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熱「合十禮」!是時候來一波佛門禮儀大普及了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萬萬沒想到,疫情之下,合十禮火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國家的日常問候習慣,比如握手、擁抱、親吻禮等,正在發生改變。

據媒體報導,英王室成員一改傳統禮儀,女王在與外賓打招呼時,沒有依慣例和他們握手問候。查爾斯王子在參加某慶典活動時,使用了「合十禮」的問候方式。印度總理莫迪日前為防疫支了一招,呼籲人們用傳統的 「合十禮」來代替握手,避免接觸。

合十禮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一句「阿彌陀佛」,一個合十禮,大概是影視劇中佛教人物出場的標配動作。

在佛門,合十禮是最具標誌性的禮節之一,甚至很多人認為,合十是佛教獨有的。

佛教沒有創立之前,印度就已經有了合十的習俗了。印度人認為右手是聖潔的,左手是汙穢的,當代表聖潔的右手和代表汙穢的左手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表示彼此包容、彼此尊重、染淨合一。

佛教非常重視合十禮,在佛教經文裡,經常可見這樣的內容:當菩薩、羅漢、弟子們向佛陀請求法教時,都會繞佛三匝,然後胡跪合十。合十雖然動作簡單,但卻蘊含了無限的含義。佛教認為,合十禮中的「合」,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團結合作。人們如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爭鬥。雙手抬起,則表示赤手空掌,當然一隻手也可傷人,合十是將兩掌相合,就是完全徹底的無傷他之意。防疫期間使用合十禮,即能彼此安全,又能彼此友好,何樂而不為?

當然,佛教的「合十禮」還有更廣泛的宗教含義。比如在《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裡講了合掌有十種功德:

「若有眾生。恭敬合掌。得十種功德。一者得勝福報。二者生於上族。三者得勝妙色。四者得勝妙聲。五者得勝妙蓋。六者得勝妙辯。七者得勝妙信。八者得勝妙戒。九者得勝妙多聞。十者得勝妙智。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種功德。」

關於合十的含義,還有多種解釋,常見的有16種含義或25種含義。曾做客鳳凰網佛教《師父來了》的上海蕭涇古寺住持妙華法師,從自身體悟出發,認為合十有六種好處。

上海蕭涇古寺住持妙華法師

第一,可以讓我們迅速安靜下來。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合,如講話、表演或是大考,甚至是馬上要發火的時候,不妨合十一下。

第二,教我們做人要虛懷若谷。雙手合十的時候,它是一個空心掌,不要按得很緊。合十禮也是表法,代表做人要虛懷若谷。

第三,合十教我們如何與人交往相處。雙手空心,代表距離,人與人之間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即使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也必須要處得恰到好處,否則也會出現危機。

第四,轉煩惱為菩提。印度的合十禮,一隻手代表清淨,一隻手代表不淨,兩者合一,代表包容尊敬。當代表煩惱不淨的手與代表解脫清淨的手,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告訴我們要從染變成淨,將煩惱轉成菩提,將生死轉成涅槃。

第五,提醒我們要定慧等持。左手代表定力,右手代表智慧。「定」就是對一件事情持之以恆的堅持。一個人之所以能夠聚集和擴大他的能量,就是因為他能夠很好地面對這些煩惱和挫折,這就是定和慧,雙手合十就叫做「定慧等持」。

