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輕賤只為守著愛你的高貴;一場致命暗戀,來自陌生女人的來信

2020-12-18 十二點人物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在我們很少見到這樣的愛情,資訊時代,愛情就像是便利店裡隨處即可加熱的快餐一樣,方便,簡潔,但也只限填飽肚子,吃到八分就可以丟了,下一段愛情在整整齊齊地擺在櫥窗裡,任人挑選。但我們曾經也都用盡了全力愛過一個人,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拼了命地跑向他的身邊,最後卻落了個終身殘疾,從那之後,我們便再也不敢愛了,最後,我們還要安慰自己:這就是愛情的真相。

關於愛情的文學作品,早就數不勝數。而今天,我們想為大家解讀的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這部作品也是他思想轉折期的代表作。

關於茨威格,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茨威格是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傳記作家。

茨威格出身富裕,父母是猶太商人,放到現在,也算是綽綽有餘的富二代了。

17歲,茨威格就在雜誌上發表了第一首詩,從此展開了他的創作之路。

20歲,茨威格發表了200多首詩歌,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銀弦集》。

24歲,茨威格取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就擔任了《新自由報》編輯,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艾利卡埃·瓦爾德之戀》。

30歲,茨威格週遊世界,結識了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朋友,並深受影響。

60歲,茨威格完成了中短篇名篇《奇妙的一夜》《感情的混亂》,作家傳記《三大師》《與妖魔搏鬥》,歷史人物傳記《約瑟夫·富歇》《瑪麗·安東奈特》以及惟一的長篇小說《愛與同情》等作品。

茨威格去世後的100周年,他的作品重新被整理出版,在美國和日本掀起了一陣浪潮。

我們可以看到,茨威格是天賦極高的作家,得天獨厚的家庭條件可以讓他完成自己的文學夢想。茨威格有極強的語言功底,他善於表達一個對象,把筆下每個人物的細枝末節都修飾地鮮明具體。

茨威格擅長心理描寫,也正因為如此,故事才會顯得更真實。翻閱他的作品,我們都能站在人物的視角上,體會主人公的完整心境。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正是一本將心理描寫刻畫得入木三分的經典佳作。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整個故事脈絡,都是女主人公的獨白。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從十三歲開始就暗戀上了自己的鄰居作家,他們有了三次交集,甚至兩個人發生了關係,但是作家一次都沒有認出她。女人為作家生下一個孩子,但她始終沒有選擇向作家坦白。最後孩子去世了,女人心也死了,她匿名給這個作家寫了一封信,離開了人世。

所謂暗戀,即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13歲,女孩情竇初開,愛上了自己的鄰居,他形貌英俊,風流倜儻,滿腹才華。

這其實並不奇怪,我們也同樣經歷過青春期。

年少時,我們也同樣會喜歡那個籃球場上揮霍肆意的男生,在講臺桌前揮斥方遒的男生,甚至對著我們微微一笑的男生。

我們似乎很難想像,為什么女人對作家的暗戀,會這樣深刻?

女孩出身於一個貧窮的家庭,她跟著媽媽相依為命。

在這個時候,她的人生是灰暗的,無所事事,沒有希望。

而作家的驚鴻一瞥,幾乎是點燃了她的全部人生。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女孩為了作家,努力改變自己。

女孩原來不愛讀書,但自從作家來了之後,她的成績從中等變成了第一名。

同時,她知道了作家的喜好,於是她也跟著愛上了閱讀,從白天到黑夜,她讀完了了上千本書。

在偷窺作家生活後,她發現作家喜歡音樂,於是她就開始堅持不懈地練習鋼琴。

在女孩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段積極向上的感情,她為了作家默默努力,將自己變得更好,哪怕,作家一點都不知道。

暗戀本就是這樣一件美麗又酸澀的事情,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我們也曾做過這樣的事兒,為了喜歡的人而變得更優秀,只為了在頂峰相見,能夠與他並肩作戰。

