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片尾的特別鳴謝

2020-12-15 夜貓看電影

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片尾,有這樣幾個大字「特別鳴謝劉以鬯先生」,接著才是「監製、編劇、導演王家衛」等一大串名字,可字號遠比「特別鳴謝」要小很多。似乎為這部「終於能夠看懂的」王家衛電影又抹上了幾許疑惑:劉以鬯是誰?為什麼要特別鳴謝他?

01劉以鬯:香港文壇教父

劉以鬯,香港著名小說家、報人,有香港文壇「教父」之稱。30年代起投身文學,為謀生「娛人」寫就了約六千多萬字的流行小說,其中固然不乏香豔離奇之作;但也有為「娛己」而精心創作的嚴肅作品,如長篇小說《酒徒》、《陶瓷》,中短篇小說集,《天堂與地獄》、《寺內》、《春雨》、《一九九七》,文學評論集《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等。作品以語言流暢富於節奏,結構不斷創新為特色。《酒徒》更是被譽為「中國首部意識流長篇小說」。

對於為何鳴謝,劉以鬯先生自己的回答是,「『特別鳴謝』我,你問我為什麼,我也說不清楚。你應該去問王家衛,我不好代他回答」然而,劉以鬯先生就特別鳴謝談了三件事:本想改拍小說《酒徒》的王家衛,在與劉以鬯先生見面時獲贈了一本《對倒》;《花樣年華》中三處字幕均引自劉以鬯小說《對倒》(詳見注釋);王家衛策劃的《<對倒>寫真集》在《花樣年華》首映不久面世,書中的視覺影像均為電影《花樣年華》中沒有出現的鏡頭,其中的文字亦全部摘自劉以鬯的小說《對倒》。王家衛自己在「談談情說說戲觀眾研討會」上,曾作過清楚的解釋「阿周(梁朝偉飾)的角色有點真實,是參考作家劉以鬯的生平,而偉仔亦曾於他接觸,務使更了解角色演繹。」

02對倒:郵票術語

《對倒》最早於1972年在《星島晚報》連載,約11萬字。後有三聯版的《劉以鬯卷》(1991)中大幅刪節後的短篇小說,而原作則是在1993年才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為數不多的簡體字版。直到2000年《花樣年華》走紅,電影成就文學,香港獲益出版社(2000)和大陸作家出版社(2001)才紛紛出版了《對倒》的合集(短篇和長篇同時收入),小說《對倒》亦獲得了相當的影響。

「對倒」(Tête-Bêche)是郵票學中的一個術語,指的是一正一負的雙連郵票。1972年,劉以鬯以通信方式投得我國第一批「對倒」郵票之一的「慈壽九分銀對倒舊票」,從中得到啟示:將「對倒」的意念轉化為一正一負的手法,小說形成一種並行發展的「雙線格局」。

小說以此為名,敘事亦以此為結構。《對倒》以一個從上海來的移民淳于白和香港少女亞杏,在香港同一條街道上走過所產生的種種意識流動為故事。小說文學性不強,最突出的是結構上的創新。「《對倒》的一切皆成對應。淳于白與亞杏(有評論作阿杏),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一『今』一『昨』……淳于白在凌亂濃稠的往事裡浮遊,亞杏則在輕快朦朧的未來翱翔。《對倒》的造奇不在文字,而在布局,雙線平行的結構與現實、意識、幻覺、回憶的交替、穿插。

在結構上,有三個層次精緻的平行對應、令人拍案叫絕,回味不已。」劉以鬯先生自己在作家版《對倒》的前言中引用了《世界短篇小說精品文庫(中國卷)》編選者楊義先生序中的評論「港臺一些出色的小說家對審美形式的追求,簡直稱得上嘔心瀝血。

劉以鬯的《對倒》以敘事結構形式作為題目。形式結構的靈感來自作者買到的一枚一正一負對倒相連的郵票。它描寫香港鬧市大街上一個老者滿懷憶舊情緒,一個少女滿懷浪漫的世俗理想,從街頭兩端相對行走,對櫥窗和風波作出或憶舊的、或浪漫的不同聯想,最終不期而遇地走進電影院鄰座和公園的同一張椅子,相互間又做著風馬牛不相及地猜測。這種把意識流手法用於陌生人街頭對行,從而產生隔代人不同心態的強烈對比敘事謀略,實在是匠心獨到地創造。」可見,這也正是劉以鬯先生創作的本意——以敘事結構的創新來實現新的審美形式的構建。「對倒」就是一種平行對應的敘事手法。

