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寫文章養信鴿 ,作者葉正積
寫文章養信鴿
從事中華工商時報記者,以宣傳報導經濟、社會發展特別關注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健康成長為己任;以飼養賽鴿和結交國內外信鴿愛好者為業餘興趣,寫寫稿子,養養鴿子。
之前,我先後發表了3篇《信鴿,另類的飛禽》文章,日前,《中國信鴿競翔網》編輯給我發來一則信息寫道:「葉老師,臺灣李作填老先生想要將您的三篇『信鴿,另類的飛禽』轉載到臺灣雜誌,請問可以嗎?」。他還給我發來了臺胞李先生的簡介:「李作填老先生是臺灣年逾八旬,鴿齡整整65年的耄耋老將,也曾是亞洲鴿協與臺灣鴿會的常務理事,至今都熱衷於鴿文化傳播與域外賽鴿資料的翻譯推介。」看到後,我十分高興,鴿壇老將說要轉發我的文章到臺灣雜誌,這可是一起大陸與臺灣的友好交流的好事呢!我欣然答應,並在編輯的溝通下,我們還建立微信的聯繫渠道。此事,對我是一個激勵,推動我思忖著趕緊寫第4篇《信鴿的「競翔觀」》了。
信鴿,無論是傳書送信還是競翔比賽,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體現在它的歸巢能力上。信鴿,古時候,它主要承擔的是傳書送信功能,我把它概括為「服務觀」,猶如我們的快遞員;在當今,它的主要功能已經從傳書送信改變為競翔比賽,我將其的作為歸納為「競翔觀」。今天,先簡要地說它古時候的「服務觀」,再說部分「競賽觀」的內容吧。南宋朝有一首詩《諷養鴿》:「萬鴿飛翔繞帝都,朝昏收放費功夫。何如養取雲邊雁,沙漠能傳二聖書。」意思是嘲諷養鴿費功夫,不如養大雁,還能「參與」抗金鬥爭,為擄去的老皇帝傳送書信。簡單說,就是鴿子不如大雁會傳信。這大概是那時的普遍認識。其實,我第二篇文章說過,較之大雁,信鴿當「快遞哥」的「勞動觀」更強。
信鴿家飛攝影
我國古代傳說飛鴿傳書,大家對這應該很熟悉吧?我們在電視劇、電影裡看到,古人把寫好的信件放在竹筒裡綁在信鴿腿上,然後將鴿子放走,當鏡頭切換後,這信鴿已經風塵僕僕地到達目的地,把消息及時傳遞到了收信人手中。而且不光是咱們現代的影視作品有所提及,古代的話本小說、現代的武俠小說裡,俠客們都是通過鴿子來傳遞信息。
由此可見。無論是古今,我們的文學作品都在逐漸地為信鴿「正名」,人們對信鴿的觀念也在不斷改變。
作者的信鴿工作間一隅
鴿子對我來說,是另類好友,是我們的運動員。在鴿界說來,鴿子愛好者既是鴿子的飼養員,又是教練員,每天,要花好些時間來餵養鴿子、訓練鴿子,包括賽季的家飛和帶出去訓飛。因為,你對它關心,它才為你爭得榮譽。
信鴿比賽從遠方回家,特別是空距五六百公裡在當天就能歸巢的決賽,那是非常非常刺激鴿友的神經了,因為一年裡一般信鴿協會或信鴿俱樂部僅有寥寥幾次的決賽賽事的。信鴿在競賽地放飛後,在估計它歸巢的那時間段裡,鴿友們一般都會等候在鴿籠旁邊,翹首眺望信鴿歸來的方向,那真是揪心的事兒!每當我們看到隱隱約約從遠方俯衝過來、在近距離收著翅膀猶如秤砣似地砸過來、咫尺鴿巢而展翅著陸時的信鴿歸巢情景,那種正宗的喜從天降的喜悅心情,真是享受至極,難以形容。我們只有高興地輕輕地跺跺腳、拍拍手,念叨著「回來啦、終於回來啦!」連聲音大一點,恐驚辛苦了的「運動員」,怕它不會馬上進巢報到,影響歸巢時速成績。
圖為賽鴿公棚訓練時放飛的信鴿
現在,除了鴿友在自己家裡設鴿籠養信鴿以外,近十來年以來,全國各地辦起了數百家國際性的、全國性的賽鴿公棚、賽鴿俱樂部、賽鴿中心、賽鴿寄養棚等集中寄養、集中訓飛、統一比賽的類似託管性的企業。鴿友們若有參加公棚比賽的信鴿,平常在網站上看看自己號碼的信鴿訓飛、預賽等狀況,那決賽那時,在預計歸巢的時間裡,大多數鴿友都會守候在電腦前面,盯著屏幕看信鴿歸巢的信息,等待自家的「運動員」凱旋歸來。我的一位鴿友開玩笑說另鴿友:「人都貼在電腦屏幕上了」。也有鴿友,看到人家的信鴿已經進棚報到,刺激地在電腦前面自言自語地呼叫自家信鴿:阿「爸」你快飛回來啊!哈哈,這是一位參加公棚信鴿比賽的鴿友一個刺激帶玩笑的真實花絮。
