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在湖邊吃火鍋,高鐵從上方駛過。圖據:紅星新聞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11月19日報導 昨日,由《瞭望東方周刊》與瞭望智庫發布的「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揭曉,成都再獲第一,實現12連冠。
明年8月,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舉行。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將匯聚在「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運動場上奮勇拼搏,共同激揚青春,這將是成都舉辦的首個國際大型綜合賽事。隨後,2022年世乒賽、2023年男足亞洲杯、2025年世運會等眾多重大賽事也將陸續落地這座城市。成都正努力實現從「世界賽事名城」到「世界體育名城」再到「世界生活名城」的歷史性躍遷。
眾多國際大賽相繼舉行
成都有著4500多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一代代巴蜀兒女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天府之國,孕育了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體育是優雅時尚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交往交融的橋梁紐帶。成都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就是要用體育涵養奮進精神,以賽事營造美好生活,讓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推動成都走向世界。
據統計,2017年到2019年,成都先後承辦了53項高水平國際體育賽事。成功申辦2021年大運會、2022年世乒賽、2023年男足亞洲杯、2025年世運會等重大賽事。高標準舉辦第18屆世警會,成都馬拉松成為中國首個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事。
此外,成都還高水平舉辦國際籃聯三人籃球世界巡迴賽、國際網聯青少年網球年終總決賽、國際乒聯男子女子桌球世界盃、世界體育舞蹈節、國際鐵人三項公開賽等高水平國際賽事,獲得6個國際體育組織授予的「黃金主辦城市」「卓越貢獻城市」等多項榮譽。成功引入亞洲體育舞蹈聯合會總部。
眾多的國際賽事,也帶來了更多的海外遊客,他們在這裡體驗到成都的文化特色、安逸生活後,成為了成都鮮活的宣傳員。讓成都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成都。
以2019年舉辦的第18屆世警會為例,該賽事一舉創下規模最大、入境人數最多的成都紀錄。賽事已成為成都國際交往的嶄新名片,成為成都連結全球高端要素資源、搶佔世界城市網絡關鍵節點的突破口。梳理成都的辦賽邏輯,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條漸進線:以賽事營城,讓體育深度融入,最後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這也是世界正在感受的。
賽事正在深刻影響城市
11月6日,參考消息報社參考智庫發布了2020年《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在全國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的海外影響力居於前五,而其中,在海外品牌塑造及傳播力排行榜中,成都高居榜首。在國際體育賽事指數上,成都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
海外影響力的躍升,正好反映出成都圍繞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目標,在承辦和申辦國際重點賽事盛會上表現優異。參考消息報社參考智庫主任劉華認為,大量的國際體育賽事形成了成都和海外的信息流,讓更多人認識了這座城市,提升了對城市的好感度和知名度。劉華談到,一個大型的綜合性運動會,除了帶來海外的運動員,還會帶來更多遊客和商業往來。一個大型賽事的轉播,肯定會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這將極大提高城市在海外影響力。
當前,成都正在抓緊編制關於制定成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時期,成都將連續舉辦大運會等多場國際重大賽事。無疑,持續舉辦系列體育賽事,不僅有助於提升城市的運動活力、文化活力,也將助推城市經濟、文化、生態建設。以大運會為契機,成都近3年來新建改造49個場館,投入180多億元,是過去67年累計投入的5倍。比如,鳳凰山體育公園,天府奧體城、東安湖體育公園等一大批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賽事場地將拔地而起。成都的體育基礎設施水平一舉躋身全國前列。國際大體聯主席奧列格·馬迪欽曾評價說:「成都的發展理念是全球性的,國際化的,同時也是綠色的,這跟大運會的理念完全契合。」
成都需要更多的國際級賽事,承辦賽事的過程,便是促使城市不斷自我升級,不斷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成都的過程。同時體育深入城市的肌理,成為生活的一種態度,將逐漸完成從「世界賽事名城」到「世界體育名城」再到「世界生活名城」的歷史性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