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南陽市一個農村,有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正在田間耕作,黝黑的臉龐下顯得有些憔悴,這個看似再普通不過的農村婦女,卻有一段非常「傳奇」的經歷。
她叫蔣多多,當年本來可以考上大學,但是卻因為一件小事,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蔣多多是南陽八中2006級畢業生,這是一所重點高中,蔣多多在高一時,成績還能名列前茅,但是轉折發生在高二,喜歡寫作的她,寫了一篇小說,拿給姐姐看,姐姐覺著寫得不錯,就讓他發到報社,結果令人興奮,她的作品被報社發表了,而且還做了一段評論。
這件事讓這個十幾歲的女孩有點飄了,從此迷上了寫作,別人聽課,他滿腦子都是寫作的事情,一天甚至能寫出一萬字,到高考前,她的數學本、英語本上寫下的小說字數,達到100多萬字。
這種狀態,參加高考,已經基本沒有希望考上大學了,她決定劍走偏鋒,希望通過批判這個「萬惡」的高考制度,贏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於是她打算在高考試卷上做文章。
高考時,她故意用兩種顏色的筆進行書寫,在試卷空白處,她寫滿了對高考制度批判的文字,還故意把自己的筆名「碎心飛魔」寫到密封線以外,她的目標就是考0分,因為只有0分,才能出名,達到目的,結果令人意外,除了文綜被判0分,其他科目還有成績,最後的高考成績是114分!
從某些方面看,她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蔣多多因為這件事,成為2006年的高考新聞人物,來採訪她的記者,也絡繹不絕。面對記者的鏡頭,她說:「我是永遠都不會後悔的」,表達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13年過去了,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個喜歡寫作的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沒有奇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之後,這位女孩漸漸淡出大家的視野,堅持寫了一段小說,最後也無果而終,她沒有成為作家,而是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
「蔣多多」式的人,還有很多,陳聖章、吉劍、李堅、徐孟南、張皎,這些用個人命運挑戰高考制度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結果:失敗;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後悔!
一、個人愛好和高考,不衝突!
如果蔣多多真正有才華,她可以像韓寒一樣,通過新概念作文大賽成名,即便退學,也可以通過稿費,養活自己。但是,蔣多多沒有,她更沒有一個韓寒那樣的父親,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想通過這種方式成名,無異於做白日夢。
真正有能力的學生,不僅作文能寫好,其他科目也一樣能夠學好,而那些沒有才華的人,只是以這種方式為幌子,進行逃避,最後自食其果。
二、高考,不是唯一的路,卻是距離成功最近的路
王思聰成年後,王健林直接給他5個億去創業,在一次採訪中,王健林說我願意給他10個億去創業,一次5個億,允許他失敗兩次。
當主持人問他:如果兩次都失敗了,怎麼辦?王健林回答:「讓他回萬達上班!」
這是有錢人人的子女,人家的起點,都比你的終點還高,你憑什麼和人家競爭?用自己愛好,去挑戰高考規則,這有多大機會成功?
2008年高考交了白卷的徐孟南,在打工10年後,於2018年重新選擇了高考,因為這10年來,他做過廣告燈箱、手機禮盒、衛浴產品等。這些工作的共同特點是,比較枯燥,上班時間長,假期少,很辛苦。有時活多時,要連續工作好幾周,沒有一天假,也不能請假,非常疲憊。想換個輕鬆一點、好一點的工作要有學歷和技術,他高中畢業,所以只能幹一些既累又苦的活。
而他那些參加高考,考上大學的同學,有些在銀行工作,還有當了公務員的,也有職業經理人,混得都不錯。這時他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深深後悔,年輕太不懂事了。
誠然,現在的就業途徑有很多,也有人沒上過大學,一樣能成功,但是這個比率太少了,相比而言,高考才是那條通向成功最近的、最寬的的一條路。
三、別把叛逆當個性,適應社會,強大自己,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蔣多多,不是個性,而是叛逆,因為叛逆,她失去了上進的機會,多年之後她會為自己「唐吉坷德大戰風車」式的錯誤而感到可笑和後悔,她會領悟到:只有適應社會,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試想一下,如果蔣多多努力學習,憑她的成績,考上大學還是很有希望的,現在的她,可以在辦公室工作,利用一些閒暇時間,在網上進行創作,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她可以發展自己的愛好,施展自己才華。而沒有上過大學的蔣多多,即便有一些創作的才華,也可能很快就乾枯了。
很喜歡下面這段話: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積累,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只是,很多人領悟這段話時,已經為時已晚!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