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2020可以重啟」——這大抵是很多人的心願。兩個月前,央視新聞新媒體和新世相共同發起了「重啟2020」的話題討論,還向全世界20個國家的上百位插畫師們發出邀請,請他們把「如果2020重啟,自己最想看到的一幕」畫出來。
那些因為疫情而沒能實現的事,終於在畫裡實現:一位101歲的母親趕上了女兒80歲生日;小狗Stella仍能和主人一起開開心心散步;我們的畢業典禮沒有遲到,可以跟自己的老師、同學好好擁抱……
當遺憾成畫,終於意識到:你我原本就擁有將每一天作為禮物送給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請結合材料內容及你的經歷,寫一封信,勸導因怠惰虛度了2020的上半年正處於愧悔中的同學。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切合身份,貼合情境;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洩露個人信息;⑤不少於800字。
【詳解】
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要求關鍵在於識別並完成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發表對材料的看法。寫作考場作文的第一步是審題,即審讀題幹要求和審讀材料內容。本題題幹要求「請結合材料內容及你的經歷,寫一封信,勸導因怠惰虛度了2020的上半年正處於愧悔中的同學」。
材料重點在於引導考生珍惜時間,關注當下,並思考如何生活,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內容,明確材料的中心話題,在中心話題的指引下進行立意作文。生活無法回到從前,我們能重啟的只有我們自己的人生態度,重啟2020的正確方式,其實是調整狀態改變以往的拖拉懈怠,趨之若鶩、急功近利;重啟自己,不再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找回初心確定可實現的理想目標,並付之行動,充實度過每一天,不虛度時光不蹉跎歲月,不徒然喟嘆。本題在審題時適合抓關鍵詞句「好想2020可以重啟」,參考二三段「那些因為疫情而沒能實現的事,終於在畫裡實現:一位101歲的母親趕上了女兒80歲生日;小狗Stella仍能和主人一起開開心心散步;我們的畢業典禮沒有遲到,可以跟自己的老師、同學好好擁抱……當遺憾成畫,終於意識到:你我原本就擁有將每一天作為禮物送給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從中得出正面啟示:端正人生態度、調整目標方向、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等。
參考立意:
1.抓住今天,贏得明天。
2. 把握今天,出彩未來。
3.今天決定明天。
4. 珍惜每個今天,才會有無悔的明天
5. 不要等待,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
6.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7. 與其懊悔不已,莫如抓緊行動
例文:
充實今日,方成就明日輝煌
馬爾克斯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永遠有一個明天,生活給我們另一個機會將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錯了,今天就是我剩的全部。」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誰都無法預料到明天與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因此我們每一個人更應把握當下,努力充實今日,明日方能成就輝煌。
在浩瀚宇宙之間,人類便是最渺小的存在,每一個生命更是顯得極其脆弱,誰都無法預料到明天與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因此我們每一個人更應把握當下,實實在在地幹,努力充實今日,明日方能成就輝煌。
猶記李大釗說過一句話:「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遲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的確如此,不去空想明天有多麼美好,只要努力奮鬥,就不會一無所獲。作為一名中學生,更應時刻記得自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追求卓越,永不止步。既然不知道明天會怎樣,那就把握好今天,千萬不能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從而浪費了大好的青春時光。
有的同學養成了一種壞習慣,喜歡將今天的事推後到明天去做,所有的目標和努力,都是打算從明天開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經常將事情推後,日積月累,許多東西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此時人就會開始抱怨,慢慢地對生活失去希望,最終淪為碌碌無為之人。拖延症患者總是抱怨生活的不幸,其實不過是自食其果罷了。那些看起來的幸運者其實源自堅持不懈的奮鬥。俗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倘若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孟凡超在面臨種種險阻時,望而卻步,總去想著未來會有人去解決,那麼如此非凡工程也不會圓滿成功,倘若FAST之父南仁東,沒有嘔心瀝血、堅韌不拔地去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天眼又怎麼會替人類深探蒼穹?正是因為他們都知道「明日何其多」,他們才會在今天奮力拼搏。如果他們一味地以困難為藉口而去放棄這項工程,去等待明日的年輕一代,那一代等一代,恐怕人類永遠都沒有探索的可能。
「吾行吾道,雖遠必至。」縱使今日攀登艱難,但明天的山頂,必會奇麗雄偉。而正因為有了瑰麗雄奇的山頂,才讓人嚮往,才讓人不忘繼續前行。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面對未來無比絢爛的星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起一搏?明日星空璀璨,今日的我們更應力爭攀上頂峰。
只有把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化作今日的胸中激情,以奮鬥的姿態綻放人生芳華,只剩不多的明日才不會辜負我們!
