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江大橋,
是開化縣城歷史上第一座跨江大橋。
那些年,有多少人通過它,
從縣城來往金村、林山等地走親訪友?
又有多少人通過它,
前往開化二中求學?
……
1978年7月1日建成通車的芹江大橋
陪伴了開化人民40餘年,
它承載著我們特殊的情感和記憶。
因城市不斷發展,
8月15日,
它即將爆破拆除重建。
市民朋友們若想拍照留念的,
可於7月24日(禁止通行前)前往。
為廣泛收集和保存芹江大橋建造以及通車40餘年來的獨特回憶,我們現面向全縣人民徵集芹江大橋老照片。
一、徵集內容:
芹江大橋老照片可以是不同時期的老橋照片,也可以是你與老橋的合影。(可參照下方格式)
▲建設中的芹江大橋(張倫/攝)
▲2019年,豬年除夕當晚,在芹江大橋上手持「佩奇」福,與鳳凰塔合影。(徐澤歡/攝)
▲2020年,夏季傍晚時分,不少市民在遊步道散步,與芹江大橋呼應成景。(餘志明/攝)
二、徵集用途:
如果你提供的照片有價值,將有機會在開化好地方APP、《今日開化》、開化新聞網網站、「開化新聞網」「開化發布」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刊發,讓廣大讀者、網友一起見證和感受芹江大橋老故事。
三、徵集要求:
新老照片不限,如有相關老照片,請翻拍下清晰的照片,並配上相關的文字介紹。(發送照片時,請選擇高清原圖上傳哦~)
四、投稿方式:
1.通過「開化好地方」APP。
(進入「開化好地方」APP——我的——爆料——我要爆料);
2.郵箱投稿:504043036@qq.com。
3.直接給咱們「開化新聞網」微信後臺留言。
來稿請標註「芹江大橋」,並寫明投稿者姓名、聯繫電話等。
來稿截止時間2020年8月31日17:30。
芹江大橋的「前世」「今生」「未來」
前世:
芹江大橋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間建的一座木橋「起鳳橋」,後遭水毀。1963年,縣城大公路建成後,設汽車渡口,每逢洪水運輸受阻。
▲在沒有芹江大橋之前,來往的百姓的通行條件。(張倫/攝)
今生:
為了芹江兩岸的交通便利,據《開化縣交通志》記載,「1976年7月31日,成立芹江大橋工程指揮部,8 月25 日,浙江省交通廳同意建造芹江大橋,並撥款30 萬元。由公路段技術員徐象林設計,1976年8月動工,原計劃1978年5月1日通車,因1977年洪水期間受到了損失,資金不足,施工遇到了困難,後由省交通廳補助資金7萬元。1978年7月1日建成通車。」
▲芹江大橋通車照片(縣運管所提供)
在那個物質貧乏的時代,一座新造的橋便成了城鄉群眾爭相前往的好去處。今年85歲的劉功才還記得芹江大橋給開化人民帶來的喜悅,「農村人來城裡一定會到橋上走走,縣城居民茶前飯後也常到橋上走走看看。」 網友「衣心衣意」讀小學時參加的200米跑步比賽是在芹江大橋上跑的,網友「明哥」 在橋頭洞下打過麻將……這座橋曾經是無數開化人溫馨難忘的回憶。
▲通車後芹江大橋上往返的行人(張倫/攝)
▲芹江大橋上的鏡頭(張倫/攝)
▲俯瞰縣城一角中的芹江大橋(張倫/攝)
芹江大橋圬工空腹式拱橋,共7孔,全長220米,寬10.5米。40多年前,芹江大橋的建成,結束了多少年來人靠浮橋、車靠渡的歷史。不但利於東西交通,促進了城鄉建設的發展,且使城區建設向城東發展,使開化山城又添新姿。並見證著開化縣城的變遷。
▲餘志明/攝
▲豐智慧/攝
▲蔣劍/攝
未來: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開化城區交通流量日益增大,芹江大橋已無法滿足當前交通需求。橋梁已運營多年,經專業機構檢測,芹江大橋結構已不滿足原設計荷載要求,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其拆除重建。
▲未來,它可能是這個樣子——五孔鋼筋混凝土葵花拱橋
新建大橋將採用五孔上承式葵花拱橋,橋梁總長186m,橋寬26m。
芹江大橋拆除重建是一次城市景觀的重新打造,這座新建的橋梁必將打造成一座景觀橋梁,在提高區域交通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同時,通過外形美觀提亮道路色彩、融匯文化元素彰顯新貌,與開化城區風貌保持形象一致,對城市形象而言也是一個提升。
一張塵封已久的老照片,
一張斑駁的舊合影,
都是我們開化人最珍貴的回憶。
如果你手中有這樣的照片,
不妨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文字/胡萍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圖
編輯/汪陽 徐澤歡
監製/詹元鵬 舒萍
來源/開化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