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碎碎念 |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該怎麼解決?

2020-12-14 大洋網

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對於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要進行嚴處。關於孩子學習,家長老師該怎樣各負其責?如何做好家校聯動,在不同層面為孩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小編有話說!

手工畫冊之「心靈手巧」的家長

名為考驗學生能力,實為考驗家長的努力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在孩子幼兒園時,幫忙做中秋花燈的經歷。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家長們開始了配合學校老師長達10餘年的「陪讀」歷程。說是陪讀,除了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從心理層面的陪伴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老師交代的各種任務——這種任務往往表面上是派給學生,實際上,是交給了學生背後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家長們。

一個朋友聚會時忍不住吐槽,學校要給孩子們做手工畫冊,離截止日期還有3天,任務被派到她的孩子身上。她暗自欣喜,自家娃雖然讀書資質平平但繪畫能力可圈可點的,更重要的是,孩子終於可以通過這個任務得到班主任的青眼,欣欣然領了活,她組織孩子和做設計工作的先生趕工到凌晨3時,把班上孩子們零散的畫作整合成冊,第二天美滋滋地把畫冊交上去。卻沒曾想,班主任卻「不收貨」,理由是這份畫冊遠遠比不上某班水平——而某班提前數周準備這個工作,有組織、有規劃,她卻只是臨危受命。這次班主任提出了確切的要求,但只肯再給半天時間,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她又通宵了一晚,找來了各種專業幫手,終於做出了可能只達到班主任及格線的作品。第二天,朋友顫巍巍看著老師的臉色把畫冊交了過去,勉強博得老師收貨。

來自社會各個行業的家長,各有資源、各有閱歷,為學校、學生傾注自己的資源,這無可厚非,甚至是家長的義務。然而,不衡量學生的能力,提出更多要求,心知肚明「考驗」的不是學生的能力,而是家長的能力;本應由老師指導孩子完成的實踐,變成由家長一力承擔,流於應付,失去了教育的初心。家長感謝老師辛苦培育自己孩子的同時,希望更多互聯互通的同時,其實不應該介入太多學校的教育。家長應該相信老師,相信學校,而學校,可否給予家長們足夠的尊重與信心?(林琳)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陪孩子「雞飛狗跳」的日子要餘額不足了

家有五年級小兒,從一年級開始,我基本上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聽孩子背書、背單詞,給孩子修改作文。儘管並不樂在其中,但我想這是作為一個家長應該做的。既然你當了爸爸、做了媽媽,就得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下班少些應酬、晚上不能煲劇,把時間留給孩子。

給孩子看作業、關心孩子的學習,我認為也是現在大多數家長能做到,而且正在做的,畢竟孩子是自己的。之所以需要教育部出來發聲:禁止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這體現的是少部分老師在認知上的偏差——家長看作業、督促孩子的學習應該是自願的,而不應該是被學校、老師強迫的。一旦家長沒有批改作業就「罪該萬死」,甚至在家長群這種公開場合被批評、被羞辱。這種自認為高高在上的老師實在要不得!

希望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大的進步,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願望;批改作業既是老師的本職工作,也是家長應盡的義務。大家都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共同把事情做好。當然,即便是老師和家長都做到位了,孩子的學習也並不一定能好,在任何有關學習的事情上,主觀能動性始終是第一重要的。

網上關於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有很多段子,我都很愛看,苦中不是還得作樂嗎?「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看著大家都「雞飛狗跳」,自家的那點亂七八糟似乎也不算什麼了。

不過實際上,你能陪著孩子「雞飛狗跳」的日子也餘額不足了。到了小學高年級,家長看作業的權威性在急劇下降,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猛漲:你告訴他是這樣的,他懟你說:老師不是這麼說的!儘管大家都受過高等教育,但也不得不承認,作業也越來越不會看了,要不怎麼家長的手機裡都下載了xx搜題、xx幫?

回過頭來看,你會發現這是一段你陪著孩子成長的日子,雖然雞飛狗跳,也怪溫馨的。孩子的作業,且看且珍惜吧。(杜娟)

趁著還能為娃的學習出點力,多刷存在感

主動批改作業,家校合力為孩子成長奠基

說起批改作業這個話題,我首先是想感謝一下娃的老師們。娃上一年級的時候,字寫得頗有「個性」,橫七豎八形態各異,還有很多拼音。我看他的作業,時常都要連猜帶蒙。可每天的作業發下來,都能發現老師批改得特別認真,這個字的橫寫長了,那個字豎寫短了,老師都能會圈出來。一個班40多個孩子,普通人早就看到眼都花了。老師的耐心和細緻真的很讓人感動。

