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黑爾國際機場(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IATA: ORD, ICAO: KORD)是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的主要機場,位於市中心西北27公裡。自1960年代擴建完成直到1998年,奧黑爾機場一直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機場。1998年後,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在客運流量上超過奧黑爾。目前,奧黑爾仍是世界上起降次數最多的機場。奧黑爾機場是美國第四大國際航空樞紐,排在甘迺迪國際機場,洛杉磯國際機場和邁阿密國際機場之後。奧黑爾機場是美國聯合航空的第二大基地和中轉樞紐,也是美國航空的第二大樞紐。奧黑爾機場共有八條跑道,其中最長的為13000英尺,此外另有3條跑道的長度也達到了9000英尺,足夠大型客機起降。除本機場外,芝加哥的另一個主要機場是芝加哥中途國際機場。
奧黑爾機場由芝加哥市政府經營,聯外交通以芝加哥捷運及190號州際公路為主。
2005年,本機場有972,246架飛機通過,即每日2,663架(64%定期航班,33%包機,3%一般航空及<1%軍用航空).那一年,聯邦政府減少了機場的延誤。 現在,奧黑爾國際機場是美國及全世界第二大機場(以交通/乘客流量計),乘客流量比2005比下跌0.3%。奧黑爾國際機場是過去九年的北美洲最佳機場。(由 Business Traveler Magazine (1998 - 2003)及 Global Traveler Magazine (2004 - 2006)評出)。
IATA:ORD – ICAO:KORD – FAA:ORD機場概覽機場類型商用啟用日期1955年座標41°58′43″N 87°54′17″W跑道方向長度表面英尺米4L/22R7,5002,286柏油4R/22L8,0752,461柏油9L/27R7,5002,286水泥9R/27L7,9672,428柏油/水泥10L/28R13,0003,962柏油/水泥14L/32R10,0053,050水泥14R/32L9,6852,952柏油/水泥10C/28C10,8013,292水泥歷史奧黑爾機場建立於1942-43年,因為鄰近市區與運輸中心,所以在二戰期間,美國選擇在此製造生產道格拉斯C-54運輸機。 芝加哥是全美第二大城,故得以規劃出200萬平方英尺(18萬平方米)的區域作為廠房,同時也有足夠的空間建構聯外鐵路。 奧黑爾機場所在的區域在當時被稱為Orchard Place。因此戰爭期間,該機場被給予Orchard Place機場或道格拉斯牧場機場的別名,這也是IATA代碼ORD的來源。此處也有空軍803特別維修廠的廠房,曾停放著許多稀有或是有作戰經驗的飛機,包括擄獲的敵機。 這些有歷史意義的軍機將移交國家空軍博物館,作為史密森尼天先象博物館的收藏品。
道格拉斯公司的契約於1945年中止,本區計劃建造商用機場。隨著道格拉斯公司的離開,機場更名為Orchard Field機場。1945年,芝加哥市從留下來的物件選擇符合未來航空需求的設施。1949年,市政府決定機場將以愛德華·奧黑爾少校命名。奧黑爾是二次大戰中的王牌飛行員,曾獲頒榮譽勳章。然而,IATA的三位代碼ORD並未改變。
1950年代初期,從1931年起即為芝加哥主要機場的芝加哥中途國際機場由於面積小而跑道長度也短,已無法大量接納大型飛機。芝加哥市和美國聯邦航空局開始將奧黑爾打造為芝加哥未來的主要機場。1955年奧黑爾首班商業班機啟航,1958年國際線航站樓落成。直到1962年,國內航線才完全從中途機場移轉至奧黑爾。接收中途機場原本的流量後,奧黑爾立刻成為世上最繁忙的機場,每年服務千萬旅客。兩年內這個數字立即倍數成長,一年內更多旅客途經奧黑爾,更勝於耶利思島至今累計數。1997年,每年旅客數高達7千萬人次,現在已接近8千萬。
