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裡米亞之後,西方國家就針對俄羅斯展開了聯合制裁。由於俄羅斯的賺錢手段相當單一,要麼是賣石油天然氣,要麼就是賣武器裝備。因此西方國家很容易通過控制石油價格的方式,來左右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布拉瓦飛彈點火升空)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2014年的時候,俄羅斯的國民生產總值被腰斬了整整一半,迄今為止依然沒有恢復過來。在這種情況之下,俄羅斯的國防預算難免會受到影響,如今俄羅斯年度軍費開支甚至還不如印度,因此俄羅斯軍隊也必然不能通過常規手段來塑造自己的戰略威懾力。
(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
既然不能夠通過常規手段,那不妨揮舞起"核大棒"。冷戰巔峰時期蘇聯最多保留有4.6萬枚核彈頭,現如今俄羅斯核武器的規模雖然大幅縮水,但依然有3000枚左右,其中1500枚可以隨時出動。在美國面臨政權更迭的關鍵時刻,俄羅斯接連揮舞"核大棒",一方面為了給川普"送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警告在明年1月20號就將上任的拜登政府。要知道論起對俄羅斯的打壓,美國民主黨比共和黨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月12日"北風之神"3號艇的"布拉瓦"4連發)
根據美國《大眾機械》網站的最新報導,日前俄羅斯罕見動用太平洋艦隊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一連發射了4枚"布拉瓦"潛射洲際彈道飛彈,該飛彈從東向西飛過了俄羅斯全境,在鄂霍次克海點火升空之後,準確命中了俄羅斯西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奇扎訓練場,飛彈總飛行距離達到了5000公裡之多。
(2018年北風之神首艇曾展示過一次潛射彈道飛彈四連發)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時候俄羅斯也用過"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連射4枚"布拉瓦",不過當時飛彈飛行的方向是從西向東,飛彈從白海點火升空之後,向東飛行了6000公裡左右,命中了位於堪察加半島上的庫拉靶場。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戰略核潛艇)
"布拉瓦"潛射彈道飛彈是俄羅斯目前潛射飛彈的絕對主力,該飛彈曾經在2003年到2009年之間進行過12次試射,不過由於技術缺陷,失敗率高達50%。但是在2018年之後進行的10枚飛彈試射全部取得了成功,目前"布拉瓦"已經形成了充分的戰鬥力。該飛彈可以看作陸基"白楊-M"的下海版,一般認為其射程在8000到10000公裡之間,能夠像它的前輩R-39潛射彈道飛彈一樣,實現"打到與之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一個目標",而且"布拉瓦"還擁有10個分導式核彈頭,極大程度加強了其攔截難度。
(布拉瓦飛彈升空瞬間)
俄羅斯大秀核肌肉的行動還不僅僅在海上,在陸地上和空中也在幹同樣的事。在"布拉瓦"試射之前幾天,俄羅斯總統普京還親自坐鎮指揮陸海空天的戰略核力量進行發射演習。此次演習中俄羅斯空天軍出動了圖-160和圖-95MS戰略轟炸機,向位於科米共和國境內的片博伊靶場發射了大量遠程高精度巡航飛彈。
(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動用了現役最為先進的"亞爾斯"洲際飛彈,該飛彈從俄羅斯西部的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之後,從西向東飛行超過6000公裡之後,準確命中了位於堪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到此,俄軍現役最強的核飛彈被亮了個遍。美國《大眾機械》網站甚至用"文明終結的預演"來形容此次俄軍"布拉瓦"飛彈的試射。
(先鋒飛彈正在裝填進發射井)
不僅如此,16號俄羅斯國防部還在視頻網站上公布了俄軍速度最快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的運載和裝填視頻,這也是"先鋒"第一次露出完整的真容。"先鋒"飛彈的飛行速度超過20馬赫,最大速度可達27馬赫,是全球目前服役的幾款高超音速武器中飛得最快的,發射15分鐘可飛抵美國華盛頓,且目前無法攔截。另外,根據俄媒的消息,號稱"撒旦"加強版的"薩爾馬特"洲際飛彈也將在2022年投入戰備值班。
(薩爾馬特射程18000公裡,可載核彈頭重量超過10噸,堪稱全球最強陸基洲際彈道飛彈)
那麼問題來了,近段時間,俄羅斯"核大棒"揮起來沒完,普京到底想幹啥?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對北約進行戰略威懾,警告美國不要動手,動手就"核平"。近年來,北約對俄羅斯步步緊逼,軍機軍艦到俄羅斯家門口偵察挑釁已經成為常態,據俄國防部的消息,2020年俄空天軍無線電技術兵在俄邊境發現的外國偵察機數量比去年多出40%之多。就在上個月下旬,在彼得大帝灣,俄軍艦與美軍挑釁的軍艦差點發生"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經典場面。由此可見,頂著北約的巨大壓力,普京過得並不輕鬆。
(普京:如果俄羅斯沒了,還要世界幹什麼?)
2019年俄羅斯的軍費開支在600億美元左右,而美國則達到了7000億美元以上,相差10倍以上。如果把北約的軍費開支算在一起,那麼其規模將會是俄羅斯的整整22倍。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如果選擇在常規軍事力量上與北約正面硬剛,那無異於自殺。因此核武器就成為了他們保護國家安全的最佳手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早在1993年就已經不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