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華政策班底全是熟人?但他說美國最大威脅不是中國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外交政策向來不是美國大選最核心的議題,今年也同樣如此。但是在川普選情因新冠疫情受到重挫的情況下,他開始從外交上突圍,就在23號川普宣布非洲最大的國家之一蘇丹成為第三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在距離美國大選最後兩周,川普試圖從外交上加分。

而在處理內政事務上風格迥異的川普與拜登,在外交事務上也有很大區別,但還是存在相似之處。從主要政治主張來看:川普在過去四年中,奉行單邊主義政策,將「美國第一「與國內政策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各種退群,也因此得罪了一大票盟友。而拜登則更主張國際主義,利用美國的「軟實力」在不斷的合作與貿易中佔據主動與上風。

這一次美國大選不僅是對美國最重要的一次選舉,也牽動著未來幾十年的世界格局。

對華強硬的「華盛頓共識」

川普上任後,2017年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川普政府出臺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美國把中國定義為主要「戰略對手」和「競爭者」。尤其是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川普對中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對抗和孤立,覆蓋貿易、科技、外交、政治、宣傳、人員交流、通信技術,防治新冠等諸多方面。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上任一年後,在2020年7月表示,美國的首要戰略競爭對手是中國,然後才是俄羅斯。

而拜登是怎樣看待中國的呢?在25號CBS公布的六十分鐘採訪裡,拜登說:"目前美國最大的威脅是俄羅斯,可能破壞美國的安全和同盟關係。而美國最大的競爭者是中國,如何處理對華關係將決定中美將繼續作為競爭者,還是最終在軍事領域陷入更嚴重的競爭。「

而美國如何在競爭中獲勝?拜登競選網站的外交政策中,他是這樣闡述的: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拜登奉行的外交政策是有利於美國中產階級的外交政策,要贏得與中國或者其他任何國家的競爭,美國都必須提高創新能力,團結世界民主國家打擊破壞經濟規則的行為。

總的來說,拜登取勝策略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他不會通過踩對方而抬高自己,而是通過加強美國自身實力來贏得競爭。拜登的中國政策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是這樣闡述的:「以清醒,有效的方式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是下一屆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

美國需要採取預防措施,明智,穩定的方式來應對中國的崛起,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避免出現災難。而如何維持與中國的關係,蘇利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解釋:

第一,要減少嘗試對中國內部經濟體系進行改變,更多關注於,如果這是美國需要面對的體系,如何更改周圍的規則,使競爭環境更公平,全球系統更公平?

第二,不應該一心只關注如何關注中國的發展,替代聚焦於美國如何能夠發展轉變。

第三,美國與中國在重要事務上的合作並非幫中國的忙,而是符合中國利益。

今年5月,蘇利文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曾批評川普對華政策是「放話強硬,但行動軟弱」。而在川普大打中國牌的大背景下,拜登在競選中要把自己的」包裝「變成一個對華強硬派。而在華盛頓的一個普遍共識是,無論誰贏得這次選舉,美國對華政策將會持續強硬。

另一位拜登的外交顧問,前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民主黨已經廣泛對中國在經濟領域的行為達成了共識,這一點與川普政府是一致的。而拜登領導下的美國將會擴大政府所支持的活動,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5G等戰略高科技領域與中國競爭,目的是在遏制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同時,減少相互依存。由此可見,也許拜登採取的策略與川普不同,但最終目的與川普是一致的。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指出,無論誰贏得美國大選,未來五年美國的對華政策都會比過去五年更強硬。中國在改變,美國對中國的看法也變了。

皮尤民調在今年6月的調查顯示,過去十年,共和黨和民主黨對中國的負面看法都在大幅增長。73%的美國民眾對中國看法負面,而在2011年,持消極看法的只有36%。

這也反映在美國國會,這一屆的美國國會提出了關於中國的200多項法案,是上一屆國會的兩倍。而如果拜登上任,他還將面對民主黨內部對華政策的分歧,一方希望五角大樓削減預算,另一方希望增加對亞洲盟友的軍事支持。

拜登的對華政策班底可以說都是大家熟悉的面孔,這些人都是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幹將: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布林肯(Tony Blinken),前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鮑爾(Samantha Power),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多尼倫(Tom Donilon),以及前面提到的亞太事務高級官員蘇利文(Jake Sulivan)。