奧黑爾機場隸屬芝加哥市管轄,兩者之間僅以沿著德斯普蘭河、約200英尺寬的狹長佛斯特街相連。佛斯特街於1950年列入芝加哥市,以確保該市對機場的控制權。這片狹長土地北連羅斯蒙特,南接席勒公園。
芝加哥捷運(藍線)1984年已延伸至機場。
意外1979年5月25日,美國航空191號班機在從芝加哥前往加州洛杉磯國際機場起飛過程中失事,造成班機上271人以及地面上2人喪生。此空難在美國史上仍是造成最大傷亡的單一空難事件。
2001年10月8日,從洛杉磯飛往芝加哥的美國航空1238號班機,在抵達芝加哥前40分鐘,有位精神異常人士攻擊駕駛艙,造成飛機急速下降造成輕微損傷。由於911事件陰影猶存,空服員和乘客很快地將該男子打倒在地並加以制伏。此外,因為機場發出遇難信號,兩架F-16戰鬥機以超音速攔截,護航該班機降落奧黑爾國際機場。這個危機造成芝加哥西北郊區音爆,數以百萬居民受到驚嚇。
2002年5月8日,被懷疑是蓋達組織成員的Jose Padilla在奧黑爾機場遭逮捕,因為他被懷疑密謀策划進行恐怖炸彈襲擊。
2006年11月7日午後,一群聯合航空職員表示在C-17登機門附近看到不明飛行物體。目擊者表示,該物體在他們上方盤旋後,便直衝入雲霄。美國聯邦航空局公布這個事件,但控制人員拒絕承認看到任何東西,雷達初步判斷也顯示一切正常,所以最後歸結為是天氣現象。
現代化計劃奧黑爾的高流量與緊密航班都會造成途經美國航次的取消和長時間誤點。官方報告以班機延誤比例為標準,將奧黑爾列為全美最不準時的機場。2004年,聯合航空和美國航空同時修改飛行計劃,協助降低密集起降造成的擁塞。班機的起降、以及靠近機場,使得奧黑爾塔臺管制人員每小時掌控相當多的飛機,讓這份工作成為世界上的苦差事之一。
市政府承諾投入6億資金,增加機場60%效能,並至少將誤點率降低79%。美國聯邦航空局在2005年10月推對此項計劃,參與機場結構重建與增加航站樓空間。未來將增加四個跑道,淘汰三個跑道,形成類似達拉斯機場的八個平行跑道。這個計劃基本上可以減少奧黑爾的飛行限制,未來在旅客數上與其他機場進行比較時不至黯然失色。此外,即使在芝加哥最惡劣的天氣狀況下,班機的起降速度可以更快。現代化計劃在長期延宕後已經建置完成,計劃中的第一跑道預計將於2008-2009年落成。第3與第5航站樓將進行擴建,新東航站樓預計從東面進入機場。不過由於需要徵用土地,得重新安置約2,800位居民。在計劃中,機場每天所需的人員配置增加至3,800人以上,高於目前的2,700位人員,將大大增加乘客流量效能。
航空管制CLR121.67MHzGND121.75MHz,121.9MHz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共設有537個登機口,通過4座航站樓(1、2、3、5)及9個大堂(B、C、E、F、G、H、K、L、M)操作。
第一航站樓(聯合航空航站樓)第一航站樓為聯合航空專用航站樓,包括聯合航空所有國內和國際航班、聯合航空快捷運營的部分航班、以及部分星空聯盟成員(如漢莎航空和全日空)的航班在此航站樓起降。由於第一航站樓的海關及設施不能滿足巨大的客流,因而所有國際到達航班由第五航站樓處理,在旅客全部下機之後客機再回到第一航站樓。有些到達航班在經過美國境外入境檢查,則停仍停靠第一航站樓。 第一航站樓有53個登機口,分別設於兩座大堂:
B大堂有21個登機口:B1–B12、B14–B22
C大堂有 32個登機口:C1-C12、C15、C16、C16A、C17、C18、C18A、C19-C32
第一航站樓的B大堂和C大堂為兩棟獨立的建築。B大堂位與第一航站樓的出發大廳相連,靠近公路以及行李處理等設施。C大堂為一衛星航站樓,四面都有登機口,與B大堂和出發大廳通過地下軌道交通相連。
由聯合航空運營的區間巴士可以將已通過安全檢查的旅客從第一航站樓的C大堂(C9登機口)送往位於第二航站樓的E大堂和F大堂(E2A登機口)。第一航站樓一共有三個聯合航空的休息室,分別位於B大堂出發層B6登機口附近、到達層B18登機口附近以及C大堂C16登機口附近。在C大堂C18登機口附近還有聯合航空的貴賓室和到達休息室。 原本1955年興建的國際客運樞紐站,於1987年以第一航站樓替換,設計者為Helmut Jahn 。
