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在寧波北侖的奧運備戰進入到了衝刺階段,而昨天,中國女排對人員再次進行了縮減,川籍國手張曉雅、處於傷病康復中的楊珺菁,以及主攻劉晏含、二傳姚迪和自由人陳展被調整出國家隊。郎平將帶領剩餘的15名隊員繼續備戰,最終還會有3名選手被調整離隊。
中國女排在寧波北侖的奧運備戰進入到了衝刺階段,而昨天,中國女排對人員再次進行了縮減,川籍國手張曉雅、處於傷病康復中的楊珺菁,以及主攻劉晏含、二傳姚迪和自由人陳展被調整出國家隊。郎平將帶領剩餘的15名隊員繼續備戰,最終還會有3名選手被調整離隊。
值得一提的是,張曉雅的離開,意味著出徵裡約的中國女排沒有川籍國手,這也是自2004年後,中國女排連續三屆奧運會無川將。
絕對實力欠缺,遺憾離隊
年初,中國女排公布了集訓名單,川將張曉雅進入了郎家軍,當時,這個消息對於四川排球圈來說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畢竟,無川不成軍已是中國女排的鐵律。從「五連冠」的輝煌時期,中國女排就暗藏了一個驚人的鐵律:每一支世界冠軍隊伍裡都有一名川籍國手!1981年,中國女排第一次登頂世界盃時,那時的隊伍裡有張蓉芳、朱玲和梁豔,張蓉芳和梁豔是成都人,土生土長的川妹子,朱玲是重慶妹子,但那時重慶還是四川省的地盤。1985年,世界盃第一次衛冕時,隊裡的川妹子換了一撥:梁豔、巫丹。2003年,中國重奪世界盃冠軍時,那時的隊伍裡只有一位川妹子——陳靜。
2015年中國女排在日本奪得世界盃,時隔11年重奪世界冠軍,這支隊伍裡有張曉雅。作為世界冠軍,張曉雅已經為四川女排的輝煌歷史守住了根,但她一直把目標瞄準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年初入選奧運集訓隊時,她曾表態,雖然副攻手的位置競爭非常激烈,要想進入最終的12人名單很難,但她還是要盡全力去嘗試,不放棄任何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昨天調整名單出來後,記者聯繫了陳靜,這位奧運冠軍、如今的四川女排掌門人表示這個消息不算太意外,「她在絕對實力上還是有所欠缺,競技體育最終還是比拼實力。」副攻這個位置上,中國女排優秀的選手很多,張曉雅在身高、進攻和攔網方面要想和袁心玥、顏妮競爭,還是處於劣勢,而在經驗上,又不如徐雲麗老到,落選奧運女排應該說不算太意外。陳靜分析,按照她對郎平的了解:「中國女排的副攻一定要有特點或者特長,要麼是身高、力量或者速度有優勢,要麼就是高點進攻或者攔網防守有優勢,這些都是郎導考察的範圍。」
冠軍杯後回川,滿血歸來
雖然張曉雅落選了奧運女排隊伍,但這兩年來在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隊伍裡,她的收穫是巨大的。郎平執掌國家隊最重要的一項改革是——兩套人員的輪換,讓很多年輕選手有了參加比賽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坐冷板凳。郎平從2013年重新執教中國女排後,一直在大膽嘗試,將兩套陣容的思路執行到各種大小比賽中,有時,大獎賽的一個分站派一個陣容,有時,精英賽又派另一個陣容。當然,最大膽的嘗試還是仁川亞運會,郎平派出了以張曉雅為主力的年輕選手,雖然最終不敵東道主韓國女排,但小姑娘們都得到了一次錘鍊,這個亞軍價值連城。
不斷輪換陣容,挖掘新秀潛力,保持隊內良性競爭,同時也讓核心球員得到充分休息,這已是美國、巴西、日本等世界強隊的通行做法,郎平將這套輪換制度帶回了中國隊,效果很明顯。這種模式下,朱婷、袁心玥、張常寧和龔翔宇等新秀不斷湧現出來,一改中國女排前幾年「青黃不接」的人荒。目前,隊伍裡面最年輕的選手就是龔翔宇,這位接應手只有19歲,現在還在奧運15人名單中。
正是這種輪換,讓張曉雅收穫很多,不論是比賽經驗的豐富,還是訓練方式,都讓她提高巨大。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張曉雅也認為,國家隊的經歷最寶貴的是,「國家隊訓練更專業、更系統,比如我是副攻,我們四個副攻就會跟著副攻組的教練上專項課,比如針對我們的腳步移動、網前等等,我覺得自己都提高了很多。」當然,更讓人難忘的是國家隊激情四射的訓練氛圍,從比賽中,大家也看到了這股「打不死」的女排精神。
帶著這股精神,張曉雅將很快回歸四川隊,作為四川女排新的領軍人物,張曉雅回家後的任務很重,陳靜也很期待張曉雅滿血歸來:「我們隊伍現在在外面打冠軍杯,回來後她就歸隊,後面的還有全國錦標賽、全國聯賽等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