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最後三天,中國智能體育大賽總決賽,成了最後壓軸出場的體育盛會。其參賽人數之多,輻蓋範圍之廣,科技含量之高,均為世界罕見,既體現了我們中國體量之大,也彰顯了我國體育產業的風口之強。
與奧運會、足球世界盃以及網球大滿貫比賽不同的是,智能體育大賽更多的參賽對象是廣大普通市民百姓。它一共涵蓋有智能騎行,智能跑步,智能賽車,智能高爾夫,智能設計,智能運動機器人,智能滑雪,智能足球,智能跳繩,智能飛鏢,智能跆拳道等13個體育項目。
與這13個項目形成城鮮明對比的是,共計有290萬人參加比賽競爭,最後一共有1400選手,成功突圍,打進了最後在杭州舉辦的總決賽,角逐最後的70枚金牌。
在這些項目裡,我們看不到耳熟能詳的網球、羽毛球以及排球等項目,但我們能參加的有智能高爾夫、智能跑步和智能賽車這些智能項目。相對來講,智能體育大賽的項目,很多是傳統體育裡非對抗性的,比如大多數球迷,更多的是習慣性淘汰式的競技。
在智能體育裡,只要具備基體器材、手機和app,就能參加比賽。比如跑步,在家安置一臺跑步機,按照比賽的要求,參加比賽,然後將數據傳輸提交,就能獲得最後的排名結果。在這次預賽中,就有高達290萬人參與,已經達到了空前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