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園林城市徐州繼續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2021-01-09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1月4日消息:從上世紀的全民義務植樹到近年來的向荒山進軍,從往昔到處荒山禿嶺到如今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一,從曾經只注重吃飯穿衣到現在對生態休閒旅遊的青睞有加,徐州市民的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生存意識和對生態環境的追求意識也有了顯著提高。在林業戰線工作27年的市農委造林綠化處林業高級工程師魏玉松,和普通市民一樣見證著這一變化,由於積極參與其中,所以有著比普通人更深刻的感受。

◎見證

單純綠化到生態建設的轉變

2011年12月3日,周六,上午10點半,新城區農委辦公區,造林綠化處林業高級工程師魏玉松在辦公室裡核對各區縣上報的數據,11點鐘他還要去檢查創森宣傳情況。今年47歲的魏玉松,在國土綠化和城市生態建設方面已工作27個年頭,他表示,在2005年以前,我市還有10多萬畝荒山沒有綠化,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徐州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改變了以往由單純綠化而變成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建設,改造城鄉生態條件,打造宜居城市。

資料顯示,2005年,全市綠化覆蓋率達36.9%,森林覆蓋率25.3%。經過6年的全面生態提升,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30.86%,比國家評價指標高5.86個百分點。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97%,綠地率達41.06%,人均公園綠地達13.29平米,分別比國家評價指標高8.97、8.06個百分點和4.29平米。

數字提升的背後,市民看到的是徐州周邊荒山禿嶺次第綠起來,家門口的綠地多起來,魏玉松介紹,經過努力,2005年以前的荒山已有80%得到綠化,植樹造林也由原來的重數量轉變為重質量。

◎摸索

打造仿自然綠化模式

由重數量轉變為重質量,我市綠化也經歷了一番摸索,在2005年以前,全市植樹造林基本上靠市民、單位義務出工,在那種情況下,後續管理跟不上,樹木成活率無法得到保證。2005年,我市荒山綠化開始引入專業綠化隊伍,年底驗收成活率超80%,每畝給綠化隊伍800元費用,由於投入少,苗木在規格上比較小,種類也比較少。

魏玉松介紹,2007年,我市提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實施青山、綠水、藍天工程」,決定用3年時間消滅市區周圍荒山,3年實施工程造林2.5萬畝,市財政投資2億元,面向全國招標綠化企業,硬是在石灰巖荒山上挖掘石塘坑,背土輸水上山,造林成活率平均達到90%,全部達到國家造林規程技術標準。同年,銅山、睢寧、邳州、新沂、賈汪也啟動荒山綠化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魏玉松說:「當時投入大,栽植非常專業,樹種豐富,打造一種仿自然生態,提高苗木成活率。」

仿自然生態就是模仿原自然生態打造一個生物多樣性、樹種豐富的綠化模式,魏玉松舉例說,「就像栽植欒樹時,不是光栽種一棵,而是進行族狀栽植,有爺爺樹還有孫子樹,形成一個自然的生物群落,適應環境後能自然傳播形成天然林。」

◎考察

市民越來越注重生態旅遊

從2007年第一次向荒山進軍後,我市森林綠化更加注重生態建設,提升生態功能,魏玉松介紹,近年來,我市綠化的8.5萬畝荒山,樹種由上世紀的兩三個增加到現在的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其中以鄉土樹種為主,還有其他適生外地樹種。

魏玉松有機會到外地出差或旅遊時,別人欣賞山水風景,他往往考察的是當地生態如何、植物生長情況怎樣、能否引進到徐州,當地園林、景觀綠化、人工林和徐州有何區別這些問題。他說,在平時對徐州荒山綠化進行驗收時,也會和曾經看到的外地景觀、造林情況比較一下。

「現在市民越來越注重生態旅遊,你看如今山水森林景區的遊人和以往相比有成倍增長,越是綠化好的景區,遊人越多。」說起徐州在荒山綠化同時更注重追求一種景觀的生態美,魏玉松強調說。

如今呂梁山景區、大洞山風景區生態植被日益豐富,艾山、岠山、馬陵山、駱馬湖景區等一批生態旅遊區遊人不絕,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成效

2010年人均公共綠地14平米

打造生態森林城市,必須有全面的規劃,在魏玉松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厚厚的《徐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09-2020)》,裡面的不少內容都已經被魏玉松畫出,空白處也寫了不少文字。魏玉松說,從資料收集到基本情況介紹,從規劃理念、規劃思路到重點工程布局,他都參與其中,所以他對目前森林城市創建過程中的各項工作瞭然於胸,各項數據也是如數家珍。