作家對於女孩來說,就是生命中的一道光。

因為這道光,她敢於面對這個充滿霧霾的世界,變成了一名勇往直前的戰士。

愛你一場,便是一生一世

因為母親的改嫁,女孩搬家了。

這些年裡,女孩長大了,她變成了一名漂亮的少女,但她並沒有忘記過往,那些愛意就像是新芽一般,茁壯成長,將她纏繞得更深了。

張愛玲曾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女人拒絕了別人的愛慕,獨自一人回到了原來生活的地方,只是為了每天都能看上作家一眼。

不管是大雪紛飛,還是暴雨滂沱,女人總是站在作家的窗下,看著他帶著形形色色的女人回家。

終於,作家注意到了這個女人,他們暢聊人生,同床共枕。

女人期待作家能夠認出她,認出那個塵埃裡開出花來的小女孩,但是作家並沒有。

和作家分別後,女人就懷孕了。

她不願告訴作家,因為她深知作家不會承認這件事。

她愛他、了解他,不願讓他為難,所以選擇自己在一家環境極其糟糕的婦產醫院生下孩子。得不到作家的人,她就把孩子當成作家的化身來熱愛。

為了撫養孩子,她做起了皮肉生意。

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她的命運曾有一個轉機:一位有財產有地位的男人愛上了她,還想娶她。

倘若這個時候她同意了,將會過上正常的生活,她不需要愁吃愁穿,兒子也有了正當的身份。

但不幸的是,在一次社交場合中,她再次遇到了作家,並在作家的勾引下,不顧顏面隨他私奔。

而更可悲的是,作家這次仍然沒有認出她來,還給她過夜費。

讀到這裡,我們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為什么女人不願意告訴作家,她就是當年的那個女孩,她還為他生了個兒子?

這恰恰是茨威格的高明之處,女人的愛就像是從神壇掉落的雨水,不摻一點雜質。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這麼傻,真的甘願為了對方而隱藏自己所有的苦痛,但是這個女人做到了。

女人一直沒有告訴作家自己是那個小女孩,她希望作家自己能夠想起來,主動走到她的面前說:原來是你啊。

這對她來說太重要了,那是她人生的開端,那是她愛他全部的證明。

女人不希望自己的愛變成作家的束縛,因此他更不會將兒子的事情告訴作家,哪怕她知道只要她開口,就有機會跟作家在一起了。

在感情中,人人自私,可女人卻偏偏選擇了毫無保留地付出。

這個人世間,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我們沒有答案。

故事的結局,天各一方,兩不相忘

女人與作家又見面了,連僕人都認出了當年的小女孩,但作家還是不明所以。

他們的孩子離開了人世,這就像是最後一根稻草,終於把女人壓垮了。

在生命垂危之時,女人寫下了這一封信,一封觸目驚心的告白信,一封獨嘗愛情酸甜苦辣的信,一封關於一個人一生的信。

在這封信中,女人不斷地重複:親愛的,最親愛的,我始終愛著的你。

在這場愛情戰役中,女人看著像是輸了。

我們覺得這個女人過於痴傻,因為盲目的愛情造就了自己的悲劇人生。

但我們往往忽略的是,女人這一生,源於作家的驚鴻一瞥。

沒有遇到作家之前,她終日惶惶,哪怕只有13歲,但也仿佛是一具死屍。

因為作家出現了,她變得鮮活,有生命力,開啟了自己別樣的人生。

作家並非只是她的鏡花水月,而是她全部的滾燙人生。

她像一個戰士一樣守住了這份暗戀,面對別人的誘惑,她絲毫沒有猶豫,面對人生的困苦,她絲毫沒有退縮。

我們總以為她敗了,但事實是她勝利了。

信件的最後,她寫下了:我沒有給你留下一張照片和印記,就如你所做的一樣。從此以後,你將永遠無法認出我了。

作家忽然看到了書桌上的花瓶,從此,他看到任何女人,都會像她。

這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故事,也因此成為了驚世傑作。

當然,這種感情過於理想化,顯得有幾分荒唐。

但是在這個女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人敢愛敢恨的樣子,看到了一個人一腔孤勇往前衝的樣子,看到了一個人堅守自己的內心的純粹樣子。

當我們堅持一種信仰,必然會多了一份孤獨。

但人生精彩之處便在於此,我們做好選擇,義無反顧得走下去,必然會看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曾有過女孩和作家撞個滿懷的一天。

