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為什麼熱起來了?管理會計是做什麼的?

2021-01-08 會計學堂

這些年管理會計已成了顯學,也成了一門生意。奢談管理會計概念的人很多,具體講管理會計實質的人很少;講形而上的人很多,能出點子落地的人很少。今天的文章我就給大家詳細講一講關於管理會計的三個問題:①管理會計為什麼熱起來了,②管理會計是做什麼的,③如何向管理會計轉型。

一、管理會計為什麼熱起來了?

現在的主流觀點是把管理會計是與財務會計(或者叫傳統會計、記帳會計)並列,將二者作為財務工作的兩個分支。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原本是財務工作的一體兩面。以往,會計人員很少有人只做財務會計,完全不做管理會計的;也很少有人只做管理會計,完全不做財務會計。大多數會計人要兼顧兩方面的工作,只是有所側重。

不知道大家思考過沒有,為什麼近些年來管理會計這麼熱,管理會計並非是新生事物,以前為什麼就不熱呢?管理會計近些年異軍突起,原因在兩點,有信息技術的推波助瀾,也有會計人人員的職場焦慮作怪。

2017年11月1日,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黃世忠為參加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的學員帶來了一場題為《從財務報表看企業的價值創造---基於商業模式創新的視角》的演講。黃世忠教授表示,會計或許會消失,然而會計精神將永存。

會計為何會消失呢?這就要說到信息技術在財務工作中的運用了。信息技術一直都在深刻地影響著財務會計工作。譬如,財務軟體出現後,繁瑣的總分類帳、明細帳不再需要會計人手工登記,月末結帳只需點一下按鈕;網銀出現後,出納的大部分工作移到了網絡;財務共享中心建立後,人工智慧預計會完全取代人去完成會計核算。如此說來真讓人心酸,信息技術解放了財務會計,卻又逐步取代了財務會計。

正因為財務會計正被信息技術一點點蠶食,財務人員普遍都有一種焦慮,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被職場淘汰。這種焦慮倒逼財務人員尋求工作轉型。另外,財務會計工作基於事後,規則性強、重複度高,價值不高,如果財務人員想提升個人價值,也需要主動尋求工作轉型。轉型的理想方向無疑就是管理會計了。

二、管理會計是做什麼的?

大學會計專業有門骨幹課程叫《管理會計》,對其概念我不想多闡述。我在首經貿讀研時,會計學院院長楊世忠教授為我們講授這門課程。當年有位同學向楊老師提了個問題,《管理會計》就應該更名叫《會計管理》,叫這名才是對這門課程更準確的定位。楊老師如何解惑的,我已忘了,至今我仍部分贊同這位同學的觀點。

財務會計立足於記錄,管理會計立足於管理。記錄的價值在於真實呈現,管理的價值在於改善現實。

管理會計如何改善現實呢?這需要管理會計人員參與到業務環節之中去,帶著專業的財務眼光參與決策、參與控制、參與評價、參與考核,同時制定和完善內控流程,降低經營風險。

對應到財務部門的具體工作崗位,預算管理、財務分析、資金管理、風控管理、投融資管理等當屬管理會計工作。話要說回來,崗位分工只是一種形式,如果沒有管理的意識,即便從事這些崗位的工作也不能算是管理會計。

我更認為,管理會計是一種思維。這種思維至少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跳出會計看會計,站在業務的角度看會計;第二,關注經濟利潤,而不是帳面利潤;第三,著眼於事前的控制,優於事後的分析;第四,立足於解決問題,方法越簡單越好。

試舉一例說明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區別。

某甲8元買了只雞,9元賣出去。雞價還在漲,他又以10元的價格把雞買回來,以11元賣出去。這筆生意他賺了多少錢呢?別小看這道簡單的小學算術題,它能測試你是財務會計思維還是管理會計思維。

如果你的答案是淨賺2元。我想告訴你,你是財務會計思維。管理會計思維應該是虧損1元。這本是一筆能盈利3元的生意,甲只賺到了2元,等於間接虧損了1元。

財務會計思維計算出來的自然是會計利潤。會計利潤具有極大的欺騙性。一方面,會計利潤是基於權責發生制核算出來的,有利潤不見得有現金流。另一方面,計算會計利潤時沒有考慮機會成本,不盡客觀。是否考慮機會成本,是管理會計思維與財務會計思維的分水嶺。

三、如何向管理會計轉型?

