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上海」網站)
各區體育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未能按計劃開展。根據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下發的《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指導方案》的要求,對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相關工作進行調整。
為保證順利完成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現將《上海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照時間節點,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體育局
2020年6月11日
上海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實施方案
(幼兒、成年人、老年人部分)
根據《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規定》以及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開展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的通知》《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的要求,按照國民體質監測周期及調整的工作進度,定於2020年開展上海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為確保本次監測工作順利進行,現在《關於開展2019年上海市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的通知》(滬體群〔2019〕278號)的基礎上制訂實施方案。
一、工作進度
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進度做出相應調整。
(一)準備階段(2019年2月—2020年7月)
1.2019年5月,市體育局下發《2019年上海市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
2.2020年6月,市體育局制訂《上海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實施方案》。
3.2020年5月底,市監測中心制定培訓時間表,並上報國家監測中心。
4.2020年6月初,市監測中心向各區發放工作手冊;各區完成器材接收。
5.2020年6月10日前,各區制定並向市體育局報送本區國民體質監測實施方案,同時完成測試隊組建,名單上報市監測中心;各區完成監測器材安裝、調試。
6.2020年6月12日,市體育局舉行本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推進會。
7.2020年6月中下旬,6個「國家片」區各派1名骨幹人員參加國家監測中心組織的中部片區實操培訓與考核。
8.2020年6月16日—30日,市監測中心組織各區參加本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線上理論培訓和線下實操培訓及考核。
9.2020年6月底,市監測中心向各區配發監測問卷;各區根據樣本量分布制定具體測試計劃(分布表見附件1);各區完成監測點信息登記表,核實各監測點對應測試地址(GPS定位),並上報市監測中心。
10.2020年7月5日前,各區完成監測工作的全部前期準備工作。
(二)數據採集階段(2020年7月—10月)
1.7月8日—15日,各區開始有序開展數據採集工作,至10月完成本區所承擔的全部監測樣本數據採集。
2.本次監測的各項檢測數據採用實時上傳至數據平臺的方式,「國家片」除上傳至國家數據平臺之外,還需同時上傳至上海資料庫,「本市片」數據只需上傳至上海資料庫,所有檢測數據一經上報不能更改。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市監測中心將通過質量控制網絡平臺全程監控測試工作。
3.各區完成監測問卷數據錄入工作後,及時將問卷匯總打包寄送至市監測中心,市監測中心整理匯總後於10月31日前將「國家片」統一寄送至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4.國家體育總局、市體育局將根據各區的測試時間,組織質控人員到測試現場進行檢查、督導。
(三)數據處理及總結階段(2020年11月—2021年12月)
1.2020年11月—12月,市監測中心完成全市監測數據的檢查、驗收、匯總。
2.2021年1月底前,各區向市體育局報送監測工作總結。市體育局向國家體育總局報送監測工作總結。
3.2021年1月—9月,市監測中心組織撰寫《上海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市體育局會同有關部門舉辦上海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發布會。
4.2021年1月—12月,市監測中心組織撰寫《上海市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報告》。
二、培訓和考核
採用線上理論培訓與線下實操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培訓由「市監測中心」總體負責,各區配合組織實施。培訓對象為各區體質測試隊工作人員,每區不少於22人。測試隊崗位分工和最低人數配置見附件2。
1.線上培訓。6月16日,採用集中培訓的形式,總會場設在市監測中心,全市16個區分別設16個分會場,各區組織測試隊工作人員集中觀看進行理論學習(各區分會場軟硬體配置要求另行通知)。培訓教材為國家監測中心統一下發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手冊》和講課視頻(包括監測工作流程、檢測指標測試方法、問卷指標解析與填寫方法、質量控制流程與平臺操作等)。