如果拜登上任,至少雙方打起交道來不會陌生,畢竟都是熟人,可預測性也更強。至少在歐巴馬任期的八年裡,中美保持了戰略經濟對話等機制性的會晤,定期確保雙邊關係在既定軌道上正常運行。

拜登戰隊的歐洲同盟

川普政府上臺後提出的印太戰略,如果說第一年沒有太多實質內容,那麼這兩年美國則愈發凸顯了印度的角色。在新冠疫情席捲美國和印度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防部長埃斯珀訪問印度,出席第三次兩國外長防長2+2會議。

而川普和莫迪的關係更是一年比一年緊密,從川普在美國為莫迪舉行5萬人大集會,再到今年二月,莫迪為川普在印度舉行11.5萬人的大集會。至少從活動的規模上,可見雙方的重視程度。

印太戰略還進一步彌合了美國與日本、澳大利亞盟國的分歧,以美日印澳的四方合作,來推進共同目標。川普試圖將「中國威脅論」推廣到亞洲周邊國家,以好達成一個「更團結」的共同利益體。

而在加強同盟關係這一點上,拜登的政策只會有增無減,與川普差異性並不大。不過對於美國的盟友們來說,他們對拜登和拜登的好惡則是根據國家利益來決定的。

川普和默克爾之間不對付早就是眾人皆知的故事。早在之前北約的那次峰會上,默克爾拍桌子直視川普的照片成為了政治經典瞬間。

川普公開對德國總理的指責也很難讓德國人喜歡他。川普說默克爾正在毀了德國,還說默克爾是克裡姆林宮的囚犯。美國皮尤民調9月的調查顯示,德國人對美國的好感度只有26%,對川普處理世界事務的信心為10%。

而拜登可是默克爾的老朋友了,如果拜登上臺美德關係勢必會得到改善。但是,默克爾等歐洲領導人已經明確表示過,未來他們不再願意像過去一樣依靠華盛頓,而是應該自力更生,防止未來再出現一位川普式的美國總統。

在英國,川普也同樣不受歡迎,Baby Trump這個創意就是來自於英國人民,現在已經傳播到了全世界。川普訪問倫敦的時候,為了避免見到這些抗議者,專門調整了路線。

在英國,只有19%的人表示川普在以正確的方式處理國際事務。而美國總統大選給英國政府帶來了兩難的選擇。與默克爾形成鮮明對比,英國領導人一直以來都試圖取悅川普,並迫切希望在脫歐後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而拜登上臺的話,將打亂英國的計劃。因為拜登親歐盟,反脫歐,還把詹森形容為川普身體和情感的複製人。有英國人擔心,一個重視歐盟和中國的拜登,可能讓英國與美國的特殊關係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

川普戰隊的中東夥伴

過去四年,川普在中東的問題上成績單是靚麗的,尤其是他反覆提及的在以色列與阿聯和巴林達成的協議,在美國國內也得到了兩黨的支持與認同。川普還剛剛實現了以色列與蘇丹的關係正常化。如果川普贏得連任,他在中東的外交主張依然會是以以色列為中心,向周邊中東阿拉伯國家輻射。

與川普政策一致的是,拜登也將會堅定的支持以色列,並且支持通過和平談判的手段來解決巴以衝突。但是對於以色列來說,川普才是被銘記的美國總統!71%的以色列人都對川普處理國際事務表示有信心,而看好拜登的以色列人只有16%。對拜登最大的擔心在於拜登會恢復伊核協議,讓伊朗對猶太人的生存構成威脅。

另一個受到拜登伊核政策影響的國家要數沙特,不過沙特對於美國大選的結果看法很現實。沙特與川普的關係一直都不錯,是川普上任後外訪的第一個國家,而且一口氣籤了個110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接下來的三年,川普簡直就是利雅得的福音,除了退出伊核協議,川普還指控伊朗襲擊沙特石油設施,向沙特增兵,駁回美國情報部門對沙特王儲暗殺記者卡舒吉的指控。

而這一切在拜登當選後,都會出現逆轉。拜登說他不僅會停止對沙特的武器出售,還會讓沙特因人權問題而受到懲罰。不過沙特設在華盛頓的遊說團隊表示,沙特領導層很務實也很現實,將會順應全球局勢變化,這包括美國的政治形勢。

可能再次重設的美俄關係

川普與普京之間的關係似乎比他與歐洲盟友更親密,親密到一度普京想邀請川普參加莫斯科的紅場閱兵,兩人還在只有一翻譯在場的情況下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交談。