王家衛宣稱:在開拍《花樣年華》前曾拜訪過香港作家劉以鬯先生,電影受到劉以鬯小說《對倒》的影響,參照了劉以鬯先生的個人經歷。的確,《花樣年華》中的男主角以賣文為生,甚至到新加坡辦報等生活細節,都可以在劉以鬯先生的人生經歷中找到對應:1948年到1951年,劉以鬯到香港,先後在《香港時報》編副刊,任《星島周報》執行編輯及《西點》雜誌主編。1952年應邀至新加坡《益世報》任主筆兼編副刊。1957年回港定居,重入《香港時報》編《淺水灣》副刊,主要譯介當時的西洋文學和美術。1963年《快報》創辦時,他任該報副刊編輯。

03聯繫:千絲萬縷

《對倒》與《花樣年華》雖然在情節上並不相干,但卻又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倒》說的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個是從上海移民來香港的中年男子,一個是在香港本地長大的少女,《花樣年華》說的也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個是有夫之婦,一個是有婦之夫;《對倒》中主人公之間的關係是回憶與憧憬之間的「擦身而過」,《花樣年華》中的兩位主人公則是在情感與欲望的暗潮澎湃中「擦身而過」。

在敘事結構上《對倒》的男女主人公同在旺角逛街,一個朝街頭走,一個向街尾走,兩人在不同時間,分別接觸同類的事、同類的人、同類的物,卻沿著不同的心理軌跡,產生不同的感受,但在每一次角度的轉換之間都有類似「頂針」的承接。第八節,亞杏「走到樓下,低頭看腕錶」緊接著第九節就以「淳于白昂起頭,將煙圈吐向天花板」開頭,一低頭、一抬頭,動作相對,情節相承。對香港交通的描述則用完全相同的語句進行承接「那些被阻塞的車輛開始流動了,交通恢復常態」(第十節)「交通恢復常態時,淳于白站在街對面」(第十一節);「救傷車來到,使這出現實生活中的戲劇接近尾聲」(第十一節)「這出現實生活中的戲劇已接近尾聲,亞杏抬起頭來」(第十二節)。

同樣,《花樣年華》也有一種類似「頂針」的對應:開場蘇麗珍租好房下樓,周慕雲上樓要租房;搬家一幕中,蘇家的家具搬進周慕雲家中,周家的家具搬到了蘇麗珍家中;周慕雲在蘇的門口與蘇麗珍的丈夫交談,覺察妻子的疑點,蘇麗珍在周的門口與周慕雲的妻子交談,發現丈夫的私情。語言上的對稱亦在片中不斷出現:如第一次遇雨後,兩人在門前,周慕雲問起蘇的先生,蘇麗珍緊接著又問起周的太太;特別是最後,周問蘇,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後來蘇獨自來到周住的酒店,畫外音響起「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走。」相似的對白中交流的正是如煙似霧的傷感。

在無言的鏡頭轉換中畫面構成上的對稱,已將哀怨化作一種氛圍彌散在電影幻覺空間的構建之中。兩人在周慕雲處寫小說被困一場,兩個搖鏡頭,從左到右,其一是睡著的蘇麗珍與難以入眠的周慕雲,其二是醒著的蘇麗珍與睡著的周慕雲,鏡頭的迅速轉換,焦距的遠近是唯一的區別,心猿意馬之中,醒/睡也成為一種逃避的方式,而在鏡頭的偷窺下,睡成為一種誘惑,醒卻又成為一種道德的約束。當兩人在互相扮演彼此對方的「戲中戲」的轉換中,暗示了轉變的發生與相互間的曖昧。

尤其是攤牌這一場,兩個背影和兩個受光面的選取,鏡頭的對切除了故意造成理解上的含混外,更重要的是在身份上實現了視覺上的重疊。(圖2.1、圖2.2)影片最後,在周璇的一曲《花樣年華》中,鏡頭從右搖至左,靠牆而坐的蘇麗珍與周慕雲,兩人均為側面受光,同樣背靠牆壁,在悠揚的舊時代音樂中,故意含混的表情,絕望的肢體語言與單調的色彩,仿佛兩個剪影般的對應,暗示了兩人之間不得不相背而離的無望的愛情結局。

在整個影片的畫面構成上,純粹就是「對倒」郵票構成的照搬,也實現了小說《對倒》中所竭力追求的形式美。

04《花樣年華》的靈感源自《對倒》

因此,採訪過劉以鬯先生的記者江迅認為「電影《花樣年華》的表現形式,與小說《對倒》的表現形式,有許多相同之處,小說的氛圍和許多細節,也都在電影中有展現。不妨這樣認為,王家衛創作《花樣年華》的靈感,源自小說《對倒》。」

正如王家衛自己在《<對倒>寫真集》前言中說,「Tête-Bêche甚至可以說是時間的交錯,一本1972年發表的小說,一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交錯成一個1960年的故事。」「對我來說,Tête-Bêche不僅是郵票學上的名詞或寫小說的手法,它也可以是電影的語言,是光線與色彩,聲音與畫面的交錯。」

