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度章草書體之祖
杜度,杜操,中國東漢書法家,字伯度(避免曹操諱,魏晉人改稱為杜度),京兆杜陵(陝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杜度,為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孫,漢章帝時為齊相。杜度擅長章草。崔瑗、崔寔父子學他的書法,後人並稱「崔杜」。杜度的書法有骨力而微瘦,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將杜度的章草列為「神品」。
杜度,東漢京兆杜陵人,字伯度,東漢大臣。一說原名操,魏晉人因避魏武帝名諱,改稱杜度。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孫,漢章帝時為齊相。雖史遊始草書,傳不紀其能,又絕其跡,創其神妙者,其唯杜公也。
杜度,字伯度。生卒年不詳,漢章帝時的人,做過齊相。號稱「草聖」的張芝,曾經說自己的書法「上比崔、杜不足」。這裡說的杜就是杜度。崔是東漢另一位章草書法名家崔瑗,而崔瑗是杜度的學生。
杜度的書跡今天是看不到了,但據看過他書跡的三國時魏人韋誕說,是「傑有骨力而字畫稍瘦,若霜林無葉,瀑水飛迸」(張懷瓘《書斷》引)。晉衛恆《四體書勢》說:「齊相杜度號善草書,寫字甚安而書體微瘦。」梁時庾肩吾《書品》列其書品為上之中,唐張懷瓘《書斷》列其章草為神品,草書大家懷素稱杜度的章草「天然第一」。
杜度 最早書寫草書的大書法家
章草淵源
序
書學之興,自於周。昔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世謂之籀書也。有唐有石鼓十具出焉,是謂其遺蹟雲。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奏罷不合奏文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是謂小篆。
下杜人程邈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雲陽十年,從獄中省改大篆。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使定書,或曰程邈所定乃古隸也。
上谷王次仲,飭古隸為八分,八分者,令隸也。唐人稱為八分。於古隸飭加波磔而成。
漢興而有草書,漢元帝時,傳史遊作《急就章》,為章草之祖。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稱善作。又有崔瑗,亦稱工。其後有張芝,皇象,索靖皆善章草,時並號書聖。
張伯英學崔、杜之法,溫故知新,變為今草,韋誕稱之為「草聖」。草書成也,後有羲、獻繼之。
行書者,傳為後漢劉德升造。劉德升,穎川人,與鍾繇同郡,鍾與胡昭並師之。或稱鍾繇有三體,一曰銘石,二曰行狎書,三曰章程書。行書即其行狎書也。
真書者,以鍾繇為祖,鍾之前未見之也。真書至鍾繇《克捷》,《宣示表》出,乃模楷大定,後羲、獻《樂毅》、《十三行》繼之,至唐體又大變矣。
古又有飛白一體。傳蔡邕見匠人堊帚成字,心有所感,創為飛白,字若飛動。後張烏巾,歐陽詢皆善之。又梁蕭子云據之創小篆飛白,宋蔡襄據之創飛草,則不詳其形狀矣。
後世之書學盡在八體中,分而述之。
大篆
昔者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始變古文,或與古同,或與古異,世謂之籀書也。漢書藝文志雲史籀十五篇者,並此也。秦兼天下而焚書,故漢魏至晉只傳其名,而不見其文。有唐之季,岐州雍城南出周宣王時石鼓十具,有文焉。其文刻於石鼓之上,故稱石鼓文。蓋其諷宣王畋獵所作,又名獵碣。十具石鼓為韻文十篇,其目為:吾事、汧殹、田車、鑾車、霝雨、作原、而師、馬蔫、吾水、吾人。時人謂其文為籀書雲。
贊曰:籀文之出,開闔古文,暢其纖銳,但折直勁迅,有如鏤鐵,而端姿旁逸,又婉潤焉。石鼓出,唐韓愈作石鼓歌極贊之曰: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後「鸞翔鳳翥」為贊其書極佳之語,其後有王羲之當之。
小篆
始皇二十年,始並六國,初兼天下,令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丞相李斯奏罷不和秦文者,於是天下行之。
小篆自秦始,故又稱秦篆。始皇帝在位,共出巡五次,刻石七塊。即《嶧山刻石》、《琅玡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門刻石》、《會稽刻石》、《泰山刻石》、傳為李斯所書。唐人謂之傳國之偉寶,百代之法式。今有《琅玡臺刻石》存焉。
贊曰:畫如鐵石,字若飛動,鐵為肢體,虯作驂騑,江海渺漫,山嶽峨巍,長風萬裡,鸞鳳於飛。遠而望之,若鴻鵠群遊,駱驛遷延,迫而視之,端際不可得見,離婁不能睹其隙間。為學藝之範先。