財務人員要融入業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首先要指出,不是所有財務人員都需要融入業務。財務人員可分兩類,第一類是以從事會計核算為主的財務會計人員,第二類是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管理會計人員。需要融入業務的應該是管理會計人員,財務會計人員並沒有太大必要融入業務。

曾經有位粉絲朋友問我,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不是要考一個管理會計師證書呢;如果沒有證書,何以證明自己做了轉型的努力呢?這位粉絲朋友的問題很具有代表性,我的答覆如下。

我不太建議財務人員考所謂的管理會計師證書。原因在於:①這類證書官方認可度不高,甚至不認可;②從實用價值看,做管理會計需要實踐經驗積累,考證不能彌補經驗短板;③考這類證書,教材、報名費、培訓費價格高昂,對收入微薄的會計人員而言,是不小的負擔。

向管理會計轉型既是工作內容的轉型,也是思維方式的轉型。工作內容的轉型可以通過轉崗、輪崗等方式解決,思維方式的轉型則需要財務人員自己修煉。

財務會計工作專注於事後,即便做得好,也可能無補亡羊之失。如果能設法避免羊丟失,不是更好嗎?通過事前的有效預防,避免問題發生,代價會遠低於事後解決問題。藉助內控與制度流程建設,通過事先的籌劃與預測,別讓問題冒頭,這是成本最小的管理方式,也是管理會計的精髓所在。