在川普任內四年,通俄門一直都是他揮之不去的一個陰霾,雖然彈劾調查無果而終,川普對於在公開場合指責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這件事非常牴觸,甚至不惜貶低自己情報部門的勞動成果。

在俄羅斯,大多數人都認為川普對俄羅斯很友好,而拜登則是對俄鷹派人物。在俄羅斯看來,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只專注於自己,而普京可以通過與川普的私下談話來影響川普。這一點,在其他美國總統身上是不奏效的。2011年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莫斯科時曾建議普京不要尋求連任。

俄羅斯擔心拜登上臺後,會削弱俄羅斯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烏克蘭問題上,拜登的政策更親烏克蘭政府。雖然在戰術層面,例如剛打成延長一年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談判應該不會出現變數,但是美國對俄羅斯的態度將會保持對抗性。

伊朗和朝鮮政策大逆轉

在川普與拜登的所有外交政策中,出現180度大逆轉的政策應該就是伊核與朝核問題了。2018年川普「撕毀」了歐巴馬政府8年來的心血:伊核協議,隨後對伊朗實施一波又一波的嚴厲制裁。而拜登已經放話,他將尋求在核協議之上,讓與伊朗的共識更長遠,更穩固,並且把協議內容擴大到核問題以外。而如果伊朗重新嚴格遵守伊核協議,美國可能會取消對伊朗的極限施壓。

如果說伊朗迫切的希望拜登勝選,那麼朝鮮應該是迫切的希望拜登敗選。雖然美朝談判再次陷入僵局,但如果拜登上臺,那可能就直接進入死局。在朝鮮政策上,拜登更傳統、更謹慎。

更重要的是,美朝關係能發展到今天,從新加坡到越南到板門店,雙方領導人進行了歷史性的三次面對面會晤,靠的是川普與金正恩的私人關係。這個關係,沒有任何的制度、機制、信任為基礎,即使在共和黨內部,阻力也非常大。因此,拜登上任的話,美朝關係將會回到前川普時代;如果川普連任的話,也許我們很快還能見到兩人的第四次會晤。

民主黨人暗中爭奪國務卿

雖然拜登上臺八字都還沒一瞥,但有民主黨參議員以及前高官已經開始暗中較量,爭相刷存在感,希望成為拜登的國務卿人選。《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維爾在9月曾撰文支持該州民主黨參議員庫恩斯擔任拜登的國務卿。猶太人觀察網站在5月就曾刊文稱讚庫恩斯是國務卿的最佳人選。庫恩斯在一份聲明中曾表示,自己與拜登的外交政策非常相似,看法非常一致。拜登有很多國務卿人選,但如果拜登考慮他,庫恩斯將感到榮幸。

另一位競爭者是來自康乃狄克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墨菲,墨菲非常踴躍地在各種外交政策的論壇亮相,並且在國際事務的專刊發表文章。有知情人士稱,積極參與外交事務的墨菲成功吸引了拜登陣營的注意。

據說拜登團隊目前有大約10名國務卿人選,包括差點成為拜登副總統人選的前國安顧問蘇珊.賴斯,以及前國安副顧問布林肯,前常務副國務卿伯恩斯,甚至還有共和黨而猶他州參議員議員羅姆尼。如果拜登勝選,在他上任前半年,主要精力將被新冠疫情所佔據,因此拜登需要一位既熟悉美國國務院運作,又能確保獲得國會任命投票,讓他省心的國務卿。

