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浩蕩之奇言」——莊子對中國文學和藝術的影響

2020-12-23 獨視角

善用寓言浪漫主義風格

莊子,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思想,對中國文人精神影響深遠。莊子名周,生活在約公元前355年至275年間,蒙城人,可能是當時宋國的蒙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對莊子有簡要的介紹,他曾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學問廣博,而主要是承繼老子的學說。楚威王聽說莊周乃賢人,就派人帶著厚禮請他為相國。然而,莊子笑著對使者說了一番拒絕的言辭,表示「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莊子》一書,應在先秦時期已成書,經西晉郭象刪定後,流傳下來了今天的十餘萬字的三十三篇本《莊子》,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後世一般認為內篇為莊子所寫,外篇可能為莊子的弟子所寫,或者是莊子與他們合寫,雜篇則多為偽作。莊子作品最善用寓言,有人評價:「前秦寓言起著上繼神話,下啟小說的作用。」而作品的浪漫主義風格對中國文學影響至深,唐代李白就深受其「開浩蕩之奇言」的影響;宋代蘇軾感嘆:「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美學思想獨特的審美觀

很多人少年時讀語文,驚嘆於《逍遙遊》中的鯤鵬扶搖直上九萬裡,擊水三千裡的描寫,而且幻想與之神遊。莊子的美學思想對中國文學和藝術也影響深遠;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遊》)之美,乃是存在於自然之間的思想,「可謂直接孕育了中國山水詩、田園詩、遊記等文學的萌芽……中國的繪畫、書法也無一不受其影響」,也形成了重神而不重形的獨特中國特色審美觀。莊子蔑視權貴利祿,追求獨立自由人格的精神,以及逍遙自在的境界,對中國文人精神也有深切影響。陳鼓應認為其「內聖」思想,「決定了中國哲學史的主要內涵和方向。」

莊子論道渲染其泛在性

《莊子》的思想大致包括:道論的本體論和宇宙觀、認識論、人生觀、政治觀、美學藝術觀、自然生態觀等幾方面。莊子論「道」: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第一、道是實際存在的。關於「有情」,有人認為就是存在的表現;梁燕城認為和道有關的情,一是指一種有感情之情,另一是指如同《齊物論》中萬有之主宰的「真宰」的情,具有某種神學上的意義,指向一位「不可用偶像或形式表達的無相真神」。第二、道是自存的,不倚靠他者而存在。第三、道超越人的感知,只能心傳心得。第四、道具有創生性,中國古代傳統中的鬼神和天帝,以及天地自然都出於它。第五、道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某種類似於無限的特質。

莊子論道,極大渲染了它的泛在性,東郭子曾問莊子:「所謂道,惡乎在?」莊子回答:「無所不在。」東郭子然後要莊子舉例子,莊子說道在螻蟻、稊稗、瓦甓甚至尿溺中。(《知北遊》)。所以李澤厚認為,莊子哲學有一種泛神論色彩的本體論,謝扶雅評論他的思想,很像十七世紀的泛神論者斯賓諾沙。後來人們把莊禪聯繫起來,也有沿襲了此思路的原因。

莊子從他的道觀,自然引出了「天人合一」觀。道創生萬物,不恃己能,不佔有萬物,而且又存在於萬物之中並貫穿它們,故而天地萬物從根本上來說,是同根同源同體並生,且地位平等的。《莊子·齊物論》指出:「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天地萬物是一個統一體且平等的觀念,乃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它注重世界和社會的統一與和諧,矯正轉化其中的分別和鬥爭。這是中國人盼望和諧社會和大同世界的精神來源。

往期相關文章:

