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26日表示,銀保監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金融機構監管的重大決策部署,依法整肅市場紀律,淨化金融生態,使金融風險由發散轉向收斂,進一步提升了金融穩健性,中小銀行整體運行平穩,流動性充裕,風險可控。不過他依舊強調,今年以來,中小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承壓,部分機構信用風險持續積聚,風險處置任務較重,個別機構面臨一定的流動性緊平衡壓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國134家城商行資產總額38.1萬億元,負債總額35.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2.49%,撥備覆蓋率147.65%,資本充足率12.65%。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資產總額39.1萬億元,負債總額3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4.9%,撥備覆蓋率107.4%,資本充足率12.2%。
上述負責人表示,銀保監會將中小銀行風險處置化解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決策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壓實風險處置責任,凝聚多方合力,不斷完善處置政策,創新探索處置方式,推動高風險機構處置工作持續推向深入。過去一年,平穩有序處置了包商銀行等高風險機構,穩妥化解中小銀行局部性、結構性流動性風險,強化市場紀律,防範風險蔓延。此外,2019年還處置完成109家高風險農合機構,高風險機構數量穩步下降。
針對城商行的風險問題,銀保監會堅持分類施策和標本兼治,通過壓實各方責任,持續推進城商行在深化改革中化解風險。一方面,針對不同機構的風險程度和風險特徵,指導銀行「一行一策」制定風險化解方案,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多措並舉化解風險。推動銀行落實主體責任,通過加大不良處置力度、及時補充資本等措施提高風險抵禦能力。支持銀行引入優質的戰略投資者,改善治理結構。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構進行市場化兼併重組等。另一方面,督促城商行堅守定位,聚焦主責主業,以持續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引導銀行服務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沉服務重心,培育核心競爭力,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優化股權結構,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機制。鼓勵加大資本補充力度,優化資本結構,增強資本實力。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內控管理,培育審慎經營文化。
針對農合機構的風險問題,銀保監會按照「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穩中求進、真實有效」的處置理念,堅持各方參與、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多措並舉、分類施策:一是推動省級政府切實承擔風險處置責任,幫助農合機構處置不良資產,給予財稅政策支持,引入合格戰略投資者,打擊逃廢債行為、營造良好信用環境。二是調動發揮好農合系統內生動力,督促指導省級聯社切實承擔轄內農合機構風險處置的牽頭責任,充分履行管理、指導、協調、服務職能,發揮好風險處置平臺作用,開展系統內幫扶。三是積極穩妥引入包括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國有資本、民間資本等各類合格投資者對高風險機構進行併購重組,引資引智引制,促進高風險機構步入良性發展。四是加強事中事後「貼身」監管。把推動高風險機構轉換經營機制、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機構堅守市場定位,優化股權結構,完善治理機制,強化內控合規管理,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上述負責人表示,銀保監會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督促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完善公司治理,服務實體經濟。壓實各方責任,切實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解決發展難題,推動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