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的菲爾普斯在奧運會上狂攬五金,
科比38歲依舊為湖人王朝奮戰,
丘索維金娜造就傳奇,
43歲在雅加達亞運會摘得女子跳馬銀牌。
那麼問題來了,
怎麼別人家的運動員,
一個個都奮鬥到了「暮年」呢?
當今歐美體壇,老當益壯的將才可謂屢見不鮮,很多運動員年過40仍是江湖上的傳說。而在中國,超過30歲的運動員,無論在哪一項運動領域裡,都十分鮮見。
瞎說?那就來看看裡約奧運會時的運動員數據吧。
別說對標歐美了 ,就連日韓……我們在老將的出賽率上都差著呢。有人說,我們中國培養人才迅速,不需要運動員奮鬥那麼久!是是是,您說的對!
一篇2001年發表的學術論文談到,我國要培養一名奧運會金牌運動員大約需要投入2000萬元人民幣。而單就運動員而言,也沒人希望自己付諸的一切努力只能奮鬥一場比賽吧?
中國桌球在國際乒壇上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然而乒壇元老許紹曾說:「中國桌球運動員的平均運動壽命,在世界上是最短的。」
瑞典老將「乒壇常青樹」瓦爾德內爾以一己之力對抗國乒6代選手,蔡振華、江加良、劉國梁、王皓都曾與他對弈。要知道,劉國梁20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掛牌當教練了。
而在體操項目上,國外的女選手一般能練到20-25歲,我國的女選手大多十七八歲的年紀就開始光榮退役了。因此,1997年國際體聯提出的「奧運會女子參賽最低年齡改為16歲」的規定對其他體操強國並無多大影響,卻給了中國體操界當頭一棒:許多運動員因年齡不滿16歲,而沒有資格參加比賽。
由此可見,我國存在著較嚴重的優秀運動員職業壽命短,退役過早的問題。這背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傷病。
很多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意外受傷,由於損傷恢復周期過長,導致了競技水平下降,因此無奈選擇了退役。像「前交叉韌帶」這類損傷,一旦發生輕則缺席幾個月訓練和比賽,重則報銷整個職業生涯。尤其是關節腔內血供較差的部位,上面的微血管比較少,傷後恢復尤其緩慢。
如何才能儘快恢復、早日回歸賽場呢?除了運動員本身超人的體質外,更重要的是科學恢復——功能訓練和康復治療。
近期,NBA和GE醫療集團合作開啟了「運動醫學與骨科的合作」,共提交了70項注重於肌腱病的自然病史診斷、治療和預防提案,或將被採納的有6項,其中就包括富血小板血漿注射(PRP)治療。
▷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有機會使用嗎?
PRP對於大部分關節腔內的軟組織損傷(關節軟骨、韌帶、滑囊等)和一些由於位置特殊,久難痊癒的肌肉、肌腱、骨骼損傷,都有比較好的效果。這種治療效果是不分職業運動員或普通人的。
治療師抽取患者自己的血液進行離心,藉由超聲設備判斷患處情況和注射位置,並完成注射,後續再配合一些康復動作,就能使PRP更快地發揮作用。
1月17日(本周五)9:00-14:00,馮磊醫師將在嘉頤天和門診(弘道診所北四環店)出診PRP注射!
嘉頤天和門診(弘道診所北四環店)提供預約制PRP注射服務。欲獲詳情,請立即致電24小時預約電話:186 1835 9871 或掃描以下「弘道預約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