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拍出有藝術內涵的攝影作品,除了那些必要的攝影技法和拍攝經驗,攝影師的文化藝術修養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可以這麼說,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真正是攝影創作的靈魂。
與繪畫相通的創作思維
攝影是光的藝術,是把握瞬間精彩的藝術。但是,沒有文化藝術修養,也就無法拍出真正有藝術內涵、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攝影的美學思維與繪畫的美學思維是相通的,或者說有不少創作思維就是直接借鑑於繪畫藝術。比如說攝影中的構圖元素,就是把大自然中的點,面,線條,形體,影調,色彩,看成是各種元素的形象符號,如何去安排這些元素,就需要採用與繪畫創作中一樣的構圖原則。只有將這些元素巧妙地組合和安排,才有可能拍出一幅優美的攝影作品。
如果能具備一些繪畫方面的功底,對於攝影創作是大有裨益的。在利用線條、影調、以及組合的圖案進行攝影構圖和創作的攝影作品,一定會有更為豐富的藝術內涵。
運用好光線營造藝術效果
既然說攝影是光的藝術,如何運用好光線對拍攝來說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攝影可分為室外和室內兩種場合。所以在用光方面還是有些不同的。
就人像攝影來說,室外拍攝時儘量選擇在上午7-10時、下午4-6時拍攝人像較好,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光線較柔和,拍出來的畫面色彩比較豐富、比較真實。
另外,在拍攝時要考慮光源的位置,也就是要看太陽光線的方向。如果沒有特別的創意,拍攝時一般採用順光或側前光,這樣拍出來的光感比較自然。但是,採用順光拍攝容易出現缺少立體感的情況,可以嘗試採用側前光,相對來說更富有立體感。為了拍攝一些藝術效果更強的照片,也可以嘗試側逆光拍攝,不過採用側逆光時可能要考慮利用反光板進行適當的補光。
選擇室內拍攝時,要更多考慮電源光線的布置,並且要安排好人造燈光的位置。有經驗的攝影師一般都善於利用「窗戶光」來營造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如果室內光線不足,可能適當調高ISO數值來提高快門速度,然後加檔「用光補償值」。
其實拍攝建築物或風光照片雖然題材與人像攝影不同,拍攝手法和創作思維大抵也是相通的。這裡不再贅述。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