在那一天,我們心跳如鼓,我們明白了愛與被愛。

茨威格寫下這封信,也許是為了告訴自己,也是為了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這一天,那是你愛情和夢想的起始點,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的故鄉和遠方。

當我們累的了的時候,不妨停下來回頭看看,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出發。

希望讀到這裡的你,都能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暗戀一個人,半是蜜糖半是傷
    茨威格十分了解女人的內心,他所寫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文章字數不多,但卻將一個女孩暗戀的一生描寫的淋漓盡致,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愛都包含在了信裡。愛意呼之欲出,但卻在見到心愛人以後又深深的藏在心裡,再也沒有誰能夠將暗戀的心思描寫的如此準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暗戀,只是一場獨角戲
    昨天又讀了一遍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篇小說是茨威格的名篇,故事線特別簡單,但每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慨。小說裡對人物的心理描寫特別細膩,濃烈的情感常常讓人忍不住產生共鳴,這個女人,從情竇初開的少女時代,直至生命的終結,用一生的時間,演繹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暗戀,一場從頭到尾只有一個人的獨角戲。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先愛自己 後愛別人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整體篇幅不長而人物集中,情節不算複雜但結構足夠精巧。一個即將孤獨死去的女人,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自己的心上人輕輕訴說著她的愛與她的一生。「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高爾基如是說。
  • 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與你無關
    不知道為什麼而愛,說不出愛對方哪裡,但就是愛了,甚至願意付出一生去等待一個可能不會有結局的夢。 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便是講述了一個這樣一個用一生去愛一個人的故事。 或許是因為當時的陽光正好,而陽光下的他剛好出現在她的面前,所以她就這麼義無反顧的喜歡了他一生。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但真的與你無關
    這使他對這封陌生來信的內容產生了好奇。「你,與我素昧平生的你!」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這個為了他付出了一生愛情的女人要用這樣一個稱謂來稱呼這個男人,直到讀完整篇小說,我才恍然大悟。你只見過那個卑微而害羞的我,卻從未見過那個懷揣熾熱愛意的我。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從來都是我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
    0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創作的短篇小說,極具富有代表意義。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人生中的最後一刻,對一個作家坦露出自己一生對他的愛慕之情。在兩個人經過了三天時間的纏綿,對方已經把這個陌生的女人,當成是生命之中的一場豔遇。可是,這三天的時間,對於這個陌生的女人卻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因為這三天時間的纏綿,這個陌生的女人懷上了對方的孩子。
  • 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演:當茨威格遇上中國戲曲
    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演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姜婉茹 攝在本次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上,也有不少戲曲節目上演。11月19日,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西昌聽濤小鎮演出,劇本對茨威格同名小說詩意朦朧的古典文學改編 ,收穫了一片好口碑。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情裡,輸得最慘的,總是用情至深的那個
    __《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人的一生有時候很短,短到只夠愛一個人,人的一生有時候很長,長到用一生也忘不了一個人。愛情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它很偉大,有的人為了心愛的人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它很卑微,有的人連正視心愛的人的眼神的勇氣都沒有。
  • 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因為深愛,所以不糾纏不打擾
    暗戀一個人,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悄悄的守著對一個人的喜歡和在意,因為對方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而心跳不已,那種小小的甜蜜,會讓人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可暗戀一個人,卻又是痛苦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盡頭,不知道哪天才能等到對方回頭一個會心的微笑,只能等著盼著,牽掛著忐忑著。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茨威格對和平渴望,也是最痛切的控訴
