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瓶美酒背後,都是一處絕美的風景。這便是對美酒產區的最佳描述。
這美景,要麼基於自然界的絕美風光,要麼基於厚重的人文歷史,或者是兼而有之。對仰韶產區而言,就是兼而有之。
仰韶獲得「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的時間是2019年10月18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上。半年多來,仰韶酒業由此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但是她不負眾望,在產區概念引領之下,始終走在豫酒振興前列,不斷創新思維,開創嶄新局面。
自去年黃河文化戰略的提出,讓踏訪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文化故事,瞬間成為一種時尚。
6月3日,與幾個朋友一起,冒著40度的高溫,直奔5000年前「星空下的村落」,探訪黃河岸邊的大河村遺址。
之所以稱為大河村遺址,是因為這個地方,處於黃河岸邊,距黃河約7.5公裡,而自古以來,作為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又有大河之名。
踏訪「星光村落」大河村遺址
我們從鄭州市區出發,沿著中州大道一路向北,快到連霍高速時,向東一公裡,便到了大河村遺址。
隨著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快速發展,都市區已快速逼近大河村遺址,很可能不久的將來,跨過黃河進入平原新區,而5000年前的星光村落,將成為一個最古老的「都市村莊」。
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64年,大河村文化遺址,是被考古學家偶然發現的,這是一個包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時期文化等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
如今,作為「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國家旅遊線上的重要景觀,大河村遺址早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作為中國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已於2017年躋身「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俱樂部」。
雖然這是第一次去大河村遺址,但是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知道其出土的經典代表——彩陶雙聯壺了。也是自從那時起,對大河村遺址文化的膜拜,便在心中冉冉升起了!
有關雙聯壺的功能、用途,據考古專家推理,可能是氏族首領、長者,在氏族結盟或重大活動時,對飲用的酒具,或鑑於當時人類正向一夫一妻制過渡,有可能是新人喝交杯酒的「合巹杯」……
彩陶坊天時日月星的文化源頭
一進大河村博物館大院,陳列在院落周圍的,惟妙惟肖的仰韶先民群塑像,穿越時空,一下子把我們帶入了3300多年前的這個「星空下的村落」,帶著膜拜的心,感受仰韶彩陶藝術魅力,靜靜地用心去與仰韶文明,與仰韶先民對話。
走在博物館裡,50平米超大豪宅、精彩絕倫的雙連壺、白衣彩陶缽、彩陶盆等仰韶彩陶等,驚豔了所有人的雙眼,撩動了所有人的心弦,如此美好的古老文明的呈現,遠古文明的呼喚,震顫這每一個人的內心。
此外,更讓人震撼的是,從大河村遺址裡,發掘出了大量帶有日月星等彩陶紋,而這些天象紋的文化遺存,作為有力的佐證,一下子把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史,推到了5000年前那個遠古時期。
站在大河村遺址這片熱土上,可以想像的是,浩瀚星空下,在仰韶先民手中,日月星辰幻化成了太陽紋、月亮紋、星座紋、彗星紋等星象圖案,並燒制出絢麗的彩陶,表達了出了自己的膜拜與對自然的敬畏!
精美絕倫的日月星等彩紋,代表了中國彩陶文化最絢爛的華章,雖然歷經千年,但是其藝術魅力依舊讓人嘆為觀止。
據考古專家考證,大河村的仰韶先民們,或許已經知曉一年12個月、一月分為三旬。出土的陶缽上有的繪有一圈12個太陽,有的1個月亮紋分上、下兩個半圓,中間是滿月。
而大河村遺址彩陶上的日月星等天象紋,實錄了生活在黃河岸邊的仰韶先民,對天地的認知,對天文的研究,和對自然的崇敬。
不難發現,仰韶先民通過製作的彩陶,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溝通天與地、人與神、社會與自然的重要功能,閃耀著華夏文明最初的曙光。
後來,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彩陶片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最為豐富的天文學實物資料,比殷商甲骨文上的記載早2000年左右。
靈動的東西,總有無窮的生命力,而彩陶文化便是其中一個。7000後的今天,讓仰韶先民們想不到的是,作為傳承創新仰韶文化的「旗手」的仰韶酒業,在文化賦能實現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下,通過仰韶彩陶文化、仰韶酒文化的創新,並植入了現代文化的元素,研發出了仰韶彩陶坊系列產品。
緊接著,為了躋身白酒高端市場,有產業理想的仰韶彩陶坊,大破大立的創新,再次進行了華麗「裂變」,2018年8月,由彩陶坊天時裂變出的「彩陶坊天時日月星」,在鄭州正式上市。
而彩陶坊日月星,除了是擁有品質的快消品外,還是一件有顏值的、讓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
而彩陶坊天時日月星巧妙的日月星創意,就源自大河村遺址的日月星彩紋,讓廣大消費者在品飲陶香美酒時,瞬間跨越時空,與仰韶文明對話的同時,在欽佩和爽意中,感受仰韶先民的藝術智慧。
與預想的一樣,在仰韶酒業的匠心運作下,彩陶坊天時日月星一進入市場,迅速生成一種時尚,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瘋狂追捧,成就了中國酒圈裡的「彩陶坊現象」。
大河村遺址的日月星給了仰韶酒業以文化力量,而仰韶酒業則通過文化創新賦能的途徑,賦予了仰韶文化以新的生命,並得以廣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