「對倒」到了《花樣年華》,就成為一種無所不能的「道」。它可以是故事的結構方式,讓周慕雲/蘇麗珍在扮演自身的同時,又扮演彼此的對方;可以是時間的交錯,用1972年的當下和2000年的懷舊交錯出60年代醉人的優雅與情調;可以是光影的交錯,昏黃的燈光與華麗的色彩,豔麗中交錯出了陳舊的情懷;甚至可以是蘇麗珍華麗的旗袍與周慕雲多變的領帶,交錯而得的華服衣冠下的倫理糾葛。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片尾為什麼要特別鳴謝劉德華,和他有什麼關係嗎?
    《流浪地球》是一部足以載入中國影史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上映讓人們知道原來中國也可以拍攝硬科幻,足以製作出不輸於好萊塢的特效場景,因此這部影片上映之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電影結尾出現了讓很多觀眾感到疑惑的一幕,那就是《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在片尾特別鳴謝劉德華先生?劉德華和這部影片有什麼關係嗎?
  • 劉德華並未出演《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為何在片尾鳴謝劉德華?
    「鳴謝:劉德華先生」,不過劉德華並未出演《流浪地球》,那郭帆又為何鳴謝劉德華呢?這其實得從2005年說起,劉德華有一項「亞洲新星導」的計劃。這個計劃的目的就是培養新一代的導演,拍電影的所有風險都由投資方承擔,與導演沒有關係。也正是因為這個項目,郭帆的好友寧浩從中脫穎而出。
  • 花樣滑冰:花樣年華,花樣選手,花樣動作!網友:眼睛已看花!
    花樣滑冰是很特別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花樣滑冰是藝術與體育的完美結合!優雅的動作,靚麗的服裝,優美的音樂,無一不透露著藝術的靈感!正是冰場上的那一個個專業的運動員給這項運動賦予了靈魂!他們用自己驚人的表現力,優秀的專業技術向我們展現了這項運動的魅力!甚至感染著我們的情緒!真正頂級的選手能隨時帶動你的情緒,讓你仿佛身臨其境!
  • 《流浪地球》冷知識:片尾出現特別鳴謝「劉德華」,這是何用意?
    而整部電影的大部分情況,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了,不過細心的網友應該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電影結束的時候,在片尾特別感謝一欄卻出現了劉德華的名字,那這又是何用意呢?整部劇都沒有劉德華參與,為何要感謝他呢?
  • 看《養母的花樣年華》中王雅潔演繹「林秋雯」的花樣年華
    看《養母的花樣年華》中王雅潔演繹「林秋雯」的花樣年華文/貝肯影視電視劇《養母的花樣年華》是一部都市情感劇,它是由王雅捷和王挺主演的一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很是勵志,而且新穎,它不同於以往的勵志劇。因為這部電視劇裡的女主角也是獲得過幸福的。
  • 鵝廠特別鳴謝潘粵明為鬼吹燈題字
    鵝廠特別鳴謝潘粵明為鬼吹燈題字對於自己的偶像,你真的是百分百了解嗎?實際上,粉絲和偶像的生活還是隔得很遠,如果不是那些真人秀節目,可能我們永遠對我們所追隨的偶像不太了解,近日,有網友關注到,在鬼吹燈系列劇結尾都會出現一行從不被大家所關注到的字樣,上面寫著:特別鳴謝,感謝潘粵明先生片頭題字!
  • 《花樣年華》20周年4K修復版坎城首映
    而電影《花樣年華》也將由此在全球展開包括主題展覽等在內的多項紀念活動,並在多個國家及地區上映。回望2000年,《花樣年華》在坎城首次亮相,梁朝偉憑藉該片奪得最佳男演員獎,張叔平、杜可風、李屏賓獲得技術大獎。
  • 從歌曲《吳哥窟》看別樣的《花樣年華》
    2000年播出的影片《花樣年華》,是由王家衛導演,著名影星張曼玉和梁朝偉主演, 改編自作家劉以鬯的小說《對倒》,以及它的續集《2046》也是改編至劉以鬯的小說《酒徒》。有人說《花樣年華》是王家衛作品裡最完美的一部,無數影視界的人把它作為教科書般的來解讀它的拍攝手法,朦朧、隱喻又唯美。
  • 《花樣年華》裡的浪漫情懷
    疏離的人情、孤寂的靈魂,花樣的年華、含蓄的溫情,慢慢地,上演。 《花樣年華》,散漫而又浪漫,文藝而又真實。 它講述了一個故事,既不完整,也不圓滿,簡單又複雜,含蓄又充滿韻味。