《徐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我市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基礎上,綠化水平穩步提高,徐州市中心城區綠地面積達1713.46,綠地率41.78%,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共綠地達14平米。

在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中,數據是枯燥的,但是數字背後的意義卻是那樣真實,當市民駕車行走在三環南路,兩側綠化帶和廣場綠地綿延不絕;當市民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道路兩側寒冬裡依然綠意盎然;當市民漫步在遍布全城的大小公園、街頭綠地,那迎風搖擺的樹葉是否讓你如同置身南國?一城河湖滿眼綠的生態徐州躍然而現。

數字提升的背後,市民看到的是徐州周邊荒山禿嶺次第綠起來,家門口的綠地多起來。

推薦閱讀:

4年種樹876萬株 昆明變園林城市

重慶十二五規划進一步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

天津2012年內濱海推進大交通體系 力創國家園林城市

樂業縣獲得「廣西園林城市」稱號

(來源: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南寧園林綠化增量提質,構建現代亞熱帶風情宜居城市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統籌城鄉、量質並重、專業興綠」的原則,著力推進園林綠化增量提質,城市綠化水平得到較大提高,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不斷鞏固,初步構建了「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現代亞熱帶風情宜居城市。
  • 松山區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近年來,松山區在城市建設方面始終遵循環保理念、踐行低碳主張,致力於讓綠色成為城市的標籤,讓綠色渲染城市,走出了一條「森林式、園林化」的特色生態宜居城市之路。目前轄區內的公園、長廊、植物園、民俗園等十餘個,綠地面積達到200餘萬平方米,松北新城規劃公共綠地和居住區等附屬綠地共8578.76畝,建設區綠地率38.7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15平方米,形成了以濱河公園、松州公園、中心公園等大型綠地為主,以友誼大街、松州路等街路綠化廊道和多個中心綠地為輔的園林綠化景觀格局。
  • 萬山:打造生態城市 建設綠色家園
    投資3億元的仁山文化主題公園,以「一路、兩帶、三點、多片區」為規劃設計,不僅是銅仁城區最大的山體公園,最大的現代宜居小區,也是市民休閒、娛樂、購物、健身的新樂園。然而,在幾年前,仁山公園還只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荒山。
  • 渭南:打造生態園林城市 讓市民生活更有品質
    2020年以來,渭南市園林綠化處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多元增綠工程,通過實施「三覆蓋、四清零、五提升」綠化美化改造提升方案,不斷提升公共空間品質,打造生態園林城市,讓市民生活更有品質。「我們渭南市中心城區南塬北坡項目生態治理修復項目,目前正組織栽植雪松、棕櫚、美人梅、紅葉李等大小喬木,完成節點30餘個,完成花境10餘處,目前,各項工作正在順利進行。」渭南市鑫源園林綠化工程公司項目部技術人員馮中君說。圖為:施工人員正在栽植綠植施工人員告訴記者,渭南市郊野公園是在南塬北坡生態治理修復項目的基礎上打造的綠化項目,總佔地1200畝。
  • 我市園林綠化工作穩紮穩打: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原標題:我市園林綠化工作穩紮穩打: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 創建廣西園林城市 打造和諧新平南
    近年來,平南縣高度重視城市生態和環境建設,圍繞創建「廣西園林城市」的目標,不斷提升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並取得良好的成效。
  • 徐州,一座歷史輝煌的城市,超具發展潛力的二線城市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麼一座被低估了的城市,也是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二線城市之一的徐州市。說到徐州,可能很多小夥伴在腦海裡都無法浮現出來它的城市風貌,了解稍微多一點的也許也只知道地鍋雞。但徐州可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它是華夏九州之一,民國八大城市之一。
  • 中國六大宜居城市有你喜歡的嗎?
    中國最宜居的六個城市都有誰,隨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很多人都認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非常宜居。這四個城市交通商業和經濟都非常發達,聚集了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然而目前宜居不僅僅是生活便利的問題還有生態環境、生活壓力、幸福指數等等。
  • 錦州市園林集團以黨建引領推動生態宜居建設
    遼寧省錦州市園林集團黨組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章黨規等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黨建引領促管理、抓好管理提效能」為工作思路,緊抓思想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以黨建引領推動園林綠化精細化發展,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前不久,錦州市園林集團榮膺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 雲南省最「宜居」城市,連續8年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氣候溫和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城市的發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現在城市的發展速度都是驚人的,許多城市從最初的鮮為人知的小城市變成大都市,同時也證明了國家的強大。今天介紹的城市是曲靖市,曲靖是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長江經濟帶重點開發區之一,滇中城市經濟圈核心區域,曲靖是雲南省重要的工商城市。
  • 丁小強: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晉南市域中心城市