有唐之時,有李陽冰者,生於開元,始學李斯《嶧山碑》,後見仲尼《吳秀札墓誌》,精探小學,得其淵源,遍觀前人遺蹟,嘗嘆曰:「天之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以其書為已任也。自陽冰後,雖餘風所激,學者不墜,然未有能企及之者,故有嘆曰:「斯去千年,冰生唐時。冰復去矣,後來者誰?後千年有人,誰能待之?後千年無人,篆止於斯!」
隸書
秦時,下杜人程邈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雲陽十年,從獄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損減,方者使圓,圓者使方,而為隸書三千字,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為御使,使定書。或曰邈所定乃古隸也。古隸或稱散隸,或曰佐書,與後漢之隸不同。
後漢之隸或稱今隸,或稱八分,或稱章程書。乃後漢上谷王次仲所作,王愔云: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可知程邈所古隸,變篆之圓為方,而無後漢之波磔。王次仲飾隸為八分。程邈之變篆為古隸者,以求用之簡便,王次仲變古隸為八分者,以求形之工麗,用形並作而隸字成也。
古隸之於小篆,為古今文字之變。小篆之為文也,畫物象形,隨體詰屈,未脫象形之遺意也。古隸則變圓為方,今體文字成也。古隸多用方筆,小篆多用圓筆;古隸多得橫勢,小篆多得縱勢;古隸簡疾而小篆謹緩。
古隸略加整飭,即為八分。古隸散漫而拙,八分有模楷而工麗。古隸,八分同為一體也,比之於後世,尤顏、柳之變右軍體也。
隸之名家,傳有扶風曹喜。曹喜,字仲則,扶風平陵人。章帝建初中為秘書郎。蔡邕云:扶風曹喜建初稱善。喜傳邯鄲淳。邯鄲淳字子淑,穎川人。初為臨淄王傅,累遷給事中。梁鵠云:淳得次仲法,韋誕師淳而不及也。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太僕端之子,官至侍中。諸書並善,尤精題署。
又有師宜官亦精八分,靈帝好書,徵天下工書於鴻都門,至數百人。八分稱宜官為最。大則一字經丈,小乃方寸千言,甚矜其能。後為袁術將命巨鹿,《耿球碑》術所立,是宜官書也。梁鵠字孟皇,安定烏氏人,受法於師宜官,以善八分知名。魏武曹操甚愛其書,以為勝宜官也。時邯鄲淳亦得次仲法,淳宜為小字,鵠宜為大字,不如鵠之用筆盡熟也。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官至左中郎將,封高陽侯,儀容奇偉,篤孝博學,能畫,又善音律,明天文、數術、災變,卒見問,無不對。工書,篆、隸絕世,尤得八分之精微。體法百變,窮靈盡妙,獨步古今,為書法之祖。後世言書法之源者,必稱鍾繇,而鍾繇者,謂得蔡邕所傳筆法而神。靈帝時熹平石經出蔡邕之手,石經初立,觀者如潮,以為書法之模楷。
章草
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名誰。或曰史遊作《急就章》草書,以其篇而名之為章草。王愔云:漢元帝時史遊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是也。此乃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連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至建初中,齊相杜度善草,見稱於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或曰:蓋因章奏,後世謂之章草。或曰因章帝之名,故謂之章草。
杜度字伯度,京兆杜陵人,漢章帝時為齊相,雖史遊始草書,傳不紀其能,又絕其跡,創其神妙者,其唯杜公。
杜度之後有崔瑗。崔瑗字子玉,安平人,官至濟北相,文章蓋世,善章草,師於杜度。
韋誕云:杜氏傑有骨力,而筆畫微瘦,崔氏法之,書體甚濃,而結字工巧時有不及。張芝喜而學焉。轉精其巧,可謂草聖。超前絕後,獨步無雙。
張芝字伯英,燉煌人。朝廷以有道徵,不就,故時稱張有道。好書,出諸杜度,崔瑗雲。然龍驤豹變,青出於藍。其自謂上比崔、杜不足,誠則尊師之辭,亦其心肺間語。伯英損益伯度章草,亦猶逸少增減元常真書,雖潤色精於斷割,意則美矣,至若高深之意,質素之風,俱不及其師也。然各為今古之獨步。
又有索靖,張芝姊孫也。書出於韋誕,峻險過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勢懸流,雪嶺孤松,冰河危石,其堅勁則古今不逮。或曰崔子玉點畫之間莫不調暢,然索靖乃越制特立,風神凜然,其雄勇勁健過之也,以此有謝於索。又時人云:精熟至極,索不及張,妙有餘姿,張不及索,其推重至此。
又有吳皇象,字休明,廣陵江都人,師於杜度,工章草,有《急就章》傳世。羊欣云:張芝、皇象、鍾繇、索靖,時並號書聖。抱樸亦云:書聖者皇象。休明章草,雖相眾而形一,萬字皆同,與右軍以一形而眾相,萬字皆別,各造其極。
評價
