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蝴蝶派,這是一個中國文學之中老是被人詬病的寫作派別。
然而,如果只有鴛鴦和蝴蝶,小說的成分也未必會過於膚淺,或者在閱讀時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有許多作家,藉由男歡女愛的言情故事,描述自己對於愛的理想,並且以「反映社會、表現人生」的現實筆觸,寫出獨具創意的小說。
關於作家張恨水,此人生於十九世紀末,成長於二十世紀初,正巧遭逢了滿清末葉列強對中國入侵的變局,更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之中長大。
我以前常常閱讀許多小說,發覺單就幻想來創作,多半流於淺薄;根據現實生活來延伸,所能體會出的人生感慨更為深刻。
我自己寫這些故事的同時,也會將個人經歷投射其中,因此從每個角色的身上,都能發現有著自己的影子,這是身為作者將其思想與歷練轉化在虛擬人物之上的一種常見現象。
所以張恨水之所以寫了《金粉世家》,以愛情為基調創造出一段現實人生的悲劇,在印象上擺脫了鴛鴦蝴蝶派的窠臼,反而能由人性的複雜和社會階級的矛盾中,看出屬於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
有人統計過,中國改編最多的兩部現代小說,一是張恨水的《啼笑姻緣》,二是金庸的《射鵰英雄傳》。
張恨水的小說,我認為看過的人應該不會很多,但是說到他的代表作,《金粉世家》絕對當之無愧,因為這本小說雖然是虛構的,卻榮膺10年前「通俗文學最讓人難忘的作品」之首。
你可以說它是「青春偶像」作品,但是能從文學角度和藝術層面,來仔細包裝這些氣質出眾的演員,並且烘託個人特質,這就能夠讓整齣戲顯得具有可看性了。
這部小說有民國初年的浪漫主義氣息,然而卻更多了對於現實和政治的批判,形象鮮明的男女主角,寫出從戀愛、結婚生子、價值觀顛覆,到最後夫妻反目的過程,書中人物眾多,曾有人譽為「新紅樓夢」,由大家族轉盛而衰的情節,描述細膩得可以看見曹雪芹那部《紅樓夢》的影子。
可以說,《紅樓夢》中榮國府的盛衰,就能夠在《金粉世家》的金家看見這樣的榮景與敗落,至於張恨水為何取名「金粉」,應該就是表示:真金不怕火煉,但若只是敷了一層金粉的上流社會,無論曾經多麼耀眼輝煌,一旦遇上戰火,根本就沒有辦法存活下來。
人該如何讓自己堅強如真金,而不是徒具金粉的外貌,遭逢任何苦難,馬上就會褪色萎靡?
我想,這就是張恨水在小說中的布局,也是他創作的初衷,因為作家對於自己的創作,總必須賦予時代性之外,對於人生的期許,以及面對社會變遷下的絕望,所能產生的一種信念與堅強。
個人覺得張恨水的小說有很多可讀性,他的長篇小說寫得最好,短篇和中篇比較多。我欣賞張恨水,是因為他的女性主角設計的很好,以一個舊時代的人來說(他自己都娶了一妻一妾),如何看待女性在戰亂時期的思想改變,並且塑造出特別讓人欽佩的堅強特徵,這是許多男性作家做不到的。
比如黃易的小說就毫無一個女性角色能像這樣如此出彩。
可能有人會說,黃易筆下的「師妃喧」很強啊。
我說的不是集美貌或者武功於一身的那種堅強特質角色,而是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來面對身為弱勢者的困境,從而擁有堅強性格的特質。
或者黃易在《大唐雙龍傳》的「婠婠」,此女也是個絕色美女,可是性格陰冷嗜殺,太制式化的創意,黃易的女性角色沒有那樣的靈魂。
很抱歉我要在這裡「批判」他,所以更「高捧」張恨水。
我特別喜歡張恨水的文筆,他是屬於徐志摩那個時代的作家,完全的鴛鴦蝴蝶派代表,因此小說裡面充滿了直白的新詩,讀來卻不覺得突兀,在此特別介紹其中一段:
「為了讓我們再次相遇,我找遍了整個北京城,終於找到了你;為了讓你愛我,我搬到你的隔壁做你的鄰居;為了讓你愛我,我到你的學校做你的老師;為了讓你愛我,我可以做一切讓你高興的事。因為在我心裡,你就是那束百合花,我一定要讓你在陽光裡溫暖的開放。」
這齣戲恍若讓人走進了民國初年的世界,你會從小人物的愛憎痴怨之中,看到人生的變幻無窮,也能藉由女主角冷清秋的成長,目睹一個女性面臨亂世和愛情的抉擇,以及她用毅力與全新的目光,來審視及對抗社會變局到時代遞嬗的勇氣和意志。
接下來說點文學的東西。
我是金庸迷,也喜歡張恨水,我更愛讀古龍的武俠小說,我連梁羽生的作品都翻遍了,誰說通俗文學不是文學?那種囿於成見的人,就應該唾棄!
