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應山城北六十裡外的大貴山上,住著個母龍王。她心地善良,常給人間做好事,一到乾旱時節,就把大貴山聖水井的水搬出來,化作雨水灑灌莊稼。這聖水井有泉眼跟大海相通,再麼樣也不得幹。下雨除掉旱情,莊稼得到豐收,應山的老百姓也就豐衣足食,過上了好日子。人們感謝母龍王行好,就把她當作神仙來供奉,稱她「富貴龍王」。
過了好多年,富貴龍王懷孕期滿,一胎生了九個龍子,被當地人稱為富貴九龍。她老來生子,對小龍們也就格外疼愛。哪曉得管教不嚴,九個龍子都被嬌慣壞了,一個個變得無法無天,沒事就上天胡鬧,不是巻起狂風暴雨,就是濫下霜露冰雹,颳倒地上的房屋,毀壞田地裡的莊稼,害得老百姓不得安生。富貴龍王再管已經晚了,只能看著它們為非作歹。
九龍鬧世的事傳到天上,玉皇大帝很是惱怒,就給下界龍虎山天師降旨,令張天師到應山城大貴山懲治孽龍。九個龍子聽說張天師要來,就移來九道山崗橫在大貴山下阻擋。這九道小山崗怎樣攔得住張天師?倒是攔住了過路的老百姓,後來人們就把它們叫「九道鐵門坎。九個龍子見張天師過崗來了,就現出原形團團圍上去跟他惡鬥。張天師揮劍大顯神通,一連八劍將八條孽龍打回原形,第九劍砍出手,正好剩下的那條龍掉頭逃跑,它的尾巴就被砍斷,從此成了條「樁尾巴龍」。
張天師將富貴龍王和她的八個兒子壓在聖水井裡,接著就去抓樁尾巴龍。追到應山南邊,正好遇見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將樁尾巴龍擋在身後,示意張天師施行教化。張天師遂收起寶劍,將樁尾巴龍帶回龍虎山教化。應山沒得孽龍禍害了,老百姓才又過上安穩日子。
樁尾巴龍在龍虎山受了好多年的教化,時刻不忘還在聖水井受苦的生母和兄弟姊妹。這一年四月,他到底得到張天師的準許,前往大貴山聖水井探望母親們。離那兒時間太久,樁尾巴龍忘記了地方,只是一個勁朝南走。登上一座伸出半天雲裡的山頂,他停下來四處瞭望,這才認出東南方向的大貴山——那座高到半天雲裡的山,後來就叫四望山。樁尾巴龍一認準地方,見母之心更加急切,一時忘記教訓,又一下子化成龍身,騰雲駕霧眨眼飛到了大貴山。找到聖水井,見到久別的母親富貴龍王后,母親問他:「兒啊,你千裡迢迢來看為娘和兄弟姊妹,難得一片孝心!只是這一路之上,可曾做了麼壞事?」樁尾巴龍跪著說:「稟母親,兒從天師府出來,變個老百姓在地上走,麼壞事都沒做哩!」富貴龍王說:「那就好。聽娘的話,明年你就莫來吧!……」
樁尾巴龍聽錯母親的話,把「莫來」當成「惡來",以後每年這個時候到大貴山探母,總要颳起狂風,下起暴雨、冰雹,給方圓幾百裡造成一場災害。應山的老百姓都把這叫做「過樁尾巴龍」。這場災一過,到了夏天,應山就很少再有狂風、冰雹。年年「過樁尾巴龍」,差不多都在四月間,這樣,應山百姓口頭也就出現了「四月有個擺頭風」的說法。
過了幾年,有一個名叫楊漣的官員回家探親,見家鄉嚴重缺水,四處查看地形之後,發現應山北邊大貴山一帶,有長流不斷的三潭和大河,可大股大股的水全流到平靖關以北去了,沒有灌到應山這面的一點田地。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打開大河南邊的九道山崗,把大貴山一帶的水引過來山這一面來,灌溉應山的田地。只是單靠老百姓的財力、物力,沒有辦法開河;上奏朝廷吧,成本太高,收益太小,也不會得到支持。怎麼辦呢?楊漣想起老朋友張天師制伏過富貴龍王,就特意地前往天師府,想託張天師出面,請富貴龍王幫忙開河。
楊漣來到天師府,在門口問一個守門口的痢痢份,聽說張天師外出未歸,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他就特別焦急地走進府堂,坐下來等候。痢痢份用一扇磨盤託著一盅茶,送過來給楊漣喝。楊漣一心想著家鄉的旱情本來心裡很急,看到痢痢份又醜又謾遢,心裡蠻不舒服,禮行上也就沒顧周全。既沒站起來,也沒點個頭,沒說半句客氣話,只用一隻手將茶盅拿了過來。楊漣剛一端起杯子,又看到痢痢份的身影映在茶水裡,心裡的煩躁之心又升起來,擺出一副嫌棄的表情,對這個僕人說道:「這茶看著讓人怪難受的,肯定很難喝。」痢痢份見楊漣傲慢無禮,立馬轉身氣衝衝地走出天師府,將磨盤「叭」地摔到地上破成幾塊,轉個眼他就不知去向了。
