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專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
2019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不平凡的一年,展覽不斷、好評如潮,喜人成果的背後,國博做了哪些努力;未來,國博在博物館創新建設方面還將進行哪些探索實踐;2020年國博還會舉辦那些值得觀眾期待的展覽……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就有關問題接受中國文物報記者採訪,並介紹有關提案建議。
參觀暢快 服務暖心
「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歸來——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一系精品展覽讓觀眾流連忘返、印象深刻。
「2019年國博共推出63個展覽,其中新舉辦47個臨時展覽,逐步形成重大主題展、歷史文化展、精品文物展、考古發現展、地域文化展、科技創新展、經典美術展、國際交流展8大展覽系列。2019年,國博共開放285天,觀眾參觀量為739萬人次。」王春法娓娓道來。
王春法清楚記得,2019年7月28日,國博開啟了第一次暑假延時開放,觀眾在夏夜的晚風中漫步國博,在寧靜的展廳內品讀文物,跟隨金牌講解員漫遊歷史長河,夜場「首秀」深得觀眾喜愛。「與其他多數博物館延時開放不同的是,延時期間服務規模、服務質量保持與白天一致,觀展體驗明顯提升。全年共開設夜場17次,接待觀眾達47434人次。」
如何做到好展不斷、好評如潮,王春法的總結是「從實處著手,在細處用功」,施行預約參觀、優化參觀路線,建造母嬰室、鋪設「愛心」坐墊、提供熱飲等等措施,讓觀眾暢快參觀的同時享受暖心服務。
智慧國博 未來可期
不久前,國博官網「國博好文物」欄目推出「三維珍品」,使觀眾在家便能360度仔細欣賞國博典藏。
「其實,文物三維數據能夠對外展示得益於2018年以來有序開展的『智慧國博』項目。」王春法介紹,該項目從文博行業實際發展形勢出發,利用數位化、智能化技術服務館內建設,使博物館服務和社會需求高度融合。其中,文物三維數據採集及存儲是建設國博文物數字資源庫、實現文物數位化保護的重要環節。國博多部門與相關企業聯動,持續開展館藏精品文物數位化採集、庫房文物三維採集等項目,逐步豐富和完善文物資料庫資源。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1200餘件館藏珍貴文物的三維數位化工作,其中400餘件已完成三維模型製作。
「未來國博將繼續加強文物三維數位化採集,提高數據採集能力,擴大數據採集規模,提升數據原真效果,留存高精度文物數據資源,完善文物三維模型資料庫。」王春法說,讓文物走出庫房、展廳,利用各種技術(例如遠程交互技術、沉浸式體驗技術),讓觀眾與文物互動起來,把文創、電視、電影、動漫、網絡、校園、社區等作為我們的「第二展廳」,構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力求使古老的文物煥發新時代的活力,讓觀眾感受更便捷、更有趣、更有文化內涵的體驗。
跨界融合 優化「雲」端
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之際,國博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推出「永遠的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雲展覽,並進行了開幕直播。「這是國博第一次在5G通訊技術的有力支撐下與多平臺聯動直播,近1800萬網民來到直播間『參觀』展覽。」。
疫情期間,在做好防控的同時,國博盤活數字資源,觀眾足不出戶即可在「雲」端共享「好展、好課、好文物」,其中「國博邀您雲看展」聚合起60餘個精品展覽專題網頁,40餘個虛擬展廳,50多部展覽相關短視頻的優質內容。
「未來,國博將繼續深化頂層設計,加大資金、人才、技術等投入,優化『雲端國博』的『基建』工作,把線上展示傳播作為新陣地、主戰場。」王春法說,「雲端國博」「雲展覽」「雲直播」不單是應「疫」時之需,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堅持移動優先策略的具體舉措。
「因此,今年全國兩會,我也帶來了建議支持博物館發展在線業務的提案。」王春法建議,出臺以繁榮博物館在線業務為導向,針對文博周邊領域技術開發、應用創新推出稅收減免等普惠性扶持政策;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鼓勵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推進文化新興產業行業標準制定與試點示範,切實降低中小製造業企業信息化改造和「上雲上平臺」成本;同時應協調線上線下服務,提升跨領域融合發展能力。
2020年,國博好展等你來
事業是幹出來的,機遇是拼出來的。
「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雖然今年情況比較複雜,博物館也面臨著困難,但是任務沒有變,大家都在以更飽滿的熱情積極策展。」王春法說,我們將繼續按照主題展覽、精品文物、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考古發現、科技創新、經典美術和國際交流8個系列在精心組織展覽。
2020年,國博除了對現有的「中國古代錢幣展」重新策劃改陳外,還將推出「科學與工業展」「民族文物展」「中國古代服飾展」等面貌一新的專題展覽。
特色展覽方面,國博將通過舉辦「眾志成城——抗疫美術作品展」和「見證——戰『疫』攝影展」,包括美術工作者創作的各類展現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的美術書法作品,以及包括42000餘張援鄂醫護人員摘下口罩瞬間的照片在內的攝影作品和實物,來記錄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的成果。9月,國博將和中國文聯、攝影家協會等聯合舉辦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大展,用珍貴的影像記錄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壯舉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6月,將有包括「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潮州木雕展」「明清肖像畫」展在內的8個展覽與觀眾見面。
同時,在繼「紅樓夢文化展」和「孔子文化展」之後,又一文化大展「大運河文化展」將於下半年開幕。還有「當代全國花鳥畫展」「百年油畫展」等經典美術作品展。
王春法介紹,我們還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展覽理念,與廣東、福建、山東、山西、遼寧等多家文博單位合作舉辦各類精品文物展,包括福建工藝精品、山東博興佛造像、寶雞青銅器展等。
「中國國家博物館承擔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使命。我們將始終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用心用情用功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精彩的展覽展示活動,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春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