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第一奇女子張竹君:被愛轉瞬即逝,愛則永存不滅

2021-03-05 莫愁大觀園

作者:夏洛克

她是中國第一個女西醫,開闢了女界辦醫院之先河,被譽為「中國第一位南丁格爾」。

她參加同盟會,參與辛亥革命,三救黃興,並親往前線救治傷員,被譽為「巾幗偉人」。

她提倡女權,創辦女校,開啟廣東女學之先聲,還設立了女工藝廠,廣招學員,向她們傳授編織等技藝,以幫助女子自立,被譽為「女界梁啓超」。

1900年,清末的廣州街頭,行人如織,車馬如龍。忽然,一位梳著一條男式「大松辮」、身穿男式西裝、腳蹬學士裝鞋的年輕女性,高高地坐在由四個男人抬的開篷藤兜(轎子),行走於鬧市,「前呼後擁,意態凜然」,路人紛紛駐足側目。只見她手捧外文書,目不斜視。而轎子忽上忽下,書也跳動不已。

坐在轎中的是出身於富賈、官宦之家的大小姐張竹君。每次她都以這種方式出行,朋友好奇地問她:「被人扛在肩上,能讀得了書?」「根本沒看,只是裝裝樣子。」於是,「張竹君坐大轎——倒看洋書」成為笑談,並在廣州流行開來。

這和今天的人們博出位、引關注的舉動看起來很類似。不同的是,一百多年前,在「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的舊觀念下,張竹君高調、張揚、離經叛道的背後,意味深長。

張竹君追求自由的靈魂。她說:「我要做男女平權的運動者,一切以身作則,要打破數千年來禁錮婦女的封建枷鎖,把不平等的舊思想、惡習慣,徹底掃除。那些頭腦冬烘,思想陳腐的禮教奴隸,我要和他們搏鬥,替女同胞殺開一條新路。那麼,任何非譏詆謗,任何恥辱犧牲,我都是不管的。」

   1   

 

張竹君1876年出生於廣東番禺,是和「鑑湖女俠」秋瑾同時代的奇女子,兩人堪稱辛亥雙璧,都是中國最早的女權主義者。張竹君比秋瑾小一歲,從事女權的鼓吹與實踐,比秋瑾還要早一些。

張家作為十三行茶商,與外商頻繁接觸,子弟多接受中西兼修的教育。張竹君幼年時患上嚴重的腦病,半身癱瘓,經博濟醫院院長嘉約翰(John Glasgow Kerr)精心醫治,漸漸痊癒,從此立志當一名西醫。1895年,她進入博濟醫院學習西醫(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當時學習西醫的年輕人,視西醫為提升當時中國文明程度、改造國民觀念、動搖封建基礎的良方,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便是孫中山。年輕的張竹君思想上受到薰陶,立下了畢生踐行「救人救世救國,醫人醫身醫心」的信條。

1899年,張竹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西醫。閨密徐佩萱變賣首飾,傾囊相助,她在廣東西關荔枝灣開辦了第一所國人自辦的西醫院——禔福醫院,自任院長,專為平民治病。兩年後,兩人又在珠江南岸的漱珠橋側開辦了南福醫院。

此時西醫尚未普及,人們對於張竹君開辦西醫診所,引為奇聞。這位從富貴溫柔鄉裡走出的大家閨秀,如同在衰朽的朝代開出的一朵奇葩,帶著一股蓬勃的力量與豪情,開風氣之先,邁向時代的中心。

張竹君還成立了演說會,針砭時弊,宣傳維新思想,標榜女權。她認為「女人不可徒待男子讓權,須自爭之」「要爭權就須先求學」「我們如今的責任,是把西洋那些好規矩,好學問,慢慢的栽下種子……」

這個23歲女子見解高遠,令人耳目一新,因而極富號召力,當時不少社會名流如胡漢民、馬君武、盧少岐等是演說會的常客。胡漢民多次在報上稱讚張竹君。馬君武對其仰慕不已,用法文寫了一封求愛信,詞藻典雅,情真意切。然而那時,張竹君與盧少歧已來往甚密。於是回信馬君武,婉拒道:婚姻問題,暫時不要作考慮,希望馬君武多為國家社會盡些力量。

