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點開這篇文章!這個世界不乏溫暖與善良,即使你曾有過充滿苦痛的過往。那些心疼你的苦痛,撫慰你的傷痕的人們,會使你相信:溫暖與愛從不曾遠離。雨果《悲慘世界》中那個冉阿讓,你還記得嗎?對我們來說,他真的是一個不折不扣集所有苦痛於一身的人。那麼,誰會心疼冉阿讓的過往,撫慰他的傷呢?
苦痛的過往,滿是傷痕
冉阿讓幼年父母雙雙過世,唯一的親人姐姐把他撫養成人。為了回報姐姐的養育之恩,他努力工作,支撐家庭的開支。修剪樹枝、收割小麥、做粗活、放牛,做苦力,這些大大小小的苦活累活他都幹過,他的姐姐也幹過。可是需要撫養7個孩子的他們,還是在窮苦中艱難度日。因為飢餓,冉阿讓打碎玻璃,偷出麵包。於是,一個年輕人走進了監獄。當他走出監獄,已是19年後。這19年到底經歷了什麼?「冉阿讓入獄時戰戰兢兢,痛哭流涕,出獄時卻神情冷漠。他入獄時艱苦絕望,出獄時神色黯然。」
或許,他在獄中的艱苦生活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但我們可以了解的是這19年的牢獄奪去的是一個人的全部青春。青春本應是朝氣蓬勃、充滿無盡美好與感動的。可是,在冉阿讓的青春裡,卻浸滿了無盡的哀傷和無法言說的苦痛。每個人都有享受生命的權力,但是冉阿讓把這個權力奉獻給了他的至親至愛——他的姐姐及姐姐的7個孩子。他無法捨棄那些摯愛的人,他無法只求自己的快樂,而對親人的困苦視而不見。
因為愛,他捨棄了談情說愛的時光,拼命做苦工,維持生計。因為愛,他打破玻璃,偷出那個拯救一家人的麵包。因為愛,他在監獄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姐姐和孩子們的衣食住行。苦痛的過往,細數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一不是冉阿讓生命中星星點點的傷痕。
這世界總有人愛你
冉阿讓四處借宿不得,經人介紹,走進了大主教的家。大主教不問他的姓名,不在意他的過往。他說,冉阿讓是他的兄弟,他說,冉阿讓離開那個痛苦的地方,如果對人懷著仇恨和激憤的念頭,那麼他就是值得可憐的;如果懷著慈善、善良與平和的念頭,那麼他就勝過任何人。
冉阿讓這一路走來,沒有人忽略他的過往,沒有人願意接納他;沒有人願意稱他為「兄弟」。遇見大主教後,他的心就像即將枯萎的玫瑰恰逢清晨的露水。當他因偷走大主教的銀器被捕後,大主教說,這是送給他的,還有兩個銀燭臺沒有拿走。冉阿讓獲救了。冉阿讓沒想到大主教竟會這樣做。
「不要忘記,永遠也不要忘記您向我做的保證:您用這錢是為了當個誠實的人。冉阿讓,我的兄弟,您不再屬於惡的一方,而屬於善的一方了。我買下了您的靈魂;我把您的靈魂從邪惡的念頭和沉淪的思想中贖出來,交給上帝了。」
大主教的這段話,撫慰了冉阿讓那顆飽經摧殘的心。當一個人的心逐漸乾涸,當一個靈魂逐漸沉淪罪惡,如果沒有一個大主教這樣的人出現,我們不知道沉淪的人還要經歷怎樣痛苦的人生。幸運的是,冉阿讓遇見了大主教。這世界總有人會去愛你,即使你早已傷痕累累。這世界總會給冉阿讓一道光,因為誰也不願意放棄一個等待救贖的靈魂。
願你無畏苦難,相信希望,讓世界少一個「冉阿讓」
生活的歡笑中,迴蕩著生命歡快的歌。而那些由苦難堆砌的生命裡,卻時時刻刻瀰漫著困苦與傷痛。《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他的生命布滿荊棘,幸運地邂逅給他希望的大主教。我們的生命裡,或許,很少與苦難擦肩,但我們相信,即使擦肩,我們也可以擁抱心中燦爛的希望,無畏苦難,讓苦難開出沁人的花蕾。世界需要像大主教一樣的人,他們給世界帶來光明,他們把希望帶給世界,他們用自己的力量感動平凡的我們。
我們的力量很薄弱,但我們的信念堅不可摧。這世界總有人會心疼你的過往,撫慰你的傷。同時,願我們也可以成為心疼他人的過往,撫慰他人的傷的人!因為這世界,或許每多一個「大主教」,就會少一個「冉阿讓」!無畏苦難,相信希望,即使你是冉阿讓,你也會成為令人驕傲的模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