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xxx,我在劇中扮演的是xxx;我叫xxx,我在劇中扮演的是xxx……」簡潔的舞臺,演員坐成兩排,陳述著自己扮演的角色,這是話劇《因為有你》的開場。沒有激昂的吶喊,沒有撕心的痛苦,只有平靜的訴說,故事中的一切恍如發生在昨日。7月31日、8月1日,全國抗疫題材重點舞臺作品《因為有你》在南京紫金大戲院連演兩場,引發強烈共鳴。疫情中「平凡的世界」在舞臺打開,淬鍊出不平凡的精神光輝,感染觀眾。
如何演好抗疫題材劇?在這道全國文藝工作者的同題大考中,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江蘇省衛健委出品,江蘇省話劇院創排的原創話劇《因為有你》交出了一張風格鮮明的答卷:結構開放、時空自由、縱橫開合、揮灑自如,結合獨特舞美設計,讓演出呈現既文藝唯美,又不失真實的「顆粒度」。如果用文體來區分的話,可以說,它拋棄了傳統「記敘文」的書寫方式,而是以一首別致的「散文詩」,來記錄這場全球性災難下普通的中國百姓共同抗擊疫情的動人故事。
一天比一天強大的江蘇馳援醫生段一銘、在雞毛蒜皮中堅守的社區書記範小沫、從南京到武漢打工的普通保安丁果果、高速封閉回不了家當起志願者的大勇、相互幫扶的小區居民……在這樣重大的題材面前,選取側面、小角度入手講故事是比較討巧的做法,但《因為有你》卻選擇去啃「硬骨頭」,正面描繪抗疫一線青年眾生相,只不過不是以激情澎湃,而是以淺吟低唱的方式——
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李伯男打破了故事敘述的連貫性,特寫了一場場父子、父女、情侶、朋友、鄰居之間的對話,從瑣碎日常中,見證了人物的精神高度。
上海舞臺美術學會會長桑琦則用頗具實驗性的舞臺設計,定調了整臺演出的氣質。現場搭建的巨大的封閉玻璃長廊,巧妙地把舞臺分成了前、中、後三個空間,長廊由上下兩層組成,每一層又被等分為9個「玻璃盒子」……好像數學的排列組合一樣,原本單一的舞臺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輕鬆完成N個不同時空、不同場景、不同情感的疊加。
連接了南京和武漢兩座城市。當武漢社區主任範小沫得知,男友段一銘不打招呼要來武漢後,她站在舞臺前場撥通了電話:「你在哪?」此時,在投影的幫助下,長廊二樓變成了南京祿口機場的舷梯,在「您乘坐的航班……」的背景聲中,馳援醫生段一銘出現在其中。
跨越了生和死的界限。段一銘到武漢後,發現即將當爸爸的大學同學、當地醫生孫剛感染了病毒,命懸一線。玻璃房後眾醫生極力搶救,彌留之際的孫剛出現在長廊二樓,和段一名隔空對話,「我想親手把女兒的手交到一個臭小子的手上,告訴他這輩子不許欺負我的女兒……」顯現在玻璃上的心電監護在那一刻變成了一道無情的直線。
隨著劇情的展開,玻璃長廊還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義上的延展。樓上樓下的住戶,一戶戶的人家,是醫院的走廊,也是南京和武漢長江大橋的象徵。而「隱私玻璃」的應用,讓玻璃根據光線的變化,由透明慢慢變到不透明,仿佛慢慢起霧的防護鏡。
《因為有你》劇本由江蘇省話劇院院長解濤撰寫。段一銘的父親段波的原型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他對武漢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劇中提到的「堅持」——救回心臟停跳多日的孕婦,和「有時候堅持之後還會面對失去」——一個小小的癤子讓18歲小夥隕落的事情都是真實案例,而後者也是讓邱海波走上重症醫生道路的原因。現實生活中,邱海波並沒有一個同赴戰疫一線的醫生兒子,但從段波到段一銘,舞臺上這對江蘇醫生父子的接力,正是精神信念相傳的象徵。
無論是劇情中出現的路遙《平凡的世界》,還是現場響起的《生而平凡》的歌曲,都使包括江蘇醫療隊在內的中國醫生和中國人民攜手戰役的崇高精神得到了詩意的體現。
某種意義上來說,舞臺上的這座封閉的玻璃長廊,不僅是抗疫話劇《因為有你》中重要的舞臺藝術裝置,也是平凡人的不平凡精神的最好註腳——玻璃就像一個稜鏡,折射出整個社會的溫暖和光亮。
交匯點記者 陳潔
郜煒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