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美國總統老特要求G7成員國到美國開會的消息一度令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瑟瑟發抖。
因為別的國家可以以路途遙遠、水土不服為理由拒絕參會,但特魯多是沒有理由的,所以只要他只要還有一口氣,就必須到場。
但對於一個相當於美國第51個州的國家而言,加拿大親切得像門口的旺財,完全體現不出美國的超級大國的「大氣」。作為會議東道主,老特要的雖然不是那種萬國來潮的「恢宏」,最起碼也是傳統盟友的「眾星捧月」,像德國、法國這樣的歐盟國家說什麼也得來,日本就更不用說了,就是遊也得給我遊過來。
但默克爾輕描淡寫地表示:老娘沒空,愛誰去誰去,反正老娘不去!
當然,為了不讓老特太沒有面子,默克爾還是客套地表示不是不給你面子,實在是疫情太嚴重,根本就不適合去開會呀。
這讓老特非常尷尬,畢竟德國的疫情嚴重與否不要緊,美國的疫情可真是要了命,而且當前的黑人騷亂早已席捲美國全境,美國各地處處都是美麗的風景線。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議能不能勝利開完不重要,自己的老命要是先給搭進去了實在太不划算,所以默克爾選擇了閃人。
而默克爾說「不」,最大的影響就是給其他國家開了一個「壞頭」,畢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歐盟名副其實的領袖,默克爾一直試圖帶領德國弱化甚至消除美國的影響力,哪怕藉助俄羅斯的力量也在所不惜,而這樣的勇氣無疑是其他早就對美國不爽的國家的標杆。
鑑於默克爾的拒絕實在太過要命,所以老特罕見地選擇了妥協,將本來計劃6月份舉行的G7峰會推遲到9月份舉行。畢竟到時美國的疫情也沒那麼嚴重了,騷亂可能早已被鎮壓下去了,在那美麗的金秋九月,大家再一起到美麗的美利堅開會好嗎?
但既然拒絕了美國一次而且屁事沒有,默克爾為何不再拒絕一次呢?畢竟拒絕一時爽,一直拒絕一直爽。
而除了默克爾,其他G7成員國似乎也對老特「非要當面說」的理由深惡痛絕,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有什麼事說不清呢?
不過他們似乎並不能理解老特,因為老特從來就不是只想開個團結和勝利的G7峰會,他想要的,是那種號令天下,唯我獨尊的感覺,感覺懂嗎?
所以老特表示,等到9月份大會召開,除了G7成員一個都不能少,還要邀請俄羅斯、印度和韓國參會,把朋友圈擴大成G10峰會。總之一句話,不要對的,只要貴的;不求意義大,但求成員多。
而面對「無理取鬧」的老特,其他國家會如約而至嗎?靜夜史認為:
德國肯定不會去,因為某種程度上說和俄羅斯走近的德國已經和美國撕破臉,反美已經是德國的工作和生活;
法國也不會去,雖然有藉助美國力量至制約德國的戰略考量,但被美國召之即來必然更損害法國的自尊,且極端不利於法國體現大國地位,所以法國大概率不會去;
英國肯定去,作為美國的跟班小弟以及遠房親戚,英國一直在藉助美國的力量制衡歐洲,成功脫歐後更是不得不緊抱美國大腿,所以英國必然「召之即來」;
義大利可能去,作為見風使舵的典型代表,義大利最大的立場就是沒立場,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自身難保時,義大利請求我們支援,情況好轉後又轉舵美國。參加峰會某種程度上說是義大利向美國表忠心並實現所謂救贖的重要手段,所以義大利可能去;
日本必須去,日本最大的選擇就是沒有選擇的資格,作為美國在事實上的殖民地,美國就是日本的天。所以面對老特的召喚,日本不僅要去,而且還要盛裝出席;
加拿大已經去了,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為美國邊上的國家,特魯多能在老特話音未落時就趕到現場,所以在G7成員國中,加拿大是最能緊跟美國步伐的國家;
俄羅斯可能不去,當年將俄羅斯從G8峰會中踢出來,現在又讓俄羅斯滾回去,俄羅斯雖然急於收穫西方國家的認可,但真的有這麼賤嗎?而且,美國什麼時候對俄羅斯有過真心?讓俄羅斯去不過是為了面子罷了,所以普京可能不會配合老特表演;
印度很想去,作為有聲有色的超級大國,印度急於在任何一個領域證明自己,此前莫迪萬裡飛赴巴黎充當G7峰會背景牆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既然老特這麼給面子,印度哪有理由錯過?
韓國不能不去,G7成員非富即貴,能夠被峰會選中是宇宙大國韓國的莫大榮幸,而且文在寅剛剛取得了國會選舉的壓倒性勝利,用意氣風發來形容毫不為過;再加上韓國與日本國情相似,面對美國的召喚也不敢不從。
可以說,所謂的G10峰會不過是美國為鞏固霸權地位而進行的所謂政治表演罷了,但越是這樣的豪華陣容,就越顯得美國霸權主義的力不從心。
而且,從G10峰會難以全部到齊的尷尬情況來看,這樣的表演大概率也是虎頭蛇尾的結局。老特想要凸顯美國的國際影響力進而為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造勢的小算盤,怕是難以如願以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