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科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北京科技大學登頂世界冠軍學科

2020-12-22 比鄰星C

2020年6月29日,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20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根據軟科發布的排名報告,在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高校表現強勁,在10個學科奪得世界第一,分別是清華大學(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和中南大學(礦業工程)。

在這次排名中,中國內地高校的上榜學科數量還是很多的。其中,北京大學47個學科,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以45次、44次、43次和42次上榜數分列前五。此外,北京大學有32個學科位列世界百強,也是中國內地高校中百強學科數量最多的高校。清華大學的表現也很搶眼,有13個學科躋身世界前10,是中國內地高校中前10名學科最多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也分別有7個和6個學科位列世界前10。

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蘇州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上海大學上榜學科數排名前三,分別有20個、20個、19個學科上榜。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3個學科躋身世界前10,是擁有世界前10學科數最多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北京科技大學有8個學科位列世界百強,是世界百強學科數最多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雙非」高校中,深圳大學有22個學科上榜,其中7個學科位列世界百強,上榜學科數領跑地方高校,浙江工業大學、江蘇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分別以17次、15次、13次、12次上榜數位列「雙非」高校第2-5名。

軟科到底是怎麼排名的呢?我們先來了解下軟科的評價體系。

一、軟科評價體系

1.排名學科

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

2. 排名對象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對象是2014至2018年間在特定學科發表論文達到一定數量的大學。不同學科的發文數閾值如下。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文獻數據來自於Web of Science和InCites資料庫。

3.排名指標與權重

不同學科的指標權重係數有所不同,見下圖。

4. 計分方式

先計算大學在每項指標上的得分,具體為大學在一項指標上的數值除以該項指標的最大值(開根號)再乘以100。然後各指標得分除以100再乘以相應權重進行累加得到該校總分。CNCI為相對指標,論文數量較少時CNCI不夠穩定。因此在計算該指標的得分時,一個學科的CNCI最大值設置為該學科所有大學的CNCI平均值的2倍或者該學科所有大學中CNCI的實際最大值,取二者中較低者,令其為100分。其它大學按其CNCI與該最大值的比例得分,CNCI超過該最大值的大學,均得100分。

5. 指標定義與統計方法

二、軟科中國冠軍學科

根據軟科今日發布的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高校表現強勁,在10個學科奪得世界第一,分別是清華大學(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和中南大學(礦業工程)。這10個學科既是學校優勢學科的代表,也是我國在這些學科領域實力的代表。2020高考生在選擇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時可以作為比較重要的參考指標。

在這10所高校裡,985大學有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江南大學是211,可以說是碾壓了國內一些985大學,也說明了這3所211大學的優勢學科的實力和世界競爭力,相信幾所211在新一輪學科評估中肯定會有更好的表現。

北京科技大學的冶金工程為什麼能登頂軟科世界一流學科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北京科技大學的冶金工程學科到底都有哪些重磅的料吧!

三、冶金工程—北京科技大學

在軟科發布的冶金工程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比較搶眼的是並不是北京科技大學一枝獨秀,中國的多所高校上榜,而且前5名也都是中國高校。它們分別是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5名被中國高校包攬。

1952年,北京科技大學,始於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唐山鐵道學院、山西大學、北京工業學院、西北工學院這6所國內著名大學的礦冶系科,創立之初,目標就是培養冶金、材料行業的棟梁和骨幹,先天性的礦冶學科就是各個學校優勢力量組成的,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4年,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劃」;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2018年,學校獲批國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出身好,又是部屬院校,加上國防科工局強力扶持,學校的背景不是一般的強大。建校以來,北京科技大學有39名校友當選為兩院院士,這個數字足以讓一些985大學羨慕了!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排33位。

1.學科概況

早在2007年,學校牽頭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並負責籌建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北京科技大學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科學技術史4個全國一級重點學科,2017年,這4個學科也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冶金工程、科學技術史獲評A+,材料科學與工程獲評A;有4個學科入選ESI前1%,2020世界QS大學排名也進了TOP500;也就是說冶金工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表現已經很強勢了,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冶金工程已經登頂世界一流學科,不能不說北京科技大學的冶金工程學科發展神速!

2.師資力量

根據官網發布的師資力量,北京科技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雙聘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雙聘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5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0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5人、青年學者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4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7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1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103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國治、陳難先(雙聘)、葛昌純、張躍

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正寰、 王一德(雙聘)、王海舟(雙聘)、蔡美峰、謝建新、毛新平

這個師資力量還是超過了一些弱勢的985大學的,一些211大學也很難有這麼強大的師資。強大的師資才有可能有強大的學科專業。

3.冶金工程學科

冶金與工程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895 年成立的北洋大學礦冶學科,於1952 年由北洋大學等五所高校的冶金學科組建而成,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211 工程」、「985 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學科冶金工程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冶金工程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2012 年公布的全國學科評估中冶金工程列本學科第二。經過60 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冶金學科成為特色突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一級學科。

北京科技大學的冶金工程學科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 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 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 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1 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 名、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名、科技部創新領軍人才1 人、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1 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1 人、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3 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6 名、北京市教學名師2 人。

現有平臺:

金屬與礦冶文化遺產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稀貴金屬綠色回收與提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國際合作基地

高端金屬材料特種熔煉與製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4.傑出校友

徐匡迪、劉淇、黃孟復——黨和國家領導人

魏壽昆、李依依、周國治——中科院院士

殷瑞鈺、毛新平等6 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德容、劉明忠、於勇、唐復平、孫國龍、錢剛等為代表的數十名國家特大型或大中型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

楊天均、賀友多、董元箎、李保衛、李家新、楊斌、倪紅衛、王建中、魯雄光、安勝利、朱立光等為代表的數名冶金高校的校長、書記

北京科技大學的冶金工程學科之所以能登頂世界一流學科,強大的師資、重量級的平臺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培養的傑出校友有國家領導人,有兩院院士,也有企業界的知名人士。

對冶金工程有興趣的2020高考學生和2021考研學生來說,想要學習冶金工程,那就報考北京科技大學的冶金工程吧!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