三年來,雖然各科老師從來沒有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家長,都會主動批改。尤其是上了三年級,孩子每天要寫日記,我都會通讀一遍,跟他交流哪裡寫得好,哪裡需要改進。英語和語文有家聽作業,他寫完後我也要檢查,寫錯的字或者單詞,讓他及時訂正。如果完全不管,等著老師第二天批改,總不放心,怕孩子改不過來,習慣了寫錯字。小學是打基礎,養習慣的階段,就算老師沒有要求,只要條件允許,我覺得家長還是要多上點心,家校合力為孩子的成長奠基。

等孩子上了中學,理科的作業估計我想批改,都無能為力了。趁著還能為娃的學習出點力,我倒是不介意多刷刷存在感。等過幾年力有不逮了,再全心全意當好後勤部長吧。

我想,家長們真正反感的,並不是批改作業本身,而是個別老師把批改作業的責任完全轉嫁給家長的行為。還有一種作業,我相信是老師和家長都感到有些無奈的,就是太多「進校園」的任務了。這些「進校園」任務很多都要在手機上完成,有一些內容設置得也不夠有趣,操作還很麻煩。這些任務壓到了學校、老師的身上,老師再督促家長陪同孩子完成,其實大家都覺得沒啥意義。希望能夠精簡過多的「進校園」作業,為老師和家長都松鬆綁。(劉曉星)

書包越來越重,作業越來越多

想解決批改作業問題,首先要減少作業量

記得似乎早在我們小時候,就提出要給小學生減負。這麼多年了,小朋友的書包倒是越來越重,作業越來越多。

我覺得解決批改作業這個問題,首要的問題還是減少作業量,讓孩子輕鬆一點。現在看到我家大寶,經常做作業一下子做到十點鐘,只要過去說他太慢,他馬上就說今天有多少多少作業。作業的量太大,就失去了作業的本來目的:鞏固知識。孩子變成了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給自己和家長都造成了數不盡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說管好作業幾乎成為不可能。所以,作業真的要少一點,再少一點,否則說什麼都沒用。

其次,掌控作業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狀態,是管理孩子的重要著眼點。想必所有家長都經歷過孩子超乎尋常的磨蹭能力:爸爸,我要喝水;爸爸,我要拉臭;爸爸,我要尿尿——你剛不是拉過臭了嗎,為什麼不一起尿尿?種種迷惑行為讓家長几乎瘋狂。其實,磨蹭是一種本能的逃避,如果磨蹭得太厲害,其實已經可以歸為心理問題的範疇。孩子持續不開心,家長必須要密切關注,想辦法對孩子的心理進行調整。

第三,適當的家校聯動,特別是正向聯動,是控制好孩子作業的重要手法。現在有的家校聯動,往往是老師向老師告狀:孩子又沒有完成作業,或者作業又有問題,請家長進行配合解決問題。往往,家長聽到這種說法,立即會火冒三丈,有時候甚至會演變成一場小規模家庭戰爭。所以,為什麼不能多一些正向聯動呢,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通過鼓勵進步、傳遞正能量,讓學習、作業變成一項有意思的遊戲。

最後,作業這種東西,對家長的殺傷力非常大。就在前幾天,發現我家大寶的字,每個字都呈45度角傾斜,而這個問題是我強調過好幾年的。於是,一怒之下大吼大叫,結果發現自己的嗓子都吼壞了。所以,家長擺正自己的心態,以更加佛系的態度看待學習,看待孩子的將來,是我們能夠做得最好的自救措施了。

欄目策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宇、曹騰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琳、杜娟、劉曉星、陶開河
配圖:萌娃組圖。廣州日報圖片記者李波、王燕、陳憂子、蘇韻樺 攝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騰


