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月4日消息:從上世紀的全民義務植樹到近年來的向荒山進軍,從往昔到處荒山禿嶺到如今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一,從曾經只注重吃飯穿衣到現在對生態休閒旅遊的青睞有加,徐州市民的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生存意識和對生態環境的追求意識也有了顯著提高。在林業戰線工作27年的市農委造林綠化處林業高級工程師魏玉松,和普通市民一樣見證著這一變化,由於積極參與其中,所以有著比普通人更深刻的感受。
◎見證
單純綠化到生態建設的轉變
2011年12月3日,周六,上午10點半,新城區農委辦公區,造林綠化處林業高級工程師魏玉松在辦公室裡核對各區縣上報的數據,11點鐘他還要去檢查創森宣傳情況。今年47歲的魏玉松,在國土綠化和城市生態建設方面已工作27個年頭,他表示,在2005年以前,我市還有10多萬畝荒山沒有綠化,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徐州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改變了以往由單純綠化而變成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建設,改造城鄉生態條件,打造宜居城市。
資料顯示,2005年,全市綠化覆蓋率達36.9%,森林覆蓋率25.3%。經過6年的全面生態提升,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30.86%,比國家評價指標高5.86個百分點。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97%,綠地率達41.06%,人均公園綠地達13.29平米,分別比國家評價指標高8.97、8.06個百分點和4.29平米。
數字提升的背後,市民看到的是徐州周邊荒山禿嶺次第綠起來,家門口的綠地多起來,魏玉松介紹,經過努力,2005年以前的荒山已有80%得到綠化,植樹造林也由原來的重數量轉變為重質量。
◎摸索
打造仿自然綠化模式
由重數量轉變為重質量,我市綠化也經歷了一番摸索,在2005年以前,全市植樹造林基本上靠市民、單位義務出工,在那種情況下,後續管理跟不上,樹木成活率無法得到保證。2005年,我市荒山綠化開始引入專業綠化隊伍,年底驗收成活率超80%,每畝給綠化隊伍800元費用,由於投入少,苗木在規格上比較小,種類也比較少。
魏玉松介紹,2007年,我市提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實施青山、綠水、藍天工程」,決定用3年時間消滅市區周圍荒山,3年實施工程造林2.5萬畝,市財政投資2億元,面向全國招標綠化企業,硬是在石灰巖荒山上挖掘石塘坑,背土輸水上山,造林成活率平均達到90%,全部達到國家造林規程技術標準。同年,銅山、睢寧、邳州、新沂、賈汪也啟動荒山綠化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魏玉松說:「當時投入大,栽植非常專業,樹種豐富,打造一種仿自然生態,提高苗木成活率。」
仿自然生態就是模仿原自然生態打造一個生物多樣性、樹種豐富的綠化模式,魏玉松舉例說,「就像栽植欒樹時,不是光栽種一棵,而是進行族狀栽植,有爺爺樹還有孫子樹,形成一個自然的生物群落,適應環境後能自然傳播形成天然林。」
◎考察
市民越來越注重生態旅遊
從2007年第一次向荒山進軍後,我市森林綠化更加注重生態建設,提升生態功能,魏玉松介紹,近年來,我市綠化的8.5萬畝荒山,樹種由上世紀的兩三個增加到現在的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其中以鄉土樹種為主,還有其他適生外地樹種。
魏玉松有機會到外地出差或旅遊時,別人欣賞山水風景,他往往考察的是當地生態如何、植物生長情況怎樣、能否引進到徐州,當地園林、景觀綠化、人工林和徐州有何區別這些問題。他說,在平時對徐州荒山綠化進行驗收時,也會和曾經看到的外地景觀、造林情況比較一下。
「現在市民越來越注重生態旅遊,你看如今山水森林景區的遊人和以往相比有成倍增長,越是綠化好的景區,遊人越多。」說起徐州在荒山綠化同時更注重追求一種景觀的生態美,魏玉松強調說。
如今呂梁山景區、大洞山風景區生態植被日益豐富,艾山、岠山、馬陵山、駱馬湖景區等一批生態旅遊區遊人不絕,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成效
2010年人均公共綠地14平米
打造生態森林城市,必須有全面的規劃,在魏玉松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厚厚的《徐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09-2020)》,裡面的不少內容都已經被魏玉松畫出,空白處也寫了不少文字。魏玉松說,從資料收集到基本情況介紹,從規劃理念、規劃思路到重點工程布局,他都參與其中,所以他對目前森林城市創建過程中的各項工作瞭然於胸,各項數據也是如數家珍。
《徐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我市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基礎上,綠化水平穩步提高,徐州市中心城區綠地面積達1713.46,綠地率41.78%,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共綠地達14平米。
在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中,數據是枯燥的,但是數字背後的意義卻是那樣真實,當市民駕車行走在三環南路,兩側綠化帶和廣場綠地綿延不絕;當市民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道路兩側寒冬裡依然綠意盎然;當市民漫步在遍布全城的大小公園、街頭綠地,那迎風搖擺的樹葉是否讓你如同置身南國?一城河湖滿眼綠的生態徐州躍然而現。
數字提升的背後,市民看到的是徐州周邊荒山禿嶺次第綠起來,家門口的綠地多起來。
推薦閱讀:
4年種樹876萬株 昆明變園林城市
重慶十二五規划進一步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
天津2012年內濱海推進大交通體系 力創國家園林城市
樂業縣獲得「廣西園林城市」稱號
(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