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以針代藥」…………(37方)

2021-02-07 中西醫實用技術交流

你有想過用銀針代替中藥嗎?換個角度看針灸配穴,當銀針和中藥一樣,配伍組成一個方子,那就是針方。今天我們一起看看「西北針王」鄭魁山的家傳針方,共37個針方,建議收藏。

魁山教授是我國著名針灸家,是當代針灸領域中手法派的傑出代表。甘肅省首屆名中醫、號稱"西北針王"、"中國針灸當代針法研究之父",甘肅中醫學院教授。

鄭氏家傳針灸秘方,是根據鄭氏醫家幾代人的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療效顯著的針灸手法與配穴。現分享如下,供同行參考。

1.發散風寒方

處方:風池、大椎、風門、後溪。

手法:風池、大椎、風門用「燒山火」手法,不留針;後溪用「燒山火」手法,留針20~30分鐘,使其產生熱感發汗,以發散風寒、解表宣肺。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無汗,鼻塞流涕。

詩曰:發散風寒取風池,大椎風門與後溪。四穴皆用燒山火,遍體發熱汗淋漓。


2.透表肅肺方

處方:大椎、陶道、肺俞、合谷、列缺。

手法:大椎、陶道、肺俞用鼠爪刺法,出血;合谷、列缺用透天涼法,使其產生涼感出汗;以疏散風熱、透表肅肺。

主治:風熱感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詩曰:透表肅肺取肺俞,大椎陶道挑血出,合谷列缺齊雙用,透天涼法高熱除。


3.祛風活絡方

處方:風池、地倉、人中、下關、四白、合谷。

手法:患病在3天以內者,針雙風池,用「燒山火」手法,使熱感傳到前額,出汗,不留針;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淚為度;針健側地倉沿皮透頰車;下關、四白、合谷用溫散法,使其有溫熱感,留針15~20分鐘,以祛風散寒、疏經活絡;患病4天以後者,取以上穴位,用同樣手法,針患側,留針5~10分鐘,以通調氣血、溫潤經筋。

主治:面癱,口眼喎斜。

詩曰:祛風活絡取風池,人中地倉下關施,四白合谷燒山火,糾正口喎莫延遲。


4.祛風開竅法

處方:人中、承漿、百會、十宣。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淚為度,承漿沿皮向下斜刺,百會向後沿皮斜刺,留針10~20分鐘,十宣點刺出血,以祛風開竅、蘇腦醒神。

主治:中風昏迷,痰迷心竅,小兒驚風。

詩曰:祛風開竅取人中,以淚為度人甦醒,承漿百會十宣刺,中風昏厥有奇功。


5.祛風化溼方

處方:梁丘、膝眼、陽陵泉、足三裡。

手法:內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陽陵泉、足三裡用「燒山火」手法,使膝關節和下肢有熱感,留針20~30分鐘,以祛風化溼、散寒止痛、通利關節。

主治:風寒溼痺,膝關節腫痛。

詩曰:祛風化溼陽陵泉,梁丘膝眼足三裡,痛痺施以燒山火,通關利節愈有期。


6.導痰開竅方

處方:旁廉泉、天突。

手法:旁廉泉用導痰法,以左手拇食二指緊切左右旁廉泉,候至患者作嘔時,用指切速刺法點刺左右旁廉泉,使其激起內臟反射,上湧作嘔,即可將頑痰嘔出;如不能嘔出,再以左手拇食捏緊雙側旁廉泉,中指摳天突穴,即可將頑痰嘔出。

主治:中風閉證,小兒驚厥,麻疹出而復回,痰阻咽喉,不能吐出與咽下的險證。

詩曰:導痰開竅旁廉泉,捏緊速刺莫遲延,若是頑痰吐不出,急摳天突見奇功。


7.通結催吐方

處方:中脘、幽門、內關。

手法:中脘用催吐法,以左手中指緊按中脘穴,其他四指排開,按在左右兩側,讓患者吞鼓腹中,右手持針向上刺,左手同時壓按努力,隨其呼吸向胸部反覆推按、提插幾次,使針感向上傳導,令氣上攻,激起內臟反射,上湧作嘔,促其嘔吐,迅速將針拔出。如仍不能嘔吐,可用左手食中二指壓按左右幽門穴,其他手指按在左右兩側,隨其呼吸向胸部反覆壓按幾次,候患者作嘔時,點刺幽門穴,即可促其嘔吐。