現在科學發達了,好多賽鴿公棚,在訓飛和決賽時,都開啟了全程現場視頻直播,和信鴿到達時給主人發送信鴿名次等信息,讓你更多地了解信鴿當時狀況。
圖為公棚的視頻直播現場(1)
圖為公棚的視頻直播現場(2)
正因為有競賽,一些人的信鴿出成績,有些人的信鴿沒飛幾站地、幾十公裡、一二百公裡,就不見一根毛了,這才叫刺激。這種刺激,使得我等鴿友這麼「發燒」:一毛不剩丟鴿子的人,想著、盼著來年養好信鴿出成績,「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出了成績的鴿友,洋洋得意,一發不可收拾,欲再接再厲。就此,以至於信鴿「燒友」,不惜巨額投資去歐洲等國引進名家好血統的信鴿和比賽出成績的信鴿。這就使國內、外鴿界越來越熱鬧、比賽越來越「瘋狂」。
也正因為信鴿成了天上競翔、比賽的「運動員」,失去了它傳統的傳書送信功能,與電信郵政毫無瓜葛。所以全國各級的信鴿協會組織,均歸屬於各級體委或體總等體育管理機構。
隨著信鴿這項群眾性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信鴿的報到系統、信鴿的比賽車籠等方方面面硬體也在不斷地提升。
本圖片由臺灣鴿友林茂生先生昨天提供
如信鴿比賽歸來的報到環節,四五十年前,由於科學不發達,信鴿比賽歸來的報到非常原始,比賽成績是以報進鴿會登記為準,極不科學與公平。鴿友們在家等到信鴿歸巢後,帶著信鴿還要比賽報到的速度來爭取賽績名次,趕緊前往信鴿協會等處報到。早期,騎自行車報到的算是條件可以了,好多是徒步的、跑步的帶信鴿報到。到後來,才有騎摩託車、打計程車到信鴿協會報到的,那時還很少有開車的。若你的鴿舍離報到處(如人民廣場、體委和指定的地點)遠些,你就得認吃虧,在郊縣的更加虧了。這種原始的信鴿報到辦法,偶爾有出現笑話。一次,我的一位鴿友,那次他的信鴿歸巢很快,他非常高興,帶著鴿子,騎著自行車拼命去報到,去爭取好成績。可沒有料到,由於太興奮了,車速如飛,但到了報到處,自行車後面的裝信鴿的紙箱連信鴿都沒了,不知丟哪兒了,自認「運氣背」,沮喪地回家了。
2019年浙江省第十九屆幼鴿大賽(溫州賽區)集鴿
回想當年,由於沒有高科技的電腦等報到軟體、硬體,以致使我至今還留下一件與冠軍擦肩而過特別遺憾的事:
那是1991年溫州市信鴿協會春季的一個1000公裡山東濟南飛浙江溫州的賽事。當時溫州歷史上信鴿1000公裡歸巢,一定是第五天開始的。筆者當時是溫州市信鴿協會常委,分管宣傳報導的。第三天午後,我問會長,要不要開始安排報到,會長說沒必要,才第三天呢!可萬萬沒有想到,在我當天下午安心地上班去,於6點多回家給鴿子餵食時,驚奇地看到一隻鴿子扒在食槽裡吃食,我懷疑地自問,難道參賽的信鴿回來啦?我趕緊進入鴿籠抓住那羽信鴿,一看,果真是參賽信鴿回來了,迅即抓起信鴿,往樓下飛跑。木頭地板的走廊傳出的急促奔跑聲,鄰居疑惑地問:「幹嘛、幹嘛?」我邊跑邊說:「比賽信鴿回來啦,這次一定能拿冠軍。」為奪冠,我連自行車也不騎了,到了門口,攔住「菲亞特」計程車,叫那計程車司機快速開。
遺憾的是,到了信鴿協會秘書長家裡一看,前面已經有3羽信鴿報到了,那第3名的信鴿僅比我的信鴿早幾分報到。那次,當天只有5羽信鴿歸巢,第四天甚至還沒有信鴿回來,到了第五天,才有當時的五天正常速度批量歸巢信鴿出現。養了這麼多年的信鴿,難得碰上好信鴿的提速歸巢,可是連信鴿啥時歸巢都不知道,非常遺憾,埋沒了這羽極有可能是冠軍的功臣啊!一年冠軍也只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個,我卻沒有緣分,與其擦肩而過。試想,鴿友們能有幾次得冠軍的機會呢?況且還是1000公裡的!
