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溫網或將在24小時內正式宣布取消,這將是今年正式取消的第一項大滿貫,也是溫網自1945年來首次非人為因素取消。
原本法網結束3周後就進行溫網爭奪。從法網紅土場跨越到溫網草地賽場,時間短跨度大,歷史上能在一年內實現法溫並蒂的球手少之又少,做到的都是超級巨星中的巨星。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認識下。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下為什麼連拿法網和溫網的難度那麼大。
職業網球賽場目前共有硬地、紅土、草地3種球場。從場地性質來說,紅土場和草地賽場差別最大。紅土土場球落地時與地面有較大的摩擦,球速較慢,彈跳高度常能過肩,球員有充足回球時間,很難在短時間結束戰鬥,可以說紅土場相當考驗球員的移動能力和體能,以及上旋球技術的應用。
草地球場特點則恰好相反,球落地時與場地的摩擦小,球的反彈速度快,還有各種不規則彈跳,因此對球員的發球、靈敏度、瞬間啟動衝刺能力、截擊技術和切削技術應用等要求非常高。
兩種涇渭分明的場地,想同時取得好成績對球員來說特別困難,而要連拿法網和溫網更是難上加難。
在2015年之前,法網溫網還僅僅是相隔兩周周,對球員的體力和迅速調整的能力要求更高。公開賽歷史上有6位男子球員完成了全滿貫偉業,能完成法網+溫網背靠背奪冠壯舉的卻僅有4人。歷史上只有羅德-拉沃爾(1969年)、比約博格(1978-1980年)、納達爾(2008、2010)和費德勒(2009)做到過。
澳洲網球名宿拉沃爾是公開賽年代初期最偉大的球星。老先生是歷史上唯一的年度全滿貫球員,而且是在1962年(公開賽年代前)和1969年兩度實現了年度全滿貫。
當時的比賽還沒有搶7制,因此每盤比賽理論上都是長盤。拉沃爾先生在1969年法溫並蒂過程中打了4個長盤(非決勝盤),其中在溫網半決賽和美國著名黑人球星阿瑟阿什較量中,拉沃爾在第三盤是以9-7才艱難取勝的。
在法網決賽,拉沃爾戰勝了同胞老對手肯羅斯維爾,而在溫網決賽中他以3-1戰勝了同樣來自澳大利亞的紐康比,成為公開賽歷史上第一個連拿法網和溫網選手。
瑞典人比約博格是拉沃爾之後的又一個超級巨星,他用超出時代的強力上旋正拍徵服了紅土場並統治了草地球場。
比約博格在1978年—1980年,連續3年實現了法溫並蒂,創造了空前絕後的記錄。博格能完成如此驚人成績也是得益於他在法網的超強統治力,讓他能有更多能力來到溫網釋放。
博格在第一個法溫連冠的1978年法網中,不僅一盤不丟拿下法網,在21盤比賽中打出6個6-0,6個6-1,僅丟32局;同樣在1980年法網中,博格也是一盤不丟僅丟38局。也正是法網如此輕鬆,才讓瑞典人能在溫網經受了各種考驗。在1979年和1980年溫網決賽,博格都是苦戰5盤才涉險過關,其中1980年溫網決賽更是被認為是2008年溫網決賽之前網球史上最偉大比賽。
由於1990年代紅土高手極端偏科現象,多數球迷都不相信納達爾能夠在溫網奪冠。紅土之神通過他不斷努力,打破了人們對他的慣有印象。納達爾在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年打進決賽,可惜都輸給了費德勒。
2008年西班牙人捲土重來。他在法網一盤不丟拿下4連冠,氣勢洶洶來到溫網。溫網決賽,納達爾在網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對決中,經過幾次雨停和浪費賽點的煎熬後,終於在長盤打破了費德勒對溫網的統治,拿下了個人第一個溫網冠軍,首度背靠背拿下法網和溫網。
2010年,納達爾再次在法網一盤不丟奪冠,並在溫網經過第一周的連續5盤大戰考驗,第二次實現連拿法溫。
瑞士天王費德勒和納達爾互相間在2006年和2007年破壞了對手連拿法溫的美夢。不過在2008年,紅土之神率先打破了規律,趕在瑞士人之前實現了法溫背靠背。
2009年對費德勒來說本是極端艱難一年,硬地場上被85三傑連續撂倒,來到紅土場又是納達爾和德約搶盡風頭,沒想到在法網卻否極泰來。德約和納達爾早早出局,費德勒經過了連續5盤大戰的考驗,在決賽中完勝瑞典人索德林,實現了他的法網夢。
來到溫網,費德勒在決賽中和老對手羅迪克經過5盤大戰,在長盤決賽中16-14拿到了個人第十五個大滿貫冠軍,一舉超越了桑普拉斯,也成為了第四位能夠連拿法溫的球員。
德約科維奇是三巨頭中唯一沒有實現法溫並蒂的,他最接近一次是在2015年,可惜的是世界第一在法網決賽中爆冷不敵瓦林卡。另外一位金滿貫選手阿加西也曾在1999年中有望實現法溫背靠背,但是在當年決賽中完敗在桑普拉斯拍下。
對德約科維奇來說,法溫並蒂不是他在意的目標,但是對他的球迷來說或許是個遺憾,畢竟職業生涯有各種硬核的數據,卻沒有能在這一項小記錄上追上另外兩巨頭。
德約還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實現法溫並蒂嗎?各位球迷朋友們有何高見不妨發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