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讀娛,作者丨林不二子
一個是對吃食極度尊重的尹正,一個是把吃飯當作能量攝取的秦霄賢,這樣的兩個人共同經營一個移動餐車,也許會碰撞出不錯的效果,但《美味夜行俠》讓人失望了。
隨著節目的播出,無論是在收視率還是網絡播放量上,《美味夜行俠》都呈現出了明顯的下降趨勢。除了第二期節目帶來一定的高光外,這檔節目的最新一期CSM59收視率只有0.174%,在網絡平臺的前端播放量也只達到了474.4萬次。
明星經營、夜宵、餐車,這幾個關鍵詞應該說剛好能戳中愛看綜藝又熱愛生活的每一個普通人,為什麼《美味夜行俠》卻不太靈光?
相比明星經營,更像是一個大型明星「許願」現場
以夜間真實經營流動餐車的方式,沉浸式體驗城市夜經濟,帶觀眾感受城市煙火氣的獨特魅力,這是《美味夜行俠》的定位,不過在觀看了四期節目後,「真實」正在消失。
明星經營的看點,就是看明星們做普通人會做要做的事情,這本身是給明星一個更接地氣的機會,或是展現他們生活裡的一面,或是讓觀眾看到他們從不會到會的成長過程,不過在《美味夜行俠》中,這些對於明星而言的生活、經營挑戰都有更簡單的解決方案——對決。
在《美味夜行俠》的設定中,當尹正、秦霄賢及飛行嘉賓們有想要實現的目的時,可以向節目組發起對決申請,對決成功即可實現他們的願望,從目前來看,明星嘉賓們的願望包括要烹飪用具、製冰機、食客反饋表等經營相關工具,以及幫忙跑腿採購原材料、運送貨物等明星懶得做的事情。如果說經營相關工具的不提供,是節目組為了給「對決」這一玩法留出足夠空間,那麼幫忙跑腿這類事情就顯得這檔節目對明星太過友好。
《美味夜行俠》的核心看點是明星經營,採購原材料、烹飪食物、售賣、服務一系列的事情都由明星來做才是他們在經營,結果節目中一旦出現了一些小「挑戰」就有節目組伸出援手。想要給更多食客送酒,只要到贊助商倉庫親自取酒就可以實現,背後的溝通、交易過程全被節目組完成,明星們只需要「許願」就能突破一個個困難,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一定不會發生。
並且,節目組設置的「對決」難度過低:給電視裡看到的第一個人打電話安利節目,用不同的形容誇5次節目組,10分鐘內交流不超過20個字……這些對於明星都算不上挑戰的「對決」,很難說是在為明星經營設置困難,最多算是讓節目多一點樂趣的小遊戲,並且這些小遊戲也與明星經營餐車沒有相關性,為了搞笑而搞笑的設置,也讓整檔節目更加像是鬧著玩。
在其他真人秀節目中,節目組與明星嘉賓形成對立局面以預埋看點的慣常操作,在《美味夜行俠》中得到了完全顛覆式的「創新」,雖然對立的立場好似還在,但相比「較勁」,節目組更像是明星們的彆扭霸道總裁——你想要的我可以給你,但你得稍微付出一點點。如果說這也算是一種創新,那麼《美味夜行俠》確實做到了讓人大開眼界。
儘管節目中也有逛菜市場、學習做飯的一幕,但明星們的表現更像是體驗生活而非是迫切地想要經營。寬裕的經營資金成本,沒有明確的經營目標,做點小遊戲就能實現的願望,再加上食客們因「明星效應」給予的無限寬容(面坨了也毫無怨言的吃下、雞腿不熟也沒有不滿),讓《美味夜行俠》完全偏離了它本該有的樣子。
這樣的節目會好看嗎?
停留在體驗生活,原子娛樂的慢綜藝之路還很遠
《美味夜行俠》脫離「真實」,不僅僅是因為餐車經營得太過簡單,也因為在節目中我們沒辦法看到更多細節,而細節的丟失正是讓節目真實感變得模糊的根本。
一個簡單的例子,在第一次營業後食客提出金屬餐具太燙建議更換,尹正秦霄賢都知道了這條建議,在第二次營業裡我們確實看到了餐具的變更,但變更的過程觀眾卻無從知曉,是經營人們親自去採購的?還是節目組直接提供了?這樣細節的不呈現,就把尹正秦霄賢與「餐車經營」拉開了距離。
另外,節目想要帶領觀眾領略城市煙火氣的定位,也沒有足夠的細節來支撐。在已經播出的2次營業中,更多的鏡頭對準了明星們做飯、服務、交流的過程,食客們的閒聊少之又少,被保留的鏡頭也多是談論食物好吃與否。沒有了食客們的閒聊,何談城市裡的煙火氣?
與之相對的,韓國一檔餐車經營節目《在當地吃得開嗎》第二季來到了中國煙臺,鏡頭中不僅有明星和大廚如何做好他們的餐食,更有大量鏡頭聚焦在食客上,雖然經營者和食客語言不通,但用他們「暴風吸入」的鏡頭側面突出食物的美味,用他們的閒聊呈現出周末旅遊景區生活的悠閒,這才是煙火氣的正確表達方式。
而這種在細節呈現上的選擇不同,也正是節目背後製作方的差距。
《美味夜行俠》的製作方並非是毫無經驗的團隊,相反的,做出這檔節目的原子娛樂,應該說正是有豐富綜藝製作經驗的公司,其創始人俞杭英曾擔任《奔跑吧兄弟》總製片人、《中國夢想秀》製片人,旗下的導演也都有多部綜藝製作經驗,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一言以蔽之,《美味夜行俠》只是一次公司層面的綜藝類型試水,沒能真正吸取此前的經驗。
2017年離開傳統媒體創立原子娛樂後,俞杭英及其團隊就一直在不同綜藝模式中探索,三年時間,原子娛樂推出了《王者出擊》《野生廚房》《女兒們的男朋友》《美味夜行俠》四檔綜藝作品,涉及戶外競技真人秀、慢綜藝真人秀、棚內戀愛觀察多個類型,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公司在尋找適合團隊的可發揮領域。
從結果來看,除了《王者出擊》靠遊戲IP及明星嘉賓的名氣贏得了不錯的播放量外,原子娛樂的幾部作品在口碑上都一般般,只有《女人們的男朋友》在豆瓣上評分過7分,其他作品皆在及格線上下浮動,而繼2018、2019年的《野生廚房1、2》後又做出新的慢綜藝《美味夜行俠》,可能也是原子娛樂想在慢綜藝上繼續深入的嘗試。
但問題是,經過了《野生廚房》被斥虛假後,在《美味夜行俠》中我們仍然看不到慢綜藝的真實,從「演」捕魚到「演」經營,只靠明星嘉賓製造笑點,對慢綜藝內核的無視,是原子娛樂的根本問題所在。
想深入走好慢綜藝這條路,至少要先清楚慢綜藝被觀眾喜歡的原因,明星們體會生活而不是體驗生活,這才是打動觀眾的原因,而原子娛樂的慢綜藝恰恰還停留在體驗生活上,使得他們的作品都漂浮在空中,這才是最要命的一點。
所以,如果原子娛樂還不能抓住慢綜藝的內核,他們就還有很遠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