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及之後斷斷續續的邊境衝突,對印度而言是一個敏感而又有吸引力的話題,即使是年產電影豐富的寶萊塢也不敢輕易嘗試,有趣的是,筆者今天介紹的這七部相關題材影片,分別集中在上世紀60年代和最近五年內,這似乎也在透露出印度人某種程度上的蠢蠢欲動。
1、血腥的拉達克(Ratha Thilagam,1963)
本片是一部印度泰米爾語影片,講述在得知印軍在邊境戰爭中慘敗的消息後,泰米爾畢業生庫馬爾選擇加入印度軍隊,這時他才發現他的新女友卡馬拉居然是為中國軍隊提供情報的間諜。當然這部影片本質上是一部戰爭愛情電影,由K·V·馬哈德創作的兩首電影插曲在當年大受好評,片中的戰爭場面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2、正義(Haqeeqat,1964)
本片應該是最早的關於印軍戰鬥英雄薩貝達·約金德·辛格上尉的影片,1962年戰爭期間,他指揮一個排據守達旺鎮外的一個制高點,全排戰至最後只剩四人,辛格上尉在投降後因重傷不治而死。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巨片除了一如既往的歪曲中國軍隊的戰力外,從其他方面看倒還算是一部還算合格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影片對印軍艱苦的戰地生活和當地自然風光描述得都比較真實。
3、鄰居(Humsaya,1968)
本片是一部劇情有些繞的諜戰片,講述中國軍官林丹(?)通過整容企圖冒名頂替被印度軍隊判刑的空軍軍官謝亞姆,來打探印度軍隊的機密。但謝亞姆卻巧妙得幹掉了林丹,並在回國後幫助印度軍方破獲了國內的間諜網。雖然影片劇情還算可以,但部分演員的表演卻顯得有些呆滯木然,這使得時長三個小時的本片未免顯得有些冗長。
4、黎明前的拉達克(Tubelight ,2017)
本片背景雖然是1962年戰爭,但劇情上卻有點南轅北轍,因為主演薩爾曼·汗希望本片的反戰主題能讓該片被引進中國市場(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影片講述一名原本軟弱的印度年輕人,希望阻止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戰爭,他甚至還去營救了一位被當地村民圍攻的中國小女孩。這樣的劇情自然使得該片在民族主義泛濫的印度國內惡評如潮,結果是弄得兩頭不討好,薩爾曼·汗只能自己墊付影片成本。
5、約金德·辛格上尉 (Subedar joginder singh ,2018)
本片是辛格上尉的故事再度被搬上銀幕,雖然時間上相比《正義》少了近三分之一,但劇情時間跨度上更長,直接從辛格上尉在二戰期間服役的經歷講起。雖然影片中對中國軍隊的妖魔化幾乎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但印度觀眾們才不管這些,他們被影片中辛格上尉以一敵千的壯舉感動得一塌糊塗,不過也有少數清醒的觀眾指出,該片本質上只是一部反覆堆砌誇張場面的拙劣戰爭動作片。
6、帕爾坦 (Paltan ,2018)
該片少見的描寫了鮮為人知的1967年中印衝突,地點在靠近錫金王國的春丕河谷,由於印軍的多次挑釁,中印雙方都動用了火炮參戰,事後中國軍方宣布己方陣亡32人,印度軍方宣布己方陣亡88人,印軍刻意誇大了中國軍隊的傷亡數字,來證明他們取得了"勝利」。拋開勝負之爭不說,本片在戰場環境還原和細節刻畫上完勝同時期其他同題材印度電影,說明導演在影片製作上還是比較用心的。
7、72小時:不朽的殉道者(72 Hours: Martyr Who Never Died ,2019)
本片講述的是1962年戰爭中印軍另一位戰鬥英雄賈斯旺·辛格·拉瓦特(Jaswant Singh Rawat)的故事,據稱他在戰鬥中拒絕撤退,並和戰友在戰鬥中殺死了300多名中國士兵,這一所謂戰績自然是印度人想當然的自吹自擂。本片製作成本只有150萬美元,以一部戰爭電影的標準看顯然還是有些預算不足,部分演員的演技也有些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