正在這時,張天師回府來了。聽楊漣講罷來意,張天師說:「楊大人,開河的事算是完了!」
楊漣吃驚地說:「這是從何說起?」
張天師說:「打通四十裡墩鐵門檻,即使九條蛟龍也要累個半死。富貴龍王本來就不情願,你反倒還把他們得罪了。」
楊漣說:「我連富貴龍王的影子都沒見到,咋會得罪他呢?」
張天師說:「剛才端茶、摔磨盤的就是富貴龍王中的一個呀!你現在不但求不了他,只怕他性子烈,你從我這兒一走,他就會報復你哩。」
楊漣說:「那咋辦?你得想個辦法救我。」
張天師提筆在楊漣的左巴掌心寫了個「霍」字、右巴掌心寫了個「雷」字,叫他捏緊巴掌馬上回去,要是有風雨雷霍追趕,就張開巴掌一拍,先出左手,後出右手。
楊漣曉得性命一關身,不敢再馬虎了,就按照張天師的囑咐,捏緊巴掌出門就往回跑。跑不多遠,後面天上攆過來一大團烏雲,一到頭頂就是雷霍交加,惡風暴雨。楊漣嚇得驚慌了神,一時忘記了巴掌心寫的字。正要再往前跑,冷不丁腳下被石頭一絆,身子一下子摔倒了。楊漣趕忙用雙手撐地,左右手同時張開手掌。這一來,手中的雷和霍便一齊轟了起來,比天上的雷霍更大、更猛。只聽到「啊」的一聲,半空中的龍王被法力擊中,落到了地上。
楊漣走上前去,將龍王攙扶起來,並作揖道歉,跟富貴龍王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富貴龍王本來性子豪爽,聽這麼一說,便拍了拍胸口,說道:「老鄉莫怕,我雖說不能幫你移山,但下一場及時雨還是可以的,包在我身上。」
楊漣回去沒多久,應山就下起了大雨,乾旱得到了及時的化解。但楊漣萬萬沒想到的是,仗義的富貴龍王卻因違反天條,私自下雨受到了重罰。
一個月之後,戶部給事中郝敬來到江西龍虎山張天師家做客,一進門看見天井旁的大廳柱子上,鎖著一個年輕人。這青年,死死盯著郝敬,好像有一肚子心事要告訴他,郝敬會意地走近柱子,年輕人說:「我是富貴龍王,是應山人,因那裡天旱,我擔心收成不好,下了一場雨,被玉帝曉得了,判我違反天條,將我鎖在這裡,以示懲罰。我與您是老鄉,您在朝為官積累了很大的功德,還請您替我求個情,放我回去。」郝敬好歹沒說,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再說,張天師與郝夫子是多年好友,問不完的安,敘不完的家常。酒席間,郝敬問起捆綁在大廳青年的事,向張天師求情說:「他沒按玉帝的旨降了雨本不對,不過他是看見農田幹得無收成才下的雨,這片好心,就是有錯,也應該原諒。」張天師會心一笑,將已經寫好的表文拿出來,對郝夫子說道:「老朋友啊,我不便出面直接求情,但你作為父母官,積累了很大的功德,是可以來求這個情的。你在這表文上按一個手印,我來呈遞給玉皇大帝,你覺得怎麼樣?」客人看著天師手裡的表文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都說天師未卜先知,今天我算是見識了,哈哈。」郝夫子同意了張天師的提議,富貴龍王也因此獲得了釋放。
富貴龍王告辭的時候,郝敬正在準備起程回應山,富貴龍王對郝夫子說:「一千多裡的路走回應山去,您走到什麼時候?這樣,我們一塊回去好了,我背您走,您把眼睛閉好,睜開眼睛看見了,您會害怕的,不管有什麼東西弄您,您都不要動,不要睜開眼睛。」郝敬扒在富貴龍王背上,不一會就起了風,一陣陣的大風「嗖嗖」在耳邊刮過,身子像飛一樣,輕輕地飄起來了。他把眼睛眯一條縫,偷偷一看,是騎在一條黑龍背上。他忙用手抓住龍角,幾陣風的功夫,就回到了應山。
郝夫子把這件事告訴了當地的百姓。這一年,又是天幹,農人朝著應山大喊:「要雨囉,要雨囉!」喊了一頓飯的功夫,還不見下雨。他們按郝夫子的話都停下來等了一會,接著又喊:「要雨囉!」果然靈驗,應山起了一團烏雲,雲塊越來越大,農人們只管在那裡看稀奇,郝夫子說:「你們還不快回去躲雨,富貴龍王回來了,一會就要下雨。」
人們才進屋,天上真下雨了。打這之後,人們再也不為雨水犯愁了,什麼時候差雨,就到家門口喊,看到一團烏雲,就知道要下雨了,還年年奪得好收成咧!
原典出自《廣水民間傳說集》《湖北應山民間故事集》;編撰:齊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