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海鹽三峽移民樂享幸福生活

2020-12-23 浙江在線

2020-12-20 06:00 |嘉興日報海鹽新聞

為支持三峽工程建設,從2001年開始,海鹽縣先後接收安置了來自重慶市奉節縣、涪陵區兩批三峽移民共計149戶670人,分別安置在望海街道、沈蕩鎮、百步鎮、於城鎮和通元鎮的26個行政村,44個安置點。多年來,海鹽始終堅持「安得下、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幫助移民安居樂業。

12月17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海鹽縣百步經濟開發區(百步鎮),見到了來自重慶市奉節縣的三峽移民柯鵬飛,他正在自家倉庫裡包裝一批即將發貨的集成吊頂產品。2001年,柯鵬飛隨爺爺奶奶和父母來到百步勝利村安家落戶。「當時我才上小學四年級,現在快20年了,已經在這邊娶妻生子,日子過得充實而溫馨。」柯鵬飛臉上滿是笑容。

柯鵬飛目前經營著一家淘寶店,主要銷售集成吊頂產品。「百步是時尚家居小鎮,很多人都在從事相關產業,我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柯鵬飛告訴記者,舒心的日子離不開自身的努力,移民到海鹽以後,他完成了學業,2010年,只身前往溫州龍港學習電腦製版技術。「當時百步的集成家居行業發展很快,我就想學點技術在當地找個工作,讓家人過得更好一點。」柯鵬飛說。2015年開始,他又開了網店,利用自己學到的製版設計經驗,為網上客戶進行整裝設計。

柯鵬飛告訴記者,他開網店做生意並不是一帆風順,從店鋪裝修到後期經營,有很多學問,也走了不少彎路。「一開始沒經驗,經常遇到問題,只能抽出時間在網上找視頻進行自學。」柯鵬飛說。在村裡人看來,這個來自重慶的小夥子很努力,比不少同齡人勤快。「鵬飛從小就來到這裡,我們經常接觸,他這個人很實在很上進。」勝利村村民熊善法說。就這樣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摸爬滾打了好幾年,柯鵬飛的網店生意終於有了起色,目前,柯鵬飛一年的收入有近20萬元。

如今,30歲的柯鵬飛事業生活雙豐收,他的妻子是鄰村土生土長的海鹽人,孩子也已經三周歲,小日子過得幸福而美滿。「就是緣分,一眼相中,他也的確有擔當有責任心。」妻子陳翩翩笑著告訴記者。

從重慶到海鹽,山水相異,但文化相通,在創業的時候,不少村民都幫助過柯鵬飛,他也一直記在心裡,積極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回饋鄉親。「阿叔,快過年了,防火防盜防騙,千萬要注意。」這幾天,操著一口地道海鹽話的柯鵬飛和正村幹部一起,挨家挨戶開展安全宣傳。「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他主動到村裡報名,要求在卡點值班,不漏一車一人,不折不扣完成了村裡的疫情防控任務。」勝利村村幹部陸偉說。

「跟同齡的孩子一起上學、一起生活,看著家門前的道路寬了、河道乾淨了,生活更美好,這裡就是我的家。」回首在海鹽生活的近20年,柯鵬飛這樣告訴記者:「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

(原標題《三峽移民柯鵬飛: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原作者邵祺。編輯顧雨婷)