馬君武傷心之下追隨孫中山到了日本,因不能忘情,遂在橫濱《新民叢報》發表《女士張竹君傳》,盛讚其為「中國之女豪傑」。並附詩二首,頌揚張竹君:「女權波浪兼天湧,獨立神州樹一軍。」

因為盧家人的反對,張竹君與盧少岐之間的一段情也黯然消解。自此,張竹君放下感情之事,致力於喚醒女子覺醒,主張女子應通過「求學」「合群」的方式擺脫男性的壓制。

1901年,她將南福醫院改名育賢女學,親自登臺,講授醫學、天文、地理等課,開啟了廣東女學之先聲。她還設立了廣東育賢女工藝廠,招收120名女學員,向她們傳授編織等技藝,以幫助女子經濟獨立。她號召女性自立,打破「倚賴之根性」,確立女性在社會上的「新角色」,主張女性與男性獲得同等之權利,因此被人譽為「廣東女界的梁啓超」。

張竹君創辦的育賢小學(尚賢堂校舍)

   2   

1904年初,張竹君抵達上海。當年4月,有感於女子在當時社會狀況下面臨多種風險,張竹君在滬發起成立「女子興學保險會」,揭示女性無學、無業、夫喪、子不肖等十一種危險事,提出「欲聯合海內諸女士為一大群,取數千年之惡習掃除而更張之,舉此十一險者芟夷而平蕩之……修智育以求自治,習工藝以求自養,聯同志以求自鏡……」

翌年,在士紳和富商的幫助下,她創立了上海最早的一所女子中西醫學堂,任校長,兼授西醫課。後又協助士紳李平書開辦了上海醫院,並出任院長。

張竹君(1904年第9期《女子世界》)

這期間,她的好友徐佩萱加入了同盟會,改名徐宗漢,積極從事革命工作。張竹君此後也加入同盟會,開展反清救國活動。

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失敗,黃興在力戰中受傷。廣州全城戒嚴,清軍四處盤查。恰逢張竹君回穗,便陪同徐宗漢,護送黃興前往香港動手術。但做手術需要家屬籤字,張竹君此時看出兩人已情愫暗生,便督促徐宗漢以黃興夫人的名義籤字。出院後,這對假夫妻很快喜結良緣,傳為美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張竹君緊急聯絡在滬革命黨人和士紳,於10月18日發起成立中國赤十字會,會董有伍廷芳、宋耀如、虞洽卿、李平書等。張竹君出任會長一職。她在上海的報紙上刊登《發起中國赤十字會廣告》,表示「願率同學數十人先赴鄂、次赴蜀」,以盡醫生天職;「本人道主義,救護因戰受傷之人,不論何方面人,視同一體」,在上海灘引起強烈反響。動員僅兩天,就獲得了足夠的資金。五洲藥房經理項松茂發表公開信,盛讚張竹君「南丁格爾之再見,人道主義之日昌」。

此時清軍反撲武漢,情況危急,急需同盟會領導前往指揮調度。黃興是被全國通緝的「要犯」,清朝關卡檢查得非常嚴密,於是大家決定走水路,繞道上海,趕赴武漢。抵達上海,徐宗漢找到張竹君求助。

張竹君(前排右五)與赤十字會救傷隊隊員在漢陽十里舖前線

張竹君迅速組建了赤十字會救傷隊,讓黃興、宋教仁、陳果夫、朱家驊等化裝混入其中,24日登上了「瑞和」號,躲過清廷檢查,通過層層封鎖,四天後順利到達武昌。黃興旋即被黎元洪拜為革命軍戰時總司令,渡江親臨漢陽前線與清軍奮戰,使岌岌可危的形勢穩定下來,各省紛紛獨立,清政府垮臺。

張竹君憑藉她的膽識演出了一幕精彩的驚天逆轉大戲,成為辛亥革命的幕後英雄。她決策之果斷、行事之勇往、謀事之周密,在當時女界中無出其右者。

一到武漢,赤十字會救傷隊火速投入救死扶傷中,「饑渴勞瘁,雖苦不厭,軍士感之,至為泣下」。張竹君冒著槍林彈雨,深入前線,多次遇襲,均死裡逃生。11月27日,清軍反攻,漢陽失守,長江被清軍封鎖。張竹君借赤十字會人道救援專用的渡船,再次冒險護送黃興和徐宗漢從漢陽渡江到武昌,讓他們安全脫險。

