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背後的張恨水情懷和即將枯萎的鴛鴦蝴蝶派

2020-12-23 波老師看片

鴛鴦蝴蝶派,這是一個中國文學之中老是被人詬病的寫作派別。

然而,如果只有鴛鴦和蝴蝶,小說的成分也未必會過於膚淺,或者在閱讀時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有許多作家,藉由男歡女愛的言情故事,描述自己對於愛的理想,並且以「反映社會、表現人生」的現實筆觸,寫出獨具創意的小說。

關於作家張恨水,此人生於十九世紀末,成長於二十世紀初,正巧遭逢了滿清末葉列強對中國入侵的變局,更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之中長大。

我以前常常閱讀許多小說,發覺單就幻想來創作,多半流於淺薄;根據現實生活來延伸,所能體會出的人生感慨更為深刻。

我自己寫這些故事的同時,也會將個人經歷投射其中,因此從每個角色的身上,都能發現有著自己的影子,這是身為作者將其思想與歷練轉化在虛擬人物之上的一種常見現象。

所以張恨水之所以寫了《金粉世家》,以愛情為基調創造出一段現實人生的悲劇,在印象上擺脫了鴛鴦蝴蝶派的窠臼,反而能由人性的複雜和社會階級的矛盾中,看出屬於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

有人統計過,中國改編最多的兩部現代小說,一是張恨水的《啼笑姻緣》,二是金庸的《射鵰英雄傳》。

張恨水的小說,我認為看過的人應該不會很多,但是說到他的代表作,《金粉世家》絕對當之無愧,因為這本小說雖然是虛構的,卻榮膺10年前「通俗文學最讓人難忘的作品」之首。

你可以說它是「青春偶像」作品,但是能從文學角度和藝術層面,來仔細包裝這些氣質出眾的演員,並且烘託個人特質,這就能夠讓整齣戲顯得具有可看性了。

這部小說有民國初年的浪漫主義氣息,然而卻更多了對於現實和政治的批判,形象鮮明的男女主角,寫出從戀愛、結婚生子、價值觀顛覆,到最後夫妻反目的過程,書中人物眾多,曾有人譽為「新紅樓夢」,由大家族轉盛而衰的情節,描述細膩得可以看見曹雪芹那部《紅樓夢》的影子。

可以說,《紅樓夢》中榮國府的盛衰,就能夠在《金粉世家》的金家看見這樣的榮景與敗落,至於張恨水為何取名「金粉」,應該就是表示:真金不怕火煉,但若只是敷了一層金粉的上流社會,無論曾經多麼耀眼輝煌,一旦遇上戰火,根本就沒有辦法存活下來。

人該如何讓自己堅強如真金,而不是徒具金粉的外貌,遭逢任何苦難,馬上就會褪色萎靡?

我想,這就是張恨水在小說中的布局,也是他創作的初衷,因為作家對於自己的創作,總必須賦予時代性之外,對於人生的期許,以及面對社會變遷下的絕望,所能產生的一種信念與堅強。

個人覺得張恨水的小說有很多可讀性,他的長篇小說寫得最好,短篇和中篇比較多。我欣賞張恨水,是因為他的女性主角設計的很好,以一個舊時代的人來說(他自己都娶了一妻一妾),如何看待女性在戰亂時期的思想改變,並且塑造出特別讓人欽佩的堅強特徵,這是許多男性作家做不到的。

比如黃易的小說就毫無一個女性角色能像這樣如此出彩。

可能有人會說,黃易筆下的「師妃喧」很強啊。

我說的不是集美貌或者武功於一身的那種堅強特質角色,而是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來面對身為弱勢者的困境,從而擁有堅強性格的特質。

或者黃易在《大唐雙龍傳》的「婠婠」,此女也是個絕色美女,可是性格陰冷嗜殺,太制式化的創意,黃易的女性角色沒有那樣的靈魂。

很抱歉我要在這裡「批判」他,所以更「高捧」張恨水。

我特別喜歡張恨水的文筆,他是屬於徐志摩那個時代的作家,完全的鴛鴦蝴蝶派代表,因此小說裡面充滿了直白的新詩,讀來卻不覺得突兀,在此特別介紹其中一段:

「為了讓我們再次相遇,我找遍了整個北京城,終於找到了你;為了讓你愛我,我搬到你的隔壁做你的鄰居;為了讓你愛我,我到你的學校做你的老師;為了讓你愛我,我可以做一切讓你高興的事。因為在我心裡,你就是那束百合花,我一定要讓你在陽光裡溫暖的開放。」

這齣戲恍若讓人走進了民國初年的世界,你會從小人物的愛憎痴怨之中,看到人生的變幻無窮,也能藉由女主角冷清秋的成長,目睹一個女性面臨亂世和愛情的抉擇,以及她用毅力與全新的目光,來審視及對抗社會變局到時代遞嬗的勇氣和意志。

接下來說點文學的東西。

我是金庸迷,也喜歡張恨水,我更愛讀古龍的武俠小說,我連梁羽生的作品都翻遍了,誰說通俗文學不是文學?那種囿於成見的人,就應該唾棄!