2.線下培訓。6月18日—30日,分組、分時段開展線下儀器操作、數據上傳與質控實操培訓,全市16個區分為八組,每組2個區。線下培訓分組及日期安排見附件3。
3.考核。培訓結束後組織理論和實操考核。國家監測中心對國家片區測試隊人員,市監測中心對上海片區測試隊人員進行一對一考核。理論和實操考核均合格將頒發上崗證。
三、經費保障
市和各區應從地方財政或本級彩票公益金中劃撥專款用於實施本地區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四、器材保障
本次監測工作統一使用國家體育總局新指定的體質監測器材。各區在線上理論培訓前,須完成監測器材及相關軟體的安裝和調試。器材供應商應組建有效的維保人員隊伍,確保監測工作期間的設備正常工作。
五、疫情防控
根據本市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加強和落實監測期間防控各項措施和應急預案,關口前移,普及公共衛生安全防控知識,宣傳落實各項防控舉措,提高參加人員防護意識,及時掌握疫情防控動態,做好突發應對處置,確保監測工作安全順利舉行和各方參與人員身體健康。具體防控措施如下:
1.結合監測工作啟動,明確「實名制」「健康碼」等報名要求,提前登記社區、企事業單位、幼兒園各監測點所有監測對象的近14天健康狀況,把好監測工作的「入口關」。
2.各測試點做好口罩、額溫槍、一次性橡膠手套、速幹手消毒劑、消毒水等防控物資的準備。落實體溫測量和清潔消毒專人專崗。測試工作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測試現場。
3.工作人員每日工作前接受體溫檢測和健康碼核驗,體溫不超過37.3℃,並核驗「健康碼」綠碼,詢問健康狀況等,方可開始工作。工作前洗手消毒,工作時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結束後洗手消毒。
4.監測對象測試前接受體溫檢測和健康碼查詢,體溫不超過37.3℃,並核驗「健康碼」綠碼,詢問健康狀況等,方可進行測試,測試前需洗手消毒。
5.測試現場應儘可能安排在空曠場地或具備多間測試房間的測試場地。保持科學的間隔距離,肺活量、功率車心肺耐力測試、2分鐘原地高抬腿,以上三項測試需要單獨安排房間或每臺儀器間隔5米以上,1臺儀器只允許1名測試人員和1名監測對象進行測試,其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測試房間或聚集圍觀。
6.控制每日測試人數和測試密度。安排分時分段、錯時錯峰組織人員進場,原則上每小時不超過20名監測對象同時進行測試。
7.對未佩戴口罩的監測對象提供口罩,測試過程中除必要項目(肺活量、功率車心肺耐力測試、2分鐘原地高抬腿、伏地挺身、跪臥撐、1分鐘仰臥起坐、30秒坐站、幼兒素質指標測試)之外,不得自行摘除口罩。
8.每名監測對象測試前需對有肢體接觸部分進行消毒,現場測試環境和儀器每2小時消毒一次,肺活量測試儀器每測1個人消毒一次,每日測試工作完成後進行一次全面消毒。
9.落實測試點保潔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地面清潔,做好包括水龍頭、門把手、扶手、電梯按鈕等重點部位在內的消毒工作,增加廁所衝洗和消毒的頻率。體育場所清潔消毒衛生管理指引見《關於印發本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共場所清潔消毒衛生管理指引的通知》。
10.測試點設置幹、溼、可回收和有害物品垃圾桶,根據垃圾分類要求,對使用的口罩、手套等,分門別類做好垃圾處置工作。
11.建立監測期間突發情況緊急報告和應急預案制度,如期間出現發熱、乾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症狀的人員,立即報告測試隊隊長,按照防控流程處置。
12.現場設立臨時隔離觀察區域,在測試點入口附近設定臨時隔離等候區域,用於發熱或疑似人員防控處置前臨時隔離等候。臨時隔離等候區域和臨時留觀場所安排專人管理,並配備必要防護物資,及時消毒。
13.加強輿情監控和應急應對,建立屬地多部門聯動合作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及時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
14.監測期間,落實每日疫情防控「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如本市疫情發生變化,市體育局將在市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另行通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主體責任,高度重視監測工作開展過程中的疫情防控,認真制定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周密組織、精心謀劃,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監測任務。
(二)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有序組織和開展好監測的各項工作。加強宣傳,擴大監測工作影響,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三)積極籌措經費,為監測工作提供保障。
(四)充分發揮各區區級監測中心的作用,嚴格要求測試人員監測數據採集過程中規範操作,確保數據質量。
(五)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嚴防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六)為抽樣測試對象進行體質測定與健身指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