第六,提醒我們自覺覺他。左手代表自覺,右手代表覺他,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不僅僅是自了漢,不但要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更要積極地去幫助別人。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願各位朋友在會心一笑、雙手合十的同時,也分享佛法的智慧,做智慧的傳播者。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疫情催熱「合十禮」!是時候來一波佛門禮儀大...
    萬萬沒想到,疫情之下,合十禮火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國家的日常問候習慣,比如握手、擁抱、親吻禮等,正在發生改變。據媒體報導,英王室成員一改傳統禮儀,女王在與外賓打招呼時,沒有依慣例和他們握手問候。查爾斯王子在參加某慶典活動時,使用了「合十禮」的問候方式。
  • 合十禮比握手禮更適合人際交往,它讓我們以謙卑的姿態前行
    在當今東南亞國家人民和中國的佛教信徒中間,普遍通行的是合十禮。尤其是名人高官,面對沿途的廣大民眾,只需要一路雙手合十,面帶恭敬真誠的笑容,就能傳達出善意,而無需一個個伸出手去握手。合十禮,源自古代印度,最初只是佛教徒之間的禮節。佛教徒以兩手空掌合十,以示和平不爭。低頭頷首,以示謙卑禮敬。佛弟子們在平時,也多習慣雙手合十,口稱佛號。雙手向內合十,可止住雙手的妄動,收斂放逸的身心,熄滅「貪、嗔、痴」。
  • 印度合十禮流行,咱中國也有老祖宗留下的「叉手禮」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很多國家領導人為了避免握手感染,帶領人們進行「合十禮」,畢竟疫情當下,大家為了避免握手接觸交叉感染,都想盡了辦法,這次印度合十禮藉機在全球流行起來,不管是總統還是王子都紛紛開始用合十禮打招致意,印度總理莫迪也表示,這是讓世界重新使用「合十禮」的好時候。
  • 莫迪為防範疫情支招 呼籲用「合十禮」代替握手
    來源:海外網莫迪(圖源:今日俄羅斯)海外網3月9日電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的民眾開始改變常用的問候習慣,不行貼面禮,不握手。印度總理莫迪日前就為防範疫情支了一招,他呼籲人們用傳統的 「合十禮」來代替握手,避免接觸。據今日俄羅報導,為防範新冠肺炎的威脅,印度總理莫迪日前呼籲民眾放棄握手,回歸傳統的「合十禮」問候方式。人們將雙手合十,掌心相扣,手指向上,大拇指緊貼胸前,這種問候方式可以避免身體接觸。
  • 泰國人的合十禮應該怎樣正確使用
    【今日泰國訊】泰式合十禮不僅僅只是一種問候或打招呼的方式,它還能體現出雙方的社會地位關係。合十禮是泰國複雜的社會文化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把整個社會各個階級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可作為外國人的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使用合十禮呢?
  • 合十禮的由來和動作規範?
  • 禪門清規 佛門茶禮
    佛門茶禮多表現於敬佛、佛事和敬客之時。(圖片來源:資料圖)在中國這個千古禮儀之邦,茶的禮儀世代相傳。不僅宮廷官府、平民百姓極為重視,連跳出塵世之外的佛門也不例外。佛門茶禮多表現於敬佛、佛事和敬客之時。王景琳的《中國古代寺院生活》較為洋細地介紹達摩祖師忌日前一天,即十月初四日就開始的禪院祭祖禮俗:祭祖禮儀形式比較簡單,無昨燒香、跪拜、供茶、誦經等,但卻要反覆地、一次次地進行。當日晚課之後,鐘頭撞響大鐘三聲,眾僧集於祖師堂,首先由住持向祖師土香、行禮、供茶、接著眾僧向祖師行三跪拜禮,並跟著維那念誦、做回向。第一遍祭祖就算結束了。
  • 疫情讓禮儀悄悄改變,看各國如何「花式」打招呼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新冠病毒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打招呼的方式。為避免傳染,各種「花式」禮儀在全球流行。點擊播放 GIF 1.4M法國衛生部長奧利維耶·韋朗建議民眾減少身體接觸的社交禮儀。鞠躬、合十禮、還有浪漫的「飛吻」。
  • 佛教基礎知識,佛門基本禮儀
    佛門基本禮儀第一節、敬佛第二節、敬法第三節、敬僧第四節、四威儀第五節、佛門日常禮儀
  • 行大禮中華禮,這次百雀羚要用「禮儀文化」攻陷你
    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滲透了我們所有的日常,小到待人接物,大到社會風尚。尤其在春節這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面前,禮儀更能彰顯其作為一種精妙東方文化的特色。將傳統禮儀的文化內涵進行提煉,進行創造性的演繹,讓它們以契合這個時代的文化形態出現或許是一個突破口。因此,百雀羚攜手3unshine這個具有蓬勃朝氣的女團一起拍攝了十支詼諧幽默短片,以武俠功夫過招的方式演繹了十個與人交往的經典禮儀動作,令原本一本正經的禮儀動作變得生動而具有想像空間,形成了更深的記憶點,引發了眾多年輕受眾的效仿和擴散。