相關焦點

  •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咋解決?
    小編碎碎念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對於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要進行嚴處。關於孩子學習,家長老師該怎樣各負其責?
  •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解決批改作業問題要減少作業量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咋解決?聽本報編輯記者講講如何做好家校聯動小編碎碎念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對於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要進行嚴處。
  •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新華社電 教育部10日就日前引起社會熱議的「家長退群」問題作出回應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採取進一步舉措治理「家長作業」。
  • 教育部明令禁止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上個月江蘇一位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下面一起了解下新聞發布會的內容,學生家長對此又有什麼看法?來看報導。
  • 如何杜絕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教育部:家長學校各歸其位形成育人...
    教育部昨天在京舉辦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回答記者有關如何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提問時說:「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
  •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 教育部明確對於要求家長完成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前段時間家長退群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在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上,教育部12月10日有了最新回應。「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 教育部的態度是...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會上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 家長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
    1905年,義大利人羅伯特·納維利斯為了懲罰自己的學生,發明了家庭作業!如今,作業已經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減負力度的逐年加大,學校的作業從量上來說確實已經大幅度減少,從形式上來說也趨於多樣化。
  • 禁止布置「家長作業」和懲罰性作業
    據新華社電 教育部10日就日前引起社會熱議的「家長退群」問題作出回應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採取進一步舉措治理「家長作業」。  前段時間,江蘇一位家長用充滿怨懟的語氣,發布了退出家長群的視頻說明。他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在視頻中,這位家長認為自己承擔了大部分教師應負的責任:教是家長教,改是家長改,要老師幹什麼?自己上班那麼辛苦,回來還得輔導孩子作業。
  • 問教丨杜絕學生作業變為家長作業,怎麼做到「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熊丙奇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 然而,學生作業變為家長作業這一現象,在這些文件發布一年多,甚至兩年多之後,依舊在各地存在,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表明規定發布後,根本沒有得到有效執行。當前,有10多個省市根據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規定,進一步出臺省內規定,讓家長們看到杜絕學生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的希望,可是,此前國家層面發布的規定都沒有得到執行,省內發布規定就能得到執行嗎?
  • 孩子做作業速度很慢,老是在磨蹭,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做作業速度很慢,老是在磨蹭,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孩子的作業速度慢確實很頭痛,父母一看到孩子做作業,一邊玩一邊做作業,半天沒寫一個字,自然會暴跳如雷,多數情況下,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慢了,會大聲喊,但最終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記者調查|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家長很苦惱「雖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批改作業不是老師的義務嗎,為何要強行讓家長來做?」「家長文化水平、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些知識連家長自己都不清楚,要怎麼給孩子改作業呢?」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 江芸涵 攝影報導12月中旬,在教育部舉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3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
  • 孩子愛上做作業 一起作業幫家長解決輔導煩惱
    掌握「正確」打開方式,「寫作業」也會變成一種樂趣說起使用學習類App在線寫作業的經歷,學生們都有著極佳的體驗熱評:「一路闖關做作業,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偷懶了」、「一回家我就自己寫作業,完全不用我媽來催」、「上面的英語發音很準確,老師誇我的口語有了很大進步」。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最近經常上熱搜了一個話題,就是家長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我在抖音上也刷到很多這類的視頻。其中有一個視頻是這樣的,一個媽媽正在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應該是一,二年級,因為在寫漢語拼音的時候呢,孩子不會分開寫,而是寫成一長串像寫英文一樣。
  • 來論|杜絕「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需要有硬手段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 官宣:嚴厲查處要求家長批作業和布置懲罰性作業
    因為有這兩樣作保障,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就不需要靠量取勝。什麼是靠量取勝?就是布置作業只管數量,不管質量,以訓練學生的做題熟練度為核心。靠量取勝的結果是什麼?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大量耗費在重複工作上,變成了標準的「做題機器人」。他們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學習的文化知識和現實生活有什麼關聯,也沒有時間去打通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
  • 四年級學生獨立學習,作業本上全是叉,家長:我不檢查作業是對的
    從不知道怎麼寫作業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孩子和家長走過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老師之間也會交流教學探討,關於寫作業和學習的問題,有老師分享了四年級的學生,作業的正確率太低了,老師畫的都是紅叉,雖然第二天作業交上來,錯誤能改正,但是交上來的作業,還是一片紅叉。老師想找家長進行溝通,能不能給孩子輔導一下作業?
  • 學生「惡搞」作業走紅網絡,老師此無能為力,家長:作業抄五遍
    很多學生在上學的時候都會寫出千奇百怪的答案,這怪不了學生,畢竟他們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寫出各種匪夷所思的答案也是可以理解的。學生「搞笑」作業意外走紅,家長對其無能為力,網友:真有你的這位同學是真的勇敢,本來就是一道仿寫題目,但是在這位同學的筆下,書寫出來的答案的價值觀稍微的有那麼一些扭曲。比如這一句:我家有的是錢,有的是車。
  • 9歲女兒一寫作業就成「駱駝」,寶媽想出一記狠招,寶爸拍手叫好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當孩子到了念書的年紀時,督促孩子寫作業也成為了家長頭疼的問題。除去孩子作業的質量不說,光是他們寫作業的姿勢就不夠正確,常常在寫作業的時候彎腰駝背的。,也令很多家長擔心不已。
  • 補課不能解決孩子所有問題,作業寫到半夜的學生,他們都很懶
    老教師怒斥:這樣的學生太懶惰,下面是具體分析——1、學得晚並不是學習刻苦的表現,而是效率問題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程並沒有充分了解,他們一看到孩子寫作業到很晚,就抱怨是老師布置作業太多,就是沒想過是孩子效率太低,把原本只需要一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硬生生寫了三四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