行文結構:文章圍繞「今天就是我們所剩的全部」「幸福恰恰在於今天攀登險阻的過程」立意:如果今天把握不好,不去努力奮鬥,那就不會有明天的成功。開始部分先引材料,然後聯繫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正反對比,突出學生今日奮鬥的重要性。再從正面列舉名人事例,證明「充實今日,方成就明日輝煌」的中心論點。全文多處引用名人名言,既加深了議論的深刻性,又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和文學性。
可用素材:
1.毛澤東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是啊,時光荏苒,白駒過隙。怎能任時光蹉跎?前幾分鐘還是空白著的卷子,已然成了寫滿分數的尖刀,直直插入我們尚不諳多少世故的小心臟,疼痛,驚悸,戰慄!無需細緻包紮,無需言語撫慰,抹抹臉上的淚水,拾起筆來繼續作答。再多的祈求在漫漫題海前都是無力,怨天尤人的話語也是蒼白。我們就像洶湧浪濤間的一群小小魚兒,擁擠著,奮爭著。停下,便是粉身碎骨;等待,便會被滔天惡浪吞噬。逆流而上,才會有生存的希望,執著向前,才會有魚躍龍門的成功。前方,奮進,希望;今朝,拼搏,理想。不要說:我得趕完這篇論文……不急,我先刷刷微博,看看微信朋友圈,等會兒……人生如此短暫,豈有多餘時光任由我們揮霍暢玩?
2.縱使,心中的煩躁快要衝淡我最初的夢想,縱使道道的題海快要淹沒我高築的堅牆,縱使散漫的思想快要攔截住我執著的步履,我依然固執向前——閉眼,騰空,飛躍,擎臂,我把人生之梯抓牢緊握!我讓青春有方向,不懈怠,不頹廢,勿蹉跎!於是我掙脫束縛著我的壞情緒,寫完一科又一科的作業,背誦一篇又一篇的課文,整理一道又一道的錯題……累了,休息片刻;煩了,哼幾句歌謠。這一刻我知道,我無需等待,夢想就在不遠處,音樂的信仰,就在前方。聽,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是啊,時光如此短暫,我們怎能再虛度?他在橋上嘆明日,我在橋下惜未來,他在樓上漫蹉跎,我在樓下拼時光。此生,無需再等,趕緊地,快速,向前……
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像一陣風,轉眼即逝,你還沒顧上嘆息,沒來得及感慨,他就已悄無聲息地飛過,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只有抓住當下,珍惜眼前的時光,不去等待,莫要浪費,從現在開始,才是正經。
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選擇在花兒生長中耐心地施肥澆水耐心等待;我選擇在深山中緊咬牙關經歷千萬番捶打;我選擇在花開時毫不猶豫地「折得一枝春欲放」;我選擇在烈火焚燒中涅槃為凰,留得清氣滿人間。
5.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要以分秒必爭的心態去面對短暫,讓生命無悔;我們更要以穩重的精神處事,讓成功顧我。擁有了珍惜和穩重的心態,相信在狂風的天氣裡你會是捲起的浪,在平靜的日子裡你會是閃亮的波,在綠色的季節裡你是爛漫的花,在金色的日子裡你是迎風的果。
6. 孔子說:「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毛澤東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說:等待就是浪費時間,慢待生命,人生苦短,沒有多少青春來讓我們揮霍;既然明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為何還要糟蹋時間浪費青春呢?
【點睛】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現多樣化特點。但是有一點必須加以重視,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類分。由於「矛盾性」,更由於作文材料的多則,材料本身沒有做價值的判斷,材料意義的容涵性與開放性強,那麼考生必須權衡,只有衡量、考慮、斟酌之後,才能做出恰當、準確的選擇,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認識與思考、冷靜的分析、邏輯性的表達。在行文中,辨析關鍵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質。試題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導學生進行思辨。這就牽涉作文題設置的題型功能和題型考查目標的問題。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內容、情感態度、布局謀篇,以及對這些加以整合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應該是一個文章寫作的切入點。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更能貼近社會生活,注重材料的啟發和引導作用,更能體現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角度、立意、文體和標題等方面,給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現代文閱讀:男孩和狗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
人類命運共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英雄就是,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