整個武昌起義期間,赤十字會救傷隊共救護受傷戰士1300餘人,不僅受到國人的敬仰,西方報刊多次報導頌揚。值得一提的是,赤十字會當時共有會員123人,其中女會員多達54人。在女性難得拋頭露面的當年,堪稱開創男女平等的先河。

張竹君回到上海後,各界為她舉行了迎接英雄凱旋般的盛大歡迎會。起義軍授予她「巾幗偉人」匾額。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又授予她「立國紀念勳章」「赤金紅十字軍功勳章」及「中華民國忠裔紀念章」。媒體這樣評價張竹君和她的會友們:「熱心辦事,可為中國四萬萬人模範」。

   3   

中華民國成立後,張竹君的好友都在政府擔任要職,胡漢民任大總統府秘書長,馬君武出任實業部次長,黃興任陸軍總長……張竹君卻很少出現在公共場合,她專心致志地救治病人,辦學育人,並陸續收養了二十多名孤兒。

從高調到低調,不過12年時光。高調展現了她擊破封建壁壘的氣魄與膽量,低調則彰顯了她品格的高潔與卓爾。

1932年初,淞滬抗戰爆發,張竹君年過半百,仍自告奮勇出任紅十字會義務醫師,冒著日軍炮火前往車站搬運傷兵,英姿不減當年。張竹君將其所辦滬西健華頤疾園(療養院)讓出,用作傷兵醫院,後編為紅十字會後方醫院第六院。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張竹君再次出任傷兵醫院籌備委員。

張竹君的故事流傳遐邇,據《大公報》報導,「某女士患時疫,病已垂危,忽有人讀《張竹君傳》,竟躍身起坐,曰:中國竟有此女丈夫哉!我輩庸庸,可以觀,可以興矣!自是病遂霍然。」濃重的傳奇色彩,折射了人們對張竹君的景仰之情。

1964年,張竹君走完了傳奇人生。她一生中,倡導新學,從鼓吹女權主義轉到腳踏實地的女性公益活動,創辦醫院、女校等,培養女性醫學人才無數,參與救災、防疫、戰地救傷、保護受害女性等社會公益活動,貢獻甚巨,深受推崇,享有「中國女豪傑」「慈愛之神」等稱號。

張竹君追求自由的靈魂,擁有做自己的學識與見識,具備敢做自己的豪氣與膽量。這或許是她終身未婚的原因。被愛轉瞬即逝,愛則永存不滅。她的仁心大愛,拓展了她的生命寬度。正如卡夫卡所說:「什麼是愛?凡是提高、充實、豐富我們生活的東西就是愛: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東西就是愛。