主治:食物中毒,食停胃脘,欲吐不出的險證。

詩曰:通結催吐取中脘,吞鼓腹中幽門通,內關提插施關閉,胃脘食物嘔吐空。


8.瀉熱通便方

處方:大腸俞、天樞、豐隆、足三裡。

手法:大腸俞用涼瀉法,使涼感傳到腹部及下肢,留針20~30分鐘,以瀉胃腸積熱,通便止痛。

主治:胃腸實熱,大便秘結。

詩曰:瀉熱通便大腸俞,天樞豐隆足三裡,諸穴均施涼瀉法,實熱便秘即可除。


9.潤腸通便方

處方:天樞、支溝、上巨虛、三陰交、照海。

手法:天樞、支溝透間使、上巨虛,用涼瀉法,使腹部有涼感;三陰交、照海用補法,留針10~20分鐘,以清熱養陰、潤腸通便。

主治:陰虛便秘,習慣性便秘。

詩曰:潤腸通便上巨虛,支溝照海與天樞,三陰交穴明補瀉,陰虛便秘即可除。


10.瀉熱祛毒方

處方:大椎、身柱、靈臺、筋縮、脊中、命門、腰陽關、腰俞、羶中、玉堂。

手法:以上穴位用鼠爪刺法出血,不留針,先刺發病開始部位,後刺病的尾端,俗稱「截頭斷尾」,然後刺合谷,內關用涼瀉法,留針20分鐘,使涼感向肩部傳導,以瀉熱祛毒、止痛消腫。

主治:頭項面部癤腫,帶狀皰疹。

詩曰:瀉熱祛毒腰陽關,大椎靈臺羶中間,止痛消腫鼠爪刺,瘡癤皰疹即可痊。


11.活血通經方

處方:氣海、關元、氣穴、合谷、三陰交。

手法:氣海、關元、氣穴用補法,合谷、三陰交用平補平瀉法,使上下肢和小腹產生酸脹感,留針20~30分鐘,以理氣活血、通經止痛。

主治:經閉、月經不調。

詩曰:活血通經三陰交,氣海氣穴關元竅,合谷穴上分補瀉,通調月經療效高。


12.疏肝理氣方

處方:膈俞、肝俞、羶中、期門、太衝。

手法:膈俞、肝俞用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傳到胸部,不留針;羶中、期門、太衝用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傳到腹部和下肢,留針20~30分鐘,以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主治:肝鬱氣滯,胸脅脹痛。

詩曰:疏肝理氣取肝俞,膈俞羶中期門通,平補平瀉太衝穴,胸脅腹痛有奇功。


13.理氣定喘方

處方:羶中、百勞、大椎、定喘、列缺。

手法:羶中沿皮向下刺8分,百勞、大椎、定喘、列缺用金雞啄米法,使其產生酸脹感,留針20~30分鐘,以宣肺化痰、理氣定喘。

主治:咳嗽哮喘,急慢性氣管炎。

詩曰:理氣定喘針羶中,百勞大椎定喘靈,宣肺化痰列缺穴,金雞啄米喘咳平。


14.疏經鎮痛方

處方:風池、百會、頭維、太陽、合谷。

手法:風池用溫通法,使溫熱感傳到前額,不留針;其他各穴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以扶正祛邪、疏經鎮痛。

主治:頭暈、頭脹及各種頭痛。

詩曰:疏經鎮痛取百會,風池太陽及頭維,合谷穴中明補瀉,頭痛針效疾如飛。


15.活血明目方

處方:風池、內睛明、球後、攢竹、瞳子髎、肝俞、腎俞。

手法:風池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眼底,肝俞用平補平瀉法,腎俞用補法,不留針;內睛明、球後用壓針緩進法,攢竹、瞳子髎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眼內,留針20~30分鐘,以平肝補腎、活血明目。