    他的作品多以人物的性格塑造以及心理刻畫見長,特別是對女性主題描寫生動,而被譽為「最了解女人的小說家」。其代表作主要有《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心靈的焦灼》等。其中《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是他較為典型的一部以女性口吻所寫的作品,自面世就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從此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最可伶的不是陌生女人,而是作家R先生
    而我是有自尊心的,我要你一輩子想到我的時候心裡沒有憂愁,我寧可獨自承擔一切後果,也不願變成你的一個累贅。我希望你想起我來總是懷著愛情懷著感念,在這點上我願意在你結交的所有的女人當中成為獨一無二的。可是當然了,你從來也沒有想過我。你已經把我忘得一乾二淨__《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兩個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以後可以變得完美,這也許就是愛情吧。
  • 史蒂芬·茨威格:最極致的暗戀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來自專輯通識日曆暗戀這個詞,似乎總是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相關。不在乎對方是否知曉或回應,這種「我愛你,與你無關」的情感,在美好之餘也往往會讓人感到惋惜與悲切。
  • 三個女人一臺戲 當代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亮相申城
    圖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演出照一把紅色雨傘,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一部清麗婉約的越劇,昨晚,由茨威格小說改編的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長江劇場上演,並將參與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這部由南京越劇團帶來的劇目,講述了一個陌生女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飽蘸一生的痴情,寫下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作家袒露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的故事。此前,徐靜蕾曾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為電影版,孟京輝曾將之改編為話劇版,這次,相關題材被搬上戲曲的舞臺。越劇版在原著基礎上,選取不同的視角敘述故事。原著裡的白玫瑰化作紅雨傘,使靜態的講述流動起來。
  •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太愛一個人,註定是場災難
    用「你已春光搖曳,我仍一生舊雪」來形容《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一生毫無回報的愛情再合適不過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2005年被徐靜蕾改編成了電影,比起原著的內斂和讓人壓抑的隱忍,電影作為一種表現藝術,讓這個原本只活在書中的女人,在電影的畫面裡真真切切地表現了出來。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最好的愛人方式,就是我愛你與你無關
    06年,徐靜蕾自導自演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映,豆瓣評價7.5分。很早之前,我就看過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那時完全無法理解女人的選擇,只願自己此生不要成為這樣的人。可近十年後,我再看這部作品,感悟心情完全不同。這個女人真的卑微嗎,現在來看,還真不是。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飛蛾撲火的虐戀背後,是男權主義的傲慢
    若干年後,這位女人在社交場合再次遇到那位作家,便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嫁給一個鰥夫官員、脫離底層生活的機會,再次委身於他。而他仍然沒有接納她進入自己的生活。失望的女人在兒子不幸去世後,寫下一封長信,幽怨纏綿地傾訴了一生對作家的愛怨糾結,在確認自己即將離世的時候,寄給作家。
  • 《似水年華》|一生只愛一個人,是好還是壞?
    齊叔為了一個心愛的女人,一生守在烏鎮。在那個晴耕雨讀的書院在期盼與等待中過完一生。說一生只愛一個人好的一方,會說你看齊叔的生活啊,心中有愛日子有寄託,心裡話有人聽,這讓柴米油鹽的日子如烏鎮的水,波瀾不驚,卻溫暖祥和。這樣的生活多好。說一生只愛一個人不好的一方,似乎更愛拿齊叔做論據。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上一個永遠也得不到的男人,值得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謝謝原圖作者)本文作者:鍾茉莉01前幾天,看了徐靜蕾和姜文主演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陌生女人從十幾歲就愛上了同住在一個大院裡的風流作家,她那時也許不曾想到,自從愛上這個男人後,後半輩子真的會「除卻巫山不是雲」。他到底好在什麼地方呢?那一屋子的書,那彬彬有禮的紳士風度,那混跡上流社會的高貴身份…是的,這個男人確實與眾不同。
  • 以「陌生化」的藝術魅力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文本 陌生化牽制著讀者要不斷地深讀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作為主人公的「我」又是一個「陌生的女人」,這個「陌生的女人」不僅對R先生來說是陌生的,對讀者而言也是陌生的,讀者從題目中便感知到了一種陌生化的存在,從而激發出濃厚的閱讀期待。小說講述了一個女人痴情於一個男人十幾年不曾改變,最後為此情而死,而男主人公卻不斷地將女主人 公遺忘。
  • 一個純粹、熱烈、驕傲、決絕的女人,用盡她一生,這樣愛一個人!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無論是茨威格的小說,還是徐靜蕾的電影,這個故事都讓我不堪忍受。一個純粹、熱烈、驕傲、自尊、決絕的女人,用盡她一生,這樣愛一個人。這種愛,在認清二者的不可彌合之後,可以剝離客體,不是為佔有,不是為偶爾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