不過現在說這些都為時尚早,也許到了11月3號,這些暗中較勁的民主黨人會發現自己空歡喜一場。而如果川普實現連任,他的內閣團隊也會大換血,這又將對川普未來四年的外交政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我們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美國威脅禁止中國公司在美上市,外交部回應!拜登對華政策最新表態
    拜登稱不會立即取消對華關稅拜登星期二首次在勝選後談論中國,表示他上任後不會立即調整對華貿易政策,他會與關鍵盟友協商,全面審視美國對華政策,以便能制定出連貫的戰略。美國彭博社網站12月2日刊發題目為《世界很快就會發現拜登對華有多強硬》的專題文章,分析拜登上臺後可能的對華策略。文章稱,拜登不會改變川普時代對華強硬的總體戰略。文章稱,在中國與美國總統川普「角力」四年之後,中美關係已經發生了長期變化,或許是「永久性的變化」。拜登上臺後不太可能改變兩國關係的總體方向。
  • 關於美國對華政策走向 聽聽曾陪同拜登出訪中國的他怎麼說
    美國政府確實制定了戰略,有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等等,但一個政府的政策行為經常與既定戰略不符。川普政府就是如此。川普政府利用貿易戰在對華關係中獲得了一定的籌碼,這是歐巴馬政府在處理對華關係時未能實現的。但他也為獲得籌碼付出了巨大代價,他的一些言行惹惱了中國人民,關稅傷害了中國經濟,但關稅最終由美國消費者、零售商和納稅人來承擔。
  • 周德宇:不是對華「接觸政策」失敗,而是全世界對美國的「接觸政策...
    他沒有蓬佩奧或博爾頓這類美國政客對中國根深蒂固的恐懼和仇恨。川普和他的家族毫不避諱他們在中國的生意和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中美關係的好壞,中國是好是壞,他沒那麼介意。打壓中國對川普來說是個手段,不是目的。雖然蓬佩奧把冷戰那一套搬了出來,但川普明顯只想要冷戰的輝煌,對冷戰那套意識形態沒興趣。
  • 關於美國對華政策走向 聽聽曾陪同拜登出訪中國的他怎麼說——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文/劉品然)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席丹尼爾·拉塞爾近日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分別對川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予以評價和展望。他表示,相比於川普政府,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會更具組織性和戰略性,可以接受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尋求合作,同時不太會蓄意製造議題激怒中國。
  • 與川普不同,拜登稱俄羅斯是美國最大威脅,對於中國,他這樣評價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試圖構建和平年代,為新興大國的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經濟的快速發展令曾經的世界霸主美國感到了威脅。而川普執政期間,為確保「美國優先」政策,更是在國際上對可能具有威脅的國家展開了多方面的制裁,並在2018年與中國開啟了中美貿易戰,如今在近兩年的時間裡,美國民眾為川普發起的貿易戰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 「學思平治」陳文玲:拜登最大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如何解決美國...
    所謂正常的人,起碼是可預期的,不會上午說了下午就變,今天說了明天就變,變來變去,使整個世界處在極度的不確定性之中。現在看起來,拜登當選的可能性在90%以上,雖然仍然有不確定性。剛才時褚殷弘老師、吳海龍大使談得特別好,對拜登和川普進行了比較,我就不再進行比較了。拜登如果執政對華關係,或者美國對華政策比較明顯的調整,可能概括幾個「重」字。
  • 渲染「中國威脅」設置障礙,川普團隊忙著給拜登下套
    當地時間3日,他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聲稱「中國對當今美國構成最大威脅,也是二戰以來對全世界民主和自由的最大威脅」,將蓬佩奧等一些美國政客此前不斷重複的謊言與謠言又翻了出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引述一些美國媒體和專家的話說,「在地緣政治上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的不是別人,恰恰是美國自己」。
  • 拜登的中國政策,可以歸納成一個字
    不過這是美國人的家事,我作為一個中國公民還是少說為妙,我們關心的依然是拜登上臺之後的中國政策到底怎麼樣? 過去幾年,上一任美國總統川普,把中國當成眼中釘,肉中刺,那麼新總統拜登會不會有所改變呢? 關於這個問題,現在事實上已經明了了,因為拜登政府重要角色和拜登的身邊人已經放出話來了。
  • 中國是最大贏家!川普說了一番前所未有的話,拜登恐怕也沒想到
    在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正式作出投票,拜登獲得306張選票,按照美國選舉標準,只要獲得270張選舉人團票,那麼就可以擔任美國總統。在12月15日當天,俄羅斯方面也已經證實,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向拜登表示祝賀。
  • 陳徵:拜登對華政策的六個不變和兩個變化
