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弘布法音,續佛慧命,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

2020-12-23 梅山易學

佛祖在《金剛經》乃至三藏十二部經典中所說的一切文字、形相,都只不過是為了度脫眾生而所施的方便法門,並非實有不變之體,所以佛祖在說法之時,不忘隨說隨破,在破立之中彰顯般若實相之理。

網圖

從頭至尾,佛祖都是在教導眾生要除去各種執著,無論是心外的我人四相還是心內的我人四見,當妄心降伏之際,發菩提心的修行之人便可以明淨心眼,廣弘佛事,而非貪著於俱空境的寂默之中,佛祖以無上慈悲,教化眾生除盡一切內外之妄念,耕種心無住相的無漏福田,日後生發不落三界、不受後有的究竟功德。

受持讀誦《金剛經》,自有無上妙用,可獲無窮福德,可以顯明自我的真如自性,但是這卻只是自利而已,為他人解說《金剛經》中的旨趣,哪怕是短如四句偈等。

網圖

那麼此弘布法音,續佛慧命所獲得的功德,將會勝過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其所獲得的福德將如東西南北的虛空般不可思議,所以佛祖才多次(第十一、十三、十五、二四品)的教導眾生要廣為眾生演說此般若智慧。

在《金剛經》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中,佛祖又再次的以「無量阿僧祇劫的七寶布施」來校量財布施的功德與四句偈等的法布施所獲得的功德,眾生持用布施無量阿僧祇劫的功德,已經是超越凡夫的無行住施之菩薩,可獲得很大的功德利益,但是卻仍然比不上發菩提心,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所獲得的功德福報,為什麼呢?

網圖

因為七寶布施是有為之物,因因緣而生,必有窮盡之日,而法布施是無為之法,遍充法界,永恆不變,圓融自在,眾生人人本具之佛性,若是能因你的法布施而獲得超脫,破迷開悟,彰顯真如自性,從而離苦得樂,永證涅槃寂滅之喜,那麼又豈是區區財布施所能相比的呢?

實相佛性本不可言說,可是如果不假借文字形相音聲為舟筏,那眾生便很難破迷開悟,所以佛祖在《金剛經》中,才反覆強調顯明發菩提心的人為他人演說的無上功德福報,從而明了能使正法流通者,方是真正可以弘布法音、續佛慧命,能夠荷擔佛祖家業的無上第一希有之人。

網圖

有人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念淨信,證得般若性理,則佛種不斷,世上修行之人多如過江之鯽,但能真正發菩提心者少之又少,簡直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所以佛祖在金剛法會即將圓滿之時,又再一次的叮囑眾生,要以勇猛精進之心,發此大心,為他人說,使自、他皆可得菩提之種,轉清淨法輪,證得諸佛種種無礙神通,至此之境,則無法可得、無相可見,離諸障惑,心得清淨,法輪常轉,福德無盡矣。

《金剛經》本是佛祖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者說,如果沒有發菩提心者,為廣利群生而為他人演說,僅僅是樂著小法、只為自利之人,住於空境者,又怎麼可能受持讀誦,深解佛祖於經中所說的義趣呢?