  編輯:沈英子

審核:韓麗晴

相關焦點

  • 轉瞬即逝的善良與敬虔
    因為緊接著這句經文的下一句便是,「你們的良善如同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它似乎預示著上文那種充滿了鼓勵意味的、呼籲神的百姓要竭力追求認識神的態度,其實只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善良與敬虔罷了!當年的以色列民如此,如今的許多基督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 時間轉瞬即逝,看白居易張若虛等詩人如何描寫時間的流逝
    兩字合成一詞,意為初始之日,乃為一年之端,即新年也。元旦昨日已至,時間轉瞬即逝,又告別了自己生命裡的一年。面對時間的無情流逝,我們都是無力的,古人亦是如此,只是他們是如何感慨的呢?花開日葉落時白居易在其<<長恨歌>>中,敘寫唐玄宗經歷安史之亂後回宮,一切都是物是人非,最愛的楊貴妃已亡在馬嵬坡,時光的流逝也是如此之快。仿若昭陽殿的恩愛時光還是在昨日,可此時池苑依舊佳人已不在。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 《陳情令》那年那月堅韌的情誼,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現實
    這不長不短一生經歷的一場又一場,在看淡了生命裡的人來人往後,才漸漸明白,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而雙傑之間,恰有如此之意。我想,友情走到如此地步,是否還可以安慰自己,「離開了也沒事的,只不過是恢復原狀罷了,從16年前夕便是一無所有,到現在也無需憂心。」
  • 孫興慜告別維爾通亨、沃爾姆:5年轉瞬即逝,祝前程似錦
    5年時光轉瞬即逝,就像5天一樣。」「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和你們在一起的美妙回憶,祝你們前程似錦。」(編輯:姚凡)
  • 歐元強勢或轉瞬即逝 逢高做空仍是大勢所趨
    然而,期權定價和技術圖表顯示,歐元升值可能轉瞬即逝,而危機中的事態發展尚未證明會改變這一情景。歐元面臨的主要阻力之一是歐盟貨幣和財政當局之間似乎缺乏協調,而這一問題似乎正在緩解。
  • 辛亥精神永放光芒
    回眸110年前辛亥期間,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的感人事跡,讓我們的心靈深感震撼和自勵,辛亥精神不死,辛亥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歷史的高聳豐碑之上。  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在孩童時代,大約在他9歲時的那一辛亥年,就親眼目睹了辛亥革命烈士悲壯犧牲後的血腥場面。沈從文先生在他的《辛亥革命的一課》中曾經回憶寫道:「這一夜中城裡城外發生的事情我全不清楚。
  • 今早的火燒雲染紅半邊天,可惜5分鐘轉瞬即逝,錯過的來這裡看美圖
    今早的火燒雲染紅半邊天,可惜5分鐘轉瞬即逝,錯過的來這裡看美圖 2020-08-11 13: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切都是轉瞬即逝,唯有孝純之德馨香綿長|李修運
    二弟默默承受著,不反駁。現在想來,作為長子,我多有不妥之處。待到父親不治,我們把他從醫院拉回老家。老家已多年無人居住,房屋蜘蛛網縱橫,院內荒草叢生。我們兄弟仨及家小數十人,又守了三十多天。後來母親對父親說:「你想把兒女們都熬得倒下嗎?」父親眼裡流下兩行混濁的老淚,自此不吃不喝不吊水,直到去世。我後來反思:守候父親,我可曾有過厭倦和煩躁,是否心裡巴望早一日解脫而長舒一口氣?答案竟然是肯定的。
  • 有人說煙火的美轉瞬即逝,其實不是的,因為它的絢爛會一輩子留在我...
    有人說煙火的美轉瞬即逝,其實不是的,因為它的絢爛會一輩子留在我的記憶裡,永不忘記
  • 生命璀璨如煙花,轉瞬即逝,我只爭朝夕!
    我用橫拍,且發球和擊球的速度極快,發出的球快如流星,所以號稱「流星劍」;有一朋友使直拍,擅長削球,一削球就轉,接球時感覺球飄忽不定,所以他就號稱「柳葉刀」。我叫不出來,你去叫他。」柳葉刀微微一笑,說道:「你是我們武林協會的會長,連你都叫不出來,我怎麼叫得出來。」我也笑道:「哈哈……會什麼長,老夫都這把年紀了,還怎麼長呀!」說完,我們就開始切磋起來。
  • 1924年一女子坐船碰到海盜,報出姓名後,海盜退還財物叩首而退
    中國有句古話叫「巾幗不讓鬚眉」,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近代有秋瑾捨生取義。在中國歷史上,有太多了不起的女性。而咱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女子,也是一個傳奇人物。有一次她坐船碰到海盜,當她報出名號後,海盜竟然退回財物,叩首而退。這位傳奇女子是誰呢?她就是張竹君。
