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特殊形勢下,展覽面積再度擴大,充分表明世界各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和期待。」2020年10月30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表示,今年的進博會總展覽面積比上屆規模擴大近3萬平方米,增加14%。
今年共設置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汽車展區、技術裝備展區、消費品展區、醫療器材及醫藥保健展區和服務貿易展區等六大展區。
參展企業國別方面,傳統貿易夥伴參展積極性較高,日本有4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5萬多平米,比上屆增長10%和16.9%;法國有8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近1.6萬平方米,比上屆分別增加11.7%和7%,港澳臺地區約有370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約4.5萬平方米,和前兩屆相比,參展企業數量和面積整體有所上升。
此外,將有30個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參加第三屆進博會,展覽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一帶一路」沿線也有數十個國家的企業參展。
孫成海表示,在疫情的背景下,今年的招展工作通過「雲推介」「雲招展」「雲籤約」等非接觸方式推動,取得良好效果。
據了解,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數量已達到往屆規模,美國福特汽車、法國路易達孚、美國高通、日本松下、瑞士羅氏等皆已連續三年參展,回頭率超過70%。
新朋友也在不斷加入「進博朋友圈」,有將近5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今年首次參展,包括米其林、雅培、耐克等,覆蓋全部六大展區;今年首次籤約的全球著名精品工業集團歷峰拿下500多平方米的展覽淨面積,首度參展的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籤下1500平方米的展位;同時已有數十家企業已連續籤約未來三屆。
孫成海透露,藥品、醫療器械、乳業、高端消費品、汽車、工業電氣、工程機械等行業排名前十的知名企業大部分將在進博會精彩亮相。
屆時,將有數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進行「全球首發、中國首展」,不少行業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也將展示其首發產品;此外,今年參展企業更加重視展臺設計和綠色搭建,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和環保理念,特裝比例進一步提升至94%。
進博會連續兩屆成功舉辦後,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等「四大平臺」作用日益凸顯。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貿易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影響下,第二屆進博會履約整體執行情況良好,有的項目已經落地。
孫成海透露,一家央企交易團的企業,在第二屆進博會上採購了參展商美敦力「全球最小的心臟起搏器」,該產品已在國內上市並投入實際應用;河北省與參展商美國嘉吉公司洽談推進農業深加工項目二期加快落地,項目總投資額2億美元,已完成投資1000萬美元。
多個國家部委在前兩屆基礎上,加大支持力度或制定新政策,繼續推出稅收優惠、通關便利、市場準入等多項支持政策,如進博會展期內銷售的進口展品稅收優惠政策力度更大並常態化實施等。
採購商邀請和交易促進工作進展如何?孫成海表示,在今年特殊形勢下,本屆進博會主動調控參展參會人員規模,重點邀請有明確採購意向的專業觀眾到會,即便如此,各地採購商報名仍積極踴躍,共組建39個交易團、近600個分團,註冊單位11.2萬家,註冊人數達到40萬人。境內企業中,有5.35萬家為民營企業,佔比62.5%。
報名註冊的採購商中,年營業額10億美元以上的達到2238家,年進口額1億美元以上的有近1400家;採購商對各類展品服務均有較大需求,其中對技術裝備、汽車和服務貿易的關注度較高。
境內企業中,有5.35萬家為民營企業,佔比62.5%。
從行業結構看,註冊報名的採購商中,製造業、批發業和零售業企業排名前三,佔比分別為30.6%、16.0%和8.2%,與進博會展區行業設置匹配度較高;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仍是專業觀眾的主要來源地,佔比近三分之二。
為兼顧世界不同時區,今年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將於11月4日晚上開幕。孫成海表示,今年的論壇將圍繞「同舟共濟應對挑戰、開放合作共享未來」主題,共話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全球經貿合作。
同時,一些國家的政府通過其貿易促進機構或駐華使領館,積極支持本國企業攜優質產品參展,有的計劃藉助進博會官網進行線上展示,宣傳本國產業、文化、旅遊等特色內容,還有一些國家的駐華機構將舉辦一系列經貿論壇和投資促進活動,深化雙邊合作。
此外,在上屆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展示的基礎上,第三屆進博會將增加國家級步行街、中國旅遊等人文展示項目。義大利將帶來首個境外人文交流展示活動,展現該國55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