1608415205000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峽移民夫妻的幸福生活
    於東海拎著一大包菜對著從店裡迎出來的妻子陳小建說,「你今晚給姐姐和弟弟家裡打電話,我給爸媽打電話,咱們商量一下中秋節晚上吃啥。」  「好咧,我想還弄個火鍋子,大家圍著坐一桌,孩子們也都喜歡吃火鍋。」妻子陳小建邊揀菜邊看向丈夫。
  • 18載春華秋實,重固這位三峽移民在枇杷園裡「種」幸福!
    18載春華秋實,重固這位三峽移民在枇杷園裡「種」幸福!▲重固這位三峽移民,在枇杷園裡「種」幸福枇杷在味甘之外,還另有一番風情。它寄託著相知和思念。2002年,魏強一家作為三峽移民從重慶市雲陽縣來到重固安家,而他的家鄉重慶市雲陽縣盛產枇杷,家家戶戶都種植枇杷林,每年5月還會舉行枇杷節。
  • 羅文杰,幸福生活靠奮鬥
    黃元松「如果沒有政府的及時救助,我家恐怕難以脫貧,更別提過上今天的好日子了。」天峨縣更新鄉安亭村安亭屯脫貧戶羅文杰感慨萬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初中畢業後,羅文杰外出打工,只要能賺錢,再苦再累的活他都幹。
  • 團圓與分離,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窺探社會變遷下普通人的生活
    中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成為幾代領導人的理想,當今人們在獲取三峽水電站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之時,可曾想過156.3米深的水位線之下淹沒了多少人故鄉,庫區人民為此付出了多大的犧牲。2006年12月14日上映的電影《三峽好人》以三峽移民工程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底層小人物在三峽庫區發生的感人故事。在大搬遷的時代背景下,三峽庫區的民眾對全新生活的憧憬以及情感價值觀念的表達,在影片中體現了出來。
  • 深讀 三峽移民的廣州十年
    來自重慶萬州區的247戶901名三峽移民,抵達他們的新家。從這一刻開始,他們有了新身份,正式成為增城新市民。明日,是2014年8月26日,十年光陰,轉瞬即逝。這批三峽移民是否真正接受、適應、融入了這裡?浸潤到骨血裡的鄉愁,又該何去何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水電移民搬新家 幸福生活新起航
    它的建設,離不開廣大移民群眾的支持。我州的元謀縣作為烏東德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人數最多的縣,共涉及江邊、姜驛、物茂、黃瓜園4個鄉鎮移民群眾 10677人,規劃建設了甘塘、瓦渣箐、啟憲三個安置點,如今,移民們的生產生活怎麼樣?近日,我們的記者對元謀縣烏東德水電站的移民群眾進行了回訪。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現在,作為生產管理部的成本管理專員,她兢兢業業、飽含熱情地在崗位上不斷奮鬥。準確是第一要務回想起當初加入格蘭仕,楊賀娉感慨萬千。那時候她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蛻變為如今的模樣。「格蘭仕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格蘭仕人的奮鬥精神。而這個獨特的奮鬥標籤,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與思維。」楊賀娉認為,在格蘭仕的收穫離不開領導的諄諄教導。隨著經驗的不斷累積,從一個畏手畏腳的新人,成長為一名駕輕就熟的員工,她身上擁有格蘭仕人最普通,卻最可貴的品質——細緻。
  • 脫貧故事繪·自強篇|「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2015年,她不幸遭遇車禍,不但落下殘疾,還背負了30萬元債務,生活愈發困難。(二)為了早日還債,李耀梅每天早晨5點起床,餵羊養雞之外,就是編制掃帚,經常幹到深夜。頸椎受損,頭部支撐困難,她就靠在牆上;右腿使不上勁,她就靠在柱子上。日復一日,她的雙手布滿傷疤、繭子。
  • 天館鄉吳家寨: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在阿蓬江岸懸崖頂上的 天館鄉核桃村10組吳家寨, 曾因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 生產條件差而一度落後, 但是, 當地村民始終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水庫移民於樂泉、王守田移出故土、移進幸福生活
    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特別欄目《足跡》第十六期節目如約而至,今天邀請到於樂泉和王守田,為您講述兩位移民靠勤勞雙手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水庫移民於樂泉 無私奉獻舉家遷60年前,20萬水庫建設者們艱苦奮鬥、奮勇拼搏、艱辛付出,建成了密雲水庫,令人讚嘆。
