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朋友圈時,你是否這種體驗:
有些人,已經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加的好友了;
有些人,沉默在朋友圈中,幾乎已經遺忘了他的存在;
有些人,由於某些觀點不一,已經不想再聯繫下去了;
等等,
這些朋友刪不刪?
龐大的朋友數量到底怎麼處理?
在《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第五章,作者站在人生逆襲的角度,給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非常科學的建議,人脈管理工具10/20/150法則就是其一。
10, 10代表的是跟我們有直接血緣關係的親屬。這是我們所有人脈中的核心部分,是可以不講求價值變現的。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你遇到了困難他們都會盡力相助,反之也是一樣。這種關係是由血緣和親情決定的,很少有發生變故的可能。我們把這「10人」叫作人脈中不可變動的部分。20, 20在我們的人脈資源中代表跟你今年目標實現密切相關的人。我們每年都會有自己的工作計劃,每項計劃的實現背後都需要有若干人來相助,這些助你實現年度目標計劃的貴人,就是「20人」。150, 150人是你一生中能佔據你重要時間價值的人。你跟這些人之間互相認可對方的價值和人品,隨時可能通過這種關係產生新的價值的一種關係。這才是真正符合我們對人脈定義的社交資源。同時這一部分也是變動比較大的,行業和職位的變動都會對這種關係造成影響。
10/20/150法則提示:
10、20和150,都不是準確、具體的數字,而是代表了三個種關係的上限數字:超強聯繫的血緣關係、以年度目標為主要紐帶的強關係和以人品、價值為紐帶的弱關係。150人在優先級次序上落後於20人,以保證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助於目標實現的關係上,這是高效人脈的必要保證。每年的10/20/150計劃中,需要改變的20人、150人,因為每一年我們的奮鬥目標不同,需要圍繞這個小目標重新鎖定這20人+150人的具體人選。比如,今年想要做自媒體人、想要完善家庭理財、想要孩子學業有成,目標不同,20、150人的構成也會不同。
10/20/150上限,說的是我們能夠經常進行互動的關係上限,而不是所有關係的上限,是為自己每年目標助力的人脈,那些暫時與目標達成無的朋友也是一種資源,不能夠一刪了之,也許會成為明年的20呢?對這一群體單獨標註,依舊珍惜他們。
150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我們一定要意識到我們認識一個新的朋友,也就意味著我們連接了他的150個有效社交資源,這是我們進一步拓展社交資源的重要方向。
順便科普一下,150這個數字有一個名字,叫做「鄧巴數字」,是由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的,所以這個數字又叫「鄧巴數字」。
鄧巴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的來源」。
說句實話,我一直都挺珍惜朋友的,朋友、人脈二字,在我的心裡都是溫暖的,第一次用數字、用價值來分類朋友,有些不太適應,但不得不承認,張萌為我提供了一個更專業的衡量創業過程中人脈的新理念。
因為看這本書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逆襲人生。既然是逆襲,就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思維處事模式,不破不立的話,只能維持現狀。
張萌似乎洞悉了我的想法,在書中建設可以將朋友圈分為四個部分:親情關係圈、朋友關係圈、以目標為導向的關係圈以及150弱關係和超強關係圈。
在分好關係圈之後,再針對各個圈層做好整理,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對以目標為導向的關係圈和150關係圈進行人員信息備註,越詳細越好,包含姓名、行業、職業等。
我喜歡這個建議,這樣,打開朋友圈時,除了有奮鬥的人脈,還有濃濃的親情依舊,老友醇香依舊,豈不更好。
最後,讓我們回看一下文章開始時提出那個問題,
張萌用一句話做了解答: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因為,被刪除的人員很大一部分人會變成你身邊的牆,然後這些牆會連在一起,形成一個360度無死角的網。
這個網並不能夠阻擋所有的人跟你建立關係,但是能阻礙你的人際交往和人脈建設。 你每做一次這樣的事,就等於多給自己結了一張人脈過濾網,這對今後你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不難想像。
以上只是我第五章閱讀中的一個方面體會,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