入歷史低谷時,昔日的冠軍成員郎平毅然回國執教。在新時期,有著豐富國際比賽和教練經驗的郎平堅持創新、改革,為女排精神的傳承注入了眾多的新元素。記得2016年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上奇蹟般地奪冠,筆者也以為那主要是女排隊員的拼搏,還有女排冠軍基因的激勵和護佑。看過影片才知道成功從來不會是偶然的。
  • 【作文佳素材】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團結拼搏、無懼挑戰,在賽場上勢如破竹的英姿再次點燃了國人內心的澎湃豪氣。一說到中國女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中國體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各種項目的世界冠軍數不勝數,但冠軍背後能夠總結成精神的項目卻不多。改革開放前,中國體育界有兩面紅旗:一個是中國登山隊,另一個是中國桌球隊。
  • 「女排精神」永遠讓中國人熱血沸騰
    中國女排團結拼搏、無懼挑戰,在賽場上勢如破竹的英姿再次點燃了國人內心的澎湃豪氣;最終,繼2003年以全勝的戰績問鼎世界盃冠軍,2019年中國女排再次以11連勝,衛冕世界盃冠軍成功;這裡面,是數代「女排人」的努力,期間雖有低谷,但經過傳承後各個時期的「榮耀時刻」。
  • 弘揚女排精神 助力民族復興
    女排每一次奪冠,都是靠艱難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難的時刻,呈現出最頑強的精神,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實質。鐵榔頭」是女排精神最完整的見證者和實踐者,30年來她一直擔負著這種精神的傳承。,並不會因為輸贏而改變,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傳承。
  • 傳承女排精神 天津市舉行紀念少先隊建隊71周年主題活動
    13日上午,共青團天津市委、天津市少工委在天津美術館開展「從小學先鋒 長大做先鋒」天津市慶祝少先隊建隊日主題活動,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班子成員、天津女排代表、「女排精神傳承中隊」少先隊員代表、少先隊工作者代表約120人參加活動。
  • 《奪冠》郎平對女排說的這話被刷屏 女排精神:頑強拼搏、不畏艱辛
    《奪冠》郎平對女排說的這話被刷屏《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奪冠的英文名稱為《leap》,一語雙關,leap原本的含義是跳高,有很多解讀的方式。
  • 「女排精神」激發在京港生愛國熱情!
    「女排精神」激發著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大家思考如何在國家發展中實現自己的精彩人生。惠若琪分享了女排為國拼搏的感人故事,鼓勵同學不畏困難,勇於實現心中理想。同學們頻頻發問,現場互動熱烈。 北京體育大學大一新生許泓健同學說,影片中有一句話讓他印象十分深刻,「下意識就是一次一次不斷重複練出來的」。
  • 「女排精神」激發在京港生愛國熱情
    「女排精神」激發著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大家思考如何在國家發展中實現自己的精彩人生。惠若琪分享了女排為國拼搏的感人故事,鼓勵同學不畏困難,勇於實現心中理想。同學們頻頻發問,現場互動熱烈。30多年來,中國女排前進的道路上有輝煌也有挫折,但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中國女排一直頑強拼搏,永不言棄。她們扎紮實實,勤學苦練,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女排精神」不只是讓體育人學習,更應該讓每個國人都要傳承和發揚,這才能讓我們在新徵程上汲取新力量。
  • 《奪冠》講述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
    《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為全面展現中國女排三十多年來的奮鬥歷程,據陳可辛導演透露,電影信息量非常大,「涵蓋了從80年代到2013年,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據《奪冠》導演陳可辛回憶,影片從2017年年底開始籌備拍攝,由於面對的困難很多,他一度懷疑影片能不能完成。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
    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一種精神,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兩次傳承,郎平身份的轉變,令新老女排在銀幕中完成了一場跨時空接力;三代傳奇,中國女排三代隊員幾十載的風雨徵程與浮沉躍然於眼前。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
    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一種精神,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兩次傳承,郎平身份的轉變,她們的女排生涯也見證了中國女排新的交替與傳承。
  • 新時代的我們更要傳承「女排精神」
    《奪冠》演繹的是一種精神,那就是女排精神-----扎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峰。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著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多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
  • 發揚女排精神 實現強國夢想
    新華社發自1981年以來,中國女排奪得了五個女排世界盃冠軍,十次榮膺世界排球「三大賽」冠軍,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風貌,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國女排的成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歷程同頻共振,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精神風貌和拼搏精神的縮影。
  • 弘揚女排精神 綻放青春風採
    、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  12月22日,塘沽街道組織開展「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主題黨日活動,大力弘揚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引導黨員幹部銘記初心、團結奮鬥。街道機關黨員幹部、社區黨員群眾、「兩新」組織等共計40餘人參加。
  • 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拼搏時代最強音
    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你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你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女排精神為什麼能成為時代的引領?讓我們跟隨中國女排的腳步,尋找其精神力量的生成,探索其穿透時代的力量。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中國社會不再需要一場比賽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競技體育也走上了職業化的發展道路,人們能夠以更平常的心態看待競技場上的得失。然而,人們並沒有遺忘「女排精神」,沒有遺忘女排隊員在賽場上的汗水與吶喊。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一顆不滅的火種,民族精神的傳承,我們永駐心中。在《奪冠》上映的同時,我們期待這種真實的女排精神,能帶給我們的力量。《奪冠》展示的是國民電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每一個人的一份情懷。我相信觀影的朋友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對女排精神,有了不同的想法和感悟。
  • 《奪冠》:穿越時空的女排精神
    以郎平為代表的中國女排,將堅毅刻苦的品質發揮到了極致。 賽場上,是女排姑娘矯健拼搏的身影;賽場外,是教練沉著冷靜地分析賽場的形勢,「短、頻、快」的鏡頭,讓人置身於一場場沒有硝煙的生死戰之中。老女排姑娘靠自身的高超戰法和刻苦訓練彌補客觀條件上的劣勢,奪得1981年到1985年「五連冠」。她們被賦予時代的使命,有著頑強拼搏的精神,不怕累,不怕苦,硬是闖出一條屬於她們的時代。 生而無畏,戰至終章,這是屬於那個年代的女排精神。
  • 觀《奪冠》學女排精神,抒感悟揚拼搏鬥志
    你眼中的女排精神是什麼?中長跑隊 趙豔麗「《奪冠》這個影片呈現出了女排從日常訓練到比賽贏得勝利的艱苦奮鬥過程,她們團結一致、堅定信念、永不服輸、頑強拼搏,始終有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讓我深受感動,也真的值得我們所有運動員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