世人在有限的時空中思考問題,莊子則反向思考

物我無間、人魚相通——莊子的濠梁之辯

在哲學的終極問題上,佛陀、康德與莊子,都一致反對

相關焦點

  • 「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他為何如此自信?
    他作為首領及一位卓越的啟蒙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從晚清到民國,自國內至海外,康有為始終筆耕不輟,「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終其一生,留下了千萬字以上的著述。其富有創意的新學偽經,「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託古改制,公羊三世,虛君共和、物質求國、大同學說等思維構架,不僅在中國近代史上掀起激蕩的維新思潮,而且把中國傳統文化引向現代推向世界。康有為的思想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人類。他大概可算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氣的人物了。
  • 【經典】《莊子》: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莊子》對後世的影響作為道家的重要典籍,《莊子》博大而厚重、奇異而詼諧,是一部把深刻的哲學思想和美妙的文學意境結合得渾然天成的著作,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表現在宗教和文學兩個方面。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莊子》對道教的影響最大。
  • 大乘「經中之王」的《華嚴經》對中國佛教影響之深,已無遠弗屆!
    因此幾乎任何學派和宗派都涉及《華嚴經》。尤其是法性宗、法相宗(唯識宗)、和禪宗。武則天(公元624-705)把華嚴與禪宗聯結起來,使華嚴宗和《華嚴經》受到廣泛的推崇。自此《華嚴經》對中國佛教影響很大,尤其對禪宗的影響更甚。華嚴宗特別強調圓融,它體現在「事事無礙」、「十玄無礙」、「六相圓融」等禪悟思維中。
  • 「老公竟送我一輛藍寶堅尼……」「凡爾賽文學」靠浮誇引爆全網
    近年中國影劇「凡學」泛濫,有錢階級的富貴日常成為主流。圖為「半是蜜糖半是傷」劇照。全網瘋「凡爾賽文學」,靠浮誇炫富得來的圍觀點讚,是自信還是自卑?最近,中國網絡上瘋狂颳起「凡爾賽文學」旋風,還登上了微博熱搜,網民將其統稱為「凡學」。
  • 國學經典 《莊子》合集
    《莊子》 簡介: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 漫畫「莊子說」作者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漫畫「莊子說」作者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覓文記】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上)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讀罷可知,李白的這幾句詩,基本本自《逍遙遊》中的這一段話。李白還寫過一首《大鵬賦》,該賦中有這樣的句子:「南華老仙,發天機於漆園。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徵至怪於齊諧,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其幾千裡,其名曰鯤。
  • 「藝術中國」——遊依珊繪畫作品鑑賞
    囈想」,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臺灣聯展2019, 「無象」國際抽象藝術邀請展,索美M50畫廊,上海,中國2019, 「如空華然」國際抽象藝術邀請展,索美畫廊,上海,中國2019,「花橋國際藝術展」,桂林市立花橋美術館,貴州,中國
  • 讀《齊物論》,了解莊子怎樣讓風和蝴蝶進入了文學
    先秦諸子,比如孟子、韓非子、墨子等人,他們的文章大多是在表達一套改造社會的綱領,修辭和故事是為了增加說服力。而莊子是個例外,他是個專注於思考和感知自我的人。在我看來,強烈的自我意識,是文學的起點。就像聞一多所說的:在莊子這裡,語言不只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種目的。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實際上是一種「出世」、「避世」的思想,莊子的「物我同化」思想實際上主張超脫物外,看淡興衰。(ps:老莊思想比較高深,我這裡說得簡單粗暴了點,見諒。)
  • 莊子是文學天才,但對於講道理而言,莊子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白痴
    莊子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大部分的文字都是無跡可尋的寓言和比喻。其文汪洋恣肆,想像豐富,文學價值較高。在說理方面則缺乏基本的論證。即使有,也是天馬行空式的口若懸河,雖然不乏一些思想的光輝,但總體上沒有基本的邏輯可尋。
  • 《莊子》裡庖丁解牛的故事賞析
    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順應自然,逍遙無為。他認為人世錯綜複雜,只有迴避矛盾衝突,方可達保身、養生、全性的目的。莊子以庖丁解牛為喻,描述庖丁在牛體筋骨肌理的空隙下刀,方可使刀刃完好,解牛雖多而刀刃不傷。同理,人們處於複雜萬端的社會也當「以無厚入有間」。
  • 《莊子說》《論語》漫畫家 蔡志忠於中國少林寺出家 法名「延一」
    曾著有《莊子說》、《老子說》、《孫子兵法》、《論語》等中國典籍系列漫畫的臺灣漫畫家 蔡志忠,於今日在中國少林寺出家,於少林寺藏經閣由中國嵩山少林寺方丈 釋永信為其剃度,法名「延一」,並在官方微博上分享現場照片。
  • BBC推薦:影響世界的77部文學名著
    在誕生百年甚至千年後,依然能夠繼續產生影響和共鳴?這份清單是通過選票排名決定,之後按字母順序排列。我們特別精選了其中的77部,也有中國作品名列其中。願你可以從這些具有價值的文學經典中,找到歷經時光洗禮的智慧和慰藉。
  • 臺灣文學館推出「文學精釀啤酒」和「澄秋 / 沐月」雙層玻璃杯組
    府城臺灣文學館推出「文學精釀啤酒」和「澄秋 / 沐月」雙層玻璃杯組。臺灣文學館品牌「拾藏:臺灣文學物語」推出年度商品「樂園漫步」啜飲共享組,包括兩款精釀啤酒「細水」與「鯨波」兩款雙層玻璃杯「澄秋」與「沐月」,從啤酒口感到包裝設計展露豐富的文學意涵,令人驚豔!
  • 胡適:莊子哲學會造成「不問疾苦,苟且媚世」的廢物
    莊子極為看重一種在普通知識之上的「真知」,只有「真人」可以獲得它(《大宗師》)。為什麼他特別強調「真知」呢?因為他認為具有邏輯學色彩的辯、名言,引起人與人的紛爭,仁禮樂又有不自然甚至偽善,帶來社會混亂;而「真知」通達「道」,大道之行是個人和社會和諧共處的唯一道路。
  • 第二屆澳門文學節「雋文不朽」
    澳門文學節主席白嘉度先生表示,是次文學節的舉行証明了一切皆有可能,深信活動將有助推動本地文學創作及發展。「雋文不朽」於3月10日起至3月16日期間進行,屆時將舉行一系列澳門文學研討會、藝術展覽和音樂會。今屆文學節得各界的響應,更得到了澳門文化局及澳門基金會的鼎力支持。白嘉度先生表示:「是次文學節將更上一層樓,嘗試挑戰新領域的東西。」
  • 莊子學說有何哲理之美?
    莊子在出世與入世之間,他選擇了出世、無為。這種安貧樂道的精神給了中國文人一片可以休息的土壤和桃花源。相對於儒家的入世、法家的功利,道家的思想是那麼崇尚「無為」。而道的根本又是什麼?莊子名周,字子休。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他繼承了老子的道家學說並加以發揚。
  • 莊子蝶一:一朵花在開
    文/莊子蝶一 一朵花在開 春天在開 夏天在開 秋天在開 冬天依然在開 太陽天在開 雨天在開 雪天依然在開 它在開 明媚的開 燦爛的開
  •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3.農學和醫學(1)農學著作:西漢氾勝之的《氾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朝王禎的《農書》和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四大農書,其中《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古代農業科學著作。(2)醫學著作①西漢編訂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