主治:青盲、暴盲、雲霧移睛等眼病。

詩曰:活血明目內睛明,風池球後瞳子髎,攢竹肝俞腎俞穴,青盲暴盲療效高。


16.開竅聰耳方

處方:風池、百會、翳風、頭竅陰、聽宮、支溝。

手法:風池用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傳到耳區,不留針;百會、翳風、頭竅陰、聽宮、支溝用平補平瀉法,使耳區和上肢有酸脹感,留針20~30分鐘,以疏經活絡、開竅聰耳。

主治:耳鳴耳聾。

詩曰:開竅聰耳頭竅陰,風池百會與翳風,聽宮支溝明補瀉,耳鳴耳聾有奇功。


17.通鼻開竅方

處方:風池、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

手法:風池用「燒山火」手法,使熱感傳到鼻腔或前額,不留針;上迎香點刺;上星、合谷、列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10~20分鐘,以疏風活絡、通利鼻竅。

主治:鼻淵,鼻塞流涕,不聞香臭。

詩曰:通鼻開竅上迎香,風池上星合谷當,列缺穴處明補瀉,鼻塞鼻淵可安康。


18.順氣降逆方

處方:天突、羶中、衝門、內關、公孫。

手法:將針捋成弓形,弓背貼向喉嚨,從天突向下壓入1~1.5寸;羶中、衝門、內關、公孫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以順氣降逆、通利咽喉。

主治:逆氣上衝,梅核氣,咽喉異物感等。

詩曰:順氣降逆針天突,羶中衝門公孫穴,內關穴中明補瀉,梅核逆氣即可解。


19.豁痰利咽方

處方:風府、上廉泉、列缺、陽溪、三陰交、照海。

手法:風府向下頦斜刺5分深左右,上廉泉向上直刺1寸左右,用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向舌根和咽喉傳導,不留針;列缺向上斜刺,陽溪向太淵透刺,用瀉法,使針感向上下傳導;三陰交、照海用熱補法,使針感上下傳導,留針10~20分鐘,以豁痰化溼、開竅利咽。

主治:中風癱瘓,順口流涎,吞咽困難,水米不下。

詩曰:豁痰利咽上廉泉,風府列缺陽溪邊,三陰交與照海補,吞咽飲食不再難。


20.開竅解語方

處方:啞門、金津、玉液、合谷。

手法:啞門向下頦斜刺,使針感傳到舌根,不留針;金津、玉液用金鉤釣魚法,不留針;合谷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使針感向口腔傳導,以疏通經絡、開竅解語。

主治:中風失語,舌強不語,音啞等。

詩曰:開竅解語針啞門,金津玉液釣魚針,合谷穴中平補瀉,啞口不語效如神。


21.溫中散寒方

處方:脾俞、胃俞、中脘、下脘、梁門、足三裡。

手法:脾俞、胃俞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腹部,不留針;其他各穴用熱補法,使腹部和下肢有熱感,留針20~30分鐘,以補益陽氣、溫中散寒。

主治:虛寒胃痛,消化不良等症。

詩曰:溫中散寒取中脘,下脘梁門足三裡,脾俞胃俞用熱補,虛寒胃痛把身離。


22.溫腎壯陽方

處方:腎俞、關元俞、上髎、氣海、關元、三陰交。

手法:腎俞、關元俞、上髎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腰骶和腹部,不留針;氣海、關元、三陰交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腹部及下肢,留針10~20分鐘,以溫腎壯陽、固攝精關。

主治:陽痿、遺精、遺尿、腰膝酸軟等虛寒證。

詩曰:溫腎壯陽關元俞,腎俞上髎三陰交,氣海關元用熱補,遺精陽痿療效高。


23.溫經祛寒方

處方:天樞、關元、氣穴、三陰交、大敦。

手法:大敦灸20~30分鐘;天樞、關元、氣穴、三陰交用熱補法,留針20~30分鐘,使腹部及下肢有熱感,以溫經祛寒、理氣止痛。

主治:寒滯厥陰,陰囊腫痛,疝氣痛經等。

詩曰:溫經祛寒取關元,天樞氣穴三陰交,大敦艾灸二十壯,疝氣痛經當時消。


24.溫通經絡方

處方: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裡,懸鐘。

手法: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裡、懸鐘,依次從上往下用「燒山火」手法,使熱感傳到肢體末端,以溫經活絡、通調氣血。

