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NBA每年都會通過選秀來為球隊增加新鮮的血液, 一個出色的新秀能夠改變球隊,能夠成為球隊的基石。但每年只選60個新秀,剩下的要進入NBA就只能通過訓練營合同或者參加夏季聯賽等,如果打出了出色的表現,又遇上了伯樂,才有機會徵戰NBA。
選秀有大年有小年,遇到選秀大年的時候,人才井噴式出現,肉眼可見的天賦,樂透區新秀基本都能成為球隊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出現歷史級的球星。比如1984年「鑽石一代」、1996年「黃金一代」、2003年「白金一代」。
遇到選秀小年的時候,球隊管理層都打不起精神,也不會花太多精力去考察新秀,類似矮個子裡面挑高個。但有的時候,球探也有走眼的時候,看似選秀小年,結果在樂透區以外出了巨星,比如2013年,狀元本內特,創紀錄的水,而15順位的字母哥是這一屆最優秀的人。
一屆選秀水平好壞,通常以這一屆出了多少球星來衡量,也就是成材率,當然,除了球星,重要的角色球員也必不可少。比如1996年是成材率高的一屆,光入選過全明星的球員就有11個,是歷屆選秀中入選全明星最多的一屆。要算次數,就更多了,光科比就18次入選全明星。
在NBA歷史上有一屆選秀,只有3個人共3次入選過全明星,那就是2000年選秀,只有麥可.裡德、肯揚.馬丁、馬格洛伊爾3人入選過全明星。
也就是說,科比一人入選全明星的次數,是整個2000屆球員的6倍。
2000年選秀應該算是NBA歷史上最差的一屆選秀了,這一屆球員,最出色的球員是二輪秀麥可.裡德,只是受傷病所累,只打了12個賽季,而那一年,裡德選秀順位是42位,職業生涯19分、3.8分2.1次助攻。作為二輪秀,裡德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從替補席成長為球隊當家,巔峰賽季為2006-07賽季,場均26.7分,三分命中率高達46.5%。
裡德控球和速度都不錯,突破到籃下的能力也很強。最有意思的是裡德之所以落到二輪,主要原因是球探認為他遠投能力欠佳,最終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出色的三分投手,2008年奧運會就是憑藉出色的投籃能力,入選美國夢之隊,打臉一眾選秀報告。
麥可.裡德:1次
雄鹿在第43位選中的裡德,最開始雄鹿想選的人在39位被截走,不得已選了裡德。一開始作為雷阿倫的替補,但新秀賽季就受傷病困擾,只打了6場比賽,場均只有2.2分。2001-02賽季、2002-03賽季依然作為雷阿倫替補,得分在2002-03賽季上漲到了15.1分。
2003-04賽季,雷阿倫遠走西雅圖超音速隊,裡德成為先發後衛,當賽季首發82場,場均21.7分,並在當年入選全明星。此後,連續6個賽季場均20+以上,但在2008-09賽季以後,開始飽受膝傷困擾,巔峰就此結束。
肯揚.馬丁:1次
2000年的狀元秀,大前鋒,身體素質勁爆,作為狀元秀,新秀賽季場均12分、7.4籃板,不算水貨,但也不是那種可以改變球隊的人。
馬丁的巔峰期是因為那個叫基德的人加盟,2001-02賽季,基德加盟籃網,在基德的帶領下,彈跳暴扣男馬丁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場均得分也在2003-04賽季上漲到了生涯最高的16.7分、9.5籃板。
馬丁與基德、傑弗森組成「籃網三劍客」,帶領球隊連續2年殺入總決賽,儘管2次敗北,也算是這一屆球員裡面最早殺入總決賽的了。那些年,馬丁號稱東部第一大前鋒,在2004年入選一次全明星。