與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有航班的目的地
第二航站樓第二航站樓有E、F兩個大堂,共42個登機口。
E大堂有16個登機口:E1、E1A、E2、E2A、E3、E4、E6–E15
F大堂有17 個登機口:F1–F3、F4、F4A、F5–F10、F11A–F11C、F12、F12A、F14
加拿大航空的航班以及達美航空的國內航班在第二航站樓起降。聯合航空快捷的部分航班亦在此航站樓起降,然而乘坐這些航班旅客需要在第一航站樓辦理登機手續以及安檢後,從第一航站樓的C大堂乘坐機場內巴士到第二航站樓搭乘航班。聯合航空的休息室位於F大堂F4登機口附近,達美航空的休息室在E大堂E6登機口附近。聯合航空的母公司聯合大陸控股在第二航站樓檢修設備。全美航空曾在第二航站樓運營,在與美國航空合併後,將於2014年9月16日遷往第三航站樓運營。曾經第二航站樓有D大堂,大陸航空、美國東方航空等曾在此運營,後因為擴建第一航站樓在1988年被拆除。
第一航站樓 - B大堂
第三航站樓第三航站樓有G、H、K、L四個大堂,共77個登機口。
G大堂有27個登機口:G1A、G1B、G2A、G2B、G3、G4A、G4B、G5、G6A、G6B、G7–G14、G14A、G15–G19、G19A、G20、G21
H大堂有20個登機口:H1、H2、H3A、H3B、H4–H10、H11A、H11B、H12–H18
K大堂有22個登機口:K1–K5、6A、K6B、K7–K10、K10A、K11–K20
L大堂有11個登機口:L1、L2A、L2B、L3-L10
所有美國航空和全美航空的航班在此航站樓起降。在2014年9月16日全美航空完全遷入第三航站樓前,其登機手續仍在第二航站樓辦理。部分寰宇一家成員航空公司在此航站樓運營,包括柏林航空、西班牙航空、日本航空和卡達航空(而寰宇一家成員國泰航空則在第五航站樓處理航班)。美國國內的廉價航空公司也在第三航站樓處理航班。 G大堂主要為美鷹航空服務,西班牙航空、日本航空也在G大堂處理航班。而H大堂以及K大堂為美國航空、全美航空、柏林航空服務。L大堂曾為達美航空的航站樓。在達美航空遷往第二航站樓後,L大堂現為美鷹航空、以及其代碼貢獻航空公司(如阿拉斯加航空、西捷航空)的航站樓。一些廉價航空如捷藍航空、維珍美國等也在L大堂運營。2014年10月1日開始,邊疆航空將在第三航站樓L大堂運營。
在第三航站樓有兩個美國航空的休息室,分別在H6登機口和K6登機口之間、和G8登機口附近。在K19登機口附近有美國航空的旗艦休息室。
聯接B大堂及C大堂的地下通道
第三航站樓大廳
第五國際航站樓的大堂為M大堂,共21個登機口:
M大堂有21個登機口:M1–M21
所有飛抵奧黑爾機場的國際航班均停靠在本航站樓,無論其航空公司在哪個航站樓處理出發航班。而一些經過美國境外入境審查的航班則可在其他航站樓處理。不過愛爾蘭航空以及阿提哈德航空運營的包括經過美國境外邊檢在內的所有航班均在第五航站樓處理。大多數非美國本土航空公司在第五航站樓處理航班。部分星空聯盟成員外國航空公司在聯合航空的第一航站樓處理航班,而部分寰宇一家成員外國航空公司在美國航空的第三航站樓處理航班。達美航空亦在第五航站樓處理其季節性飛往巴黎的航班。 第五航站樓有數家航空公司的貴賓室,包括愛爾蘭航空、法國航空、義大利航空、英國航空、大韓航空、斯堪地那維亞航空、瑞士國際航空等。第五航站樓翻新工程於2012年7月開始,由A. Epstein and Sons International公司負責設計,總造價約2600萬美元,為其添加了餐飲服務和免稅店,已於2014年4月完工。
第五航站樓內懸掛著各國國旗
航空公司及航點航空公司目的地航站樓愛爾蘭航空都柏林5M愛爾蘭航空飛機在奧黑爾機場滑行道上排隊等候
一架荷蘭皇家航空的波音747-400正在滑行
一架大韓航空的波音747-400正在滑行
第一航站樓捷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