我也讀魯迅和老舍,中國文學之中,達到國際高度的作家太多了,我在臺灣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沒有一個會讀沈從文,就算是張愛玲,也多半是由《色·戒》來認識的,沒辦法,這年頭掛帥的是經濟和環保議題,誰在談論文學?

好歌怎麼沒有呢?好書更是多啊!就是怕沒有人去尋找。

全世界很多人研究《紅樓夢》,卻沒人特別去想想,為何在百年前的清朝,有個丁日昌先生,曾經將這本書稱之為「淫書」,所以下令禁止並且燒毀?

可是《紅樓夢》消失了沒?張恨水創作《金粉世家》,完全可以看見這本書的延續。

但是,《紅樓夢》卻沒有《金粉世家》那份時代即將崩落驟變的描述,我們看見的是繁華,讀到的是盛世,只是一家或者一人的沒落。

我曾就《水滸》的內容來寫小說,這樣的許多古典文學作品,是我這些年來閱讀中外書籍,根本不曾見過的題材。

大仲馬算什麼呢?狄更斯又怎樣?託爾斯泰的確是文豪,其他的外國作家也不可以小覷,然而當許多人從那些翻譯作品中獲得閱讀文學的快樂時,有沒有人發現:原來中國的文學顯得更為豐富多變?

所以至於那些覺得中國文學缺乏經典的寥寥。怎會沒有呢?乏人問津罷了。

再聊電視劇之前,不得不說下電視劇《金粉世家》的主題曲《暗香》。這首歌的歌詞,當初聽到時曾經讓我嚇了一跳,因為我曾經有一篇未發表的小說,自己取名就叫做《暗香》,可惜有雷同的名字,只能黯然放棄。

有的時候,所謂「珠玉在前」,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創意不差,可是就是有人快了自己那麼一小步,這時的喟嘆與感慨,讓人覺得分外惆悵。

這首《暗香》當年聽到時,歌聲中隱含的憂傷,還有那股淡淡的愛戀,讓我相當佩服填詞者,因此在我寫作小說的時候,這是我常常會聽的曲目。

為什麼呢?因為它提醒了我:永遠要走在別人前面。

當然,說到這裡有些扯遠了。

其實仔細瞅一瞅,《暗香》的大部分歌詞也反映了整個故事的架構。

《金粉世家》是一本小說,也是知名作家張恨水的作品,將之改編為電視劇,我個人覺得相當值得推薦。

電視劇的故事大要,根據小說內容做旁支的開展,從一個北京豪門的興衰起落,看待男主角金燕西的父親金銓由盛到衰的人生過程。

內容講述,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時期,北京的國務總理金銓,生了滿屋子的女兒,卻只有一個小兒子(排行第七)金燕西,故事描寫金家在軍閥當權時期的囂張行徑,使得家中的孩子,不是成為跋扈無知的少奶奶,就是變成叛逆的革命家,而金燕西這個紈絝子弟,則一反「白馬王子」的夢幻形象,充滿了巨大的反諷性格:他讀私塾、沒有工作、無所事事,有一群豬朋狗友,覺得生活很無聊,缺乏積極向上的企圖心。

為什麼男主角是這樣的一個青年?首先他是獨生子,加上被家人慣壞了,心態顯得特別幼稚。說他勢利?但他很浪漫。

說他單純?但是這個男人又很諳於上流社會的鬥爭。

金燕西的個性,在某個層面上,算是很複雜的,然而回顧他看待感情的方式,又讓人覺得像是一張白紙。

這位富家豪門的公子金燕西,愛上了只有一面之緣的書香門第之女冷清秋,冷清秋出身為普羅大眾的平民階級,喜歡古典文學,家中情況算是勉強度日,所以懂得生活現實和民間疾苦,結果少女嫁入豪門,無法接受不同的階級和財務觀念。

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最後化為分手的結局。

當時看了這齣戲,我特別注意到典雅的設計和臺詞,仿佛人物從書中走了出來,許多選角都非常好。

雖然是悲劇,當初在黃金劇場播出就捧紅了劇中大半的角色,也讓我第一次發現到劉亦菲,可惜她的演技縱然在劇中沒有太多出彩之處,卻頗為適合那種大家小姐的任性氣質。

我個人喜歡原著和戲劇搭配起來,讓不同的演員來詮釋書中角色,所以金庸小說的改編武俠劇,我一出都沒有錯過,張恨水的作品改編為電視劇,也都蠻適合的,戲劇張力十足,沒有冷場。