主治:癱瘓、痿躄、半身不遂等。

詩曰:溫通經絡陽陵泉,肩髃曲池合谷連,外關環跳三裡穴,懸鐘癱瘓即可安。


25.清心安神方

處方:巨闕、內關、神門、豐隆、公孫。

手法:巨闕、神門用平補平瀉法,內關、豐隆、公孫用涼瀉法,使上下肢有涼感,留針20~30分鐘,以祛痰降逆、清心安神。

主治:熱犯心包,神昏譫語,喜笑若狂。

詩曰:清心安神取內關,巨闕豐隆與神門,公孫穴用涼瀉法,神昏譫語即離身。


26.清心醒神方

處方:內關、人中、合谷、豐隆。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淚為度,內關、豐隆用涼瀉法,使其產生涼感,合谷用怪蟒翻身法,以祛風豁痰、清心醒神。

主治:瘋狂、癔病、髒躁症、精神病。

詩曰:清心醒神取內關,怪蟒翻身合谷邊,人中豐隆涼瀉法,瘋狂髒躁即可安。


27.清肺止咳方

處方:肺俞、大椎、尺澤、列缺、少商。

手法:少商點刺出血;大椎、肺俞用涼瀉法,使涼感傳到胸部,不留針;尺澤、列缺用涼瀉法,使上肢有涼感,留針20~30分鐘,以清熱宣肺、豁痰止咳。

主治:風熱犯肺,身熱鼻扇,咳喘胸痛。

詩曰:清肺止咳取肺俞,大椎尺澤列缺瀉。少商點刺幾滴血,熱咳痰喘即可解。


28.清熱理中方

處方:尺澤、委中、中脘、天樞、足三裡。

手法:尺澤、委中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以瀉毒熱,止吐止瀉;中脘、天樞、足三裡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以疏導胃氣。

主治:霍亂腹痛,上吐下瀉。

詩曰:清熱理中足三裡,尺澤委中血幾滴,中脘天樞理中氣,霍亂吐瀉效真奇。


29.清熱解毒方

處方:翳風、頰車、合谷、商陽、少商。

手法:商陽、少商點刺出血;翳風、頰車、合谷用涼瀉法,使口腔與上肢有涼感,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痄腮溫毒,口唇生瘡,咽喉腫痛。

詩曰:清熱解毒針翳風,頰車合谷涼感生,商陽少商幾滴血,痄腮口瘡見奇功。


30.補中益氣方

處方:中脘、天樞、氣海、足三裡。

手法:中脘、天樞、氣海用熱補法,使腹部及會陰有熱感;足三裡用熱補法,使下肢有熱感。留針20~30分鐘,以暖脾溫中、益氣澀腸。

主治:脘腹隱痛,消化不良,脾虛洩瀉等。

詩曰:補中益氣足三裡,中脘天樞氣海居,熱補留針和氣血,溫脾暖腹最適宜。


31.培元止瀉方

處方:中脘、天樞、氣海、腰俞、會陽。

手法:中脘、天樞、氣海用熱補法,使腹部及肛門有熱感,留針20~30分鐘,出針後針腰俞、會陽,使熱感傳到小腹及肛門,以暖腹澀腸、培元止瀉。

主治:脾腎虛損,久瀉久痢,五更下瀉。

詩曰:培元止瀉取會陽,中脘天樞氣海當,腰俞適以熱補法,脾虛腎瀉得安康。


32.升提舉陷方

處方:中脘、梁門、天樞、氣海、足三裡。

手法:中脘向下斜刺透下脘,梁門向下斜刺透關門,天樞向下斜刺透外陵,氣海向下斜刺透關元,足三裡用熱補法,使腹部及下肢有熱感,以溫中暖腹,促使胃腑提升。

主治:中氣下陷,下元不固,胃腑下垂。

詩曰:升提舉陷足三裡,中脘梁門透關門,天樞氣海關元透,胃腑復位效如神。


33.養心定痛方

處方:心俞、羶中、巨闕、內關。

手法:心俞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胸部,不留針;羶中、巨闕、內關用熱補法,使胸腹部及上肢有熱感,留針20~30分鐘,以補益氣血、養心安神。