  • 快樂轉瞬即逝,但不要忘記悲傷也會過去
    我們是為愛彼此而生,一旦遇到,就是天雷勾地火,一生一世一雙人,白頭偕老。那時候,沒有婚姻的概念,更不會想到生兒育女、出軌、背叛、生活瑣碎、一地雞毛......只有美好但完全不切實際的,小女生的幻想和期待。
  • 《武林外史》第一奇女子李媚娘,快活王一生痴愛的白月光
    在《武林外史》中,白月光當屬第一奇女子李媚娘,快活王和朱富貴兩位江湖大佬,一個權勢燻人,一個富貴逼人,卻都被李媚娘俘虜。李媚娘沒有魅惑天下男人的法寶秘術,也沒有妖豔火辣的風騷體格,她的微微一笑就很傾城,她的淺淺一笑就很動人。如一泓春波,蕩漾在朱富貴和快活王心中。 朱富貴從小就是跟李媚娘一起玩到大的,李媚娘是朱富貴的老爹救的。
  • 有些愛,註定只會是轉瞬而逝的風景
    不管你覺得多幸福,這一廂情願終究只是轉瞬即逝的風景。03愛是這個世上最美妙的一個字。因為有了愛,所以我們簡單的人生才有了那麼多的歡喜可言。因為有了愛,所以我們燦爛的時光才有了那麼多的值得回憶的美好。人生在世,我們努力地追尋著陽光,我們認真地對待每一個人,但是我們的愛卻是見不得光的。沒有人祝福,這見不得光的愛終究只是人生的一段風景罷了。04你說,這都是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會有父母之命呢?
  • 中國第一位女西醫,愛穿男裝、不婚主義、創業先鋒,我們現在喊的...
    張竹君自己也是戰鬥力爆表,曾經寫了一本名叫《婦女的十一危難事》的書,一條一條梳理清末女性受到的壓迫和種種不公正待遇,把「女子無才便是德」罵得頭掉。她在書中大膽鼓勵女性同胞尋求自身的解放。夫吾女子之險若此,豈天生女子必與以若是之厄境乎?抑吾人自造之孽乎?推原其故,半由於男子之壓制,半由於女子之放棄。彼男子之肉,其不足食矣。——張竹君:《女子興學保險會序》女子欲求自立,望諸男子,殆無望也。
  • 《武林外史》第一奇女子李媚娘,快活王、朱富貴一生痴愛的白月光
    在《武林外史》中,白月光當屬第一奇女子李媚娘,快活王和朱富貴兩位江湖大佬,一個權勢燻人,一個富貴逼人,卻都被李媚娘俘虜。李媚娘沒有魅惑天下男人的法寶秘術,也沒有妖豔火辣的風騷體格,她的微微一笑就很傾城,她的淺淺一笑就很動人。如一泓春波,蕩漾在朱富貴和快活王心中。朱富貴從小就是跟李媚娘一起玩到大的,李媚娘是朱富貴的老爹救的。
  • 盤點散落於歷史塵埃的辛亥女傑-唐群英 湯國梨 龍濟光 鈞天 黎民偉...
    這闋詞,在革命席捲中華大地之前就昭告世人——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女子,絕對是中國近代第一場民主革命中的偉大力量,她們在歷史上被遮蔽的身影,終將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  休言女子非英物  散落於歷史塵埃的辛亥女傑  非常之人值此非常之境,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些不凡女性當是最貼切不過了。
  • 強冷空氣南下,溫暖秋日轉瞬即逝,寒冬將至,不如吃點蘿蔔燉豬肉
    強冷空氣急劇南下,溫暖秋日轉瞬即逝,山東省迎來多日降雨。山東好山好水好品平臺為您帶來最新的抗寒指南自從11月7日立冬過後,似乎秋姑娘的腳步似乎被美景吸引走的愈發遲緩,以至於冬天已到還是持續溫暖,斑斕的秋葉與天高雲淡的晴空依舊沒有褪去,這不,老天爺爺生氣之下調兵遣將,派精英強冷氣流急速南下,一股股強烈寒潮給山東省帶來了溫度的急劇下降以及長達數天的降雨。
  • 不生不滅即畢竟空
    不生不滅即畢竟空。此空具十八空。十八空只是一空。方等雲。小空大空皆歸一空。大品雲。一獨空。是名空解脫門。皆入此空不取法性四相。不受不著。不念不分別新舊內外(云云)。若心無依倚。以無所見見真佛性。以不住法住大涅槃。是名無相解脫門。是大涅槃非修非作。非自故非因。非他故非緣。不共故非合。非無因故非離。無修無得名無作解脫門。對治助道者。前道品直緣理。轉無明愛取以為明。
  • 胡列娜是第一痴情女子?她只是喜歡不愛他,比她痴情的人多的是
    不,她覺得自己根本就不能和小舞相比,小舞是唐三完美的愛人,她不是,她當初只是想通過肉體來誘惑他而已,這並不是真正的愛。她看見唐三自殺取骨,小舞獻祭的時候,她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現在還敢說胡列娜是第一痴情女子?她喜歡唐三,卻始終都不曾離開武魂殿,甚至還為了比比東去求唐三,別誤會,小編並不是要指責胡列娜,反而覺得胡列娜做得很對,武魂殿是養大她的地方,比比東更是待她如親女兒,她理應要站在武魂殿這邊,可謂是有情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