  • 「禮控」疫情 衢化街道倡導文明禮儀新風尚
    昌苑社工作人員董琳琳說,為此,他們張貼公益廣告、逐戶發放「公筷分餐,文明用餐」禮包、讓居民籤訂《文明餐桌禮儀承諾書》,讓使用公勺公筷的理念深入人心。網格員教居民加入網上文明行為養成計劃當前仍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衢化街道把疫情防控與「衢州有禮」元素有機結合,推出「公筷進萬家」、「有禮商戶」評選活動,並在活動中推廣「21
  • 雲鄉法師:在家居士日常生活中應遵守的佛門禮儀
    編者按:佛教的禮儀非常多,包括吃飯、睡覺、進寺廟、燒香、拜佛……等等很多方面。雲鄉法師為居士開示居家生活中所應遵守的佛門禮儀,使修行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修行,已經醒來大半天了,他才想到要打坐、要念佛、要燒香。第一念就要想到三寶,這樣我們離三寶才會越來越近。然後,告訴自己:「起床。不要賴在床上。」徐徐地起床。倘若是作為家庭主婦,你要起得比家裡其他人更早一點,幫先生和孩子準備洗漱的東西。作為佛教居士,要勤勞,要改掉早上不起床的習慣。修行就是不斷地改造自己。佛門的儀規,第一先要早起。
  • 佛門基本威儀要領
    前言諸善男子、善女人,發心學佛或出家,固然可欣可喜,但有的新進,發心雖猛,於佛門行儀卻不甚了解,多未能如法如律;又有的舊學,雖然知道,卻因世間習氣難改,謂行止禮儀乃末梢小道,多所羈絆,只在禪坐和經論上用功夫
  • 禮、禮儀、商務禮儀
    一、何謂禮: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禮。因此敬人即為禮。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谷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禮」的核心並不是做出來的外表,而是內心的尊重二、什麼是禮儀:我們的日常生活總要和人打交道,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就是「禮」。
  • 為避免感染,英女王接見外賓不握手,查爾斯行「合十禮」
    【海外網3月11日|戰疫全時區】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都提高了警惕,衛生專家也在呼籲公眾改變傳統的問候方式,避免肢體接觸。英王室成員一改傳統禮儀,女王也以身作則,在接見外賓時取消了握手問候的環節。
  • 春節來了,普及一下去道教宮觀必知的道教禮儀
    最好穿長袖、長褲、布鞋拜神,常來道觀的信徒,可備辦一套專門用於拜神的服飾。       敬神需備供品,道觀常用的為五品供,即香、花、燈、水、果。信徒來道觀拜神,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增減。       香,是向神靈傳達誠意的媒介,道經說「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雲達信」,「香菸一起,神知萬裡」,意思就是說信徒燒香,就能讓自己的心願隨著香菸傳達給神靈。
  • 最常見佛教禮節:雙手合十的內涵
    不論是禮佛,拜見長者或是同修之間問訊以及向旁人致意,都可以合十為禮。即使是非佛門中人,在有關場合,我們也「入鄉隨俗」使用合十禮。但對於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禮節,我們不一定了解它的內涵,也有可能在使用的時候並不規範。標準的合十禮應該是怎樣的,又有著什麼樣的含義呢?合十的標準動作是雙手併攏形成梭子狀,兩掌之間形成空洞,表示「空」。
  • 【百日學禮儀】1月27日 基督徒的禮儀族系:其他禮
    不過雖然我們沒有任何的北非教會的禮儀文獻可以讓我們來整理、來使用、來了解當時的禮儀情況,不過我們有非洲教父他們所存留的一些資料可以推論,在非洲的禮儀也極具特色,有這樣非常具有特色的發展跟結構,那甚至於很可能大大地影響了其他西方禮儀的傳統。譬如說,等一下我們介紹的西班牙禮,或者高盧禮,都是受到當時非洲禮的影響。在那個時候,北非的禮儀是用拉丁文的。
  • 博文約禮 鑑往知來——2020「文來高中禮儀達人」頒獎典禮
    首先,我要祝賀獲得 「禮儀達人」稱號的25位文高學子,他們是由各個班級師生推薦產生,是我們文高遵規守紀、崇尚禮儀的標兵,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身邊榜樣。  中華民族被稱為「禮儀之邦」,自古以來我們都很重視「禮」,古代中央行政機構由六部組成,其中就有「禮部」,長官就叫禮部尚書,像清代有個風雲人物紀昀(紀曉嵐)就曾擔任禮部尚書。
  • 《禮儀新說》疫情期間問候新姿勢,中華傳統禮儀作揖禮你真的會嗎
    而今天王新老師,就從文化和實際操作的角度為大家帶來作揖禮的分享。作揖禮看似簡單,其實背後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很多的細節,我們在學習作揖禮的時候一定從整體上進行學習,避免一知半解造成不必要的尷尬和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