主治:心血虛損,脈律不整,心絞痛等。

詩曰:養心安神取心俞,羶中巨闕內關補,四穴如能明補瀉,心痛胸悶即可除。


34.升提攝血方

處方:隱白、行間、人中。

手法:隱白、行間向上斜刺,用補法,使針感向腹部傳導,人中向鼻中隔斜刺,用補法,有淚為度,留針30~60分鐘,以固氣攝血、回陽救脫。

主治:血崩昏迷,月經過多等。

詩曰:升提攝血配方好,隱白統血人中妙,更有行間調肝血,血崩昏迷有奇效。


35.回陽固脫方

處方:人中、神闕、關元、腰俞、會陽。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有淚為度;神闕、關元隔鹽灸20~30壯;腰俞、會陽向上斜刺,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腰部及腹部,留針10~20分鐘,以培元醒神、回陽固脫。

主治:中風脫證,亡陰亡陽等一切險症。

詩曰:回陽固脫灸神闕,關元腰俞與會陽,人中穴中定要補,脫氣脫血保安康。


36.消食導滯方

處方:上脘、中脘、天樞、三關。

手法:上脘、中脘、天樞點刺;三關點刺出血或擠出黃水,以消食導滯、通調胃腸。

主治:小兒乳食積滯,吐乳吐食,消化不良。

詩曰:消食導滯取上脘,中脘天樞一齊點,三關紋上幾滴血,乳食積滯便可痊。


37.消腫鎮痛方

處方:阿是穴、手小節。

手法:阿是穴(閃挫傷局部未破處)用圍刺法,起針後針手小節,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每3~5分鐘行針1次,使針感放散傳導,同時讓患者活動患處,以活血化瘀、疏經止痛。