網圖

不是落入外道的斷滅空,便是落入二乘人的偏寂空,唯獨不能達到空有相攝含融的真如法界之中,所以修行無上菩提之法,必須要行解合一,福慧雙修,以自利利他之行,來圓滿無上正等正覺,二者缺一不可,知此而奉行者,功德福報無窮,自然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有為布施之道,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為什麼比不上四句偈法布施
    在《金剛經》中,佛祖多次的為眾生開示了財布施不如法布施的殊勝功德,以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等身布施等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數目來形容財布施之多,以受持四句偈語等來形容法布施之少,一多一少之間,其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自然就使人們感受到了法布施的殊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財布施不如四句偈語等法布施的情況呢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 金剛經第十:為何說誦經的福德遠遠超過布施?因為法布施最殊勝
    這一品其實主要講了兩個內容,一個是比較了法布施和財布施,哪個功德更多;另一個就是強調了般若智慧的重要性,這乃是諸佛之母,而金剛經,正是般若智慧的象徵。所以某種程度來說,諸佛菩薩都是從這本經中誕生的,由此也可見金剛經的殊勝,所以才如此受四眾佛弟子們的歡迎。
  • 《金剛經》的智慧 福德是福德 功德是功德 兩者區別有多大
    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祖師言:實無功德。梁武帝聽後心中不悅,對達摩祖師大有怨氣。其實祖師達摩沒有答錯,只是梁武帝或許並不知道,功德不等於福德,功德福德區別很大。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在《金剛經》中佛陀曾問須菩提:須菩提你怎麼認為,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那麼這個人因為用如此多的七寶布施,所以他能夠得到的福德多不多?須菩提回答:福德很多。
  • 《金剛經》常識:每天念幾遍金剛經
    每天念金剛經的遍數並沒有嚴格說明,只要大家有時間就可以多多的去念這部經文。當念誦的金剛經遍數越多,自己對這部經文就會越熟悉,對它也會越了解,並且從中獲得的好處也會非常多。但念誦金剛經有什麼好處呢?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了解吧!
  • 讀誦《金剛經》的五大功德!
    《金剛經》稱:『當知是經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義。』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下面分別說明。一、增長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於福德。由有福德才能處處須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剛經》能增長我們的福德。經中前後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校量,恆河沙等七寶布施校量,恆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時以恆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經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剛經》四句偈功德之大。因為財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獻,那都只能給人以短暫的幫助。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
  • 佛為何說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金剛經的功德不可思議,多的不能想像?
    很多人學佛喜歡趕場子,參加廟會,布施錢財,買魚放生,其實這都是形式,種一點福德而已,跟佛家結個善緣,若說功德,最重要的還是依法修行。佛在金剛經中講,受持讀誦金剛經,依照經中所說修行度脫眾生,為他人解說,所得福德多的想都不敢想。與其把時間都用到小事上,還不如找個安靜的地方讀經呢!
  • 《金剛經》白話譯文
    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 《金剛經 》全文及譯文
    如果有人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所照之處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共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大千世界而已,但這已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是一佛所教化的國度,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諸佛也是一樣。)七寶(金、銀、琉璃、琥珀、硨磲、瑪瑙、珊瑚。)用來布施,你說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 金剛經(全文)
    金剛經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fǒu)?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jì)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 蔣勳誦讀金剛經+原文
    金剛經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金剛經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 金剛經:蔣勳老師誦讀
    金剛經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金剛經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 金剛經譯文
    倘若有人將三個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此人所獲的福德是否很多?」須菩提回答道:「相當多,世尊。」「原因何在?」「因為這種福德 是有相布施,並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說那人能獲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個相,而非福德性。如還有人能理解我說的《金剛經》,用心修持,甚至反覆念 誦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說法,那麼他所獲得的福德就會超過布施七寶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
  • 《金剛經》全文(完整版)
    金剛經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 讀《金剛經》|如何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金剛經》
    繼續讀第三十二品 《金剛經·應化非真分》。「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阿僧祇是佛教中表數量的概念,漢語意譯是不可算計、無量數、無央數等等。佛陀對須菩提說:「如果有人持續用遍滿無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寶進行布施。
  • 《金剛經》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原文】「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名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譯文】佛陀說:「須菩提,如果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須彌山堆積而成的七寶來進行布施;另外有人拿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哪怕只是受持讀誦其中四偈,並且為他人解說,那麼前者的福德與後者相比,真是百分之一都不到,百千萬億分之一都不到,乃至用數字、譬喻都無法比擬。」
  • 共修| 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得無量功德利益
    金剛經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 金剛經全文(金剛之智,殊勝妙法)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金剛經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