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寫過的唯一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流傳千古,成為了父母的口頭禪

2020-12-15 騰訊網

慈禧17歲時通過選秀進入宮中,被鹹豐帝封為蘭貴人,在之後五年裡她不但從貴人一路升至懿貴妃,還為鹹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載淳。1861年,鹹豐帝在前往熱河躲避戰爭時逝世,年僅六歲的皇太子載淳登基,為同治帝。

後來雖然慈禧掌握了朝廷的大權,但是她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家人,慈禧有三個弟弟,原本她掌權之後,想要讓三個人都入朝為官,壯大他們的家族勢力。但是他的這三個弟弟都不爭氣,入朝之後和慈禧一樣,整日只知道享樂,慈禧對此也很無奈。

有一年,恰逢母親七十歲大壽,古人能活到這個歲數不容易了,慈禧就準備好好給母親慶祝一番,提前很久就開始準備。但不巧的是慈禧母親大壽當天,正值外國使團來訪,慈禧作為掌權的太后無論出於禮儀還是政治方面都應親自接待,無奈只能缺席母親的生日宴會。

雖然慈禧沒有去參加,但她讓人送了許多的壽禮到母親家中,這其中除了金銀珠寶之外,慈禧還寫了一首詩裝裱起來,與禮品一起送了過去。那首詩是這樣寫的:世間爹媽情最深,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估計慈禧也沒想到,自己為母親寫下的一首詩,其中的一句居然成了世人經常掛在嘴邊兒的一句話。