主治:閃挫跌打,筋肉損傷,骨折無傷口者。

詩曰:消腫鎮痛阿是先,四周圍刺活瘀血,後針健側手小節,挫傷腫痛即可解。

版權聲明:  本平臺旨在傳播醫文化知識,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太陽中風邪氣重 針藥並用效倍增
    太陽中風邪氣重  針藥並用效倍增江蘇省無錫市華源中醫養生堂王曉雷主任【原文】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筆者2014年在蘇州參加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會議期間與新老主委朱方石老師、黃煌老師合影留念。
  • 張智龍教授 ▏用穴如用藥--從方藥談方穴 主持 金雷醫生
    2020微信講座#064紐約中醫論壇  用穴如用藥--從方藥談方穴臨床善用針藥並用治療腦血管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面癱、高血壓病、冠心病、癲癇及內科病證,並發明了多種針刺法與中藥專方,形成自己的學術特色。張教授著作等身,曾主編《針灸穴性臨床類編精解》 ,《漢英對照針灸治療糖尿病》 ,《五味齋醫話醫案》 ,《針法秘鑰》等著作及100多篇文章。
  • 塔中寺傳承串雅堂雷火神針簡介
    《本草綱目》中對「雷火神針」有所記載,施救時隆重熱烈的場面被一代代口傳下來。「雷火神針」療法,選用了肚臍(神闕穴)這一人體經絡之匯海、百脈之總樞為給藥通道。研究證明,臍是胚胎發育過程中上腹壁的最終閉合處,周圍表皮角質層最薄,皮膚敏感度高,屏障功能較差,並且臍下腹膜分布有豐富的靜脈網,連接於門靜脈,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膜和腹膜直接相連,滲透性強,使藥物分子得以此捷徑迅速傳輸到人體的各個臟器,提高藥物利用度,避免了胃腸道的影響。「雷火神針」以臍給藥,具有經絡傳導作用。
  • 太極神針-藥灸止腹瀉的神奇!
    其具體表現為:或大便次數增多,糞質清稀;或便次不多,糞質清稀,甚至如水狀;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無膿血;一部分人兼有脘腹不適,腹脹腹痛腸鳴,食少納呆,小便不利等伴隨症狀。 洩瀉發病時或緩或急,常有反覆發作史。主要由外感寒熱溼邪,內傷飲食情志,勞倦,臟腑功能失調等誘發或加重。
  • 70萬一針的特效藥,帶來的是一分希望九分絕望,若中醫攻堅…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 1/6000-1/10000,如果不進行治療,大多數SMA-I型的患兒無法存活到兩歲。據北京市美兒脊髓性肌萎縮症關愛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全國有1600多個SMA患者。患兒表現為嚴重的肌肉萎縮、無力,最終可能喪失行動能力,出現呼吸、吞咽障礙。為什麼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會如此昂貴?
  • 你知道這些傳說中的醫學人物嗎?
    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相傳為中國醫藥鼻祖之一,《易傳·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帝王世紀》稱:「伏義嘗百藥而制九針」,我國醫界千餘年來尊奉為醫藥學、針灸學之始祖。伏羲是先民對創始八卦理論藉以豐富人體認識,並對保健作出貢獻的氏族群體的概括。
  • 經方名家薈萃之旋覆代赭湯方
    本方即小柴胡湯去柴胡、黃芩,易旋復花、代赭石,亦即生薑瀉心湯去乾薑、黃芩、黃連三味,加旋復、代赭二味。據方測症,則旋復代赭石湯症無腹中雷鳴下利,而其逆上之氣,則較瀉心湯為甚。唯於扶持中氣,宣化胃陽,如人參、半夏、甘草、大棗、生薑,二方皆同,是知生薑瀉心湯症之心下痞硬,幹噫食臭,為由於寒熱之互結,而旋復代儲石症之心下痞硬,隱氣不除,則由於虛氣之上逆。
  • 山東蓬萊有「三座仙山」,流傳著長生不老藥的傳說,遊客如入秘境
    蓬萊是山東非常特別的城市,很多遊客沒來過,卻知道它的名字,因為在中國的神話傳說裡,蓬萊是海上一座神秘縹渺的仙山,後人把很多類似仙境的地方都比喻成「蓬萊仙境」。神話傳說裡的蓬萊和現實中的蓬萊或多或少有差別,不過基本在一個神話傳說的輻射範圍內。
  • AJ正代編年史——AJ2 曾經的傳說
    AJ正代編年史——AJ2 曾經的傳說 在這裡先給大家說聲抱歉,原本說是從AJ1之後每一期介紹五代
  • 《葛仙翁備急方》科判示例
    膈中之為病葛傳古經方四首讀方筆記: 1、葛洪是公認得道的道家神仙對岐黃之道更是箇中高手,本來和《肘後備急方》一起的還有專門記錄他用經方大方脈的心得的《玉函》,不過暫時沒有看到。而對照可知,《備急方》是另外一種整理思路,主要是單行方和備急針灸法,經方選錄不到20%。屬於小方單方的傳承脈絡。可見,現在業界流傳的「單方一味,氣死名醫。」學術經驗由來已久。
  • 漯河市二院成功舉辦「針藥結合治療頸性眩暈學術研討會」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鄭浩 通訊員 陳莉近日,由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主辦的「針藥結合治療頸性眩暈學術研討會」在市二院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會議特邀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頸肩腰腿痛科、康復科主任薛愛榮教授蒞臨授課,市二院副院長謝彩玲出席並致歡迎詞