  • 【見證2020 我們與貧困告別】阿昌族青年曩新芳: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曩新芳在視頻裡關心著父親姚發成的生活。每次通話,她都這樣安慰著。曩新芳是阿昌族,來自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勐養鎮芒回村。雖跨越雲貴兩省,卻與丈夫姚福良結締姻緣,算是有緣。2010年,姚福良到昆明學習汽車修理技術,三年後學成出師,在一家4S店工作,開啟了人生事業的開端。春城昆明總是充滿著故事。
  • 海鹽提升體育場館打造樂享健康之城
    夜幕時分與好友相約在百姓健身房健身,周末時光與同事在體育中心來一場籃球對戰……如今,全面健身已成為海鹽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據了解,「運動家」智慧體育社區建設是海鹽公共體育場館服務大提升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目前,全縣共完成新建通元鎮新拱村、望海街道北蕩社區等8個村(社區)的「運動家」智慧體育社區建設。「2021年將繼續推進智慧體育社區建設,新建智慧體育社區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數,對體育部門聯合配建的公共室外健身路徑進行全面的維護或更新。」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 三峽移民楊志華,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永州招聘網 永州人都關注合作:17673767470從重慶到東安縣大廟口白沙村定居的三峽庫區移民楊志華十八年前,楊志華跟隨父母以三峽庫區移民的身份,入居到東安。當年他十六歲,尚未讀完初中,就加入到南下務工的大軍,直到去年父親年老生病,才回到東安,承擔起奉養照顧父親的責任。可楊志華並不甘心平淡蝸居家中,他經過多方考察,決定在照顧父親之餘養殖青蛙,靠青蛙養殖打開致富大門。
  • 「我的脫貧故事」馬永富: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家裡有4口人,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當時一家人的生活開支都是靠務農種玉米和養牛為主,家裡兩個娃娃都在讀書,長女馬興月在讀大專,每年要一萬多元的書學費和生活費。我們夫妻倆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辛辛苦苦一年下來不但沒有結餘,還負債纍纍。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臨江市樺樹鎮西大川村的致富之路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臨江市樺樹鎮西大川村的致富之路 2020-12-10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就算他多努力都無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給妻兒,妻子最終選擇離開家。從此他帶著兒子克裡斯託夫相依為命。克裡斯好不容易爭取回來一個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就算沒有報酬,成功機會只有百分之五,他仍努力奮鬥,兒子是他的力量。他看盡白眼,與兒子躲在地鐵站裡的公共廁所裡,住在教堂的收容所裡…… 他堅信,幸福明天就會來臨!
  • 永平鎮易地移民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我從大山老村搬到了新社區,現在生活發生大變樣,買東西、出行、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近日,永壽縣永平鎮裕豐社區胡芳芳說道。自從搬到了新社區,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她對現在的居住環境和條件特別滿意。胡芳芳一家原本住在蘇興村,老村地處槐林深處,溝壑縱橫,道路、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落後,生活條件異常艱苦。2018年,在省、市、縣及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永平鎮建成裕豐社區暨貧困群眾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胡芳芳一家成為這項惠民政策的第一批搬遷戶。
  • 【移民搬遷新生活】此心安處是吾鄉 ——寧夏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成就...
    2012年,全家5口人通過寧夏「十二五」生態移民搬到了原隆村。搬到原隆村8年多時間裡,王志珍絲毫不想念那個生活了40多年的村莊,除了貧窮,實在想不起在石灣村有什麼值得懷念的美好記憶。王志珍說,過去西海固人的生活,就是生出來,掙扎著活下去。西海固的極度乾旱,造成了土地的極度貧瘠。即使高產的玉米,在這裡畝產也不過200餘斤,而種子就得40多斤。
  • 人民日報: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繼續譜寫「中國夢·勞動美」的新篇章。
  • 10部劇名帶幸福的電視劇,幸福不是憑空而來,是奮鬥出來的!
    劇情更多聚焦在年輕人面對各自行業體現出的匠人精神,面對困難體現出無畏的生活態度,面對愛情表現出並肩奮鬥,以及對共同成長的主動選擇。第二部:《幸福,近在咫尺》《幸福,近在咫尺》由陳意涵執導並主演,王子奇、高聖遠、張柏嘉、裴立言、夏若妍等主演的奇幻愛情劇。