  • 我們都錯了,《花樣年華》其實不是愛情片
    /《花樣年華》王家衛的厲害之處,在於他能夠控制把心捏碎的力度。近日,第73屆坎城電影節官方宣布,王家衛導演作品《花樣年華》的4K修復版,將於5月20日在本屆「坎城經典」中進行全球重映,以慶祝其上映20周年。
  • 李榮浩改編《花樣年華》主題曲變節奏布魯斯,致敬經典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5月23日零時,李榮浩第六張創作專輯主打單曲《花樣年華》正式上線,該曲由陳珊妮作詞並作曲,李榮浩進行了重新編曲,而陳珊妮的原曲也是王家衛經典電影《花樣年華》的同名主題曲。相較於《花樣年華》裡陳珊妮創作的原主題曲大範圍的弦樂,李榮浩用電吉他和鼓點的輕搖滾做了替代。尤其打擊樂的加入,對新一代樂迷來說更具吸引力。在主打單曲《花樣年華》首發的第一時間,李榮浩在自己的微博寫道「這首歌我沉迷了十幾年,改編成R&B版,玩了一些大小調的切換。」《花樣年華》劇照。
  • 《花樣年華》-國際專業人士認可的華語電影
    片名:花樣年華男主角:梁朝偉、張曼玉導演:王家衛標籤類型:愛情文學藝術生產區:中國香港發行年份:榮譽獎項:我的理解是:在許多權威電影排行榜中,《花樣年華》是排名最高的華語電影。我看過幾部王家衛電影,比如《東邪西毒》,《春光乍現》,《重慶森林》等等。毫不奇怪,我沒有看懂。如果《花樣年華》贏得了太多的獎項,並且排名為太前,我就不會費心仔細看一部電影。
  • 李豔超黎星跳《花樣年華》,中年人克制的情愫太動人
    《舞蹈風暴》舞臺終於迎來「神仙眷侶」,李豔超跟黎星神還原《花樣年華》這支舞蹈毫不誇張的說,蕾姐足足看了不下10遍,完全沉醉舞蹈意境之中~張藝興評價李豔超、黎星是:神仙打架何炅看2人的眼神,臉上滿是「姨母笑」
  • 《花樣年華》20年,梁朝偉、張曼玉的如花綻放
    在西方電影媒體的審視中,《花樣年華》是王家衛最完美的作品。2018年,英國BBC發表了全球100大外語電影排名,王家衛共有3部電影上榜,分別是排名第71位的《春光乍洩》、第56位的《重慶森林》和第9位的《花樣年華》!
  • 花樣年華 · 速乾衣,今季最乾爽時裝
    花樣年華 · 速乾衣,今季最乾爽時裝 2018-07-04 09:29:54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2019國韻花樣年華中國旗袍模特大賽盛大舉行
    12月29日,國韻花樣年華中國旗袍模特大賽在中國浙江橫店影視城盛大舉行。大賽現場來自全國各分賽區的百名佳麗同場走秀,讓中國旗袍和旗袍文化走向世界,為熱愛旗袍文化的女性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風採舞臺。弘揚國粹文化,讓更多人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 用花樣年華的同款咖啡杯,能調製出long long ago的情調嗎?
    用花樣年華的同款咖啡杯,能調製出long long ago的情調嗎?「花樣年華」的4K修復版將在今年的坎城進行全球首映,紀念影片上映20周年。按照慣例,接下來應該能在影院看到這部電影,不知道你還會補當年的那張船電影票麼?回想起來,第一次看這部永遠位居百大電影華語top的電影,不是通過影像,而是文字的敘事。蘇麗珍和周慕雲之間曖昧壓抑的情感,倒是挺適合以閱讀的方式想像揣測。
  • 好劇推薦《養父的花樣年華》,看了心都要化了
    這幾天大家待在家裡是不是特別的無聊呢?想看電視劇卻不知道看什麼,想看電影卻總是找不到想看的電影。這不現在就為大家推薦一部感人的電視劇,《養父的花樣年華》,這部電視劇主要講的就是一家人的情親故事,從小孩到長大再到兒女結婚,這部劇也是拍得比較的完整。
  • 《花樣年華》:如果愛情可以重新選擇,我們還能不能走到最後?
    我們的愛情就像電影《花樣年華》一般,看似不經意的邂逅,其實都逃不過命運的安排。那些消失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失的歲月。
  • 《舞蹈風暴》第二季《花樣年華》超驚豔 張藝興花式搶舞伴
    兩大街舞組合Hello Dance、O-Dog強強聯合,創意還原國內醫生工作實況超催淚;國內最受寵愛的「男一號」「女一號」狹路相逢,共同演繹獨家記憶版《花樣年華》;張藝興為節目創作新歌《夸父逐日》,上演花樣搶舞伴邀約華宵一.....前方精彩,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