相關焦點

  • 慈禧寫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可謂家喻戶曉
    鹹豐二年,年僅十七歲的慈禧通過選秀入了宮,成為鹹豐皇帝的後宮一員,封為蘭貴人。後來,慈禧為鹹豐皇帝生下兒子:愛新覺羅·載淳(即日後的同治皇帝),而她也母憑子貴,晉封為懿貴妃。再後來,鹹豐皇帝駕崩,同治皇帝即位為帝,此時的慈禧成為了皇太后,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誅殺了顧命八大臣,開始了其垂簾聽政生涯。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慈禧一生僅寫1首詩卻流傳百年,最後一句是經典,咱父母也掛嘴邊
    還有風流倜儻,酷愛文墨的乾隆皇帝,一生寫下了4萬多首詩,可惜沒有一篇傳世佳作。乾隆曾驕傲地說:「餘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相等),可不謂藝林佳話乎?」不曾想過,自己的曾孫媳婦慈禧一生只寫過一首詩卻流傳百年,最後一句是經典,咱父母也掛嘴邊。說起慈禧這個人,她的歷史形象一直是醜陋、令人痛恨的。
  • 喜歡李白的慈禧,一生就寫1首詩,卻流傳百年,如今父母常掛嘴邊
    這首《垓下歌》是霸王項羽臨死前寫的一首詩,流傳千年,值得回味。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禮儀之邦,詩詞文化更是歷史悠久,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詩經》就是一部詩歌總集,裡面收錄了不同情感內容的詩詞。詩詞文化經過千年的發展,終於到了唐朝達到了頂峰。
  • 慈禧寫了首流傳千古的詩,最後一句很經典,幾乎很多人從小聽到大
    事實上,慈禧的確為中國帶來了許多災難。慈禧生於1835年,在1852年時就入宮做了貴人。母憑子貴,1856年慈禧為鹹豐皇帝生下了同治帝後,就成為了貴妃。鹹豐皇帝在1861年就去世了,同治帝即位時年僅5歲,因此作為皇太后的慈禧自然就垂簾聽政掌控朝局了。 而慈禧這幕後君王的位置一坐就是幾十年,直到1908年病逝。而在此期間,慈禧幹了許多荒唐事,導致中國連連受挫,幾乎到了國將不保的地步。比如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堅持修繕圓明園就一直為人詬病。
  • 慈禧是個孝順的女兒,為母親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廣為傳頌
    因為不能去參加母親的六十大壽而心生愧疚,遂寫下一首致歉詩交給母親,其中一句之間還廣為流傳。慈禧不能親自為母親賀壽慈禧的母親在家中正忙著過六十大壽。然而慈禧深處宮中。我們都知道慈禧是一位大忙人,不僅要忙後宮之事,還要忙前朝的政事。
  •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無人不知,許多人都喜歡掛在嘴邊
    慈禧17歲時通過選秀進入宮中,被鹹豐帝封為蘭貴人,在之後五年裡她不但從貴人一路升至懿貴妃,還為鹹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載淳。可是慈禧成了太后,雖然當時有皇帝在,但是只是個擺設。慈禧太后掌管著朝廷大權,每天還要處理很多的政務。在她母親七十大壽這一天,當時正好有外國使者過來拜訪。出於禮節,也為了顯示大國的風範,慈禧還是親自接見了他。所以,就沒有時間回家去給母親過大壽。母親大壽,不能待在母親身邊。於是她感到非常愧疚,就派太監李蓮英帶了好幾大車的禮物,去趕回家給她母親拜壽。李蓮英接到命令之後,馬不停蹄的趕往她母親家裡。
  • 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 感恩節|慈禧一生只作了一首詩,最後一句無人不知,如今人人都掛在...
    , 在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作為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慈禧的政治手腕堪稱幹練。  慈禧17歲時通過選秀進入宮中,被鹹豐帝封為蘭貴人,在之後五年裡她不但從貴人一路升至懿貴妃,還為鹹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載淳。  這其中除了金銀珠寶之外,慈禧還寫了一首詩裝裱起來,與禮品一起送了過去。
  • 人人都知道慈禧狠毒,卻不知她寫了首詩,人盡皆知
    只有晚清還在故步自封,結果在外國入侵的時候才會如此地慌忙,最後還不得不屈服於他們,送給了很多的土地屈辱「求和」。 畢竟,慈禧也是有真正的才能和技能的,而她最擅長的就是繪畫和書法。並且,慈禧還寫過一首詩,她曾寫過一首關於她母親的詩。其中一句幾乎人人都知道,你能猜到嗎? 拋開政治不說。
  • 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絕句。既是一首寫景的詩,又是一首蘊含哲理的詩。 此詩詩蘇軾在神宗元豐七年從黃州貶至汝州途中,與友人一起遊玩廬山時候所作。第一二句,從廬山的正面看,廬山是一座山嶺,從側面看廬山一座山峰,無論從遠近看,還是從高低處看,廬山給人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 李白寫得最肉麻的一首詩,對楊玉環瘋狂吹捧,流傳至今成千古之作
    文/歷史客站 標題:李白寫得最肉麻的一首詩,對楊玉環瘋狂吹捧,流傳至今成千古之作 說到古代的詩人,李白無疑是繞不開的一個。
  • 杜甫做客將軍府,寫下一首詩,後二首現在成為讚揚人的口頭禪
    從杜甫後來寫給李白的10多首詩,如《李白懷冬》、《李白憶春》、《夢李白二首》等,可以感受到杜甫對李白的崇拜和對他的影響。杜甫後來成為與李白齊名的大詩人,一方面與他的詩作數量關係很大,杜甫57歲去世時,他曾寫了近1500多首詩,當然這不是杜甫成名的主要原因,清代乾隆皇帝也寫了4萬多首詩,但似乎我們對其中的任何一首都不熟悉。
  • 王維一首送別詩,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後世讚嘆不已,流傳千古
    在送別詩上,王維也絕對可以堪稱是造詣不凡的,比如說在他的好友元二離開渭城之時,他為好友所寫下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成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被後世無數之人引用。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也是這樣一首送別詩,送別詩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大種類,幾乎但凡是能夠叫出名的詩人,都寫過與此相關的詩作,而王維這首詩在其中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下面介紹的是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兩人唱和之詩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裴度那裡,他讀完詩,也很喜歡這對白鶴,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白居易,其中還附了一首詩: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唐代:裴度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
  • 只寫了一首牛詩就名傳千古的王灣,《次北固山下》賞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人王灣的詩。王灣,不是朝廷大佬,也不是高產詩人,他流傳下來的詩歌僅有十首,但他確是著名詩人。他只寫了一首著名的詩,就是《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有一句有名的句子,叫作「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很多不熱愛唐詩的人都知道。
  • 歷史上文武雙全的三個人,每個人都有一首詩流傳千年
    雖然缺少,但是在我國也是有一些文武雙全的人,小編盤點了三位既能文又能武的人,這三個人每個人都有一首詩流傳上千年。第一位:項羽我國有一句名言「王不過霸將不過李」,說起我國的猛將首先想起的就是項羽,項羽也堪稱我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項羽雖然勇猛,但是還是敗給了劉邦,最後項羽自刎烏江,留下千古遺憾「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的文採也不低,幾千年來一直流傳著項羽一首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句詩也成為了項羽的絕唱。
  • 史上唯一一首一句詩,不但是千古名句,還催生一個成語人人會用!
    史上唯一一首一句詩,不但是千古名句,還催生一個成語人人會用!窮詩人寫詩才開個頭,催租人就來敲門要債,只此一句也流傳千古!在人們的印象中,古人寫詩最少也是四句一首,多則可上千言。南朝梁·蕭統將其選入《文選·卷二十八》雜歌類,因而流傳於世:高祖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擊築自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除了三句詩,還有二句詩,廣為流傳的佳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即是。
  • 李白託關係時寫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氣勢磅礴,流傳千古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是大鵬壯志凌雲、豪氣沖天形象的經典描述,出自李白的《上李邕》。上李邕唐代: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2、此詩創作時間這首詩具體的創作時間不詳。但是,根據本詩題目《上李邕》可知,本詩是李白寫給李邕的,那麼至少應該是在李白認識李邕之後。
  • 李清照最傷感的一首詞,最後10個字難以超越,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帆風順只是美好祝願,坎坷困境才是常態,如果不歷經磨難,很難寫出流傳千古的作品,蘇東坡如此,李清照亦是如此。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且家世非常顯赫,父親官至禮部員外郎(五品),才華橫溢頗有名氣,蘇東坡對他讚不絕口。母親王氏更不簡單,絕對的名門之後,祖上幾輩都是朝廷重臣,父親不僅官居宰相,還被封為歧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