  • 罕見病藥70萬一針!專家:需醫保等多渠道解決天價藥難題
    SMA家庭:第一年需要420萬70萬一針的天價令人震驚,但對於SMA患者而言,要承擔的又不僅僅是70萬。公開資料顯示,SMA,又稱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症、脊肌萎縮症,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是導致2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頭號遺傳疾病,中國SMA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六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中國SMA患者約有3萬到5萬名。
  • 華佗方考之二:晉唐文獻中的華佗方(傷寒篇)
    至四日在胸,宜服藜蘆丸,微吐則愈,若更困,藜蘆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則愈,視病尚未醒醒者,復一法針之[藜蘆丸近用損人,不錄之。瓜蒂散在卷末雜療中,範汪方二味者是也]。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則可下也[《諸病源候論》云:不愈者,六日熱已入胃,乃與雞子湯下之愈]。若熱毒在胃外,未入於胃而先下之者,其熱乘虛便入胃,則爛胃也。
  • 刺魂無影 第三代國戰《不敗傳說》刺客淺析
    第三代國戰網遊《不敗傳說》將於5月20日開啟終極封測,四大職業也已陸續曝光。不少玩家都對遊戲中的刺客感興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刺客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職業。【十步成殺 靈閃鬼魅】刺客在《不敗傳說》中擁有強力單挑優勢。
  • 豬感冒打什麼針?豬感冒用什麼藥治療?
    因此,治療豬感冒,可以注射:重症太保針。裡面是頭孢+抗病毒肽製劑,消炎預防細菌繼發感染和抗病毒的功效都具備了。同時,給豬大群拌料:替米考星+藍圓非太保,前者預防呼吸道細菌和支原體感染,後者抗流感病毒,預防藍耳等病毒病。如果有咳嗽症狀,就再加上一個拌料的麻杏石甘散。一般情況下,豬感冒用這個症狀就完全可以搞得定。
  • 【藥師說藥】藥的傳說(八)——中藥四大男神
    我國歷代中醫對大黃都很重視,將它與人參、附子、熟地一起稱作「四大金剛」,而大黃則被推為「藥中張飛」,看來大黃對得起「將軍」這個名號。由於大黃藥性過於猛烈,人們就用多種方法對它進行炮製,於是除了生大黃之外,就有了熟大黃、酒大黃和大黃炭等多個產品,這些產品的作用也就不一樣了。現代藥學研究表明大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甙和大黃素,具有興奮和抑制腸道平滑肌的雙重作用。
  • 尋醫問藥丨封閉針有效但勿過量打
    骨科門診經常遇到一些「網球肘」、肩周炎、跟痛症、骨關節炎等患者,症狀易反覆,吃藥見效緩慢,故有患者要求打封閉針。 封閉藥由局麻藥利多卡因與激素類藥物曲安奈德配伍組成,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可以消除局部炎性反應,阻滯神經疼痛,用於治療頑固性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等疾患效果好,在骨科、疼痛科門診應用較廣。
  • 封閉針會導致糖尿病?封閉針到底是「毒」還是「藥」?
    作者:鮑哲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60醫院骨病科 很多患者在骨科臨床門診就診時,醫生經常會用到一種叫做封閉治療的方法,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打「封閉針」。可是有的患者一聽說打「封閉針」,就皺起眉頭,連連搖頭不肯接受:「聽說打『封閉』只能暫時減輕症狀,治標不治本!」「聽說打『封閉』後副作用大!」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眾所周知,很多運動員由於長年累月的訓練,避免不了身上的各種傷痛,他們在訓練和比賽時經常靠打封閉針來完成比賽。
  • 徐福其實找到了傳說中的不死藥,但他不敢給嬴政,因為嬴政經常吃
    徐福,一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傳說他是山東人,家住在山東沿海地區,是一名方士。他很小就聽過東邊的海裡有不死藥和神仙島的故事。
  • 不老傳說 | 37歲的誇利亞雷拉又進球了。在意甲...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不老傳說 | 37歲的誇利亞雷拉又進球了。在意甲... 不老傳說 | 37歲的誇利亞雷拉又進球了。在意甲... ECHOFOOTBALL 09-27 01:01 不老傳說 | 37歲的誇利亞雷拉又進球了。在意甲第二輪桑普多利亞對陣貝內文託的比賽中,誇神在第8分鐘為桑普首開記錄,攻入效力球隊的第85粒意甲進球,追平吉安盧卡-維亞利,成為隊史第三射手,僅次於攻入132球的羅伯託-曼奇尼和92球的阿德裡亞諾-巴塞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