葡萄牙的一次大規模的信鴿賽事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信鴿比賽報到的功能慢慢地從原始的人力辦法,走近現代化、科學化之路了,開始使用電話168語音提示系統報到,再按規定時間帶信鴿到信鴿協會驗證。但語音報到系統尚有欠缺,要按提示,一步一步地進去,稍有不慎,按錯了一個數字,前功盡棄從頭再來。這就造成了比賽成績時間上的不準確性了。我就經歷的一次語音報到出現的時間差情況,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一次信鴿協會的500公裡決賽,我的二羽信鴿同時歸來,一羽通過168語音電話報進去獲12名,另一羽就是14名了,因為相差了一個輸入的時間,讓另一位鴿友搶先了。若是成績再前名次,那不就是可惜了嗎?十名內與十名外就截然不同了。
2018年3月31日歐洲一場龐大的信鴿賽事放飛現場
如今的信鴿報到,那是先進的高科技了。報到系統,基本採用的是先進的電子傳輸信息的現代技術「鴿鍾」報到。目前國內外這些「鴿鍾」,相差無幾,只是版本與功能水平上的區別。自從我們有了「鴿鍾」,不僅信鴿報到的時間先後,達到了非常準確的要求,精確到零點幾秒,而且為我們省下了不少事兒。比如,現在我們若有事不得不離開鴿舍時,這些原來由我們鴿主必做的事,就交給「鴿鍾」來做了。一旦信鴿歸巢,站上了門邊的那塊電子板上,馬上有報到感應,電子板如像手機發信息一樣,迅速發出信息到信鴿協會租用的伺服器傳送到信鴿協會網絡和鴿主的手機裡。伺服器發出的信息,我們的電腦網頁上也顯示出了歸巢信鴿的出生年份、腳環號碼、到家報到時間、鴿巢與放飛地的空中距離、每分鐘的飛行距離等。伺服器軟體並根據鴿友的鴿棚經緯度折算距離遠近,自動排出距離與分速,精確地確定你所得的名次。有時候,電腦裡顯示的名次是第一名,你也不能高興得太早,沒過幾分鐘,那第一的名次,讓雖比當時看到的第一名晚到的信鴿,但它的空中距離遠,分數平均比你快,把你的信鴿名次打下去了。
信鴿比賽現代化報到系統——電子鐘
決賽時,鴿友們基本都在家裡望著天空等信鴿、瞄著電腦看名次。另外,如果信鴿回來了,號碼捆綁的手機則會發來你哪個號碼的信鴿幾點幾分幾秒歸巢、獲得第幾名的簡訊。我們現在不論有事沒事都很放心,出差在外,甚至到國外去了,也時時刻刻能得到比賽成績的簡訊。我們還可以在國外用電腦遠程欣賞、觀看比賽。幾年前,我僅花一百多元,買了一臺用WiFi連結的「小米」攝像頭,安裝在信鴿籠上面,現在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打開手機裡安裝的攝像頭軟體,就可以看到自己鴿子的舉動了。
2020年4月13日寫於溫州
作者簡介:
葉正積,中華工商時報資深財經記者,中國信鴿信息網專欄作家,著有50多萬字的《溫州人憑什麼贏》一書。曾任十年基層團幹、宣教科長;溫州市工商聯宣傳處副處長、處長;中華工商時報溫州記者站站長。
貴州通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11月28日,全國民企500百強企業單位,總部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是專業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也是西部最大的乘用車經銷集團之一,貴州民企百強NO.1。主要投資經營中高端、豪華及超豪華品牌4S店。擁有超過5000人的員工團隊,代理20個品牌、擁有99個授權品牌店、分店及二級網絡直營店。
萬綠城集團是一家以文化旅遊、康養地產開發、智能康養酒店投資經營管理、商業運營管理、物業服務管理、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康養食品研發生產等多元並舉的綜合型集團企業。經過近兩年的創新探索,萬綠城集團正全力推出自身獨有的一套康養標準,勢必成為康養產業的一股新生力量,影響著一個地區大健康版圖的構成。
發布民營經濟權威聲音,凝聚貴商力量
中華工商時報貴州記者站官方微信公眾號
貴州省各級工商聯(總商會)重要宣傳平臺
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
原標題:《玩家丨信鴿,另類的飛禽(四):信鴿的「競賽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