少女時期的讀物,我常常會回憶,因為有了那些精神食糧,所以有了現在的我。

人性的複雜度,以及一個作家如何刻畫不同角色的手法,我認為這是一篇作品之所以有價值的地方,順便推薦一下張恨水的《八十一夢》,真心不錯。

相關焦點

  • 近代著名小說流派——鴛鴦蝴蝶派
    20世紀之初,文壇上出現了一個著名小說流派——鴛鴦蝴蝶派。這個流派的起源與上海有關。十裡洋場繁華之地,出現了一批把小說當作消遣娛樂的有錢有閒階級,於是言情小說和世情小說有了市場。鴛鴦蝴蝶派延續了清代才子佳人小說的模式,受到了這部分人群的追捧。
  • 鴛夢蝶影|民國文壇「鴛鴦蝴蝶派」小說的是是與非非
    這樣的一種寫作只能是一種消遣性、娛樂化的媚俗方向的寫作,對小市民、小女生等這類群體閱讀趣味的按需供應使作品本身的格調和思想呈現出一種貧乏的精神特質,從而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的大局有著一種深度的格格不入的錯位。這種直面現實的勇氣的缺失造就了鴛鴦蝴蝶派小說先天性的不足。
  • 《金粉世家》: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戀愛,始於顏值,毀於三觀不合
    ——冷清秋《金粉世家》《金粉世家》是民國著名作家張恨水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的主線是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戀愛和婚姻,背景是民國豪門家族的興盛和衰敗。電視劇較原著經過了很大改編,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愛情唯美又悲情,一個豪門公子哥和一個底層社會的女學生,跨越了世俗的偏見,因為愛情走在了一起,卻因為家世懸殊導致的三觀不合,封建大家族的摧殘,最終分道揚鑣。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如煙花般絢爛又短暫。
  • 《金粉世家》:一個家庭衰敗之前,是有徵兆的
    在電視劇《金粉世家》裡,金家從高高在上的總理府,變成人人喊打的漢奸府,沒有經歷太多的時間。一代金粉世家,自此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是無盡的悽楚還有無奈。其實,金家的落敗,並不是毫無徵兆的,所有的富貴榮華散去,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 《金粉世家》原著:同樣是嫁入豪門,冷清秋的結局為什麼比她悲慘
    2003年,《金粉世家》在央視首播,當時27歲的陳坤和23歲的董潔正值芳華,他們用最好的樣子,為我們塑造了一段悽美的愛情,一部難忘的作品。只不過,這只是導演佟大為迎合普羅大眾所作出的美化而已,張恨水撰寫的同名小說遠沒有這般純潔、美好。
  • 經典電視劇《金粉世家》的主演現狀,董潔經受離婚打擊頗大
    電視劇《金粉世家》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之作了。這部由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李大為執導的作品,在2003年播出,講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洋軍閥內閣總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貧女子冷清秋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其實這部劇中的著名演員遠不止他們倆,只是陳坤和董潔分別擔任劇中的男女主角。
  • 新《金粉世家》來襲!肖戰出演男主金燕西,看到女主陣容:追定了
    當初電視劇《金粉世家》播出時,有不少觀眾被金燕西和清貧女子冷清秋之間初期的愛情所打動,成為一代人的美好青春回憶。不管是端莊賢淑、清冷高潔的冷清秋,還是出身高貴,放蕩不羈的金家小少爺,或者劇中嬌蠻的大小姐白秀珠,每個角色都活靈活現,讓觀眾為此揪心、動容。
  • 《金粉世家》原著身份卑微的丫環小憐憑什麼成為了正牌柳太太?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先生一部《金粉世家》寫了六年的時光。當時連載,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風靡一時。2003年《金粉世家》在電視上播出,掀起了一股民國熱。同時讓一些演員比如陳坤(金燕西)扮演者,董潔(冷清秋)扮演者,迅速大紅大紫。
  • 張恨水: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張恨水: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張恨水(1895-1967),安徽潛山人。著名章回體小說家,也是駕蝴蝶派代表作家,被稱為現代文學史上「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作品情曲折複雜,結構布局嚴謹完整,將中國傳統章回小說體例與西洋小說新技法為一依。
