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誕生秘聞,兩彈元勳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無名英雄

2021-01-19 騰訊網

1964年8月初,青海某地原子彈總裝車間裝配大廳裡,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總裝開始了。

原子彈理論研究是科學家的事,他們經過無數次轟爆試驗,各種物理數據都已經掌握。現在要通過工程師們靈巧的雙手,把傾注了無數科學家心血研製出來的核部件組裝在一起。

李、吳、楊三位工程師以及朱、曹等幾位工人師傅,身穿潔白的工作服,經過靜電銅棒的檢測,走進厚厚垂簾遮住的裝配大廳。

原子彈的零部件靜靜的躺在裝配臺上,現場總指揮吳際霖(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軍工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卻遲遲沒有下達開始組裝的命令。因為他的右眼皮總是在跳,按照中國迷信的說法,左眼跳福,右眼跳禍。學富五車的吳際霖這個時候竟然變得迷信起來,直到左眼皮跳,才下命令。

吳際霖

工程師和工人師傅們開始工作,他們相互配合的天衣無縫,輕柔靈巧的雙手,把一個個零部件非常準確的安放到位。那感覺絲毫不亞於藝術家揮毫潑墨,音樂家撥動琴弦。

直到這個時候,才有人通知吳際霖,張愛萍將軍和劉西堯副部長已經在安全線以外等候多時了。心情緊張的人們,竟然不知道他們二位什麼時候到的。

組裝完畢的原子彈

工程師和工人師傅們整整忙碌了三天,在這驚心動魄的72個小時中,張將軍和副部長一直守候在他們身邊。

最後一個核心部件安穩的裝置在原子彈中央,整個大廳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直到確信沒有意外發生,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1964年10月14日19點17分,原子彈安全吊裝上120米高的鐵塔頂端那間銀灰色的純金屬小屋中。

中國第1顆原子彈試爆鐵塔

就在當天晚上,羅布泊狂風大作,40層樓高的鐵塔開始劇烈搖晃,升降機無法開動,8名安裝設備的科技人員被困在塔頂小屋中,氣溫都降到零下20多度,塔頂冷得更厲害,卻絕不能生火取暖。

塔頂上的人隨時都可能出現危險,守在塔下的指揮員們心急如焚,打算讓塔頂的人撤下來。

可指揮員們收到這樣的回答:產品安然無恙,我們不想離開,也不能離開。風太大,我們不能站立,半躺著……。

指揮員流淚了,他哽咽著道:既然如此,你們留心觀察產品的動靜,風一停,我馬上派人上去。

可風越刮越大,已經整整持續了10個小時,一個名叫劉寶才的戰士自告奮勇,攜帶水壺,飯盒等物品,冒著十級以上的沙漠風暴,徒手攀爬四十層樓高的鐵塔,為被困在塔頂上的八名科技人員送去必須的飲食。