我也讀魯迅和老舍,中國文學之中,達到國際高度的作家太多了,我在臺灣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沒有一個會讀沈從文,就算是張愛玲,也多半是由《色·戒》來認識的,沒辦法,這年頭掛帥的是經濟和環保議題,誰在談論文學?
好歌怎麼沒有呢?好書更是多啊!就是怕沒有人去尋找。
全世界很多人研究《紅樓夢》,卻沒人特別去想想,為何在百年前的清朝,有個丁日昌先生,曾經將這本書稱之為「淫書」,所以下令禁止並且燒毀?
可是《紅樓夢》消失了沒?張恨水創作《金粉世家》,完全可以看見這本書的延續。
但是,《紅樓夢》卻沒有《金粉世家》那份時代即將崩落驟變的描述,我們看見的是繁華,讀到的是盛世,只是一家或者一人的沒落。
我曾就《水滸》的內容來寫小說,這樣的許多古典文學作品,是我這些年來閱讀中外書籍,根本不曾見過的題材。
大仲馬算什麼呢?狄更斯又怎樣?託爾斯泰的確是文豪,其他的外國作家也不可以小覷,然而當許多人從那些翻譯作品中獲得閱讀文學的快樂時,有沒有人發現:原來中國的文學顯得更為豐富多變?
所以至於那些覺得中國文學缺乏經典的寥寥。怎會沒有呢?乏人問津罷了。
再聊電視劇之前,不得不說下電視劇《金粉世家》的主題曲《暗香》。這首歌的歌詞,當初聽到時曾經讓我嚇了一跳,因為我曾經有一篇未發表的小說,自己取名就叫做《暗香》,可惜有雷同的名字,只能黯然放棄。
有的時候,所謂「珠玉在前」,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創意不差,可是就是有人快了自己那麼一小步,這時的喟嘆與感慨,讓人覺得分外惆悵。
這首《暗香》當年聽到時,歌聲中隱含的憂傷,還有那股淡淡的愛戀,讓我相當佩服填詞者,因此在我寫作小說的時候,這是我常常會聽的曲目。
為什麼呢?因為它提醒了我:永遠要走在別人前面。
當然,說到這裡有些扯遠了。
其實仔細瞅一瞅,《暗香》的大部分歌詞也反映了整個故事的架構。
《金粉世家》是一本小說,也是知名作家張恨水的作品,將之改編為電視劇,我個人覺得相當值得推薦。
電視劇的故事大要,根據小說內容做旁支的開展,從一個北京豪門的興衰起落,看待男主角金燕西的父親金銓由盛到衰的人生過程。
內容講述,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時期,北京的國務總理金銓,生了滿屋子的女兒,卻只有一個小兒子(排行第七)金燕西,故事描寫金家在軍閥當權時期的囂張行徑,使得家中的孩子,不是成為跋扈無知的少奶奶,就是變成叛逆的革命家,而金燕西這個紈絝子弟,則一反「白馬王子」的夢幻形象,充滿了巨大的反諷性格:他讀私塾、沒有工作、無所事事,有一群豬朋狗友,覺得生活很無聊,缺乏積極向上的企圖心。
為什麼男主角是這樣的一個青年?首先他是獨生子,加上被家人慣壞了,心態顯得特別幼稚。說他勢利?但他很浪漫。
說他單純?但是這個男人又很諳於上流社會的鬥爭。
金燕西的個性,在某個層面上,算是很複雜的,然而回顧他看待感情的方式,又讓人覺得像是一張白紙。
這位富家豪門的公子金燕西,愛上了只有一面之緣的書香門第之女冷清秋,冷清秋出身為普羅大眾的平民階級,喜歡古典文學,家中情況算是勉強度日,所以懂得生活現實和民間疾苦,結果少女嫁入豪門,無法接受不同的階級和財務觀念。
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最後化為分手的結局。
當時看了這齣戲,我特別注意到典雅的設計和臺詞,仿佛人物從書中走了出來,許多選角都非常好。
雖然是悲劇,當初在黃金劇場播出就捧紅了劇中大半的角色,也讓我第一次發現到劉亦菲,可惜她的演技縱然在劇中沒有太多出彩之處,卻頗為適合那種大家小姐的任性氣質。
我個人喜歡原著和戲劇搭配起來,讓不同的演員來詮釋書中角色,所以金庸小說的改編武俠劇,我一出都沒有錯過,張恨水的作品改編為電視劇,也都蠻適合的,戲劇張力十足,沒有冷場。
少女時期的讀物,我常常會回憶,因為有了那些精神食糧,所以有了現在的我。
人性的複雜度,以及一個作家如何刻畫不同角色的手法,我認為這是一篇作品之所以有價值的地方,順便推薦一下張恨水的《八十一夢》,真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