  • 《金粉世家》:三個細節,決定了兩個人能不能白頭到老
    風流倜儻的金燕西,和清冷高潔的冷清秋,一個似熱情的向日葵,一個如清冷的百合花,看起來是那麼的般配,但似乎又有些格格不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愛情來得太不是時候,金燕西一個頭腦發熱,便決定非冷清秋不娶,而出生貧寒的冷清秋,又如何能夠抵擋金燕西的愛情攻勢呢?
  • 張恨水當編輯,包吃包住月薪8元,天天逛街都要牛肉麵
    然而,「恨水」二字乃是出自「人生長恨水長東」,事實上冰心和張恨水兩人並不熟識,因為此事,兩人還親自澄清過。因為家道中落,19歲的張恨水只能到報社打工,謀求生路。他在報社時,取筆名為「恨水」開始了寫作生涯。
  • 鴛鴦蝴蝶派小說的主題現代性:現代都市的文學書寫
    其後鴛蝴派作家包天笑、朱瘦菊、畢倚虹、陸士諤、張秋蟲、張恨水、秦瘦鷗、劉雲若等,將鏡頭對準現代大都會,從都市空間、都市生活、都市市民、都市景觀等各方面展現城市的現代化歷程。與古代白話小說描寫舊市井城市不同,鴛蝴派小說描寫的對象已經是處於現代化轉型中的城市,可以說中國現代文學的都市主題由此開啟。稱他們為城市文學的第一代作家,實至名歸。
  • 民國文壇十三大優秀作家|散文|小說|張恨水|魯迅_網易訂閱
    她或許夢想著一間金粉世家,喜歡聽山雨,喜歡一座可以養貓的城市,喜歡遇見一個人後,化作塵土中盛開的卑微的花。對於未來,或許如回憶般,空山靈雨,朦朧不清。走吧,漸行漸遠,或許很久後她才會明白,這個世界除了有霧、雨、電,還有家!
  • 《金粉世家》過去17年了,有人因出軌聲名俱下,有人則因意外去世
    2003年,一部《金粉世家》掀起了民國熱,考究的服飾、跌宕的劇情,即使是17年過去了,還是沒找到一部國產民國劇可以和它媲美的。40集的片長,每年都會有很多的人一刷再刷,口碑也一直居高不下,保持在8.4分的高水平。
  • 《金粉世家》物是人非,有人依舊在圈中活躍,有人卻早已離世
    《金粉世家》物是人非,有人依舊在圈中活躍,有人卻早已離世文/阿無說起《金粉世家》這部劇,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這部劇也算得上是一部經典老劇了,最開始播出的時候是在2003年,這已經是16年前的事了。在看演員們的變化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金粉世家》這部劇。這部劇是由李大偉執導,其中還有很多明星加盟呢,其中董潔、劉亦菲還是非常有看頭的,講述的是一個民國愛情故事。這部劇中的金太太由吳競飾演,金太太是大家之女,為人外圓內方,有見識並且開明。雖然吳競出道不早,但她一直活躍在熒幕上。
  • 《金粉世家》:看了這部作品五遍,領悟到了男女幸福到老的秘密
    《金粉世家》的結局非常悲慘,冷清秋在婚戀失敗之後總結失敗的原因時說了這幾個字:「齊大非偶」。「齊大非偶」的官方意義是:「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形容婚戀之間的階級有別。典故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
  • 金粉世家:小憐與柳春江,劇中意難平的一對,原著結局卻相愛相守
    每次聽到《金粉世家》的片尾曲,我想到的不是清秋和燕西,而是小憐和柳春江這對意難平。清秋和燕西的悲劇有因可糾,縱然從此如陌路人,但對彼此來說,分離是最好的結局。只有小憐和柳春江這一對,每每看劇都會瞬間淚目,他們明明是最理解彼此的人,也都是溫柔又善良的人,卻因為父母無休止的阻隔和時代的枷鎖,而生生分開,留給觀眾更多的是惋惜。
  • 從王熙鳳的「火腿燉肘子」到「北漂」張恨水不懂火腿的那些事兒
    在第十六回,賈璉的乳母趙嬤嬤來了,正趕上賈璉和鳳姐在吃飯,賈璉挑了幾樣下酒菜讓趙嬤嬤一起吃,鳳姐卻說,「早起來我說那一碗火腿燉肘子很爛,正好給媽媽吃,」於是吩咐平兒熱了拿來。接著,讓我們把歷史的時鐘快撥到二十世紀,據說大作家張恨水的小說《金粉世家》在報紙連載後,很快成為老少鹹宜的暢銷小說,更是被譽為「當世之《紅樓》」。張恨水本人也頗為得意,有一次在朋友聚餐時,他表示說《金粉世家》中寫金燕西生病時吃的「拌鴨掌」最有紅樓味道。
  • 《金粉世家》:民國大家族兒女的離合悲歡
    今天來和大家梳理一下根據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小說改編的一部同名電視劇——《金粉世家》該劇以愛情和權勢為主線,二者發展相互交織、互為表裡。以金燕西和冷清秋一對年輕人的戀愛、結婚、反目、離散的劇情統攝全劇;也展現了金總理及其妻妾、四子四女和兒媳女婿的精神面貌和無聊空虛的生活;自然,也反應了當年官場和一般的中上層人們的社會眾生相,以此我們目睹了這一豪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衰敗頹勢。圍繞著愛情這個永恆的話題,故事主人公令人惋惜的青春故事向我們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