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學杜度書,後人並稱為「崔、杜」,為張芝師。張芝與朱賜書。自謂「上比崔、杜不足」。三國時魏人韋誕評云:杜氏傑有骨力而字畫微瘦,若霜林無葉,瀑水進飛。」晉衛恆《四體書勢》云:「齊相杜度號善草書,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南朝梁庾肩吾《書品》列杜度書品上之中。唐張懷瓘《書斷》卷中列杜度章草為神品,評曰:「雖史遊始草,書傳不紀其能,又絕其跡。創其神妙,其惟杜公。」又以張芝與杜度相論曰:「伯英(張芝)損益伯度章草,亦猶逸少增減元常真書,雖潤色精於斷割,意則美矣。至若高深之意、質素之風,俱不及其師也。」《書斷》卷上云:「杜度善草,見稱於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書。」《書斷》卷下《評》曰:「杜草蓋無所師,鬱郁靈變,為後世楷則,此乃天然第一也。」又曰:「章草古逸,極致高深,則伯度第一。」唐韋續《墨藪·九品書人淪》列杜度章草書為上之上品。
杜度(杜操)寫草書——蠍子樣
杜度的書法以章草書體出名。章草,是早期的草書。是隸書的草寫,由草隸發展而成的一種字體。它筆畫保存一些隸書的筆勢,相傳為漢章帝時史遊所作,朝廷奏章用它,所以叫章草。杜度小的時候對蠍子十分感興趣。他經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蠍子,有一次,一隻被筷子夾住的蠍子搖頭擺尾地掙扎著、反抗著,表現了它不屈不撓的精神,把它放在地上看看吧,也許是很有趣的,反正它跑不了。圍觀的小夥伴發出了一陣陣歡呼: 「看!蠍子『突圍』了」只見那蠍子,翹起剛強不屈的尾巴,爬著,爬著,轉眼不見了。後來,杜度做了官,每天都揮筆寫字,批閱大量的公文,時間一長,就覺得寫這種字體速度太慢。於是,他有了新的想法,原來,自秦始皇以來,李斯所提倡的小篆,因書寫起來既費時又費事,已很少為人使用了。到了杜度生活的時代,他漸漸地發現,在許多緊急的情況下,人們寫起隸書也來不二及那麼一筆,劃、『工整不苛了。尤其是前方送來的告急文書,字跡就更加潦草。杜度想,字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需要,文字的書寫不也可以在隸書的基礎上有所改變嗎?他長時間翻閱那一個又一個潦草的字跡,久久思索著。怎樣使字寫起來簡便有力呢?忽然,他腦海中出現了蠍子爬行時翹尾巴的形象,眼前一亮,高興極了。杜度想:有許多字,當寫到一橫一捺時,將尾巴翹上去,是多麼有力啊!於是,杜度寫出了新體的隸書,並進一步吸取了在緊急情況下書寫的字體,創造了簡便易寫,銀鉤蠍尾的章草體。
杜甫節由杜甫文化集團首倡每年8月8日在世界各地舉辦的杜甫紀念活動。
人日祭杜甫,正月初七「人日」 祭祀詩聖杜甫,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館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首倡恢復人日遊草堂的活動,杜甫文化集團倡議各地的杜甫紀念地和全球各地舉辦人日祭杜甫活動。
杜甫誕辰日,正月元日,春節,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2月12日(距今已1308多年)(正月初一日)生於河南鞏義。杜甫文化集團倡議各地的杜甫紀念地和全球各地舉辦杜甫誕辰日紀念活動。
杜甫節由杜甫文化集團首倡每年8月8日在世界各地舉辦的杜甫紀念活動。詩聖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一生寫有3000多首詩篇,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中國中古時代思想和詩歌精神的集大成者,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詩聖杜甫前半生的壯遊和後半生的顛沛流離,造就了世界文化名人和中華民族的詩聖。成為中華文明重要文化遺產,一千三百多年以來杜詩以中文、日文、英文、朝鮮文、越南文、俄文等各國語言在世界範圍廣泛傳播享有盛譽,1962年杜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名人」,2015年哈佛大學稱杜甫為「中國莎士比亞」,以彰顯其詩歌廣泛博大,2020年英國BBC向世界推介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杜甫節組委會每年8月8日在世界各地舉辦的杜甫紀念活動
杜甫節由杜甫文化集團首倡每年8月8日在世界各地舉辦的杜甫紀念活動。歡迎您關注杜氏宗親會杜甫文化集團杜氏集團杜氏宗親商會的微信公眾號,感謝點讚,轉發,轉載,分享,杜甫文化集團,杜甫節組委會,杜甫全媒體影視學院書畫院文化園紀念館基金會會館,杜康文化研究會,中華杜氏通譜編委會,杜佑杜牧文化研究會,杜南棠文化研究會,杜心五文化研究會自然門武術館故裡文化園紀念館,京兆杜氏文化研究會,杜宇彝族六祖文化研究會,杜氏文化研究會,杜氏總祠,杜氏家譜博物館, 杜甫文化集團互幫互助的商務平臺,相互提供高品質最優惠價的產品和服務及網絡和渠道,歡迎全球各地的杜氏宗親和有資金好項目好產品好想法好人脈的成功精英人物加入,與時俱進,不忘初心,萬眾一心,合作共贏,杜甫文化集團,杜傑手機18236136899, 杜傑微信1394960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