    拜登是「自由多邊主義者」,他長年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和副總統,有豐富的外交經驗。在他看來,外交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安全、繁榮和民主,美國有領導世界的權利和義務。拜登的外交團隊以歐巴馬時期「老人」為主,其外交政策與歐巴馬時代相比有一定的連續性,包括:第一,對中國的戰略定位不會變。
  • 美媒:歐洲讓拜登的對華政策「難上加難」
    然而,美國並不樂見中歐關係更進一步,無論是川普政府亦或是拜登團隊。與此同時,多家美媒悲觀預測,歐盟的做法將損害拜登就任後的歐美關係,打亂拜登的對華政策,讓其變得難上加難。美國《華盛頓郵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表示,他希望建立起一個全球聯盟,以抗衡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此前,拜登團隊還曾表達過希望與歐盟在涉華問題上密切合作的願望。
  • 拜登接受專訪,首談三條對華政策方向!
    之後弗裡德曼就其對華態度問題,總結了拜登對他所敘的三個外交方向:第一、拜登不會立刻取消川普政府對中國輸美商品,增收的25%關稅;第二、拜登不會廢除與中國籤署的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並且還將就智慧財產權等問題,繼續施壓;第三、拜登將聯合一切盟友,一起對付我們!
  • 拜登接近逆轉,德國對華變臉,他想在南海臺海啃中國一口!
    說這個話,是想提醒一直以來都有的一種情緒,即:川普連任就對中國不利,拜登贏得大選就對中國有利,在佔豪看來,這種情緒才是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因為,這種情緒把我們的好與壞寄託到了美國大選身上。我們在前天文章《原創丨川普和拜登,到底誰贏對中國更有利?
  • 難以想像,剛剛當選就傳出危險信號,拜登「對華三條」引爆輿論
    隨著拜登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許多人開始紛紛做出猜測,面對當前美國面臨的疫情以及國際形勢,拜登會採取哪些措施,其對華政策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對此,拜登曾經明確指出,美國當前應該首先解決的是自身存在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疫情問題。
  • 拜登只是傀儡總統?美國真正的大贏家浮現,美對華政策保持不變
    【撰文丨阿權/編輯丨小懶】前幾日,美國總務管理局已經發布聲明表示"川普願意主動交出政權,配合拜登執行過渡工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民主黨是大選的贏家,因為拜登終於可以入主白宮了。但是,美國大選的真正贏家並不是拜登及其黨派,而是川普所屬的共和黨。雖然拜登幫助民主黨獲得了執政權,但民主黨在其他方面的選舉卻並沒有獲得任何優勢。拜登表態根據北晚新視覺網的消息,拜登近日公布了新組建的內閣成員名單,成員大多數來自於歐巴馬政府時期,所以這些內閣成員的執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 美國重提對華「戰略耐心」,仍將中國視為最大威脅
    米ホワイトハウスのサキ報道官は25日、米國は中國と厳しい競爭関係にあり、バイデン大統領は対中関係に忍耐を持って取り組む意向だと述べた。     美國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於1月25日表示,中美處在激烈的競爭關係當中,拜登將保持「耐心」處理對華關係。
  • 美國結束「妖魔化」中國?德媒:拜登將重啟對華關係
    他認為川普的做法是造成美國的國際吸引力受到損害的主要原因,而中國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雖然來於自身日益增強的實力,但是也可以說是美國自己的示弱。 據目前所知的是,拜登與其提名國務卿布林肯都擁護多邊解決方案,這種觀點預示了美國與中國在未來的關係,同時也是新一屆美國總統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戰。這一觀點也與川普的執政觀點大相庭徑。2017年,川普認為中國在剝削大量的美國工人,美國很多工作崗都被中國搶走,於是發起了貿易戰。
  • 拜登上任雖勢不可擋,但川普還是他的前車之鑑
    自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落下帷幕,新任美國總統拜登有必要來認清川普執政期間的得失,以籌劃未來自己的治國政策,川普現在最大的失誤就是忽視新冠病毒的威脅,放任它在美國境內肆虐,如今新冠病毒在美國感染病例已經超過千萬,作為世界第一強國,保持這個記錄未免是有些丟臉的,所以美國民眾會表達不滿
  • 美國近期打壓中國政策層出不窮,未來六周對華瘋狂舉動還有哪些
    美國國務院聲稱,「中國共產黨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延伸至金融市場,影響到美國投資者」,因為明晟和富時羅素等指數編制公司的許多股票和債券指數,都包括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名單和美國國防部名單的「共產黨的中國軍方企業」。印度新德裡電視臺報導說,美國國務院這是在警告,該國投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投資於涉及民用和軍用生產的中國企業。
  • 「拜登時代」6大猜想:對華政策將有三個特點
    「拜登的徵稅計劃基本方向是對的,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必須要通過徵稅來解決,但徵稅無疑動了富人階級包括中產階級的奶酪,勢必招致反對,富人會進一步動用遊說力量試圖影響拜登的政策。所以對於拜登而言,採取溫和漸進的政策會更加穩妥。」王勇表示。最後,恢復經濟還需要吸引投資,如擴大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