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法前鋒本澤馬,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背鍋俠」的名號,「都怪本澤馬」已經成為了一句有趣的梗。在2018年歐冠決賽上,本澤馬利用利物浦門將卡裡烏斯的失誤打進比賽的第一粒進球,最終幫助皇家馬德裡完成歐冠三連冠的偉業,也讓卡裡烏斯成為了紅軍失誤的罪臣,這件事讓「都怪本澤馬」的名梗又一次火遍全球。
話說回來,難道本澤馬真的就是水平不足的背鍋俠嗎?難道他真的只是人們口中的鍋鋒嗎?當然不是,本澤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中鋒,甚至可以說,他重新定義了中鋒這個角色。
我們先來看看本澤馬的職業軌跡,出生於1987年的本澤馬,很早就因為出色的天賦加入法甲豪門裡昂青訓營,當時的裡昂可是相當於如今巴黎聖日耳曼在法甲的霸主地位,而本澤馬優秀的表現也讓他很快成為了裡昂一線隊的主力前鋒,17歲的本澤馬便在歐冠代表裡昂進球,打破了歐冠法國球員最年輕進球記錄,更是在裡昂的5個賽季拿到4個聯賽冠軍,法甲最佳射手、法甲最佳球員的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在當時,本澤馬與另外三位出生於1987年的納斯裡、梅內、本阿爾法被球迷並稱為「87四小天鵝」,到如今再看這個組合,除了本澤馬,另外三位的職業生涯都基本走到了終點,而唯獨本澤馬依舊發揮著餘熱,而且職業生涯最為輝煌。
到了2009年,皇家馬德裡斥資3500萬歐元將本澤馬從裡昂挖來,與那年夏天同樣高價購入的C羅和卡卡一起成為銀河戰艦二代的一員。
然而在皇馬的首個賽季,由於相似的外形而被球迷寄希望為「新羅納爾多」的本澤馬並沒有多少發揮,反而被阿根廷前鋒伊瓜因擠到了替補席上。
從第二個賽季開始,本澤馬迎來了轉變,這也是改變他職業生涯的一次自我改變:重新定義自己的中鋒位置。
眾所周知,中鋒的第一要務就是進球,穿著9號球衣的中鋒仿佛就是綠茵場上的終結者,他們要做的似乎只有接到隊友的傳球,然後起腳射門完成進球得分,在面對更複雜的進攻環境時,偶爾會將球傳給空間更好的隊友,助攻隊友完成破門得分。
而本澤馬則並沒有選擇把射門進球作為自己的最主要責任,他給自己定的三大目標:輔助隊友、拉邊、協防。
這三點看上去和傳統中鋒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這正是本澤馬在皇家馬德裡逆襲的關鍵所在。
首先來看輔助隊友,在近十年裡,球迷們都說本澤馬是襯託C羅的綠葉,這句話是有根據的:在C羅效力皇馬的9年裡,本澤馬是為他送出助攻最多的球員,達到了驚人的47次,遙遙領先第二名貝爾的32次。
在皇家馬德裡的陣型裡,本澤馬的位置是中鋒,而C羅的位置是左邊鋒,按照人們的固有思維,邊鋒應該是為中鋒服務的,而本澤馬與C羅恰恰相反,聰明的本澤馬深知C羅的恐怖實力,如果為C羅創造10次機會,那麼C羅至少有8、9次能夠取得進球。因此,經常可以看到在皇馬的進攻中,本澤馬在前場拿住球,旁邊的C羅高速插上,接著本澤馬巧妙傳球送到C羅身前,後者一蹴而就完成破門。本澤馬與C羅有著深厚的默契,C羅也多次公開表達了對法國人的喜愛,有哪個超級射手不希望身邊有本澤馬這樣的僚機呢?
接著來看拉邊,由於作為左邊鋒的C羅是球隊的主力得分點,因此勢必將會更多的接近球門中路,而左邊底線附近就形成了進攻真空,而本澤馬將他的活動區域選擇在了這裡。下圖是歐冠面對馬德裡競技,反擊中的本澤馬並沒有選擇中路,而是在左路底線開始突破。
由於本澤馬是右腳球員,在左邊可以有更多的處理選擇,無論是內切入禁區射門,還是右腳弧線傳中,又或是回做給套邊的隊友,本澤馬都能夠利用自己出色的腳下技術和視野做出合理的進攻規劃,這也成為了皇家馬德裡多線進攻的重要一環。在C羅離開後,由於缺少了強力射手,導致皇馬的進球數大大減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皇馬習慣了本澤馬的拉邊進攻,但是中路並沒有人能夠插入禁區與本澤馬進行邊中結合,因此進攻效率暴跌。
前兩點是很多人都看在眼裡的明顯表現,但是最後一點確實很多人忽視的本澤馬的一項重要特質:協防。
作為中鋒,是球隊進攻的箭頭,而在球隊防守時,就成為了球隊的第一道防線,本澤馬對中鋒協防任務可以說完成的出神入化。
自從皮爾洛的前腰後置開始,各大球隊都選擇將進攻的組織核心後撤,通常放在後腰甚至是中後衛的位置上,這樣可以讓出球隊員有著更大的安全空間和球場視野,而本澤馬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在對手從後場發起進攻的時候,作為球隊最前端的球員,本澤馬通常會不斷前提給對手後腰或者中後衛施加壓力,比如上圖本澤馬便在與曼聯的比賽中對對方後場出球點林德洛夫進行兇狠的逼搶。可以說,皇馬的很多次成功的防守反擊,都來源於本澤馬在球隊最前方部署的第一道防線。
本澤馬也許不是進球最多的那種中鋒,但是他對於球隊卻貢獻了更重要的戰術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三連歐冠的皇馬一直信任這位法國老將作為球隊當仁不讓的主力前鋒。本澤馬絕對是在足球中鋒歷史上有著重要戰術意義的偉大球員,他重新定義了中鋒不僅僅是進球機器,還可以如此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