    丁小強在全市城市工作暨今冬明春植樹造林工作、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建設動員會議上強調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晉南市域中心城市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攻堅克難、真抓實幹,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晉南市域中心城市,為奮力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子、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大動能。市委副書記、市長儲祥好主持第三階段會議。市委副書記劉文華主持第二階段會議。安雅文、張潤喜等市四大班子領導出席會議。
  • 吉林龍井市狠抓「五化」打造高顏值宜居城市
    城區道路環境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如今的吉林省龍井市區,道路乾淨整潔,硬體設施完善齊備,讓人賞心悅目,而這只是龍井市開展硬化、淨化、亮化、綠化、美化的「五化」建設,打造高顏值宜居城市的一個縮影。為全面落實「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旅遊興市、文明鑄市」的發展目標,今年,龍井市成立了老舊小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老舊小區改造例行會議21次,出臺《龍井市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分工,全力開展2019、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及樓本體項目可研立項、招投標、設計施工等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17個小區,22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
  • 丁小強: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 晉南市域中心城市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攻堅克難、真抓實幹,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晉南市域中心城市,為奮力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子、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大動能。市委副書記、市長儲祥好主持第三階段會議。市委副書記劉文華主持第二階段會議。安雅文、張潤喜等市四大班子領導出席會議。
  • 隆昌建「城湖一體」魅力宜居城市
    僅一路之隔,白廟子生態溼地公園「宜靜」,每天傍晚不少人在此散步。旁邊的北關景區內,青石牌坊呈念珠狀分布……  成渝之間,隆昌縣雄踞「四川東大門」;高鐵時代,牌坊之鄉乘上發展快車;一紙規劃,精緻小城更是描繪了生態宜居的美好藍圖。
  • 【生態之城 宜居潛江】城市建設綠色發展觀察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光有「活水」還遠遠不夠,要徹底根治城市河渠汙染問題,必須動員各方力量向黑臭水體宣戰。按照「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治水保質、長治久清」的思路,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開高規格、大規模向黑臭水體宣戰、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員大會,一場聲勢浩大的整治黑臭水體攻堅戰由此打響。近3年,投入生態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項目資金18億元。整治黑臭水體。
  • 以生態綠色的城市更新 打造英雄城市豐沛自然元氣
    圍繞此次大賽主題――城市更新,不少參賽單位提交的作品既具有專業性,又充滿煙火氣,讓人從一草一木、一花一樹的設計中,觸摸到武漢這座英雄之城的溫度和鮮活。激活沉睡的空間武漢市園林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曾在去年以光谷綜合體設計項目摘得了首屆武漢創意設計大賽的金獎。今年,該公司共選送了8件作品參賽。
  • 東方:城市綠意濃 生態景觀美
    東方因地制宜開展園林綠化美化活動,對城市道路進行總體綠化提升,加快公園綠地建設步伐,著力提升城市生態綜合水平,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對生活環境的需求,力爭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濱海公園城市。
  • 五年之內,徐州成為中國下一個超級城市,擬或省會擬或特區.....我們的徐州夢!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江蘇代表團聯名提出議案,呼籲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納入國家生態建設規劃,將淮海經濟區上升為國家區域規劃。徐州,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從經濟大跨步到創新創業發展徐州已經奏響了蝶變的序曲現在的徐州可以說是以生態、創新、夢想、活力著稱如果說徐州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城市你會不會慶幸當初選擇留在這裡
  • 《中國建設報》徐州:創新棚改工作機制,打造推門見綠的宜居之城
    近年來,徐州市將棚戶區改造作為重要突破口,將其與推動城市發展、城市轉型相結合,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相結合,與改善民生民計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徐州特色的棚改路子。在工作推動中,徐州市還注重把棚戶區改造與打造生態宜居城市緊密結合,通過棚戶區改造,搶抓新一輪城鎮化發展和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機遇。對棚戶區改造騰出的空間進行充分利用,規劃建設農貿市場、醫療機構、中小學和幼兒園、街頭綠地等基礎性項目,建設音樂廳、藝術館、規劃館、文化(健身)中心、軌道交通等功能性項目,為市民的生產、生活、休閒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 烏魯木齊:亞洲腹地的「園林城市」
    下了車,流連市區大街小巷,拐個彎,隨便走進一座公園,就能享受寧靜,即便是最繁華的商業區,只要有空地,都被園林工作者們栽上了各式苗木。或許你又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座地處亞歐腹地,距離海洋最遠的乾旱缺水城市,竟然也可以是一座優美、舒適、宜居的園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