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學藝,龍宮得寶,銷毀生死簿之後,天庭要徵剿花果山。但是,太白金星建議,不如把孫悟空招到天上來,給他個小官兒做做,收了他的心,這樣既能避免猴子日久生事,也算玉帝招賢有道。
就這樣,孫悟空上天做了官,不過官不大,只是個弼馬溫。
孫悟空做了官後,倒是盡心盡責,白天該餵就喂,晚上還繼續添野草,僅僅半個月多,他就把天馬養得膘肥體壯。後來,得知弼馬溫只是個小官,孫悟空大怒,一路打出御馬監,從南天門下去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奇怪:天上神仙都會飛,為什麼還要再養馬呢?養馬有什麼用呢?
有人說,天馬是用來吃的。
如來心降服孫悟空後,玉帝邀請眾神,安排筵席,感謝如來佛。筵席上,有一道菜,就是「龍肝鳳髓」。而這裡的「龍肝」,不是真的取自於龍,而是天馬所化之龍。白龍馬到西天后,就是推到化龍池裡,才變成龍。
但是,我始終認為,龍肝鳳髓不是具體的菜名,而是泛指美食。
包括玉帝的座駕是「龍車鳳輦」,這裡的龍鳳也不能硬翻譯為龍和鳳。龍車鳳輦,就是泛指帝王的座駕而已。而且,這裡的龍鳳還有性別之分。男性用龍,女性用鳳,比如女兒國國王,讓唐僧乘坐他的車子時,就說「佔鳳乘鸞」。
我個人認為,天庭養馬有兩種可能。
其一,天馬是低級神仙騎用。
天上神仙眾多,不是每一個都厲害,也不是每個神仙都有自己的坐騎。高等級厲害的神仙,可以有自己的坐騎,比如太上老君,他有青牛。再有一些神仙,可能就是直接駕雲或者祥光等。
但是,低級的神仙怎麼辦呢?估計只有騎馬了。
孫悟空剛學騰雲時,連扯七八個跟頭,半天才飛七八裡路,而且高度也就幾丈。說是騰雲,倒不如說是爬雲。低級的神仙,大概和孫悟空初期類似,這樣的騰雲駕霧顯然不夠。
可是天庭很大,有時候大家又要去遠地方,那麼怎麼辦呢?配車吧!天馬,就相當於中層或者基層幹部配的車一樣。
央視西遊裡,倒是有這樣的鏡頭。長官來查看孫悟空的工作,猴子不理他,然後此人就騎馬去找玉帝報告了。
我們看作者描述,天馬都是「四極大宛,八駿九逸,千裡絕群。此等良馬,一個個嘶風逐電精神壯,踏霧登雲氣力長。」顯然都是好馬良騎。而且從最後一句來看,這些馬突出了能奔善跑,似乎的確是用來騎的。
這些低級神仙,會是哪些人呢?
推測應該有天兵天將。畢竟,他們難免要打仗。打仗時他們不會駕雲,或者說駕雲本領低,又沒有坐騎,總不能都跑步跟著哪吒、李天王吧?一些稍微高級一些的將領,應該會配備天馬。
這其實很好理解,畢竟天庭都是人間朝廷的映射,天兵天將也是人間將士的反應。軍隊裡有騎兵很正常,將領騎兵也正常,雖然是天兵,可總不能讓他們騎著老虎、獅子等野獸,他們也沒這個能力。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天馬只是寵物,誰的寵物,玉帝的寵物。
玉帝出行不用騎馬,但是人家養一些馬也很正常。別說玉帝,就是現在有錢人,有了名車豪車,一樣會養馬玩兒。我記得相聲大師于謙,就很喜歡養馬,而且還不止一匹馬。
之所以有這兩種猜測,是因為天馬不多。
事畢,木德回宮。他(孫悟空)在監裡,會聚了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查明本監事務,止有天馬千匹。
只有一千匹馬,用來給天兵天將中的一些將領,或者給低級神仙,這些足夠。即便是玉帝寵物,也足夠了。
正因為天馬數量不多,所以說是天庭的騎兵配備,恐怕不妥。天庭動輒出動十萬兵馬,軍隊應該更多,如此多的軍隊,只有一千匹馬,那就顯得太少了。天庭又不缺錢,若是要配備騎兵,至少也得弄一萬匹馬。
其實,讀者大可不必「刨根問底」。若是從劇情上來看,應該是作者故意這麼設計的。
一方面,古代養馬的確會用到猴子,據說可以避免馬兒生病,尤其是馬瘟。所謂「弼馬溫」,其實諧音就是「避馬瘟」。所以,讓猴子去管理天馬,無非就是玩了個歷史梗。後世還因此作「猴子在馬上」的雕塑、繪畫等,寓意「馬上封侯」。
另一方面,作者為了情節才如此設計,讓孫悟空兩次做小官,這樣激怒於他,所以他後面只想著成為做齊天大聖,這是為劇情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