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名校畢業,立志要到廣闊天地造福一方水土。他在縣級單位工作,名校生少,自帶光環,自我高估,自認為前途遠大。多年之後,領導提拔的幾批人都是普校生。小林感到委屈,質問領導「不重視名校生」。領導訓斥小林:名校生怎麼了?連端茶倒水都不願意,就是書呆子一個,你能幹成啥事?
網上有個熱議:體制內名校生和普校生在發展上有什麼差別?排除「關係」因素,名校生與普校生的發展,取決於這三個「潛規則」,如果看懂了,名校生才能越混越好。
【一】第一個潛規則:善於期望值管理,迴避期望值陷阱。
職場上,對於名校生來說,存在一個「期望值陷阱」問題。比如,你剛入職,為了滿足領導和同事的期望值,高舉高打,表現優異。他們會認為你理所當然。倒逼著你持續放大招,表現越來越好,直到遇到你的期望值「拋物線」,出現表現下降,然後你的形象就會產生「崩塌」現象。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突然崩塌的。
相反,普校生的期望值本來就是起點低,他們慢慢爬升,當他們爬到山腰時,正好遇到名校生從山頂崩塌,然後突然把普校生凸顯出來。領導和同事會認為,還是普校生靠譜,名校生不過如此,讓我們失望了。這個期望值陷阱很害人,明明是從100分滑落到90分,評估值卻大跌到60分。普校生從60分爬升到80分,就會被放大到120分。
所以,對於名校生來說,一定要從開始就要加強「別人對你的期望值管理」,保持期望值曲線緩步上升,斜率略微超過普校生即可,不要一開始就放大招,把弦繃得太滿,吊高別人對你的期望值,很容易最終掉進「期望值陷阱」。如果把這個問題管理好,名校生發展要好於普校生。
【二】第二個潛規則:善於溢出效應管理,提升通用能力。
名校生的特點是學歷能力強、智商比較高,進入職場後,也會形成路徑依賴,天真地認為只要鑽研業務、提高工作水平,是金子早晚要發光。實際上,體制內偏重於公共管理,崗位勝任能力標準要求不算太高,一般的本科生就能勝任,名校生的能力對崗位勝任標準有一定的溢出效應。比如,崗位勝任能力分值為60分,普校生就能達到60分,名校生可能達到80分。實際上,溢出的這20分並沒有實際意義,對提升崗位工作業績不是正相關的。
在崗位勝任能力之上,職場通用能力的權重會大幅提高。體制內的通用能力,包括總結提煉能力、綜合文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宣傳發動能力、處理複雜問題能力等等。體制內很多工作,基本就是執行落實、總結提煉、公文寫作、請示協調、宣傳提升的大循環。那些能夠準確把握上級意圖、準確執行落實(把事辦到點子上)、善於總結提煉出經驗典型、能夠寫出漂亮的公文、請示協調方方面面做到位、宣傳單位宣傳領導提升形象的人,容易脫穎而出。
名校生要克服自己的路徑依賴思想,鞏固自己的長板,補齊自己的短板。有些名校生喜歡專注那20分溢出能力,認為把崗位工作做到80分以上才是自己擅長的。其實,上級對崗位工作要求就60分,希望你把那20分的精力用於提高通用能力上面。可是很多名校生並不懂這個道理,甚至對通用能力不屑一顧。反倒是那些普校生在通用能力上下功夫,成長進步要快於名校生。
【三】第三個潛規則:善於情商管理,懂得做人做事。
體制內職場生態與體制外職場生態完全不一樣,體制外盈利能力權重很高,體制內做人做事、人情世故的權重很高。體制內人員流動性差,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域性職場生態裡,大多數人都要待一輩子。在封閉職場生態裡,要發展得好,爬得高,走得遠,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關鍵是得到對做人做事的認可。做人做事不過關,你不太可能持續發展。
體制內的職場生態,實際上呈現出「圓柱形封裝」形態。比如,某局某人,他所處的職場生態圓柱形,就是上兩級領導、下級管理對象、圍繞業務形成的關聯圓圈組成的。崗位越專業,圓柱半徑越小,崗位越綜合,半徑越大。你的職業生涯和職業發展,取決於這個圓柱形的上半部,下半部和周邊,只起到促進或後拉的作用。
體制內選人用人機制,分為醞釀動議、發起方案、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開會研究、公示、宣布等主要程序。最核心最關鍵的程序是醞釀動議環節。什麼意思呢?提拔一個人,初始提名權,掌握在主要領導手裡。主要領導提議提拔誰,在醞釀環節,單獨徵求分管領導的意見後,就可以發起組織考察了。如果沒有主要領導的初始提名,就無法發起提拔的操作程序。
明白了體制內提拔的程序,尤其是初始提名權的歸屬問題,你就知道做人做事有多麼重要了。要獲得上級的初始提名,必須提前要贏得上級的賞識。你所處的職場「圓柱形」,其實就是你一輩子待在裡面的「生態」,「封裝」了所有職場規則和社會規則,也「封裝」了所有人情世故。隨著職位的上升,情商的權重越來越高。
名校生如果要發展得好,提拔得快,取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主要領導要賞識你,提名你,動議你,這期間,分管領導有推薦權和溝通爭取權。第二個環節是組織考察要過關,你所處的「圓柱形」上下左右的「截面」,沒有「致命」的反對因素。
在第一個環節,贏得主要領導賞識,除了工作能力(名校生和普校生差距不大)、通用能力之外,還需要高超的情商水平。比如,忠誠度、服從度、感恩度、信任度、舒服度,方方面面的情商要素都要到位。
在第二個環節,要避免出現反對因素,除了對你的做事能力認可之外,更多體現在你的做人做事方面。
名校生的光環,對情商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處理好工作能力和情商的辯證關係,就能助你「比翼雙飛」。如果單方面強化工作能力,忽略「情商建設」,恃才自傲、特立獨行、做事張揚、做人高傲,不走動人情,不謙虛低調,就會產生更大的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