馬格洛伊爾:1次
黃蜂在第19位選中中鋒馬格洛伊爾,馬格洛伊爾職業生涯表現最好的2003-04賽季場均可以貢獻13.6分10.3個籃板,入選了東部全明星替補陣容,並且在全明星的比賽裡16投9中得到全隊最高的19分,成為他職業生涯最美好的回憶。
坦白說,場均13.6分、10.3籃板入選全明星,只能說那一年東部真的沒有好中鋒。那個賽季,馬格洛伊爾只是球隊4號得分手,就算剔除因傷只出場了19場的馬什本,他也只能排第三。當然,在那個賽季,NBA籃板統計榜裡面,排前十的,東部只有3個人,分別是本.華萊士、布澤爾、馬格洛伊爾。
這一屆球員,缺少巨星,除了裡德是球隊老大外,其他球員都是角色球員。
克勞福德
8號秀,算是比較出名的角色球員了,「克6」得分能力出眾,但身材單薄,作為得分後衛,在防守端很容易被爆,再加上組織能力欠缺,只能作為球隊第六人,從替補席為球隊提供火力。3次最佳第六人,同時在3支不同球隊獲得,NBA首個代表不同球隊獲得此項榮譽的球員,證明了他的能力。
希度-特科格魯
16號秀,土耳其前鋒,有出色的組織能力和關鍵球能力。生涯前期在國王、馬刺機會都不多,直到2004-05賽季,加盟魔術,成為魔獸身邊最重要的幫手之一。2004-05賽季,場均得分從2003-04賽季的9.2分上漲到14分。
在2007-08賽季,大範甘迪成為球隊主帥後,特科格魯成為球隊的組織前鋒,加上魔獸的成長,魔術成為東部冠軍強力競爭者,並在2009年殺入總決賽。
邁克.米勒
5號秀,當年是麥迪魔術期最好的朋友,也是因為他的被交易,導致麥迪與魔術管理層關係更加惡化,從而要求交易。
米勒是個出色的投手,新秀賽季拿過最佳新秀,2005-06賽季,在灰熊成為最佳第六人。此後跟隨熱火三巨頭獲得2次總冠軍。
德斯蒙德-梅森
17號秀,超音速選中,身體素質出色,2001年拿過扣籃大賽冠軍,2004-2005賽季在雄鹿場均可得17.2分,是生涯最高。對於梅森來說,籃球只是謀生的工作,他最愛的是畫畫。大學他的專業就是繪畫,休賽期他都是用來畫畫,而不是訓練,每個創作的畫不下40副,斯特恩就買過他的畫掛在NBA總部。這也導致他的個人技術沒有什麼進步,一直依靠身體打球,過早的透支了身體。
昆汀.理察森
18號秀,外號「大Q」,理察森的巔峰應該戰勝科比,成為布蘭德的新歡。當初,布蘭迪是科比的初戀,主動跟科比分手,轉而跟同在洛杉磯的理察森在一起,是認為理察森前途比科比更好。
言歸正傳,理察森以三分球出名,當年在快船與拉瑪爾·奧多姆、科裡·馬蓋蒂以及達柳斯·邁爾斯組成了球隊的天賦四人組,但球隊戰績很糟糕,理察森憑藉2003-04賽季場均17.2分、6.4籃板的表現被太陽6年4500萬籤約。
2004-05賽季,在納什身邊,首發74場,場均14.9分,並且在當賽季獲得全明星三分大賽冠軍。2005-06賽季,被太陽交易到尼克斯,從此狀態就逐步下滑。
比如榜眼斯威夫特,身體素質相當勁爆,是個籃筐上打球的人,留下各種暴扣集錦。當年火箭曾經抱過希望,幻想他能夠成為姚麥組合的第三人,最終一個賽季就放棄了。
比如探花達柳斯·邁爾斯身高臂長,高中生進入NBA,運動能力十分出色,被譽為「在籃圈上打球」的人,號稱「KG二世」。但常年飽受傷病困擾,沒有兌現自己的天賦,後期又因為私藏大麻被禁賽,從而被NBA拋棄。2009年退出NBA,2019年就宣告破產。
最後,從歷屆選秀來看,這一屆選秀是可以當得上最差的一屆了,不過要論獲得的最佳第六人次數,目前應該是最多的一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