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城市遊行示威
法國:《整體安全法》引發抗議(環球熱點)
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5日,法國多個城市再次就《整體安全法》爆發遊行示威。在巴黎,部分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暴力衝突。這是法國連續兩個周末爆發遊行示威。
近年來,法國社會一直不太平。政府調高燃油稅引發的「黃馬甲」運動、勞工改革方案引發的勞工遊行示威、近期多起恐怖襲擊事件……法國究竟怎麼了?
「暴徒破壞了法蘭西」
據法國國際電視臺France24報導,12月5日,法國多個城市舉行了90多場遊行示威活動,反對政府近期提出的《整體安全法》。據法國內政部統計,當天全法約有5.2萬人參加遊行示威活動,其中巴黎約有5000人。多地遊行出現暴力行為。這是法國連續第二個周末發生暴力示威事件。
「暴徒破壞了法蘭西。」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通過社交媒體說,5日的遊行示威中已有95人被捕,67名執法人員受傷;僅巴黎就有48名執法人員受傷。
引發爭議的《整體安全法》日前已由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並將交由法國參議院審議。該法案第24條規定,禁止惡意傳播警察和憲兵形象、洩露其面部特徵和身份信息,違者將面臨最高1年監禁與4.5萬歐元的罰款。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支持者認為該法案將保護警察免受社交媒體上的針對和騷擾;反對者則認為該法案會削弱監督警察暴力執法的新聞自由,稱「新聞自由與公眾知情權絕不能受阻」。
此外,該法案第22條等條款還鼓勵廣泛使用無人機與面部識別技術對大眾進行監察,以防止恐怖主義,維護國家安全。這些內容也遭到法國內外人權相關組織的激烈指責。
上個月,3名巴黎白人警察毆打一名黑人音樂人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後引發法國國內輿論譁然,加劇了社會對《整體安全法》的爭議。11月28日,法國多個城市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13萬人參與示威。抗議者指責法國立法機關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要求政府刪除法案第24條等內容。
改革的訴求與代價
「《整體安全法》的本意是對遊行示威活動進行約束和規範,更好地保護警方,免受網絡仇恨的侵害。但是,法國民眾權利意識強烈,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損害,於是上街表達訴求。在西方世界,法國是最先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家。對法國民眾而言,這些觀念根深蒂固。」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接受本報採訪時這樣分析。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評論稱,法國人對國家公權力普遍抱有矛盾情緒:一方面渴望國家的保護,另一方面對警察等權威存在懷疑。在當前疫情帶來的壓抑情緒下,有爭議的法案與警察的暴力執法事件對法國而言就是「點燃社會衝突的一把火」。
「法國已經形成一種『自動反應』,凡是當政府權力有可能限制自由時,輿論就會反彈,以制衡權力。法國社會未必真的對加強法制、維護執法人員隱私的改革方向有意見,而是已經形成了一套面對政府改革的反應模式和『維護自由』的環境土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近年來,法國社會一直不太平。政府調高燃油稅引發「黃馬甲」運動、勞工改革方案引發的勞工遊行示威、近期多起恐怖襲擊事件……
「最近的示威遊行可以視作是法國原有問題的延續和表現。法國一直都有大國雄心,但國家經濟一直不夠強。要恢復法國過去的榮光,必須有實力支撐。所以歷任法國總統都在努力推動勞工體制和社會福利等改革。然而,改革就意味著會動某些人的奶酪,再加上法國民眾強烈的權利意識,各種示威遊行就難免了。」丁純表示。
崔洪建指出,法國政府的改革訴求和代價之間存在矛盾。「針對近年來法國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法國總統馬克龍有意要在國家安全等方面做出大的改革動作,但改革勢必會觸及一些集團的利益。《整體安全法》第24條涉及警察工會,近年的『黃馬甲』運動和勞工遊行示威事件背後也有工會和行業組織的支持。」
聖誕節為分水嶺
「法國在以往多次社會運動中已經形成『政府改革——社會抗議——政府讓步——事件平息』的互動模式。」崔洪建指出,《整體安全法》引發的抗議事件發生在疫情和前期恐怖襲擊事件的雙重背景下,因此或存在兩種發展方向。「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疊加,政府做出一定讓步後,事態可能會按以往的規律逐漸平息。」
為平息事態,法國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黨團領袖卡斯塔內已表示,將「徹底重寫」《整體安全法》第24條。此外,法國內政部網站消息稱,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還將於12月18日會見警察和憲兵隊代表,商討執法人員目前面臨的監督、物質條件等困難,並將商討結果向法國總理反饋。
「但這次改革涉及執法部門。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引發警察罷工,甚至可能引發犯罪行為增加、社會治安失控等。」崔洪建分析。
路透社報導稱,《整體安全法》是馬克龍在2022年法國總統大選前加強法律和秩序改革中的一環。「聖誕節會是一個分水嶺,如果法國政府在聖誕節到來前找到解決方案,聖誕節後至明年,事態可能會逐漸平息。否則,就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崔洪建指出,「明年是法國大選前一年,法國就要進入選舉節奏。大選會成為法國政府明年處理類似事件的重要考慮。」
「對於法國而言,對內穩定局勢、推進改革、發展經濟,與對外爭取更高地位、更大發言權、恢復法國榮光是聯動的。做得好了可以相互促進,做得不好會彼此扯後腿。」丁純說,「接下來,局勢的發展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法國疫情的發展,法國和歐盟、法國和美國的關係等。」
張 紅 林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