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們大家拍照片,總會擺出各種好看時尚的poss來,但是在在很多年以前,我國沒有與國際接軌之前,大家也沒有這麼的「潮流」,那時候拍照大家大部分時候會擺出一個「V」字的剪刀手,那麼剪刀手這個手勢是怎麼來的呢,很多人都不知道,說起剪刀手的來歷這可大有「來頭」。
「V」的意思是vitory,就是勝利的意思 ,英語勝利:victory,法語勝利:victoire,荷蘭語勝利:vrijheid
"V」這個字母一開始並不是一剪刀手的形象出現的,在二戰時期,歐洲各國淪陷在納粹的鐵蹄之下,當時的比利時司法部長和英國廣播公司在廣播中建議人們,不要放棄希望,在德戰區到處書寫「V」,用來團結民眾,鼓舞人心,同時可以帶給德國納粹心裡壓力。幾天之間,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和其他城市的建築物上,大街小巷的牆壁上、樹幹和電線桿上、影劇院裡,"V"字無處不在,甚至在德軍重兵把守的兵營,崗樓和納粹軍官的住宅裡,也出現了被視為不祥之物的"V"字,攪得德國法西斯佔領軍心神不寧。後來,"V"字不脛而走,傳入歐洲各淪陷國。由於它形式簡單明了,很快流傳開來。朋友們見面,伸出食指和中指,打"V"字,代替其他一切招呼。用這種無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願,成為當時一種時尚。
1941 年,時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在一次演講中第一次使用了剪刀手,表達必勝的決心。從此以後,人們見面都要心照不宣地擺一個剪刀手造型來暗示勝利將要到來。
在那樣黑暗的年月中,剪刀手不僅給反法西斯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同時也如四面楚歌一般一步步擊垮著納粹的心理防線。也就是這時,剪刀手才深入人心。政客們也從此在頻繁的公開亮相中使用剪刀手。
原來剪刀手是邱吉爾在二戰打德國時候發明的,太喜感了。
因為剪刀手拍照比較簡單俏皮。所以大家會喜歡,那麼大家在拍照的時候會不會喜歡用剪刀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