來源:袁國輝 指尖上的會計

相關焦點

  • 管理會計報告:應用與挑戰(附PPT)_資訊頻道_中國會計視野網_為會計...
    編者按:11月15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辦了主題為「管理會計報告:應用與創新」的第六屆管理會計年度論壇。在管理會計的績效管理、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及管理會計報告這四大方法體系中,中國企業對管理會計報告的應用或許是最弱的。
  • 「管理會計學習分享」抓住這幾個點,也就認識「管理會計」了
    上一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行業機構以及中國財政部關於管理會計的定義要點,可以幫助我們抓住管理會計基本定義的功能、邊界、內涵、外延的一個總結。沒有看到的小夥伴可點擊第三個關鍵點就是要了解管理會計的服務路徑。也就是說管理會計是以什麼樣的路徑來為各層級的管理者提供服務?這裡需要把握的是以管理過程為載體,在和管理過程的半生互動當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 管理會計的職能是什麼?考下來有什麼用處?
    如今,隨著時代迅速發展,傳統的財務會計正逐步向管理會計進行轉型,但目前,真正了解管理會計的人並不是很多,到底管理會計的職能是做什麼?考試通過後有什麼用處?什麼是管理會計?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主要是一個參與管理決策、對數據進行分析,制定合理規劃、提供財務報告等其它專業性知識的職業。簡單來說,管理會計所做的事務,主要就是為企業的經濟活動等業務提供可行性決策,從而給企業提高經濟收益,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業績,創造更大的價值。管理會計的職能是什麼?
  • 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挑戰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辦第八屆管理會計論壇
    本次論壇以「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挑戰」為主題,圍繞「應對不確定:管理的基本使命」「數位技術賦能」「管理會計塑造韌性組織」等專題進行研討碰撞,探尋管理會計如何更好地發揮關鍵性作用,幫助企業應對不確定性。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盧文彬教授發表了開幕致辭。他表示,世界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不確定的經營環境要求企業持續進行管理創新和組織變革。
  • 數位化將提高企業決策能力,管理會計職能將迎改變
    精準的數位化管理和預測核心要點來源於四個方面,即:具備數據思維的人才、數據質量、先進的技術和支持前沿分析的組織目標。企業的管理會計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入手幫助企業提升數位化管理水平。在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舉辦的「第七屆管理會計高峰論壇」上提到,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正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擴展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
  • 第三屆2016 IMA管理會計高峰論壇
    通過對三大模塊的梳理,即平衡戰略與科學決策,創新管理與效益提升,內部潛挖與降本增效,與眾多來自實務界及學術界的重磅嘉賓匯聚一堂,深度探討未來中國管理會計在推動企業創新管理,實現提質增效所發揮的作用,分享行業最佳實踐。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調整的攻堅之年。在世界經濟持續低速增長、風險和挑戰不斷升級的今天,管理會計所發揮的作用正日益凸顯。
  • 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挑戰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第八屆管理會計論壇舉行
    本次論壇以「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挑戰」為主題,圍繞「應對不確定:管理的基本使命」、「數位技術賦能」、「 管理會計塑造韌性組織」等專題進行研討碰撞,探尋管理會計如何更好地發揮關鍵性作用,幫助企業應對不確定性。中國會計報、中國會計視野、新理財、財務與會計、中國管理會計、管理會計研究為本次論壇提供了媒體支持。匯付天下有限公司為本次論壇提供了特別支持。
  • 廣州涉外會計專業學生在2020廣東省會計技能大賽榮獲「三等獎」
    經過上、下午的兩場激烈比賽,高等院校會計技能大賽圓滿收官。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王跨躍,張蓮,李曉欣,曾奕萍四位同學在劉欽、陳月兩位兩位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導下,經過磨合、學習、調整和創新,積極備賽訓練,獲得了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 積極財務轉型,中核集團公司深化管理會計應用取得新成效
    面對競爭更加激烈與充滿不確定性的經營發展環境,國有企業發展需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核心職能之一,需要助力企業科學決策,向創造更大價值的管理會計轉型。中核集團是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使命,中核集團在推進財務轉型,深化管理會計應用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實踐?
  • 管理會計PCMA精選:價值創造,管理會計助力航空科研項目管理
    財政部強力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2014年,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是國家在全面推進管理會計工作的總體規劃,作為航空工業主機院所,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3.
  • 第三屆智能財務高峰論壇郝宇曉:認知智能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模式探索
    認知智能和管理會計結合起來就意味著用人類的智慧和人類思考方式驅動機器、支持領導的決策過程,讓企業更便捷的獲取數據、洞察數據,進行更高效的決策。三項核心技術中,機器學習在管理會計研究中的應用最為廣泛。以知網文獻為數量統計依據,對認知智能三大核心技術進行了研究文獻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在最近5年,機器學習在管理會計研究中的應用最為廣泛,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圖譜技術也逐漸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管理會計發展有四個關鍵的趨勢:數據化、智能化、場景化、貫通化。通過資料研究(知網2015-2020)和企業調研等方式開展研究。
  • F1和f9有什麼關係?
    acca課程有很多科目都是有聯繫的,F2《管理會計》是F5《業績管理》和P5《高級業績管理》的基礎。F3《財務會計》是F7《財務報告》和SBR的基礎。諸如此類還有很多科目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 「財界奧斯卡」CGMA 全球管理會計2020年度中國大獎榜單揭曉
    CGMA全球管理會計2020年度中國大獎-最佳管理會計實踐獎獲得者  CGMA年度大獎於2005年創立,今年共設置八大獎項類別。論壇就疫情大環境下,管理會計如何賦能企業保持可持續競爭力,增強組織韌性,通過創新技術和手段引領企業突圍外部環境展開深入探討。  國際註冊專業會計師公會北亞區總裁李穎女士與公會管理會計版塊全球執行長夏鼎(Andrew Harding)先生分别致開幕辭。夏鼎先生指出:「在大疫情背景下,企業正在尋求財務高管和財務團隊的更大支持和專業指導。
  • acca會計考試科目分為幾個階段?
    最近有很多剛剛接觸acca也就是國際註冊會計師的小夥伴們,對於acca的幾門科目還是很迷惑,今天就來和大家講講acca會計考試科目分為幾個階段,主要科目都是講什麼的?
  • ACCA 考試F1 F2 F3是什麼?
    ACCA F1 F2 F3是什麼? F1會計師與企業Accountant in Business(AB) F2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MA) F3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FA) ACCA學員可以選擇自學或者網課學習所有的課程,重點是只要能夠分析出重要知識點
  • 想做會計應該學習什麼
    大多數人學習會計的目的是為了找財務類相關工作,但是該如何學?先學習什麼?大家可能還不是特別清楚,很多人以為光考個證就可以上崗了,殊不知理論到實操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光考了證不一定就能做帳,因為很多理論上學到的知識,實操不一定用的到。兩者相互有關聯,但是相互卻又是不同的。
  • 在美國,會計專業留學畢業生,他們都去做什麼了?
    美國稅法複雜繁瑣,替納稅人填報所得稅和退稅單也是會計的一項重要收入。如果希望未來挑選工作單位餘地更大一些,主攻審計也許更合適,因為一般公司都需要內部審計員。經過商學院訓練的會計研究生還可以進諮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或某些大公司做諮詢顧問,大的會計師事務所都包攬商業諮詢業務。
  • 2021年初級會計考試大綱變化考點都在這兒了!
    就在這兩天,財政部公布了2021年的初級會計考試大綱,大綱變動的部分往往是考試的重點,那麼新的大綱內容有哪些變化呢?與2020年的考試大綱相比,新增哪些內容?刪減了哪些內容?調整了哪些內容?本文立信會計培訓就和大家一一來看。
  • ACCA考試中的FIA與F1有什麼區別?
    ACCA的F1與FIA有什麼區別,考試內容是不是也不一樣啊?Accounting):財務會計基礎Record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FA1),管理會計基礎Management Information(MA1)2、財務和管理會計中級證書(Intermediate Certificate in Financial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財務會計中級Maintaining
  • 零基礎如何自學會計 會計考試內容是什麼
    0基礎學會計從基礎入手。即: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2個科目,一個是《初級會計實務》,另一個是《經濟法基礎》。一般需要1-6個月。但這只是起點,並不是終點,考學歷可以報考會計學專業,即使非會計學專業也可以考取初級會計職稱,這兩者是不衝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