在劉寶才的鼓舞下,又有四名戰士加入了運送飲食的隊伍。

半個小時後,劉寶才等人終於登上塔頂,他們嘴唇凍的發紫,臉上手上裸露的皮膚被狂風吹裂,滲出串串血珠。

中國第1顆原子彈模型

1964年10月16日清晨,晴空萬裡。原子彈正在為起爆前做最後的準備。

張蘊鈺司令員和核武器研究院院長李覺分乘兩輛吉普車,陪同兩個安裝手去給原子彈安裝起爆雷管。

在鐵塔前,安裝手王雲起有些緊張,張蘊鈺司令體貼地拍了拍他的肩頭道:有我這個司令在,保你平安無事。

話雖如此,李覺將軍還是放心不下,親自陪著王雲起、歐陽滕毅上到塔頂。

李覺將軍

原子彈起爆雷管順利安裝完畢,下塔前,李覺將軍把牆上一張操作規程揭下來道:「留個紀念吧」。

10分鐘後,李覺等人下了鐵塔,並把原子彈起爆通電鑰匙交給羅布泊核試驗場負責人張震寰,然後撤離到安全區域。

1964年10月16日15時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相關焦點

  • 兩彈元勳背後英雄:16歲出嫁承受一切,王淦昌拒絕浙大才女追求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它們被稱為「兩彈一星」,給予當時的新中國巨大的安全感,毫不誇張的說
  • 「兩彈元勳」鄧稼先,研製兩彈有多少獎金?原子彈10元加氫彈10元
    引言作為中國核武器的奠基者之一,「兩彈元勳」鄧稼先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從原子彈、氫彈的研究、突破、試驗到最終的武器化,鄧稼先孜孜不倦的奮鬥了28年,始終耕耘在核武器研製的基層第一線。
  • 鄧稼先:當之無愧的「兩彈」元勳
    ——楊振寧評價鄧稼先從來沒有因為看一個人的生平傳記會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今天卻例外了,這個讓我淚流滿面的偉大人物就是中國的「兩彈」元勳鄧稼先,他是為中國核武器事業付出生命的人。經過鄧稼先和同事們拼命工作3個多年頭,我國的原子彈研製工作曙光在望的時候,領導及時調進幾位頂尖科學家和大批專業人員,由鄧稼先給大家做關於第一顆原子彈藍圖的報告。
  • 「兩彈元勳」夫人蔣英:哥哥是徐志摩,弟弟是金庸,爸爸是蔣百裡
    她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很傳奇的女性。她是金庸的表姐、詩人徐志摩的表妹、也是「兩彈元勳」錢學森的妻子。她身邊傳奇的人物如此之多,由此可知蔣英又怎會是平庸的人。傳奇女性與「兩彈元勳」初識蔣英的父親與母親同為軍事理論家,而作為他們的女兒蔣英也是相當出色的。她是著名的女高音藝術家,也是最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錢學森的父親和蔣英的父親早年相識,後來又一起去日本求學。可以說兩家的關係是很密切的。
  • 6月25日是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的生日,祝福天堂的您,生日快樂!
    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設了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1958年秋,劉傑副部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而且這項工作必須嚴格保密,徵詢他是否願意參加。他毫不猶豫地就表示同意,此後,鄧稼先的名字便在相關科學刊物及對外聯絡中消失了。
  • 保密是永恆的戰鬥力——中國兩彈的保密工作嚴格到了什麼程度?
    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對保證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研製,維護國防安全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歲月悠悠,「兩彈」背後鮮為人知的保密措施、感人至深的保密故事,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 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快速的復興,能夠取得如今這樣的成就,離不開無數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在新中國的國防建設當中,核武器的研發一直都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核武器能夠研發成功,離不開"中國核彈之父"的王淦昌。
  • 以身許國的兩彈元勳王淦昌:我的祖國正在遭受苦難,正需要我回去
    他,就是王淦昌他曾參與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的試驗,被授予「兩彈一星」元勳的稱號。從農村私塾到清華大學1907年,王淦昌出生在江蘇省常熟縣(現為常熟市)豐塘灣的一個中醫家庭。在他的印象中,他的童年記憶是灰色的。
  • 如果中國沒有原子彈會怎麼樣?中國甚至比敘利亞亞美尼亞還要慘
    一九六四年的十月十六日,是我國第一顆自主設計製造的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日子,中國是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國擁有原子彈讓當時兩個世界超級大國都驚愕不已。美國人一直認為中國搞出來的原子彈是個差勁貨,沒想到中國的原子彈威力遠遠超過美國,蘇聯專家曾經幫助中國研製原子彈,但一九五九年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撤走了所有專家,揚言沒有他們的幫忙,中國二十年也造不出原子彈。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在這裡誕生:當地還有核輻射?
    原標題:【津雲關注】觸摸中國「原子城」的秘密!第一顆原子彈、氫彈都在這裡誕生 津雲                   津雲新聞記者信華汪卓8月6日早上8:20,一列從西寧方向駛來的列車緩緩進站。
  • 歷史上的今天|6月25日 96年前的今天 「兩彈元勳」鄧稼先出生
    96年前的今天,1924年6月25日,「兩彈元勳」鄧稼先出生。他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這也開設了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他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 兩彈元勳夫人:「丈夫鄧稼先他出差了,只是時間有點久」
    二人沉默的愛意,背後卻是巨大的情感展現。沒有人是完全大度的,但是鹿希也沒有選擇自私。丈夫的離去她何嘗沒有一絲擔憂? 作為一個女人,總是感性的。只是她對他完全的愛意,亦給予了他信任,足以撐起自己這二十八個年頭的守候。 「他出差了,只是時間有點久。」
  • 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曾為研製原子彈隱姓埋名17年
    今年10月16日,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50周年紀念日。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但是我仍清晰記得,在我上學的縣城中學,當高音喇叭裡傳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這條新聞時,大家紛紛衝出教室歡呼,校園裡頓時一片沸騰。  這顆原子彈誕生在青海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當時出於保密需要,這個基地對外名稱是221廠,亦稱西寧100號信箱。
  • 中國的曼哈頓工程:從三頂帳篷到核工廠,我們靠什麼造出原子彈
    4月24日,是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50年前的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有必要聊一聊中國「兩彈一星」的那些事。
  • 為中國造12種火箭,剛過99歲生日!兩彈元勳王希季,中國有您,幸甚!
    為中國造12種火箭,剛過99歲生日!兩彈元勳王希季,中國有您,幸甚!1965年兩彈基本完成之後,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任務提上日程,一項極為重要的使命落在王希季的肩上:主持中國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長徵一號」的總體方案論證和設計工作。
  • 為中國造12種火箭,今天是他99歲生日!兩彈元勳王希季,中國有您,幸甚!
    為中國造12種火箭,今天是他99歲生日!兩彈元勳王希季,中國有您,幸甚!1965年兩彈基本完成之後,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任務提上日程,一項極為重要的使命落在王希季的肩上:主持中國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長徵一號」的總體方案論證和設計工作。
  • 兩彈元勳王淦昌,毛筆字欣賞,網友:每個字都是對祖國深深的摯愛
    書者介紹: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男,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
  • 大事記| 我是死神,世界第一顆原子彈誕生記
    物理史家、翻譯家戈革發表了兩篇文章,指斥中國版的《哥本哈根》扭曲了玻爾的形象,體現出對物理史的無知。戈革對玻爾有著特別的感情,他認為玻爾對於現代物理的重要性,不在愛因斯坦之下。遺憾的是,玻爾的名字在中國不僅沒有傳揚開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名字所具有的榮光不僅被公眾,也被諸多的物理學家所淡忘。如果一定要給原子彈找出一位教父的話,玻爾毫無疑問是最合適的人選。
  • 《激情的歲月》登陸央視,李光潔、高露四度合作致敬國家無名英雄
    當國家繁盛、人們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時,也不能忘了那些曾經為國家發展,默默奉獻的前輩們。例如為「兩彈一星」奉獻的元勳們,他們曾經在戈壁沙漠中默默無聞地奉獻出自己青春與熱血,甚至生命,只要一說起他們,無不令所有國人敬重,正是在這舉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更應該懷念這些無名英雄。《激情的歲月》就是一部致敬「兩彈一星元勳」的電視劇,即將於9月23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